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不二bur

    何以不負如來不負卿?

    若論誘惑,對一古代塵世男子而言,恐不外乎紅顏知己、功名富貴。前者是醉生夢死溫柔鄉,後者是光宗耀祖黃金屋。這二者單個出現的時候,修為尚可的男兒或能抵擋得過來,但要二者一起出現,要對其說不,就不是那麼容易了。

    86版西遊記中,西涼女國留婚之難,唐僧對這二者結合體的西涼女國國王的去留的抉擇,看似是如何抵抗這一超級塵世誘惑,實則是佛性之“空”與情慾之“有”的終極對抗。

    相信很多人產生過類似這樣的疑問,唐僧一路上遇到過許多想與其成親的女妖精,為何都不動心,唯獨對女兒國國王動了心。

    其實不難理解,對於唐僧而言,女妖再美也是妖。妖者,性壞。因此唐僧只有求生欲,並且連度化之心都難以生得起來,又怎麼會產生愛意呢?

    但是,當女兒國國王這一身份、地位、樣貌、品性等等都幾乎理想化的女子出現時,當含情脈脈地向其表達愛意時,肉身凡胎的唐僧任憑有多高修為,也很難不動心。

    如此謙謙君子,不論是樣貌還是氣質,初見時便深深打動了女王。而女王則是內有美好氣質、外有絕世容顏的“窈窕淑女”,又是一國之王。但這在一開始並未打動唐僧的凡心,可見唐僧對凡心的降伏,可見其佛性修為。而後面對女王在御花園的真情告白,唐僧仍能恪守戒律,不忘本心,嚴以律己,義正詞嚴地拒絕女王的愛意。

    但面對女王深夜在寢宮的“循循善誘”,燭光下的深情對視,唐僧明顯已經萌生凡心,努力保持內心最後的剋制。很多人說這時候的唐僧是在裝,已經心動了,還在裝矜持,我則認為不然。唐僧佛心未改,縱然心動,仍需要理性剋制,故而是佛心與凡心的較量,並非裝矜持。

    緊接著二人漸生情愫,正含情脈脈、情意綿綿之時,半路殺出個蠍子精,若非此,唐僧恐已淪陷。

    這是86版西遊記所演繹的情節,儘管在西遊記原著之中,唐僧並無此心,從頭到尾只是女王的一廂情願,並且此一廂情願也是建立在,她前夜的一個所謂具有吉祥徵兆的夢的基礎上。但86版西遊記為我們演繹出了,新的令萬千觀眾惋惜不已的愛情故事,這是86版西遊記創作團隊的大膽創新,而且是一次十分成功的創舉。之後更是有越來越多的電影,以二人的愛情故事為基礎,對佛性與情慾發生衝突時,應該如何抉擇進行了深入思考和展現,吸引了一批又一批觀眾。

    86版西遊記此番改編,確實是對佛性之“空”與情慾之“有”二者矛盾的真實反映,佛門修為,四大皆空,何況情慾?然而塵世中人,誰人又能夠輕易斷得了情慾的誘惑?,世上何來兩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二者的對立,在於作為觀眾的我們更希望是哪一種——是佛心勝了凡心,還是凡心更勝一籌?

    佛性之“空”對大多數人來說虛無縹緲,境界太高,離得太遠。相比之下,情慾之“有”卻是實實在在,縱使悽婉,也是美而不殤,令人回味。“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人生一世執著的,情字之外,似乎都不難放下。唯這一本性之中的牽掛,世間又有幾人能了?

    古往今來,多少佛門醜事亦是因此而起,多少痴男怨女繫縛情中。佛門之中,先有清規戒律斷之在先,後有佛法修為斷之在後。因為四大皆空,緣起性空,本是應斷之事,便應早日放下執著,方能解脫。

    塵世之中,世間萬有,不離因緣二字,因緣生則萬事興,因緣散則歸於空,世人不明而執於有,便生悲歡離合,殊不知放下所執,方能灑脫,世間情事,來之則應,去則不留,雖居佛門之外,已是解脫之心,便是“不負如來不負卿”。若執於虛妄,不知“空”者亦“有”,雖在佛門之中,亦是迷惑之心,便是“亦負如來亦負卿”。

  • 2 # 水天一色9

    首先,講一下我看這段的感覺,從小看這段的時候不喜歡,尋思趕緊過去得了,可是現在在看,這應該是唐僧的情劫

    整段故事透露著淡淡的憂傷之情,作為九九八十一難中的一環

    與其他八十難不同的是少了和妖怪的爭鬥,多了唐僧與女兒國王之間的溫情。

    ”在原著中,可以看出唐僧並未動情,可是在86版本的西遊記中,卻是真的動了情了。這一點反而更好的體現出了唐僧的人性,他是去西天取經,並非是聖人,還擁有七情六慾,不過為了取經,捨棄了感情罷了,可嘆!

