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國關阿里

    這樣的政變可是太多了,對於歷史影響程序的話,那就是維新派的政變因為袁世凱的告密被鎮壓,這個政變假如好了就可以成為君主立憲。

  • 2 # 奇趣講史

    戊戌政變因為袁世凱告密而失敗!

    戊戌政變的介紹:是指1898年6月至9月21日(清光緒二十四年)發生在清政府統治階級內部,以慈禧太后為首的守舊派勢力向以光緒帝為首的改良派勢力發動的一場血腥政變,政變的結果是,持續了百餘日的戊戌變法宣告失敗,戊戌六君子被殺,康有為、梁啟超等逃往國外,光緒帝失去了人身自由,被囚禁於中南海瀛臺,而以慈禧太后為首的守舊派勢力重新掌權。

    政變的原因:在公元1894年,是農曆甲午年,在這一年,日本經過明治維新改革和軍備擴充戰略後,又一次點燃起了侵略中國的野心。日本一直貫行著豐臣秀吉的攻佔大陸政策,即先取北韓,進而進軍中國。1895年9月15日,平壤戰役爆發,清軍與來犯日軍展開了激烈的戰鬥,但因為清軍最高統帥葉志超的貪生怕死,最終北韓被日本佔領。此外,黃海大戰、遼東之戰、威海之戰等都以清的敗績而終,整個北洋海軍幾乎全軍覆沒,日本強迫清簽訂城下之盟。清沒有辦法,只好派出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李鴻章去日本馬關與日本內閣總理大臣伊藤博文商談媾和事宜,最終,1895年4月17日,清被迫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

    後來以康有為為首的改良派公車上書,請求光緒帝變法維新。於是他在徵求了慈禧的意見後,決定實行變法。後來因為變法讓慈禧太后感到不滿,阻擋了她的權力和慾望。

    6月15日慈禧迫使光緒帝任命榮祿為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這個職位原是李鴻章的,因為他簽訂了《馬關條約》,受到華人一致聲討,迫於輿論壓力,清只好將他開缺)。此後,慈禧太后和光緒帝的矛盾逐步升級,就在這樣的背景下,維新派和頑固派愈演愈烈,血腥政變一觸即發。

    失敗原因之袁世凱告密

    研究表明,如果把慈禧“訓政”作為政變發生的標誌,這種說法顯然是不適當的。袁世凱將譚嗣同9月19日夜訪法華寺勸其“兵圍頤和園”之事洩露出去,應在9月21日之後,其結果是導致慈禧大開殺戒,引起六君子被殺以及張蔭桓、徐致靖等官員被捕下獄,使本來可能和平收場的政變染上了血腥的色彩。由於袁的告密,光緒帝於9月15日曾給楊銳下達秘詔之事暴露出來,因康有為派譚嗣同藉此秘詔勸袁世凱“圍園”,使得光緒帝陷入“謀逆”一案,無法辯駁,從而招致慈禧的痛恨,後來被囚禁瀛臺,軍機四卿也因此而慘遭殺戮。從某種意義上說,因袁世凱的告密才最終使“訓政”變成了政變。

  • 3 # 東皇

    1. 全尚向孫綝告密,導致孫亮下臺:

    吳主陰與全公主及將軍劉丞謀誅綝。全後父尚為太常、衛將軍,吳主謂尚子黃門侍郎紀曰:“孫綝專勢,輕小於孤。孤前敕之使速上岸,為唐諮等作援,而留湖中不上岸一步;又委罪於硃異,擅殺功臣,不先表聞;築第橋南,不復朝見。此為自在,無復所畏,不可久忍,今規取之。卿父作中軍都督,使密嚴整士馬,孤當自出臨橋,率宿衛虎騎、左右無難一時圍之,作版詔敕綝所領皆解散,不得舉手。正爾,自當得之;卿去,但當使密耳!卿宣詔卿父,勿令卿母知之;女人既不曉大事,且綝同堂姊,邂逅漏洩,誤孤非小也!”紀承詔以告尚。尚無遠慮,以語紀母,母使人密語綝。

    九月,戊午,綝夜以兵襲尚,執之,遣弟恩殺劉承於蒼龍門外,比明,遂圍宮。吳主大怒,上馬帶建執弓欲出,曰:“孤大皇帝適子,在位已五年,誰敢不從者!”侍中近臣及乳母共牽攀止之,不得出,嘆吒不食,罵全後曰:“爾父憒憒,敗我大事!”又遣呼紀,紀曰:“臣父奉詔不謹,負上,無面目復見。”因自殺。綝使光祿勳孟宗告太廟,廢吳主為會稽王。召群臣議曰:“少帝荒病昏亂,不可以處大位,承宗廟,已告先帝廢之。諸君若有不同者,下異議。”皆震怖,曰:“唯將軍令!”綝遣中書郎李崇奪吳主璽綬,以吳主罪班告遠近。尚書桓彝不肯署名,綝怒,殺之。典國施正勸綝迎立琅邪王休,綝從之。己未,綝使宗正楷與中書郎董朝迎琅邪王於會稽。遣將軍孫耽送會稽王亮之國,亮時年十六。徙全尚於零陵,尋追殺之,遷全公主於豫章。----《資治通鑑》

