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公明淏

    有關“赤壁之戰”的說法一直就沒有結論。有或者沒有?與題無關,姑且不去給她妄下定論。先說幾個有的:

    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起兵號稱四十萬,親自南征孫權。次年正月,曹軍進至濡須口(今安徽巢縣東南),攻破孫權設在江北的營寨,生擒其將公孫陽。孫權親率軍七萬,前至濡須口抵禦曹軍。兩軍相持月餘,曹操的水軍作戰失利。由於春雨瓢潑、江水上漲,曹操見難以取勝,遂撤軍北還。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春,曹操再次南征,率軍猛攻濡須口,擊敗孫權,孫權派都尉徐詳求降,曹操同意,並允諾重新結為姻親。

    黃初三年(222年)九月,魏文帝曹丕率軍首徵東吳。魏文帝命徵東大將軍曹休、前將軍張遼、鎮東將軍臧霸出洞口;大將軍曹仁出濡須;上軍大將軍曹真、徵南大將軍夏侯尚、左將軍張郃、右將軍徐晃圍攻南郡。吳建威將軍呂範督五軍,以舟軍拒曹休等,左將軍諸葛瑾、平北將軍潘璋、將軍楊粲救南郡,裨將軍朱桓以濡須督拒曹仁。但是,徐晃與夏侯尚等人最終未能攻克朱然駐守的江陵,只好放棄攻勢而退軍。

    這是有明確記載的曹操、曹丕南征失利。如果說赤壁之戰不存在,那麼這之後的幾次大規模進攻也是千真萬確的。說好聽的是互有勝負,其實就是南征沒有成功。從上面的幾次大規模進攻中,不難發現!曹操、曹丕都佔有著絕對的人數、輜重糧草方面的優勢,且壓倒性優勢。那麼為什麼這麼大的優勢,都沒有成功呢?

    照理說,曹操、曹丕擁有的智謀之士對這個問題早就應該有結論了,賈詡、劉子揚、楊修、滿寵、司馬懿等等……戰略家曹仁、張遼、夏侯尚、曹真、曹休、徐晃、張郃等等等等……經年與東吳作戰。他們怎麼都找不到原因呢?有沒有能找到原因的人?到底是什麼原因。(曹丕南征)

    這件事最終得出結論的人是賈逵,也就是賈充的爸爸、賈南風的爺爺。公元227年,當時賈逵任豫州刺史,“明帝即位,……時孫權在東關,當豫州南,去江四百餘裡。每出兵為寇,輒西從江夏,東從廬江。國家征伐,亦由淮、沔。是時州軍在項,汝南、弋陽諸郡,守境而已。權無北方之虞,東西有急,並軍相救,故常少敗。”孫權在豫州正南方的東關(即濡須口)駐有大軍,離長江僅四百餘里。每次東吳入侵,總是西從江夏出擊,東從廬江進犯。魏徵東吳,也是東從淮水(東線)、西從沔水(西線)南下。而處在東西之中的豫州軍隊一般不參與征伐,只是零零散散駐紮在汝南、弋陽諸郡,守境自保而已。

    所以孫權在豫州南部的地盤無戰事之虞,因此東、西邊境有戰事,吳軍可以合兵一處全力抗擊,絲毫不用擔憂(中線)豫州戰場。這就是曹操、曹丕數次征戰長江失利的最主要的戰術上的原因!!!

    現在再來看看“赤壁之戰”:曹操進軍的地點果然就是在西線漢水(武漢),漢水也叫沔水!江夏恰恰是孫權的重要軍事基地,孫權隨時隨地可以增援江夏方向。其時,劉備駐軍就在武昌(公安),曹仁、曹純攻下江陵之後,旋即曹操就以此開始了赤壁之戰,《三國志•武帝紀》(曹)公至赤壁,與備戰,不利。於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軍還。備遂有荊州江南諸郡。

    孫權就算不發動合肥之戰策應劉備,增援江夏方向也是輕而易舉的。曹操也沒有任何勝算!況且,後來的幾次大規模進攻都沒有遇到大的疫情,條件要比“赤壁之戰”的時候好很多。尚且拿不下孫權,何況“赤壁之戰”的時候,曹操完全沒有跨江作戰的經驗、水師也不是很強盛、將領多陸戰之王而不習水戰。

    到公元222年,曹丕向南征戰時,孫權才剛剛打完了夷陵之戰,純屬乘人之危!而且,他的規模之大前所未有。結果三線全廢……可想而知,公元208年的曹操會是個什麼樣子。

    說幾句題外話:除了從益州沿江而下方能取勝之外,還有沒有別的辦法一舉突破長江呢?這個問題,雖然沒有實踐過,卻可以進一步探討:

    根據曹操、曹丕南征失利的原因,賈逵認為:“逵以為宜開直道臨江,若權自守,則二方無救;若二方無救,則東關可取。乃移屯潦口,陳攻取之計,帝善之。”賈逵分析了這個形勢,認為應該建一條河道由豫州直道長江,大軍可從豫州進發攻打東吳的東關。那時,若孫權自守東關,則可另遣軍隊東西出擊,孫權的東西兩線就得不到救援;若東西線可以攻下,則東關就成為東西夾擊的孤立據點,也就唾手可得了。同時他又將軍隊移駐潦口,上陳進攻的計策,曹叡都十分滿意。(東北野戰軍渡江)

