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萌德撕鳩
-
2 # 蝸牛老楊
對於三華人物的評判大都受《三國演義》的影響,真實情況雖不能還原但還是可以分析的。
很多朝代都涉及皇權和相權的鬥爭。蜀國可以說是丞相諸葛亮一人大權獨攬,這一點從他自己的《出師表》中就有體現,他推薦了文臣費禕、董允,又以先皇劉備的名義安排武將向寵。那時的劉禪已是18歲,但沒有出現我們常見的年輕人叛逆與剛愎自用,要知道很多人連自己的父親都會反叛,我們並沒有看到蜀國出現君臣不合。
對於諸葛亮多次用兵伐魏,劉禪多次讓他注意身體,能不伐就不伐。我們知道打仗是要花錢的,而且還要搭上百姓的生命,以弱小的蜀國去主動攻擊強大的魏國顯然與民與國都不利。劉禪應該不便於過份的抵制,為了維護君臣團結就只能消極對待了。
諸葛亮公元234年在五丈原去世後,劉禪又獨立在蜀國執政將近30年。
越王勾踐被吳國抓住囚禁,後經臥薪嚐膽終於打敗吳國。我們又怎麼能確定劉禪不想忍辱負重、裝傻充愣等待時機反戈一擊呢?
歷史的真相很難再現,但我們總會發現一些殘存的道理。
-
3 # 納蘭若磬
劉禪作為劉備的嫡長子,從小在蜜罐里長大,受眾人追捧,小時候也是相當乖巧。劉禪的成長,劉備是看在眼裡的,他不會蠢到讓一個弱智的人來接任自己的位置。劉備作為蜀國君主,能識人用人,雄才大略可以說是一位傑出的明君。這一點不用質疑。有“其父必有其子 ”,劉備對劉禪有相當高的期待,為此從小對劉禪的管教也是相當嚴格。小時候的劉禪已有叛逆的心裡,只是沒有顯現出來。
劉備死後,託孤給諸葛亮。作為相父的諸葛亮蜀中重大事情或決策都是親力親為,同時也嚴格要求劉禪的為君之道。諸葛死後,劉禪又在三位顧命大臣下聯合管教。劉禪這時候,覺得做這個皇帝憋屈啊。他覺得自己的自由,尊嚴是被踐踏的,有苦說不出。於是在這樣極其壓抑的心理下,他開始接近宦官,尋求心靈的慰籍。後來,他又被宦官的蠱惑下做出很多不是明君所為的舉動。而這期間,蜀國之所以能正常執行,都是因為劉備和諸葛感召和知遇之恩下,留下的蜀漢名臣忠良,他們無怨無悔地前仆後繼撐起後蜀江山。治國安邦,識人用人方面,劉禪的確沒有這方面的才能。
後來,蜀國衰敗,劉禪不戰而降,投誠魏國。於是就有後面的“樂不思蜀”的故事。後人看待這件事大部分都是批判他。也有人說他這是大智之處,說他裝瘋賣傻,即能保命,又能讓蜀漢百姓免於戰亂而生靈塗炭。爭議之大。在我看來,一個已經亡了國的君主,身邊所有的一切對他已沒有意義。他沒有蠢到送死。他此刻想的是一個普通人,能玩樂,能苟且活命就好。雖沒有明君之才,做一個普通人總該不會大是大非吧。
-
4 # 塗哥958
我叫塗哥,法學經濟雙專業,從事法律服務和新聞媒體服務工作;對於歷史地理文學法律媒體都有些研究和探討。
三國蜀漢第二位皇帝劉禪,小名阿斗,三國演義中是五虎上將趙雲趙子龍九死一生從曹營合身救出來的,因為昭烈帝劉備的突然病逝,白帝城對臥龍先生諸葛亮託孤,劉禪繼承劉備的帝業,成為三國蜀漢的皇帝。
關於劉禪當時年幼,軍國大事都是仲父丞相諸葛亮掌握,劉禪只是按其執行,應該也屬於劉禪當時非常適合和信任諸葛亮,但是諸葛亮也沒有讓蜀漢丟臉,發明抽水車,南平南蠻,獎勵耕種,力勸劉禪重賢臣遠小臣,躹躬盡悴,死而後已就是諸葛亮的真實寫照和評價。
劉禪生活在無憂無慮中,在諸葛亮病逝五丈園回成都後,有人舉報諸葛亮掌握蜀漢權力幾十年,應該腐敗分子,但經過劉禪派人的核查才知諸葛亮一生清明亮節,足以證明劉禪是個非常聰明的人。
現則是劉禪應該是個會生活懂韻味十足的人,還可能是自己是死人堆中跑出生天的人,厭惡戰爭乞求和平。主要表現在對姜維的冷落和成都被鍾鄧大軍兵臨城下時,率眾出城投降,雖說投降不是什麼光彩照人,但是心懷天下心第人民的和平,讓更多的人民避免戰爭而減少傷亡。由此可見劉禪是個熱愛和平,心想民眾的好皇帝。
最後在洛陽司馬昭問劉禪,思念成都不,劉禪已經知道成都在一片和平當中,簡單的說了,樂而不思蜀。為此司馬昭放過了劉禪,被封為安樂公。
-
5 # 潮白評論
歷史是由結果來證明的,事實就擺在那裡,任何過程的推斷都帶有主觀色彩。
劉禪生於公元207年死於公元271年,做了四十二年的皇帝。這是史實。不管怎麼扶不起,這在亂世三國尤其內憂外患的蜀漢已經非常了不起了。
諸葛亮於公元234年去世,只輔佐了後主十二年。之後的蔣琬、董允、費禕、姜維都是由劉禪直接提拔任用的。“年方十八,天資仁敏,愛德下士。”這是諸葛亮對劉禪的評價。
