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外星人復活
-
2 # 長老2019
慈禧太后有皇帝之實無皇帝之名,實際上是晚清的無冕之王,事實上的統治者。
咸豐去世後,她聯合恭親王奕訢發動辛酉政變,推翻了顧命八大臣,奕訢被封為議政王。1861年12月,改年號“同治”,慈禧、慈安兩宮太后垂簾聽政。執政初期,她在議政王奕訢的輔佐下,整飭吏治,重用漢臣,依靠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等漢族地主武裝;又在列強支援下,先後鎮壓了太平天國、捻軍、苗民、回民起義,緩解了清王朝的統治危機,使清王朝得到暫時穩定。出於維護封建專制統治,她又重用洋務派,以“自強”和“求富”的方針,發展一些軍用,民用工業,訓練海軍和陸軍以加強政權實力,客觀上對中國的近代化起到了一定積極作用。這一時期,國內起義被平定,兩次鴉片戰爭暫時滿足了列強的貪慾,外交上沒有吃大虧,洋務運動後清王朝的軍事實力有所提高,工商業有了初步發展,被稱為“同治中興”。
同治帝病逝後,慈禧立她的侄子、外甥4歲的愛新覺羅·載湉為帝,改年號為“光緒”,兩宮太后再次垂簾聽政,後慈安於1881年暴崩,慈禧於1884年發動甲申易樞朝局之變,將以恭親王奕訢為首的軍機處大臣全班罷免,開始西宮獨裁。1889年光緒帝親政,慈禧又訓政了數年。在訓政結束後,朝內一切用人行政,仍出其手,“上(光緒帝)事太后謹,朝廷大政,必請命乃行。”
甲午戰爭失敗後,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狂潮。為了救亡圖存,資產階級改良派發起維新變法(史稱戊戌變法)。光緒帝的變法觸動了滿洲舊勢力貴族和眾多封建官僚的利益,慈禧等人發動戊戌政變,拘禁光緒皇帝。
1900年,八國聯軍攻入北京,慈禧令奕劻、李鴻章為全權大臣,與11個帝國主義國家簽訂了《辛丑條約》,賠款4.5億兩白銀。
1908年光緒帝駕崩,由醇親王載灃為攝政王,其子溥儀為帝,年號宣統,慈禧被尊為太皇太后。
1908年11月15日,葉赫那拉氏於中南海儀鸞殿病逝,享年七十四歲。慈禧臨終遺言說:“此後,女人不可預聞國政。此與本朝家法相違,必須嚴加限制。尤須嚴防,不得令太監擅權。明末之事,可為殷鑑!”
宣統元年(1909年)十月,葬於河北省遵化市菩陀峪定東陵,定徽號“慈禧端佑康頤昭豫莊誠壽恭欽獻崇熙太皇太后”,諡號“孝欽慈禧端佑康頤昭豫莊誠壽恭欽獻崇熙配天興聖顯皇后”,簡稱“孝欽顯皇后”,諡號共22字,諡號長度超過清朝開國皇后孝慈、本朝孝德、孝貞兩位正宮皇后,為清代及中國曆代皇后之最。
-
3 # 暢響捍東
說到慈禧太后,說是家喻戶曉也不錯吧,從影視劇和歷史書籍的介紹中不難找到有關她的資料。近代史上一位名人,應該說是敗家娘們,她是咸豐皇帝的妃子。同治皇帝的母親。把整個大清王朝葬送在他手裡。至於說慈禧太后和皇帝有什麼區別呢,我想應該主要有以下幾點。
1.慈禧是晚清實際的統治掌權者。
咸豐皇帝駕崩以後,同治登基。同治登基的時候還是個六歲的孩子。一開始分別由載垣、肅順、端華、等8位臣子輔助政務。同年的十月份吧,慈禧對輔政大臣非常不滿,看不慣他們專權,因為慈禧太后個人是比較霸道的。就開始聯合恭親王奕訴密謀發動辛酉政變,把載垣、端華、肅順欲加之罪弄死了,,其他的五位輔政大臣全部革職或遣戌。然後自己“垂簾聽政”,掌握實權,牢牢的把政權握在自己的手中,從此大清王朝進去慈禧太后的專政時代。
2.皇帝在朝堂前,慈禧在朝堂後。
中國自古就男女不平等,對不允許女人出來管事,小到家庭,大到國家,既不符合帝制也不符合家規。所以在慈禧太后掌權後只換皇帝,但是自己不敢像武則天一樣稱帝,最多就是淫亂宮中,操縱皇權。上朝議事還需要皇帝去做,他的命令要透過皇帝發出去。以她自己的名義是不能簽發聖旨的。
個人觀點,不妥之處敬請原諒。
-
4 # 大魏國摸金校慰
慈禧太后是咸豐皇帝的嬪妃,同治皇帝的生母,咸豐皇帝時的皇后是慈安,而咸豐死後身為生母和前太同時存在,史稱東西太后。同治帝時兩宮太后有短暫的垂簾聽政政時期,於1873年又歸政於同治帝。但同治帝短命 ,只活了19年,中間選擇其姨侄也就是光緒皇帝繼位,東太后於1881年莫明死去,慈禧便開始了長達30年的垂簾聽政史。