  • 3 # RULAI3331

    唐僧與女兒國國王的故事,是西遊記中比較精彩,同時又是非常重要的情節。

    西行路上關卡重重,阻礙多多。而最大的阻礙莫過於與妖精、妖怪的鬥爭,其中三打白骨精是為精彩一筆。

    其次就是唐僧與女兒國國王這段求婚配偶的一段。

    唐僧乃有道高僧,遵循守身如玉的修行道路。

    “顯密圓通真妙訣,惜修性命無他說。

    都來總是精氣神,謹固牢藏休漏洩。

    休漏洩,體中藏,汝受吾傳道自昌。

    口訣記來多有益,屏除邪欲得清涼。

    得清涼,光皎潔,好象丹臺賞明月。

    月藏玉兔日藏烏,自有龜蛇相盤結。

    相盤結,性命堅,卻能火裡種金蓮。

    攢簇五行顛倒用,功完隨作佛和仙。

    菩提祖師傳的長生永壽即成佛成仙的妙訣,概括了顯教密教圓通等等,無非是性命雙修,攝住精氣神不使外洩。

    尤其男女情慾和交合造成的洩精之害為最。因此佛道無論清修還是同修法門,都將洩精漏丹視為最大禁忌與失敗。

    只有丹田元陽充足發熱,命門起火了,才能將腎水升騰至心以降慾火,形成坎離相交、水火既濟之周天迴圈。

    這需要極大的意志毅力,須屏去邪念慾望方能達成。

    其次還要黃婆(脾土)做媒,使金木水火土五行顛倒為用,功成當日便是成佛成仙之時。

    因唐僧長期禁慾不洩,體內雄性荷爾蒙或曰元陽極其充足,正是異性妖精們的渴求之物。

    然女兒國國王美麗賢淑、地位尊貴,一般男子自不落法眼,雖春情盪漾亦是壓抑硬抗。

    唐僧乃萬里挑一之英俊美男,又是有道高僧,其放射的雄激素(唐生肉)必然影響女兒國國王,使其無比青睞、神魂顛倒。

    倘若以凡塵人間觀點所視,二者倘能結合實為郎才女貌的佳偶良緣。

    奈何唐僧卻是出家人,視近女色、避女色如蛇蠍,如殺人鋼刀般唯恐避之不及。故在面對女國王溫情脈脈的捨身舍國、飽含愛意的誘惑時,逼得唐僧好不容易才守住最後的防線。

    這段故事說明出家修行人,須要頂住色慾使元精元陽洩漏危險。否則成仙成佛必然如竹籃打水一場空。

    這則故事同時也告訴人們出家修行的不易與艱難。

    因此對待真正修行的出家人,須要尊重恭敬以禮相待。

  • 4 # 鄭光赫

    女兒國國王的一切,對唐僧都構不成誘惑,所以,唐僧沒有動心,也不會留戀。他有的,只是恐懼。

    有很多人認為,女兒國國王貌美,地位至尊,財富就更不用說了,又徹底折服於唐僧的堂堂外表、高貴氣質,可謂一往情深,唐僧不可能不動心——將心比心,這條件誰會不眼饞啊!那他為啥沒有“從”了呢?只是因為他有理想,有戒律,不得不忍痛割愛罷了!

    這只是我們的以為,而唐僧不是我等俗輩啊!他作為一個未來的佛,需要凡人的信仰,但他又是高於凡人的。凡間的榮華富貴等等,他不會有多大的興趣。或者說,唐僧的成佛,恰恰就是要超越這些凡間凡物的,這些誘惑,他只會視同於羈絆!

    打個狠點的比方,莊子講的一個故事:一隻鳳凰飛過,樹林裡一隻貓頭鷹見了,趕緊把一個死老鼠藏起來!它不會知道,他眼裡的珍饈,在鳳凰的眼中,只是汙穢之物!

    唐僧只有恐懼,是因為,女妖怪只是要和他成親或圓房,而女兒國的女人們不僅會“耍耍”,還要撕碎他的身體,做成一個個小香囊佩戴在自己的身上!女人狠起來,真是比妖怪還要厲害!只有女王宣佈了對唐僧的佔有,亦即,標明瞭唐僧的“產權”,唐僧才獲得了安全!

    在現實中,我們會經常對一些人及事情表示不解,甚或懷疑,因為我們習慣於以己度人。其實,境界這種東西是存在的。大多數人夢寐以求的、甚至不擇手段拼命攫取的許多東西,不管是金錢、權力,還是別的什麼,對於極少數的高境界的人來說,就是會如同鳳凰眼裡的死老鼠一樣!

  • 5 # 聲馨

    關於西遊記中的女兒國,我已從不同問答的角度回答過。你向我邀答我就再答一次。

    西遊記中的"女兒國",作者反映的是明朝時,由於開國皇帝朱元璋做過和尚,人們對他的崇拜達到了高峰,給佛教的發展帶來了福音。出現了"村村有寺廟,家家出僧人”的局面,到明朝中葉更為普遍。以至朝廷到了"禁止剃度僧人″的地步。這樣就造成了很多鄉村變成了"女兒國″。你看女人們對和尚大喊"人種來了″!"人種來了″!就是女人們渴望和尚迴歸家庭的內心吶喊!喝子母河水懷孕的事,也是婦女們控訴"沒有男人難道讓我們喝水成孕嗎?那個沒有道德的道士是指利用墮胎藥打胎的社會惡棍。欲知詳情可讀《也說西遊》山西侯荃著有詳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三個十七的平衡肥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