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文化史:
五千年,是一條看不見起點的時光軸,
五千年,是一曲永無休止的光陰頌歌。
五千年的故事,五千年的沉浮,
五千年的智慧,五千年的傳承。
中華上下5000年,誕生了很多具有代表性的文化,這些文化組成了我們民族的特色;下面列舉部分概要,感興趣的可以自行查閱文獻,領略其中內涵精要,相信會受用無窮。
太極
兩儀:陰、陽
三才:天、地、人
三皇:伏羲、女媧、神農
三山:安徽黃山、江西廬山、浙江雁蕩山
三教:儒教、道教、佛教
三清:元始天尊(清微天玉清境)、靈寶天尊(禹余天上清境)、道德天尊(大赤天太清境)
三綱: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
三姑:尼姑、道姑、卦姑
四象:東青龍、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
四大國粹:京劇、中醫、國畫、武術
四大名繡:蘇繡(蘇州)、湘繡(湖南)、蜀繡(四川)、廣繡(廣東)
四大名扇:檀香扇(江蘇)、火畫扇(廣東)、竹絲扇(四川)、綾絹扇(浙江)
四大名花:牡丹(河南洛陽)、水仙(福建漳州)、菊花(浙江杭州)、山茶(雲南昆明)
花中四君子:梅、蘭、竹、菊
四大發明:造紙(東漢.蔡倫)、火藥(唐朝.古代煉丹家)、印刷術(北宋.畢昇)、指南針(北宋.發明者無記載)
北宋四大家:黃庭堅、歐陽修、蘇軾、王安石
古代四大美女:西施(春秋)、王昭君(西漢)、貂蟬(東漢)、楊玉環(唐)
四大民間傳說:《牛郎織女》、《孟姜女》、《梁山伯與祝英臺》、《白蛇與許仙》
四大文化遺產: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明清檔案》、《殷墟甲骨》、《居延漢簡》、《敦煌經卷》
元代四大戲劇:關漢卿《竇娥冤》、王實甫《西廂記》、湯顯祖《牡丹亭》、洪昇《長生殿》
四大名著:《三國演義》(作者 羅貫中)、《水滸傳》(作者 施耐庵)、《西遊記》(作者 吳承恩)、《紅樓夢》(作者 曹雪芹、高鶚)
晚清四大譴責小說:李寶嘉《官場現形記》、吳沃堯《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劉鶚《老殘遊記》、曾樸《孽海花》
四大名瓷窯:河北的瓷州窯、浙江的龍泉窯、江西的景德鎮窯、福建的德化窯
四大名旦:梅蘭芳、程硯秋、尚小云、荀慧生
四大名橋:廣濟橋、趙州橋、洛陽橋、盧溝橋
四大名塔:嵩嶽寺塔(河南登封嵩嶽寺)、千尋塔(雲南大理崇聖寺)、釋迦塔(山西應縣佛宮寺)、飛虹塔(山西洪洞廣勝寺)
四大名園:頤和園(北京)、避暑山莊(河北承德)、拙政園(江蘇蘇州)、留園(江蘇蘇州)
四大名樓:岳陽樓(湖南嶽陽)、黃鶴樓(湖北武漢)、滕王閣(江西南昌)、蓬萊閣(山東煙臺)
四大名剎:靈巖寺(山東濟南)、棲霞寺(江蘇南京)、國清寺(浙江天台)、玉泉寺(湖北當陽)
四大名亭:醉翁亭(安徽滁縣)、陶然亭(北京先農壇)、愛晚亭(湖南長沙)、湖心亭(杭州西湖)
四大古鎮:景德鎮(江西)、佛山鎮(廣東)、漢口鎮(湖北)、朱仙鎮(河南)
四大碑林:西安碑林(陝西西安)、孔廟碑林(山東曲阜)、地震碑林(四川西昌)、南門碑林(臺灣高雄)
四大書院:白鹿洞書院(江西廬山)、嶽麓書院(湖南長沙)、嵩陽書院(河南嵩山)、應天書院(河南商丘)
四大石窟:莫高窟(甘肅敦煌)、雲崗石窟(山西大同)、龍門石窟(河南洛陽)、麥積山石窟(甘肅天水)
四大道教名山:湖北武當山、江西龍虎山、安徽齊雲山、四川青城山
四書:《論語》、《中庸》、《大學》、《孟子》
四御:昊天金闕無上至尊玉皇大帝、中天紫微北極大帝、勾陳上宮天后皇大帝、承天效法土皇地祗
四史:《史記》、《漢書》、《後漢書》和《三國志》
五經:《詩經》、《尚書》、《禮記》、《易經》、《春秋》
五行:金、木、水、火、土
五嶽:(中嶽)河南嵩山、(東嶽)山東泰山、(西嶽)陝西華山、(南嶽)湖南衡山、(北嶽)山西恆山
五湖:鄱陽湖(江西)、洞庭湖(湖南)、太湖(江蘇)、洪澤湖(江蘇)、巢湖(安徽)
五帝:太皞、炎帝、黃帝、少皞、顓頊
