-
1 # 一楊直賀畫楓婉
-
2 # 唯美古風倌
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出現了大量地理著作。據《隋書·經籍志》所載,當時記海內外山川地理的著述,有一百三十九種,如摯虞《畿服經》一百七十卷,記“國邑、山陵、水泉、鄉亭城、道里、土田、民物風俗、先賢舊好”;陸澄集一百六十家之說,編為地理書;任昉又增陸澄之書八十四家,謂之《地記》;顧野王“抄撰眾家之言”作《輿地志》。
北魏酈道元的《水經注》四十卷,就是集當時地理學大成並且具有極高文學價值的鉅著。
《水經》原是中國第一部記述河道水系的專門著作,它系統地以水道為綱,記其源流和流經的地方,確立了因水證地的方法。載有河水、汾水、澮水、濟水、清水、沅水、洛水、伊水、清水、江水等一百三十七條水道,每水各成一篇。其成書年代和作者,一般都認為是漢朝桑欽所著,但清代學者戴震、趙一清、楊守敬,還有清代官修《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對此提出懷疑,認為是三國時人所作。晉代郭璞,曾為《水經》作注,但已亡佚。《水經》因酈道元《水經注》而流傳後世。
酈道元以《水經》為綱,作了二十倍於原書的註釋,所記大小水道一千多條,詳細地記述所經地區山陵、城邑建築、人物故事、歷史古蹟、地理沿革,以致神話傳說。他繁徵博引,收集全國水文記載,詳為考訂。所引書籍,多至三百四十七種,還記錄了不少漢魏間的碑刻。這些書籍和碑刻,極大部分在流傳中散失,卻因《水經注》而部分地被儲存下來。
魏晉南北朝時期,上下崇尚佛教、道教。東晉隆安三年(公元399年),法顯和尚自長安出發,到達印度,路經三十餘國,回國後著成以記西方諸國情景為內容的《佛國記》(又稱《法顯傳》);三國孫吳時出使南洋的康泰和朱應著的《外國傳》(又稱《扶南傳》),還有其他許多書,這在當時,系時新的書,酈道元大量引用這些新書,可見其擁有大量當代的資訊。由於他的摘引,為我們儲存了不少亡佚的古書資料。
《水經注》又為我們儲存著漢魏厚葬禮俗的大量實物資料,如墓前、墓側的石刻、碑刻,還有石人、石獅、石獸、石廟等等,這些實物,多已失傳。如將酈書所記與史書相印證,可窺見漢魏社會習俗之一斑。當時的交通水利事業、農業均有很大的發展,酈書也不乏記載。
酈道元的著述態度嚴謹,對《水經》的謬誤,也有糾正,對一些不可信的傳說,也常能加以駁詰並提出合理的解釋。例如他指出黃河在陝縣一帶時常“水湧起方數十丈”的原因是“虢山崩,壅河所致”,不相信是秦始皇所鑄金人沉入水中所造成的。他非常注意水道與民生的關係,其書對水利灌溉和河水氾濫所早場的災害均有較詳的記載,對西門豹、李冰等人的治水之績,作了歌頌。
酈道元的《水經注》,不同於一般的註釋,實際是一部創作。它可視為中國山水文學的珍品,因它在描寫山水景物上,取得了值得珍視的成就,酈道元文筆絢爛,敘事寫物,簡明生動,被後人稱為散文家。
長江三峽(瞿塘峽、巫峽、西陵峽)聞名天下。唐代大詩人李白,曾為它寫下“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的名句,成為千古絕唱。早在李白前的酈道元,已以他深峭清絕的筆調,讚歎過長江三峽各種雄奇、秀媚的景色,既豐富我們的地理知識,又激起我們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其《水經注·江水篇》雲: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至於下水襄陵,沿泝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青倒影,絕巘多生怪白,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悽異,空谷傳響,挨磚就覺。故漁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酈道元筆下的山水,一派生機。朝發白帝,暮到江陵。晴初霜旦,孟夏寒冬,時令不同,形態各異,懸泉倒影,浪急猿啼,真是有聲有色。李白的詩句,唐代柳宗元的山水小記,蘇軾的山水遊記,均受酈道元的影響。
酈道元又能以不同風格的語言,表達出不同性格的山水。其寫龍門河水時,又與巫峽山水不同。其雲:“其中水流交衝,素氣雲浮,往來遙觀者常若霧露沾人,窺深悸魄。其水尚崩浪萬尋,懸流千丈,渾洪贔怒,鼓若山騰,睿波頹疊,乞於下口,方知慎子之下龍門,流浮竹,非駟馬之追也。”將黃河經龍門的景象,寫得驚心動魄,使我們得窺見祖國大自然的壯麗景象。