回到本問題的核心,慈禧的皇帝的區別是什麼,一個是太后,一個是皇帝。只不過年幼的光緒皇帝從沒有掌握過權利,是名義上的國家領導人,真正的權力在慈禧太后身上。權利從哪裡來,一朝天子一朝臣,只不過這朝的臣子只認慈禧,連李鴻章、曾國藩、左宗棠、張之洞這些中樞大臣也受恩於慈禧並只聽命於慈禧,所以光緒的一生是無奈的,他有新派的理想,卻被舊派捏得死死的。
-
5 # 簡史奇觀
慈禧是清朝末年時期一位重要的皇室人物,也是執掌大清幾十年的一位執政者,在慈禧的心中,自己就應該是像武則天那樣的人,所以造就了慈禧心狠手辣和稱王稱霸的性格,這一點從很多事情都能看出來,比如慈禧害死慈安太后,成為皇室後宮唯一的執政者,害死光緒和光緒的妻子等等,但此人和真正的皇帝,還是有很大區別的。 慈禧進宮之前,家境比較貧寒,出生也不是很好,好在有人幫扶,慈禧才有倖進入後宮。因為善於魅惑,所以得到了皇帝的喜歡,從妃子成為貴妃,最後成為皇妃,最終垂簾聽政,成為了清朝真正的掌權人。慈禧和皇帝主要的區別在於: 其一:管理的職務 光緒沒死前,慈禧雖然嚴重的干擾光緒,但很多外交事宜,以及下達命令,還是需要光緒蓋章,或者光緒的手諭,下人送出去的聖旨,都寫的光緒皇帝的名字,只可惜裡面的內容,全部是慈禧所寫。所以慈禧就像是三國時期,挾天子令諸侯的曹操一樣。 其二:死後的諡號 諡號是清朝皇帝們死後的一種規定製度,當時清朝的規定是,皇帝死後的諡號為22個字,一般是由繼位的皇帝先寫20個字,再讓孫子輩的皇帝增加兩個字,總計22個字。皇后最先的諡號只有兩個字,最終一加再加,出現了16個字的諡號,從此皇后的諡號在不新增。但是慈禧一上來就給自己弄了一個22字的諡號,這一看就是把自己當成了帝王的樣子啊,只是沒有讓人叫自己皇帝而已。 其三:陵墓規模 我們說皇帝的陵墓規模超過了任何人,那麼慈禧的陵墓規格,則是超過了清朝任何皇帝的規格,慈禧也是把自己當做帝王一樣對待自己的陵墓,只可惜最後慈禧的陵墓還是被人挖開,又是扒衣服,又是鞭屍,死後也不得安寧。 所以說,慈禧完全是把自己當做帝王一樣看待,基本上和皇帝沒什麼區別!
-
6 # 逝去即歷史
慈禧太后是清朝同治和光緒年間清朝的實際最高統治者,當時的皇帝形如傀儡,但是即使如此慈禧太后和皇帝還是有區別的。
區別在於慈禧太后的權利是代替皇帝行使的權利,其實際意義上還是皇帝的權利。
而皇帝行使的權利是自己本身權利。
也就是說實際上慈禧在同治年間因為她是同治的母親,因此在同治親政前,是一個對同治的監護權,透過對同治帝的控制而對皇權進行控制。
同治親政後,慈禧餘威猶在,所以仍然大權在握,次年同治病死。
慈禧立載湉為光緒帝,原因是光緒帝年僅4歲,登基後只能作為傀儡,慈禧太后仍然以太后名義實施的是監護權。
光緒帝親政後,慈禧以各種名義監視、控制、干涉光緒親政,但是實際上主要是前期建立的利益集團對皇帝的權利的干擾,實際上這時候她已經失去了管理國家的名分。
直到光緒帝革新變法失敗,八國聯軍進駐北京,慈禧帶人逃離北京一年返回後,慈禧找到藉口將光緒囚禁在瀛臺。
這時候是自己找了個藉口來行使皇帝的權力。所以慈禧太后的與皇帝的區別是慈禧行使的透過行使對皇帝的監護權來行使國家權利,是間接的借來的權利,只不過她借了不想還而已。
皇帝形式的權利是他自己的皇位賦予他的自身的權利,名正言順,堂堂正正。
回覆列表
慈禧皇太后,我們一提到她就是這個稱號,是的,慈禧老佛爺最大的稱呼也就是“聖母皇太后”了,這說明慈禧並沒有取而代之的心思,她只是想把持這個權力而已,並不是要當皇帝,慈禧眼中的傳統觀念還是挺深的,即使她不喜歡光緒,也沒有想過自己當皇帝,像武則天一樣,而是另立一個。最後由於列強的阻撓並沒有成功(這成為了慈禧像八國宣戰的導火線之一)
其次就是慈禧在戊戌變法之前曾說過:只要大清國號不變,大清血統不變,自便。這說明慈禧從心裡是忠於她的大清朝的。還有就是預備立憲的時候五大臣像慈禧密奏立憲的好處,其中有一條叫“皇位永固”,這說明慈禧雖然權力慾望很強,但是依然沒有想過取大清而代之,這和武則天這樣的女皇有本質區別。
綜上所述,慈禧和皇帝的本質區別就在於是否有取而代之的願望,顯然慈禧沒有,看來老佛爺還是個比較傳統的女人。
(大清國當今聖母皇太后萬歲萬歲萬萬歲照片,雖然慈禧並沒有取代大清皇室之心,但是野心還是不小,權力慾望也很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