五音:宮、商、角、徵、羽(讀音為gōng shāng jué zhǐ yǔ)
五常:仁、義、禮、智、信
五穀:稻、黍、稷、麥、菽
五毒:蠍子、蛇、蜘蛛、蜈蚣、蟾蜍
五倫: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
六禮:冠、婚、喪、祭、鄉飲酒、相見
六義:賦、比、興、風、雅、頌
漢字六書:象形、指事、形聲、會意、轉註、假借
六子全書:《老子》、《莊子》、《列子》、《荀子》、《揚子法言》、《文中子中說》
六慾:眼(見欲,貪美色奇物)、耳(聽欲,貪美音贊言)、鼻(香欲,貪香味)、舌(味欲,貪美食口快)、身(觸欲,貪舒適享受)、意(意欲,貪聲色、名利、恩愛)
六婆:牙婆、媒婆、師婆、虔婆、藥婆、穩婆
六藝:禮、樂、射、御、書、數
七大藝術:繪畫、音樂、雕塑、戲劇、文學、建築、電影
七情:喜、怒、哀、樂、愛、惡、欲
八旗:鑲黃、正黃、鑲白、正白、鑲紅、正紅、鑲藍、正藍
八卦:乾(天)、坤(地)、震(雷)、巽(風)、坎(水)、離(火)、艮(山)、兌(澤)
實在太多先列舉部分,根據個人喜好,學以致用。不管是景物、人、實物、書、意象還是情緒都有其各自的特點,讀書可以知禮儀,訪景可以領略風土人情,學傳統手藝可以瞭解其中的精髓等等,傳統文化博大精深,並且與時俱進,不管是小孩還是大人有應該學。
小樓喜歡詩詞文化,所以對文人比較上心,比如上面列舉的四大名亭中的醉翁亭,想到了歐陽修的《醉翁亭記》:“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何其曠達。愛晚亭也是比較熟悉了,就是唐寅經典藏頭詩,我愛秋香:我畫藍江水悠悠,“愛晚亭上楓葉愁。
秋月溶溶照佛寺,香菸嫋嫋繞經樓。”確實是愛情的味道。
下面說說小樓比較感興趣部分文人梗概:
漢賦四大家:司馬相如、揚雄、班固、張衡。這裡印象最深的應該就是司馬相如了,《鳳求凰》演繹了司馬相如與卓文君的愛情故事。
三曹:曹操、曹植 、曹丕。其中比較熟悉的就是曹操、曹植,曹操的詩都是氣勢恢宏,慷慨激昂的,個人比較喜歡,比如《短歌行》《龜雖壽》等;曹植就是《洛神賦》以及七步詩的典故比較感興趣,南朝著名的大才子謝靈運曰:“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佔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可見其對曹植的推崇。
初唐四傑: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其中駱賓王七歲就能寫詩,其他幾人不是太熟悉,但是基本上都是神童, “王楊盧駱當時體,輕薄為文哂未休。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杜甫《戲為六絕句》,可見杜甫對他們的評價是很高的。
唐宋八大家: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這個就不用說了,學語文都會對他們有所涉獵。
詩人詞人更是多不勝數,李白、杜甫、王維、辛棄疾,陸游、李商隱、杜牧、李清照、李煜、陶淵明、白居易等等,列舉的都是小樓不假思索就能說出的名字。
其中小樓最推崇的,當屬陸游、辛棄疾了,陸游的《示兒》“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都道出了對國家的統一恢復中原的願望,辛棄疾棄筆從戎,還取打了許多勝仗,比那些久經沙場的武將毫不遜色,當時還驚動了皇帝,誰說百無一用是書生。
本來主題說的是為什麼要讓小孩子學傳統文化,結果寫了這麼多,主要是這個問題讓我有太多話想說,可能有人會覺得有點偏離主題了,但是上面說的都是小樓認為應該瞭解學習的一些知識,不可否認其中有落後過時的東西,學習就是去其糟粕,存留精華的過程,這才叫學習,不然就是灌輸了。至少小孩子最先要學習的是懂禮儀,重孝道,這些在傳統文化裡面有很多經典著作,同時講為人處世道理的著作也很多,畢竟是人為本,所以小樓以為這些都是必須學習傳統文化的原因。
以上僅是個人觀點。