酈道元除了刻畫雄偉的三峽,驚心動魄的龍門河水外,還描寫了一些小的河流和湖泊。如《滱水注》中寫陽城渚:“渚水瀦漲,方廣數里。匪直蒲筍是豐,實亦偏饒菱藕。至若孌婉丱童及若年崽子,或單舟採菱,或疊舸折芰,長歌陽春,愛深綠水掇拾者不言疲,謠詠者自流響,於時行旅過矚,亦有慰於羈矣。”與三峽、龍門,又是一種風味。以孌婉丱童、弱年崽子駕船採菱、折芰不知疲勞,以及他們在水鄉的歌詠,至使客旅羈望的活動,表現了這些湖泊幽靜、清麗、嫵媚的景色,別有一番田園水鄉的風貌。這類文字在《水經注》中很多,如《河水注》中的平山,《清水注》中的黑山等,有的是細緻描寫,有的則寥寥數語,卻又疏落有致,都能把山川景物和遊覽者的心境結合起來,具有各各不同的意境。酈道元的寫景手法,對後來柳宗元等人的遊記,有很大啟發。蘇東坡《寄周安孺茶詩》:“今我樂何深,《水經》亦屢讀。”知其寫山水散文寫得那樣出色,原來也深受酈道元的影響。
《水經注》在文學史上,除了是山水文學的珍品外,還將流傳在江河兩岸的神話故事,夾敘進去。如《江水》中所載巫山神女瑤姬、屈原姐姐女嬃,《溫水》有關竹王的神話,《夷水》中有關陰陽石的傳說,都是富於文學意味的。另外,它所記述的一些小故事,也很動人。例如《河水》中記載漢武帝掠取大宛馬的故事:“胡馬感北風之思,遂頓羈絕絆,驤首而馳,晨發京城,食時至敦煌北塞外。長鳴而去。”後文又說:“今晉昌郡南及廣武馬蹄谷磐石上馬跡,若踐泥中,有自然之形,故其俗號曰天馬徑。”用簡練的筆墨,刻畫出良馬的形象。這都受到民間傳說的影響。
酈道元,字善長,北魏范陽人(今河北涿縣)人。他的生年不詳,據後人推算,可能生於公元465或472年,曾任北魏政府的東荊州刺史,治法峻刻,為人所劾而免官。後任關右大使,於公元527年被雍州刺史蕭寶夤派人害死於陰盤驛亭。他一生勤奮好學,歷攬奇書,並注重地理考察。少年時曾隨父親到山東,後來又在山西、河南一帶任官,又隨北魏文帝巡幸長城、陰山。所到之處,他“尋圖訪頤”、“訪瀆搜渠”,對當時的地理情況進行實地考察,並作詳細記錄。這都為他註釋《水經》,積累了豐富的資料和創造了條件。
-
3 # 小濤說天下
《水滸傳》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用白話文寫成的長篇小說,開創了白話章回體小說的先河。它作為一種新的文體,從此在文學領域內確立了應有的地位,開始逐步改變以詩文為正宗的文壇面貌。
從小說創作的角度來看,它和《三國演義》一起,奠定了中國古代長篇小說的民族形式和民族風格,為廣大人民大眾所喜聞樂見,形成了中華民族特有的審美心理和鑑賞習慣。
但它比之《三國演義》,更貼近生活,作者開始把目光投向市井社會、日常瑣事和平凡的人物,注重刻畫人物性格的層次性、流動性,並純熟地使用了白話,多方面地推進了中國古代長篇小說藝術的發展。
擴充套件資料:
作品主題
全書以農民起義的發生、發展過程為主線,透過各個英雄被逼上梁山的不同經歷,描寫出他們由個體覺醒到走上小規模聯合反抗,到發展為盛大的農民起義隊伍的全過程,表現了“官逼民反”這一封建時代農民起義的必然規律,塑造了農民起義領袖的群體形象,深刻反映出北宋末年的政治狀況和社會矛盾。
藝術成就
《水滸傳》的藝術成就,最突出地顯示在英雄人物的塑造上。全書巨大的歷史主題,主要是透過對起義英雄的歌頌和對他們鬥爭的描繪中具體表現出來的。因而英雄形象塑造的成功,是作品具有光輝藝術生命的重要因素。在《水滸傳》中,至少出現了一二十個個性鮮明的典型形象,這些形象有血有肉,栩栩如生,躍然紙上。
回覆列表
《水經注》是中國第一部以記載河道水系為主的綜合性地理著作,在中國長期歷史發展程序中有過深遠影響。
內容:
一、自然地理 詳細記載了大小河流各個分佈、位置、流源、水位,涵蓋眾多江、河、湖、泊。
二、人文地理 所記政區縣級城市和城邑鄉鎮,包括民族特點、生活分佈、村容村貌、文化習。
價值:是中國古代較完整的一部以記載河道水系為主的綜合性地理著作,為中國之後的在水利工程上提供了很大的參考價值,為現代人瞭解古代的水利和水道工程提供了素材。因水經注敘事生動、文筆簡潔其中名篇《三峽》被選為中學生語文教材。
酈道元的《水經注》對中國現代散文發展史產生了積極影響,是中國優秀文化作品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