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貓眼觀史
-
2 # 隨心所欲而不逾矩8
原因很多,這裡提幾點。
1.曹操手下不缺謀士,有荀彧、郭嘉、程昱、劉曄、賈詡等等,諸葛亮隱居於荊州,屬於劉表,不是曹操地盤,曹操沒必要特別去外地請一個山野村夫,出手相助。就是請,也不現實。
2.曹操在諸葛亮心目中,託名漢相,實為漢賊,諸葛亮以漢朝為正統,想要恢復大漢基業,不願意幫助曹操為虎作倀,有違背諸葛亮道德夙願,諸葛亮當然不願意出山協助曹操。
3.曹操曾經對徐州屠城,不得不使諸葛亮叔父攜諸葛亮避難荊州,曹操施行暴政,而劉備施行仁政,曹操形事與諸葛亮心中仁義不符。
4.諸葛亮投靠曹操也無法發揮才能,地位未必比在蜀漢的地位高,最多不過一個謀士,在蜀漢是丞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為何要屈尊曹操集團呢。
-
3 # 湘中明珠Zxp
三國演義裡曹操為什麼不去請諸葛亮出廬?
我覺得主要原因是沒有這個需要!而且就算曹操真的網羅了諸葛亮,也給不了他一個合適的平臺!
在我們大家的意識裡,諸葛亮是個無所不能的人物,天文地理,軍事政治,人文科學幾乎樣樣精通,但實際上我們都應該知道這是不可能的,很大程度上只是羅貫中憑主觀意願包裝出來的偶像人物,是為了美化劉備集團的一種手法而已,目的就是表現自己的維護正統的思想。
諸葛亮的軍事成就可圈可點的地方並不是太多,刨去水份後更是所剩無幾。個人認為他的主要亮點在內政治理方面,他能夠讓物瘠人稀的蜀地支撐連續不斷的戰事就很好的證明了這一點,但這些才能在曹魏是派不上用場的,因為富庶的中原地區沒有這方面的需要,所以諸葛亮在曹操手下注定會是英雄無用武之地!
曹操是一個有著雄心壯志的人物,他的魏國也具備統一天下的潛力,所以,他更需要強勢的侵略性的進攻型人才,而不是諸葛亮這種謹小慎微的保守型軍師,所以,這一代梟雄和著名的前頭軍師註定無法交集。
如果歷史陰差陽錯的讓諸葛亮效力於曹操帳下,那麼我可以很負責的說,三國演義會少了一個叫孔明的風雲人物——不是曹操有意埋沒他,而是曹魏集團不太需要他!
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
4 # 醉裡挑燈思華年
首先諸葛亮出山的時候才20多歲,沒工作經驗沒文憑,全靠一張嘴,他的名聲也只有圈內知道。
而當時曹氏集團已經是國有企業前五強,各行各業精英太多,曹老闆看來諸葛亮還沒有入門條件,肯定也不會為了這個二十多歲的毛頭小子三顧茅廬。
反觀劉備,主要員工帶他就三個,連公司註冊的地方都沒有。一窮二白,正是急需人才的時候,更何況諸葛亮是劉備公司前任智囊介紹的,那他肯定也覺得靠譜!
再者諸葛亮何許人也,也是抱有愛國之心的有志青年,雖然劉備窩囊一窮二白但好歹也是劉氏皇親國戚啊,而曹操卻不一樣,他挾天子以令諸侯算是亂臣賊子,所以諸葛亮自身也不會跟隨他的。
-
5 # 閒適人家
群雄並舉的年代,人才是用不完的,比如,呂蒙是粗人,透過學習、歷練,也成為一代名將。
況且,割據勢力太多,真正的人才都很容易被髮掘重用,只要你專一個專案,就可以了。比如,養馬出色的許褚也是人才。
令人奇怪的是,三國後期卻未有大才,也沒有氣勢宏大的大事。連內亂也兵不血刃。
其實,三國重頭戲是曹操,他的去世,曹家後人都在享樂了,吳蜀二個是無力搞大事的,只不過千年來,民間傳說非常精彩,這些故事經小說家加工,新增思想感情,人物更戲劇化了。令人神往的三國故事成了我們津津樂道的話題了。
-
6 # 三日軒主人
在這裡忍不住要反問一句,曹操為什麼要請諸葛亮?
曹操是大集團的董事局主席,而不是人事主管,招人這件事不是他的工作範圍,即便是一個大公司的人事主管,也要按照公司的人事行政規劃來定期的招人,而不是每天開個車到處去找人,“來我們公司吧,求求你”這成啥了。
而劉備則不同,劉備是自己創業,而且處於創業初期,四處拉贊助,找投資,找人才正是他那個階段的主要工作目標,如果是在他稱王稱帝以後,再做這樣事情也是不符合他的身份的。
諸葛亮算是運氣不錯吧,遇到了一個創業的老闆!
-
7 # 初心如舊
三國演義中曹操為啥不請諸葛亮出廬呢?