    哈哈哈哈哈,直到今天我也沒看見從駐馬店(豫州治所安城)有一條通向長江的大運河!運河沒有開通,戰爭不能停止,還要繼續:

    太和二年(228年),東吳的鄱陽太守周魴按照吳王孫權的主意,佯稱得罪了吳王,要棄吳投魏(就和黃蓋詐降一樣)。與大司馬兼揚州牧曹休私通訊息,約他發兵去接收鄱陽郡。曹休中計,曹休的兵馬進至石亭一帶時,就立即被吳軍包圍。曹休遭遇突然襲擊,一時不知所措,交戰不利後便慌忙退兵,吳軍在其後追亡逐北,斬殺魏軍萬餘,繳獲軍械車馬無數。

    曹休退至夾石,發現夾石西北的退路已被孫權阻斷。此時,東南有追兵,西北無退路,曹休軍士卒叛逃,丟棄甲兵與輜重甚多,幾乎將要全軍覆沒。

    賈逵說道:“大司馬兵敗於外,路絕於內,進不能戰,退不能還,危在旦夕。東吳知道後面沒有接應的軍隊,才敢大膽地追上來。現在我們疾速前進,出其不意地趕到夾石,突然打過去,這就是所謂先人以奪其心,東吳看見我軍必然退兵。如果坐待援軍到來時,東吳已經將把險路全部斷絕,到那時兵馬再多又有何用呢?”

    於是,他指揮軍隊備道兼程。到了夾石附近,他命士兵在山口要道上豎起了很多旗子,並留少數士兵不停地打鼓,作為疑兵,然後親率大隊人馬迎戰吳軍。東吳軍隊以為魏國救援大軍已至,於是迅速撤離戰場。賈逵佔領夾石以後,又拿出糧食和軍資供應曹休的軍隊,使曹休得以重新整頓隊伍,退回揚州。(譚震林指揮的渡江戰役)

    沒完!曹休不願意了:曹休得到救援後,埋怨賈逵救援太遲,於是當場呵責賈逵,以大司馬的名義敕令豫州刺史賈逵幫他撿拾棄仗,打掃戰場!

    賈逵認為自己心中無愧,於是對曹休說:“我本是為國家擔任豫州刺史,不是來此為大司馬拾撿棄仗、打掃戰場的。”乃獨自引軍退還。

    隨後賈逵與曹休互相上表彈劾對方,魏明帝雖知道賈逵為人正直,但仍然必須倚仗身為宗室重臣的曹休,於是判定二人都沒有過錯……

    1949年4月20日晚和21日,華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第三野戰軍先後發起渡江。在炮兵、工兵的支援配合下,在西起湖口、東至靖江的千里戰線上強渡長江,迅速突破國軍的江防,佔領貴池、銅陵、蕪湖和常州、江陰、鎮江等城市,徹底摧毀了長江防線。

    1949年5月14日,第四野戰軍南渡長江,16日解放漢口,17日解放武昌和漢陽。赤壁之戰、荊州之戰終於有了結果。

  • 2 # 大白白野

    這個事情不好說。曹操赤壁之戰失敗有多方面原因,黃蓋詐降,火燒曹軍戰船是其中一方面原因。

    曹操為搞好南征工作做了許多準備,荊州地區不戰而降、在長坂坡虎豹騎大敗劉備,這些使曹操產生了驕傲輕敵情緒。驕兵必敗,為赤壁之戰失敗埋下伏筆。

    曹操軍隊士兵中北方人居多,不習水性,經常出現暈船現象。為此,曹操把戰船連鎖在一起,這樣看似有利於戰船在江面平穩執行,卻為孫劉聯軍火攻創造了有利條件。

    據考證,赤壁之戰期間,曹操軍隊瘟疫流行,這造成了軍隊中人數減員,直接影響了戰鬥力。

    曹操說帶兵八十萬與孫權會獵,有明顯誇大成份,而且新收降的荊州軍隊軍心不穩,和曹操南征軍隊互相猜疑,不信任。

    孫劉聯軍人數少,但是,有一批精英人才。孫權、劉備、周瑜、魯肅、諸葛亮等等都是豪傑,才能出眾。

    周瑜、程普率前軍禦敵,孫權率軍跟進。劉備軍配合,安排穩妥、恰當。

    黃蓋是東吳名將,幾處地名與黃蓋有關。黃蓋在赤壁之戰立有殊功,孫權賜黃蓋訓練水軍地方為黃蓋湖。黃蓋詐降火攻見效,但是在赤壁之戰也中流矢掉入水中,被救出後讓人無法相任,他喊韓當才被認出。

    沒有黃蓋詐降,曹操也不易成功。因為孫權聯軍力量不弱,尤其水軍強出曹操軍。這樣,在長江流域作戰,曹軍是困難重重。沒有黃蓋詐降,曹操也不易成功。

  • 3 # 亮羽飛雲99

    可以吧。

    沒有黃蓋詐降,火船大機率不可能到達曹營,也就沒有火燒赤壁,曹操南征失敗。

    只要曹軍過了長江,以絕對優勢兵力、加上曹營的眾多將領謀士,孫劉聯軍不是對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斗羅大陸》唐三海神九考,海神的真正傳承,如何成就真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