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辛鑫美人兒

    如果有人幫你看,孩子在身邊上班後每天能看到孩子當然更好,如果沒人幫你看孩子,自己選擇看孩子也可以,堅持三年,孩子上幼兒園就好了,千萬不能把孩子送回老家。

    隨著打工潮的興起,越來越多的年輕父母為了給孩子豐裕的物質條件,把孩子變成留守兒童,讓幼小的孩子在鄉村中和爺爺奶奶在一起,可這樣真的好麼? 孩子需要的不僅僅是物質陪伴,他更需要的精神上的陪伴和呵護。弗洛伊德曾說過這樣一句話:人的一生總是在彌補童年的缺失。在孩子很小的時候,父母沒有給予孩子足夠多的愛,孩子缺少了愛長大後會怎麼樣呢? 小時候缺少零食的孩子,長大後可能很愛吃,很會吃,很喜歡吃,這個比較容易彌補; 小時候缺少衣服鞋襪的孩子,長大後可能會一直買買買囤囤囤,買了很多很多衣服,根本停不下來買衣服的腳步,這也比較容易彌補; 小時候缺少書籍的孩子,長大後可能會很喜歡收集各種各樣的圖書,見到書就控制不住想買,哪怕買完還沒來得及看,但這也比較容易彌補; …… 可小時候缺少父母關愛的孩子,長大後,會如何索取愛呢?會不會為了得到一點點愛而讓自己卑微到塵埃?會不會為了得到所謂的愛而三觀不正強取豪奪?會不會心甘情願淪為願意給她廉價的愛的人做奴隸?…… 無法想象,缺少了愛的孩子如何彌補空一塊的心靈? 一個小孩子,小小的年紀,本來是應該和父母建立親密感和母親依偎在一起的時期,因為父母打工被留在家裡給爺爺奶奶照顧,讓小孩子成了留守兒童,這樣父母或許賺了很多錢,可是卻缺失了孩子成長的唯一機會。 留守的孩子會在小小年紀裡,提前品嚐到離別親人的痛苦,會早早感受到父母的缺位和親情的缺失。 對這些小小的孩童來說,每個節假日,都會期盼著和父母相逢,然後在短暫的相聚之後,又要忍受離別的痛苦。 對這些小小的孩童來說,每一次打電話,都是不能被父母擁抱和親吻的言語問候。 對這些小小的孩童來說,別人家父母對孩子的擁抱陪伴閤家歡樂的場面都能讓自己的心靈淒涼淚奔。 網路上有張照片傳得很火,照片內容就是:打工回家的爸爸馬不停蹄地往家趕。快到家時,他發現村口的樹下,一動不動地站著自己3歲的兒子。為了早點見到父親,孩子每天都走幾里路,一個人站在村口等啊等,北風呼嘯,他冷得直打哆嗦,依然不願意回家。“我要等爸爸!”你打拼江山時,別忘了孩子一直在等待。他或許只是你生活的一部分,但你,是他的全部。 小小的孩子,本應該在父母的懷抱裡撒嬌膩歪的時候,父母卻沒有參與自己的成長,一次一次失望過後,就會變得:有些話說不出來,有些心情無法傾訴,有些感覺註定要埋在心底,慢慢地心靈包上了硬殼,對父母不再依戀,對父母充滿疏離,內心感到無比的孤獨和深深的被遺棄感。 隨著年齡的增長,那些沒有父母呵護的留守時光一寸一寸蔓延,負面影響生根發芽,後果會逐步顯現出來,能夠陪伴和養育孩子的時光不再來,等孩子性格形成:或者內心孤僻,或者冷漠疏離,或者被隔輩人溺愛成熊孩子,或者內心沒有愛和安全感,心靈成為一個荒原,人格有缺陷。這個時候,爸爸媽媽賺多少金錢,都換不回來一個Sunny快樂的孩子。 我們知道任何感情都需要用心經營才能建立起來,任何關係都需雙方共同維護才能夠穩固。即使是親子關係,這種血濃於水的感情,也需要用心的呵護和全心全意的陪伴。君不見古話說得好“誰養的孩子跟誰親”,誰陪伴孩子多,孩子就依戀誰,跟誰好。媽媽爸爸不陪伴自己的小寶寶,想僅僅憑藉遠隔千里打電話互動和寒暑假期的短暫相處,就得到一個乖孩子親孩子,這簡直是痴人說夢。 親子關係絕對不是與生俱來的。蒙臺梭利講過,在孩子幼年時期(0-3歲)期間母親和孩子有一種依戀關係。這種依戀關係不僅僅指的是嬰兒依戀母親,也有嬰兒依賴撫養者的成分在內,產生於養育者和孩子互動的點點滴滴過程中,還能雙向作用,既能讓孩子愛上母親依戀母親,也能讓母親喜歡上孩子被孩子依戀。依戀關係奠定了父母與孩子以後時光裡親子互動的方式和相處的模式。 其實就像蒙臺梭利在求學路上遇見的乞丐小孩兒,小乞丐和自己的媽媽在一起,即使討飯也毫不在意,很快樂,無憂無慮,因為物質雖然荒廢,可精神豐盈,有愛所以他感覺到心靈的滋養,能夠形成很高的自信和安全感,所以小傢伙快樂。 這也就像歡樂頌裡面的安迪,回憶起自己的媽媽是個瘋子,但在寒夜裡卻把溫暖留給自己的幼女,媽媽雖然瘋了,但給孩子的愛沒有瘋狂,還是那麼本能那麼濃郁。這是安迪自我懷疑與自我恐懼心底的唯一亮光,她肯定自己被媽媽愛過,即便媽媽神志不清楚,可愛在,所以安迪最後發現自己心裡有一盞燈,那是媽媽給她點燃的。 可見,讓幼小的孩子充分地獲得愛建立起好的依戀關係十分重要。那我們應該怎麼做呢? 就如蒙臺梭利所說,當幼小的嬰孩發出各種需求訊號時,媽媽應該在身邊,並且及時地給予孩子積極的迴應。媽媽要根據對孩子的瞭解及時調整自己對待孩子的行為舉止,讓自己更好地適應孩子的需求。所以這個時候,父母,尤其是媽媽應該陪伴在孩子身邊,和孩子建立起良好的依戀關係,為孩子一生打下堅實的基礎。 科學院有項調研表明,有很多留守兒童這些孩子在心智方面發展相對於媽媽在身邊陪伴的孩子緩慢,難道說這些留守兒童缺少金錢和食物營養麼?可有些父母打工能保證孩子不缺錢,可是為什麼如此呢? 原因就是這些被留在家鄉被老人照顧的孩子沒有和父母建立良好依戀關係,所以孩子沒有在關鍵的敏感期打下基礎,這樣的孩子因為沒有安全感容易膽怯退縮,即使長大以後也難以和別人建立良好的親密關係,對環境適應力差。這些孩子缺乏心靈的養分,沒有父母的關愛和陪伴,孩子心裡就沒有依靠的港灣,所以心靈漂泊無依,沒有和父母有效的溝通,建立起情感連結,這些孩子很少知道愛,不知道如何表達愛,一生在尋找愛和被愛的路上漂泊,可能會因為一些甜言蜜語一些膚淺的愛而誤上歧途。 不要說父母都打工離家把孩子扔給老人照顧,即使父母中有一個上班忙,不經常回家不經常陪伴孩子,孩子都沒安全感。所以在孩子小的時候,父母要儘可能的陪伴孩子。 龍應臺曾經說過,做父母是有有效期的。在這個有效期內,父母要格外的珍惜,陪伴孩子,和他們一起成長。收穫一個健康,積極向上的孩子,你人生整個下半階段都會是快樂的。

