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詩詞軒

    所謂無韻不成詩,自從孔老夫子整理出史上第一部詩集——《詩經》起,詩都是需要押韻的,再到唐代的格律詩,宋代的詞,元代的曲,乃至現在的流行音樂,無一不是需要押韻。只是其中有些微的不同要求。

    1,詩經。

    押韻概念尚未定型。可以是每句的都押韻,也可以是每幾句押一次韻;位置上,可以是一句的尾字押韻,也可以是每句末尾第二個字押韻,也可以是句首押韻;可以押仄聲韻,也可以押平聲韻,還可以平仄混押。這個時候使用的是上古音系,和我們現在的漢語讀音有所不同,所以也有不是詩經裡的句子,用我們現代讀音是不押韻的。

    2,古體詩。

    古體詩的押韻基本沿用詩經的模式,就是可以押仄聲韻,也可以押平聲韻,還可以平仄混押;韻部呢,還可以切換。詩體字數也有很多變化,四言、五言、六言、七言、雜體等等。

    3,格律詩。

    格律詩成型於唐代,格律詩正格是隻能押平聲韻的,且不能換韻當時的漢語音系是中古音系,使用的韻書是唐韻,因為歷史原因,我們現在看到的是平水韻了,但是平水韻基本和唐韻能對上號。平水韻光平聲韻部就有上下各十五個韻部。很多我們現在看起來是一個韻部的字,在平水韻裡被分在了兩個韻部,比如“東”“冬”,按現代讀音都是ong,韻部相同,但是平水韻是屬於兩個韻部的。不能混搭寫在同一首詩裡當韻部。

    4,詞。

    詞起源於唐,興盛於宋。在韻的使用上都參照《詞林正韻》一書,全書共有韻部十九個,比之《平水韻》簡單了很多,但是相比我們現代讀音還是有區別的,最大的難點是詞林正韻有入聲,而我們現代漢語讀音裡沒有入聲。入聲僅保留在部分地方方言裡,不熟悉的朋友很難掌握。再說押韻要求,詞可以押平聲韻,也可以押仄聲韻,也可以平仄混押,還可以換韻。當然,這不是想怎麼押就怎麼押的。如何押韻,取決於使用哪種詞牌,根據詞牌要求,嚴格押韻。

    5,現代詩歌。

    現代詩歌對押韻的要求寬了很多。可以每句押韻,也可以隔句押韻,甚至有一段押一個韻的,也有少部分是不押韻的。現代詩歌也不講究平仄聲調。

    6,流行音樂。

  • 2 # 娑婆記

    沒有吧,據我所知,不是所有的詩詞都需要雅韻的,但是押韻的詩讀起來朗朗上口啊。

    認同不?

    現來說說個人所知道的一點了解:

    【古體詩】

    古體詩一般不押韻,李白的59首古體詩有押韻的,有中間換韻的,也有無韻的。

    5古7古,絕句都要押韻。詩是如此,詞曲亦然,只不過詞曲的韻腳和詩不一樣,有的隔句押。

    不押韻的古詩有:

    《西北有高樓》,《客從遠方來》,《觀滄海》—曹操,

    《泰山樑甫行》—曹植,《秋登蘭山寄張五》—孟浩然。

    古韻和今天的普通話不大一樣,但是,必須壓韻,這是詩和文的基本區別之一。

    古體詩不押韻有的是因為字音的改變,更多的是當時的理論還沒有成熟。南北朝以後有寫詩不押韻的?

    【絕句、律詩】

    如果是絕句、律詩則需要。

    所謂絕句,乃是四行,有五言絕句(20字)、七言絕句(28字)。

    所謂律詩,乃是八行,有五言律詩(40字)、七言律詩(56字)。

    無論五絕七律等,每種都有四種不同的韻律,分別是平起首句入韻、平起首句不入韻、仄起首句入韻、仄起首句不入韻,四四十六,總共有十六種韻律。

    【詞、曲】

    詞、曲,都是要符合韻律的,一首詞牌名有一個甚至幾個韻律。

    現代詩、現代詞(歌詞)不需要符合韻律。

    句尾的叫韻腳,所謂押韻,一般要押句尾的韻腳。

    以上的回答,不知道對你有沒有幫助,不一定對,只做個參考而已。

  • 3 # 胡蘭英

    當然不是,請看陳子昂的<<登幽州臺歌>>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這首詩是不押韻的,不也成了千古名篇。

    其實,我也不懂押韻,我就是讀它看看順不順。

  • 4 # 老街味道

    問題:是不是所有的詩詞曲都要押韻?