蜀漢亡國之後劉禪善終。在鄧艾、鍾會客死他鄉的時候,劉禪卻在洛陽安享晚年。最重要的他儲存了益州大多數人的生命財產安全。假如他不投降能是什麼後果?諸葛瞻戰死綿竹解決了什麼問題。
-
6 # 司馬武侯
劉禪(shàn)(207年-271年),即蜀漢孝懷皇帝,又稱後主。字公嗣,小名阿斗。蜀漢昭烈帝劉備之子,母親是昭烈皇后甘氏,三國時期蜀漢第二位皇帝。劉備生阿斗時候已經46歲了,在古人看來已經是老人了。老來得子,而且還是獨子,劉備自然是異常興奮。老人往往偏愛幼子的,所以阿斗的少年時光一定是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再加上一幫叔叔大爺的保護,阿斗的少年時代的主要任務是鬥雞和享樂。過分的縱容和保護,幾乎抹殺了這個孩子作為男人的責任感和英武。
劉備一生顛沛流離,幾乎沒有穩定過,一直忙於征戰的劉備,對兒子疏於教育,直到自己做了皇帝,才發現唯一的皇位繼承人就是個紈絝公子哥。所以劉備要求阿斗好好學習,並拜伊籍為老師,開始了皇帝職業技能培訓。然而不幸的是,劉備皇位還沒做幾年,就發動伐吳戰爭,兵敗一年後在白帝城一命嗚呼。也就是說,這期間劉備也沒見過劉禪。劉禪這位從小父愛母愛雙雙缺失的小朋友被迫結束培訓提前上崗,開始了邊學邊做的皇帝生涯。
這時候,坐在皇位上的阿斗的內心一定是崩潰的,因為這貨很不不知道如何做好一個皇帝。而“相父”就成了他的救命稻草,此後劉禪把軍國大事全權委任於諸葛亮,自己專注於遊玩享樂。而諸葛亮偏偏是一個天才的完美主義者,白帝城託孤以後,孔明夙興夜寐,如臨深淵,如履薄冰,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終於扶住了炎漢風雨飄搖大廈。然而,如此大包大攬,於國家自是大幸,經過諸葛亮的治理,蜀漢國力大大增強,但是完全把阿斗當成孩子來保護的孔明,一番赤膽忠心卻導致阿斗完全沒有經過歷練,進一步要變成籠子裡的金絲雀。
有人會說,劉禪在位42年,三國在位最久。如果如此不堪,怎能在位這麼久?這不得不說阿斗是幸運的,他有各位英雄老爸,有一群英雄叔伯,有一位負責任的相父。都說諸葛亮不善於發掘人才,這是對孔明的求全責備。諸葛亮死後,留下了蔣琬 董允 費禕三位輔政大臣以及孔明弟子姜維。
在諸葛亮死後,阿斗一開始看上去是要發奮圖強,取消丞相一職,自己也開始獨掌朝政,然後此後不久,估計是小皇上三分鐘熱血燒完了,劉禪下令加封大將軍蔣琬為大司馬,開府治事,自己再次做了甩手掌櫃的,足見此時劉禪無能的性格已經養成,他不可能把複雜枯燥的政事打理的井井有條,他最熱愛的永遠是休閒享樂。此後如此反覆數次,直到諸葛亮的遺產先後凋零,劉禪更加昏庸無道,貪圖享樂,不理朝政。或許是阿斗從小缺少父愛母愛,他對關心他的宦官特別親切,宦官黃皓乘機取寵弄權,結黨營私,朝政日非,連姜維也因怕被害,自請到沓中種麥以避禍。至此,蜀國的基礎已大大動搖,費禕死後姜維獨木難支,身為魏華人又沒有黨羽。為了維護自己的地位,也為了孔明遺願,蜀漢十年間不斷北伐,而國內缺少了蜀漢四相的治理,變的民有菜色,這樣的狀況劉禪難辭其咎!
最後,魏國大軍進攻,阿斗不能苦思退敵良策,反而篤信鬼神,致使蜀漢一敗塗地,被鄧艾的孤軍嚇的立刻投降,這足以說明阿斗懦弱 自私 無能的性格。在劉禪的治理下,蜀漢最後的忠臣居然是身為魏華人的姜維,我們不得不感嘆孔明的人格魅力何其之大,居然可以讓一個外華人為蜀漢獻完青春獻生命!哀哉孔明!哀哉伯約!
阿斗如此浪費蜀漢的家底,居然有人厚顏無恥的為其歌功頌德?阿斗如此作為,難道是一個明君所為?
阿斗在司馬昭面前自保的小聰明說明他固然不是白痴,但相比孫皓那句“朕在江南亦為陛下設此座”,就大大落了下乘。他少了一個君王,或者說是一個男人的血性,男人尚且做不好,和談做好帝王?而又是誰造成他這樣的性格呢?劉備? 關羽? 張飛? 孔明? 趙雲?或者說都有責任? 阿斗的無能就應了一句民間俗語——慣子如殺子!遙想當年,氣吞萬里的高皇帝血脈,在溫室呆久了,一樣會變成扶不上牆的阿斗!
回覆列表
劉禪不是弱智,相對而言智商很高,不然怎麼會樂不思蜀?劉禪是沒有志向,沒有一統天下的雄心,只想過好自己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