  • 2 # 佳佳媽媽聊育兒

    自從做了媽媽以後,再果敢和雷厲風行的職場女性都會變得牽腸掛肚起來。

    出去工作的話對寶寶總是一萬個不放心,完全在家帶孩子又感覺與世隔絕般落伍,想想總是不能兩全。

    其實也不用那麼焦慮。

    如果家裡沒有人幫忙帶孩子,那肯定你們夫妻二人其中有一人需要留在家裡全職帶孩子。自己親自帶孩子,心裡面更踏實,也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認知教育孩子,中間少了很多摩擦,也少生很多氣。累一點,但是少生氣呀。

    如果家裡公婆身體尚可,他們也願意幫忙帶孩子,可以考慮交給爺爺奶奶帶。

    交給爺爺奶奶帶,就需要考慮幾個問題:

    1. 爺爺奶奶好溝通嗎?

    現在都提倡科學育兒,比如不要過早把尿;不能過早讓孩子學站學走等,這些育兒觀念在與爺爺奶奶溝通的時候容易嗎?如果總是溝通不了怎麼辦?

    2. 老人的衛生習慣怎麼樣?平時抽菸嗎?

    孩子的個人衛生以及家庭衛生都不容忽視,這些都是很細小的事情,但是做起來卻是很繁瑣,又天天需要堅持下去的事情。如果寶寶髒兮兮的萬一經常生病怎麼辦?

    如果爺爺抽菸,能戒掉嗎?或者能保證不和孩子在同一個空間裡抽嗎?

    3. 爺爺奶奶會嬌寵孩子嗎?

    帶孩子是一個細緻活,孩子越長越大,也會越來越聰明,如果孩子養成了不良習慣卻沒有及時制止,在以後的日子裡管教起來會更加困難。所以老人夠細緻嗎?在該管教的時候能及時管教嗎?

    如果爸爸媽媽對這些都心裡有把握,基本能掌控,那麼可以放心出去工作吧。有什麼問題及時溝通解決就好。

    如果有太多讓你不放心的地方,那就乾脆自己帶好了。其實孩子小的時候,最需要的是父母的陪伴和教育,晚幾年掙錢也來得及,畢竟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

  • 3 # 楊小帥媽媽

    我覺得還是帶寶寶吧。

    孩子還太小,她的心裡只有媽媽一個人的存在,不能讓她選擇第二個人。這就是為什麼人們常說我們給孩子的愛永遠也比不過孩子給我們的。

    我的孩子是一歲兩個月的時候放在家裡的,雖然隨時都能影片,每次影片,都看到孩子眼淚汪汪的,然後就背過我,不理我了。回去看他是,雖然心裡很親,認得我,但還是跟我很生分。或許心裡真的會怨我離開他。孩子兩歲多一點的時候,我就又做了全職媽媽,與以前不同的是,我排除萬難,開了個店鋪(輕易不要嘗試,很難)。

    說了這麼多,意思就是孩子需要我們陪的時候,我們就緊張一點,陪陪他,這個階段過去了,你想陪都陪不到,而且你也沒有回憶可以想,因為你沒有陪他。掙多少錢都彌補不了這一段的時光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姚遠和路曉歐,劉雲天和霍梅,《在遠方》的CP,你喜歡哪對?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