    前言

    詩詞曲都是韻文的一種,押韻是韻文的基本要求。當然,隨著時代的變遷,語言和語音會有很大的不同,今天我們閱讀古詩的時候,會有很多詩詞感覺不押韻,其實在當時都是押韻的。

    詩經的很多篇章在漢魏時讀起來就有不押韻的現象,因此對於現代人來說,會有古詩不一定都押韻的錯覺。

    一、登幽州臺歌

    有不少人舉例時會說陳子昂的這首詩不押韻,其實這首詩當然是押韻的

    這首詩押的是馬韻。韻腳是“者”和“下”。“者”《廣韻》章也切《集韻》 止野切,zhǎ;

    “下”《廣韻》胡雅切《集韻》亥雅切,遐上聲。 hǎ?xiǎ?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zhǎ)。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hǎ)!

    這兩個韻腳:者(zhǎ)、下(hǎ)兩個字都屬於唐韻和平水韻的“馬”韻。

    下,在古韻裡也是多音字,在這裡不要讀作xià,而是下(hǎ)。這首詩押上(shǎng)聲韻。馬韻裡面有不少字今天普通話的讀音韻母不是a,例如:者野社寫瀉也惹舍。下面是馬韻的一些常用字:

    馬下[上下]者野雅瓦寡社寫瀉夏[華夏]也把廈惹冶賈[姓賈]假[真假]且瑪姐舍喏赭灑嘏剮打耍那

    者(zhǎ)、下(hǎ)在今天很多方音裡依然這樣發音。

    二、敕勒歌

    野,《唐韻》羊者切《集韻》《韻會》《正韻》以者切,馬韻裡很多今天韻母是e的字,以前的韻母發a。

    敕勒川,陰山下(hǎ)。天似穹廬,籠蓋四野(yǎ)。天蒼蒼,野茫茫(cang)。風吹草低見牛羊(yang)。

    很明顯,七句詩有四個韻腳,下(hǎ)、野(yǎ)、茫(cang)、羊(yang),第六句換韻,前馬後陽。

    野(yǎ)的發音在今天也同樣有方言還在使用。

    結束語

    古詩都是押韻的,只不過發音有了變化而已,王力先生專門研究過曹操的《觀滄海》,他認為這些韻腳基本也是押韻的。

    唐朝以前對於現代人比較遙遠,但是唐以後都使用官方的韻書作詩填詞,詩詞曲的韻字都可以在韻書中找到答案。

  • 5 # 白雲3498

    詩歌壓韻是整體美觀上的藝術,若無韻腳參差不齊,零亂不堪。

    詩歌本身就是讀和唱的東西,若無韻腳讀唱都不自然流利順口。

    若打破陳規,寫一些自由體又長篇大流詩,只能往詩的方向看起,再不能有歌冠皇。因為無韻腳既便讀卻不能為唱了!

  • 6 # 雲卷飛山

    是不是所有的詩詞曲都要押韻?

    千萬不要拿初唐陳之昂《登幽州臺歌》來舉例: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這首詩雖不是律詩,但流行很廣,凡是讀過一點古詩的人大多很熟悉。我早年剛接觸詩詞時心裡也很納悶,這麼有名氣的古詩讀起來怎麼不押韻呢?是不是古人對押韻也不怎麼重視?及至後來有了一點古代音韻學知識才知道,漢字幾千年沒有大的變化,但讀音各朝各代都會有些許差異,《詩經》到了魏晉南北朝時就有些不押韻了,唐宋音到現在也走了樣,那也是必然,所以不能簡單推論,古代詩歌有些是不押韻的。

    恰恰相反,古人對押韻是特別重視的,“無韻不成詩”很早以前就是公論。上古時代,不僅是詩,很多文當時都是押韻的,辭賦、駢體文當時就叫韻文,流行了好幾百年,直到韓愈發起古文運動,才開始沒落。

    為什麼古人對押韻那麼重視呢?因為古人讀書講究背誦,有韻的話,更便於記憶,提起上句,很快就會聯想出下句。象《詩詞大會》那樣,出個下句,讓人說出上句,搞逆向思維,太熬人了。而且古代無論文還是詩,都是不分行,更無標點符號,有韻的話,更便於斷句,方便誦讀。除了少數才子,倒背如流就如同神話,大多數人是做不到的。

    現在回到上面那首詩,韻腳是者、下,現在是不押韻,可翻一下《平水韻》,者、下都屬上聲二十一馬, 可見從初唐到南宋還是押韻的。者、下那時怎麼讀?我們這裡鄉下方言中還能見些端倪:老頭叫老者,讀音zha三聲,等一下,讀等一下ha四聲,這樣按鄉下土話讀的話,那還是很押韻的呢!

    所以說古詩都是押韻的,是沒有什麼可懷疑的。

  • 7 # 馨蓮666

    四言詩,可以前老不諧韻。從唐詩的四言,可以領會這一點。再有唐或宋詞來說,也可以。是是開頭和收尾一定壓韻。共大家一同探討。願接高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偶爾去郊外玩,想買輛一萬左右的摩托車,有哪些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