這有一個時機問題,很多事情事後看似乎想不通,但在當時,卻十分正常。首先,邀請一位高階幕僚,得有人推薦,因為最高領導不一定知道;其次,這個人名氣得非常大,不然推薦的人,豈不自討沒趣。而諸葛亮一直隱居隆中山野,雖然才高八斗,但諸葛亮交往的朋友,
比如崔州平,石廣元,孟公威包括最後推薦諸葛亮的司馬徽等,基本是寄情山水,樂於田園,而曹操事務繁多,根本不可能知道有諸葛亮這麼個人物。第三,諸葛亮展露才華,起碼得在二十多歲以後,經歷一定的社會歷練,否則豈不是空中樓閣?但那個時候,曹操已經雄距冀,青,幽,並,兗,徐諸州,文有荀彧,荀攸,程煜,崔琰,陳群,賈詡,劉曄,毛玠等;武有曹仁,曹洪,夏侯兄弟,李典,樂進,典韋,許褚,徐晃,張遼,張郃,于禁等等,精兵數十萬,良將上千員。對於一般的
人,根本不屑一顧。比如,曾經千里昭昭,跋山涉水,準備進獻益州的張松,不僅帶著裡應外合,奪取益州計劃,而且,張松強記博聞,能言善辯,過目不忘,肯定是人材,但人材和老闆一樣,也都有毛病,就是實力到一定程度,相互不尿對方。結果,雖然楊修向曹操極力推薦,曹操還是差點動了殺心。張松只好帶著遺憾投向劉備。
迴歸提問:曹操不請諸葛亮出山,是歷史條件限制,二人緣分未到,曹操,諸葛亮都沒有辦法。(7:02)
-
8 # 蜉蝣在塵埃
諸葛亮是三國時期一顆最為璀璨的明星,可以說是震古爍今的人物了。未出茅廬便知天下三分,幫助劉備定鼎益州,後來又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諸葛亮的功績令人讚歎。
一,曹操謀士眾多
曹操手下,不同劉備,經天緯地之才的也有不少。荀彧荀文若,曹操的蕭何。郭嘉郭奉孝,曹操的張良。程昱程仲德,曹操的陳平。還有荀攸、劉曄等人,畫策也是當世頂尖。所以對於曹操來說,諸葛亮不是不可或缺的人物,荀彧和郭嘉都曾給曹操謀劃過大戰略,荀攸程昱又可以作為行軍打仗的謀主,曹操在智謀方面真的無敵天下。所以,曹操已經沒有太大必要去請諸葛亮了,可替代品太多。
二,地域不同
諸如大家所知,諸葛亮高臥隆中,屬於荊州附近的南陽,按屬地是劉表的人口。曹操佔領北方,和荊州是有長江之隔的,根本跨不到諸葛亮這來。再來看曹操的謀士,都是北方人士,南方慕名去的人屈指可數,穎川的名士倒是挺多。一方勢力立足當地,自然是要網羅當地的名流,從而建立威信,捨近求遠,一般沒人願意去做的。況且諸葛亮遠在荊襄,實在是太遠了一些。
三,曹操性格
劉備請諸葛亮,三顧茅廬才能請出。而如果是曹操,我覺得曹操不願意去三顧茅廬的。曹操的謀士沒有一個是曹操親自去請的,就算有,也是一次到位,諸如荀彧荀攸是袁紹那幹了一段時間跳槽過來的,程昱、郭嘉是別人介紹過來的。曹操本人就以智謀出名,三顧一個謀士,實在是曹操做不出來的事情,曹操畢竟是自傲的。
所以說,諸葛亮要麼躬耕一輩子,要麼就是投靠劉備,沒有第三條路可以走了。至於荊州劉表,守戶之犬,有識之士看不上眼的。
-
9 # 劉一千五
第一個問題,曹操的資訊不靈通。曹操喜愛有才能的人,喜歡提拔有一技之長計程車人。只要投在曹丞相旗下,能守記律,在第一時間裡穎脫而出的人,馬上弄上來,以後就順暢了。他是個"拿來主義者",對敵方過來的人全盤接受,所以才人才濟濟,雄踞中原幾十年不敗。別的不說,連蔣幹這樣的人才也能找到一個地方落腳,何況是其他社會賢達異能之士。隆中孔明,他當時沒聽說,不怪他,只怪第二個問題。第二個問題,諸葛亮當時名頭不響,正在當"臥龍",也就是現在的"宅男"。天天種豆南山之下,晚上讀史書,看八卦,晨起做辟穀,閒時找徐庶,孟公威等失意人士,不到官場遞書求舉賢薦能,更不譁眾取寵地擴大知名度,困,守一隅,做隱士的料,似這樣的人,賢達如丞相,次之若郡守縣尉,怎會知道有個胸懷宇宙匡扶正義,挽狂瀾於既倒,救百姓於倒懸的孔明呢。所以說,粉絲不多,擴散不廣,這名氣自然不會翻山越嶺吹進丞相府。於是,曹操失去諸葛亮,博望一燒罵村夫。想是資訊不靈,害人不淺。
回覆列表
演義裡的諸葛亮簡直就是妖孽一樣的存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借東風、續命好像沒有什麼是諸葛亮不能幹的,那麼就是這樣厲害的一個人,曹操為什麼不去請諸葛亮出廬助自己一統天下呢?
(曹操劇照)
曹操是出了名的愛才,“唯才是舉”說的就是曹操,不論身份高低,出生是否高貴,重要的是你只要有才!哪怕你品性差些都無傷大雅,要知道臥龍、鳳雛在水鏡先生的推廣下已經小有名氣了,曹操難道不知道嗎?其實曹操沒有請諸葛亮的原因很有可能有以下幾個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