說說文化史:
五千年,是一條看不見起點的時光軸,
五千年,是一曲永無休止的光陰頌歌。
五千年的故事,五千年的沉浮,
五千年的智慧,五千年的傳承。
中華上下5000年,誕生了很多具有代表性的文化,這些文化組成了我們民族的特色;下面列舉部分概要,感興趣的可以自行查閱文獻,領略其中內涵精要,相信會受用無窮。
太極
兩儀:陰、陽
三才:天、地、人
三皇:伏羲、女媧、神農
三山:安徽黃山、江西廬山、浙江雁蕩山
三教:儒教、道教、佛教
三清:元始天尊(清微天玉清境)、靈寶天尊(禹余天上清境)、道德天尊(大赤天太清境)
三綱: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
三姑:尼姑、道姑、卦姑
四象:東青龍、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
四大國粹:京劇、中醫、國畫、武術
四大名繡:蘇繡(蘇州)、湘繡(湖南)、蜀繡(四川)、廣繡(廣東)
四大名扇:檀香扇(江蘇)、火畫扇(廣東)、竹絲扇(四川)、綾絹扇(浙江)
四大名花:牡丹(河南洛陽)、水仙(福建漳州)、菊花(浙江杭州)、山茶(雲南昆明)
花中四君子:梅、蘭、竹、菊
四大發明:造紙(東漢.蔡倫)、火藥(唐朝.古代煉丹家)、印刷術(北宋.畢昇)、指南針(北宋.發明者無記載)
北宋四大家:黃庭堅、歐陽修、蘇軾、王安石
古代四大美女:西施(春秋)、王昭君(西漢)、貂蟬(東漢)、楊玉環(唐)
四大民間傳說:《牛郎織女》、《孟姜女》、《梁山伯與祝英臺》、《白蛇與許仙》
四大文化遺產: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明清檔案》、《殷墟甲骨》、《居延漢簡》、《敦煌經卷》
元代四大戲劇:關漢卿《竇娥冤》、王實甫《西廂記》、湯顯祖《牡丹亭》、洪昇《長生殿》
四大名著:《三國演義》(作者 羅貫中)、《水滸傳》(作者 施耐庵)、《西遊記》(作者 吳承恩)、《紅樓夢》(作者 曹雪芹、高鶚)
晚清四大譴責小說:李寶嘉《官場現形記》、吳沃堯《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劉鶚《老殘遊記》、曾樸《孽海花》
四大名瓷窯:河北的瓷州窯、浙江的龍泉窯、江西的景德鎮窯、福建的德化窯
四大名旦:梅蘭芳、程硯秋、尚小云、荀慧生
四大名橋:廣濟橋、趙州橋、洛陽橋、盧溝橋
四大名塔:嵩嶽寺塔(河南登封嵩嶽寺)、千尋塔(雲南大理崇聖寺)、釋迦塔(山西應縣佛宮寺)、飛虹塔(山西洪洞廣勝寺)
四大名園:頤和園(北京)、避暑山莊(河北承德)、拙政園(江蘇蘇州)、留園(江蘇蘇州)
四大名樓:岳陽樓(湖南嶽陽)、黃鶴樓(湖北武漢)、滕王閣(江西南昌)、蓬萊閣(山東煙臺)
四大名剎:靈巖寺(山東濟南)、棲霞寺(江蘇南京)、國清寺(浙江天台)、玉泉寺(湖北當陽)
四大名亭:醉翁亭(安徽滁縣)、陶然亭(北京先農壇)、愛晚亭(湖南長沙)、湖心亭(杭州西湖)
四大古鎮:景德鎮(江西)、佛山鎮(廣東)、漢口鎮(湖北)、朱仙鎮(河南)
四大碑林:西安碑林(陝西西安)、孔廟碑林(山東曲阜)、地震碑林(四川西昌)、南門碑林(臺灣高雄)
四大書院:白鹿洞書院(江西廬山)、嶽麓書院(湖南長沙)、嵩陽書院(河南嵩山)、應天書院(河南商丘)
四大石窟:莫高窟(甘肅敦煌)、雲崗石窟(山西大同)、龍門石窟(河南洛陽)、麥積山石窟(甘肅天水)
四大道教名山:湖北武當山、江西龍虎山、安徽齊雲山、四川青城山
四書:《論語》、《中庸》、《大學》、《孟子》
四御:昊天金闕無上至尊玉皇大帝、中天紫微北極大帝、勾陳上宮天后皇大帝、承天效法土皇地祗
四史:《史記》、《漢書》、《後漢書》和《三國志》
五經:《詩經》、《尚書》、《禮記》、《易經》、《春秋》
五行:金、木、水、火、土
五嶽:(中嶽)河南嵩山、(東嶽)山東泰山、(西嶽)陝西華山、(南嶽)湖南衡山、(北嶽)山西恆山
五湖:鄱陽湖(江西)、洞庭湖(湖南)、太湖(江蘇)、洪澤湖(江蘇)、巢湖(安徽)
五帝:太皞、炎帝、黃帝、少皞、顓頊
五音:宮、商、角、徵、羽(讀音為gōng shāng jué zhǐ yǔ)
五常:仁、義、禮、智、信
五穀:稻、黍、稷、麥、菽
五毒:蠍子、蛇、蜘蛛、蜈蚣、蟾蜍
五倫: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
六禮:冠、婚、喪、祭、鄉飲酒、相見
六義:賦、比、興、風、雅、頌
漢字六書:象形、指事、形聲、會意、轉註、假借
六子全書:《老子》、《莊子》、《列子》、《荀子》、《揚子法言》、《文中子中說》
六慾:眼(見欲,貪美色奇物)、耳(聽欲,貪美音贊言)、鼻(香欲,貪香味)、舌(味欲,貪美食口快)、身(觸欲,貪舒適享受)、意(意欲,貪聲色、名利、恩愛)
六婆:牙婆、媒婆、師婆、虔婆、藥婆、穩婆
六藝:禮、樂、射、御、書、數
七大藝術:繪畫、音樂、雕塑、戲劇、文學、建築、電影
七情:喜、怒、哀、樂、愛、惡、欲
八旗:鑲黃、正黃、鑲白、正白、鑲紅、正紅、鑲藍、正藍
八卦:乾(天)、坤(地)、震(雷)、巽(風)、坎(水)、離(火)、艮(山)、兌(澤)
實在太多先列舉部分,根據個人喜好,學以致用。不管是景物、人、實物、書、意象還是情緒都有其各自的特點,讀書可以知禮儀,訪景可以領略風土人情,學傳統手藝可以瞭解其中的精髓等等,傳統文化博大精深,並且與時俱進,不管是小孩還是大人有應該學。
小樓喜歡詩詞文化,所以對文人比較上心,比如上面列舉的四大名亭中的醉翁亭,想到了歐陽修的《醉翁亭記》:“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何其曠達。愛晚亭也是比較熟悉了,就是唐寅經典藏頭詩,我愛秋香:我畫藍江水悠悠,“愛晚亭上楓葉愁。
秋月溶溶照佛寺,香菸嫋嫋繞經樓。”確實是愛情的味道。
下面說說小樓比較感興趣部分文人梗概:
漢賦四大家:司馬相如、揚雄、班固、張衡。這裡印象最深的應該就是司馬相如了,《鳳求凰》演繹了司馬相如與卓文君的愛情故事。
三曹:曹操、曹植 、曹丕。其中比較熟悉的就是曹操、曹植,曹操的詩都是氣勢恢宏,慷慨激昂的,個人比較喜歡,比如《短歌行》《龜雖壽》等;曹植就是《洛神賦》以及七步詩的典故比較感興趣,南朝著名的大才子謝靈運曰:“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佔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可見其對曹植的推崇。
初唐四傑: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其中駱賓王七歲就能寫詩,其他幾人不是太熟悉,但是基本上都是神童, “王楊盧駱當時體,輕薄為文哂未休。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杜甫《戲為六絕句》,可見杜甫對他們的評價是很高的。
唐宋八大家: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這個就不用說了,學語文都會對他們有所涉獵。
詩人詞人更是多不勝數,李白、杜甫、王維、辛棄疾,陸游、李商隱、杜牧、李清照、李煜、陶淵明、白居易等等,列舉的都是小樓不假思索就能說出的名字。
其中小樓最推崇的,當屬陸游、辛棄疾了,陸游的《示兒》“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都道出了對國家的統一恢復中原的願望,辛棄疾棄筆從戎,還取打了許多勝仗,比那些久經沙場的武將毫不遜色,當時還驚動了皇帝,誰說百無一用是書生。
本來主題說的是為什麼要讓小孩子學傳統文化,結果寫了這麼多,主要是這個問題讓我有太多話想說,可能有人會覺得有點偏離主題了,但是上面說的都是小樓認為應該瞭解學習的一些知識,不可否認其中有落後過時的東西,學習就是去其糟粕,存留精華的過程,這才叫學習,不然就是灌輸了。至少小孩子最先要學習的是懂禮儀,重孝道,這些在傳統文化裡面有很多經典著作,同時講為人處世道理的著作也很多,畢竟是人為本,所以小樓以為這些都是必須學習傳統文化的原因。
以上僅是個人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