    2. 黃華告發王凌謀反

    淩陰謀滋甚,遣將軍揚弘以廢立事告兗州刺史黃華,華、弘連名以白太傅司馬宣王。宣王將中軍乘水道討淩,先下赦淩罪,又將尚書廣東,使為書喻淩,大軍掩至百尺逼淩。淩自知勢窮,乃乘船單出迎宣王,遣掾王彧謝罪,送印綬、節鉞。軍到丘頭,淩面縛水次。宣王承詔遣主簿解縛反服,見淩,慰勞之,還印綬、節鉞,遣步騎六百人送還京都。淩至項,飲藥死。----《三國志·魏書·王毌丘諸葛鄧鍾傳》

    3. 王沈王業告發高貴鄉公

    漢晉春秋曰:帝見威權日去,不勝其忿。乃召侍中王沈、尚書王經、散騎常侍王業,謂曰:“司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吾不能坐受廢辱,今日當與卿自出討之。”王經曰:“昔魯昭公不忍季氏,敗走失國,為天下笑。今權在其門,為日久矣,朝廷四方皆為之致死,不顧逆順之理,非一日也。且宿衛空闕,兵甲寡弱,陛下何所資用,而一旦如此,無乃欲除疾而更深之邪!禍殆不測,宜見重詳。”帝乃出懷中版令投地,曰:“行之決矣。正使死,何所懼?況不必死邪!”於是入白太后,沈、業奔走告文王,文王為之備。----《三國志·魏書·三少帝紀》裴松之注引《漢晉春秋》

  • 4 # 勇戰王聊歷史

    唐才常起義:康有為將起義捐款中飽私囊,致使起義日期拖延。最終,起義因理髮師告密,別張之洞鎮壓下去。

    戊戌變法即將失敗的時候,譚嗣同去找袁世凱,“逼”他帶兵“勤王”。袁世凱假意答應,等譚嗣同走後,馬上告訴了慈禧。就這樣,戊戌變法失敗了。據說,譚嗣同此時已經身染重病,進京之時已經有心獻身變法。所以,譚嗣同沒有走,而是以自己一死,換來兩湖革命黨群起亡清。

    譚嗣同:“不有死者,無以召後起。”

    孫中山想和康聖人合作,於是,派人接康有為去了日本。可是,康有為並不想和孫中山合作。康有說:“我深受光緒皇帝厚恩,不便與革命黨人見面。”康有為自己不去,但是,為了面子,還是讓梁啟超去了。康有為在日本,號稱自己有“衣帶詔”(《三國演義》看多了),到處坑蒙拐騙。

    後來,日本人怕惹麻煩,就給了康有為一些錢,讓他離開日本。康有為後來在新加坡,得到了新加坡鉅商丘菽園贊助。與此同時,在國內,康有為的得力干將唐才常也在籌備“勤王起義”。

    這個唐才常本是譚嗣同好友,兩人是同鄉與同學,並稱為“瀏陽二傑”。譚嗣同被殺後,唐才常東渡日本、南洋,籌款準備起義。在籌備起義的時候,康有為曾允諾贊助他30萬元,用於起義。於是,唐才常在漢口組織自立軍。

    可是,康有為不滿唐才常跟革命黨走的太近,在收到丘菽園三四十萬資助後,將這筆錢私吞了。唐才常的“自立軍”無法購買充足的武器裝備,起義不得一再延期。

    、(唐才常)

    在一次理髮的時候,理髮師聽見了唐才常一行人談論起義的事,便將此事告訴了衙門。時任清朝湖廣總督張之洞馬上派兵搜尋自立軍漢口總機關,唐才常等30多人被捕。一天之後,唐才常被殺害。

    辛亥革命之前,最後一場反清的大規模武裝起義,就這樣失敗了。

  • 5 # 望風瑟瑟

    明成祖朱棣之子朱高燧政變,因洩密而失敗。

    人性都是趨利的,在人生重大抉擇面前,人往往會把投入成本和所得到的收益反覆來合計,但是明成祖的第三個兒子朱高燧卻不是這樣想的,他是皇帝最喜歡的幼子,他判斷他能造反的成功只有一個——朱棣寵愛。

    永樂二十一年(1423年)五月,成祖病重,朱高燧勾結太監黃儼密謀政變。朱高燧王府護衛指揮使孟賢勾結欽天監官員王射成等,圖謀毒死朱棣,偽造遺詔,廢皇太子。誰知孟賢辦事不密,被人告發,密謀洩露,被成祖皇帝全部拿下。

    事情過程是這樣的:孟賢讓一晚輩偽造詔書,小輩認為成功可能性很低,所以一個勁的勸說孟賢不要幹違法的營生。結果一怒之下孟賢要殺這個晚輩滅口,晚輩驚恐之下,跑出去告了官,很快訊息就傳到朱棣這裡,朱高燧的政變還沒有發動就失敗了。

    這場政變最終成了笑話。但是即便是政變未遂,那也是一項重罪,可朱高燧並沒有得到任何懲罰,可見朱高燧多少還有點自知之明,他老子的確還是最寵愛他的,居然沒有追究此事。

    朱高燧政變在歷史上不出名,就好像一個白痴跟另一個白痴耍了耍過家家。他就沒有想過,他父親的靖難是已經陷入絕境之地,完全依靠個人力量求生存,求發展,只有這種獨特的環境政變才有成功的環境,因此萌生政變的念頭,必須形成有對應的力量。至於朱高燧,呵呵,他有嗎?

  • 6 # 小龍女5505

    唐朝中期越王李貞父子謀反被同族告發而失敗被殺,東吳大將全尚告發長公主孫魯班謀逆凱孫亮被廢、孫魯班被流放,明朝中期漢王朱高燧被人告發意圖謀反而失敗但唯一沒被殺的親王,清朝晩期戊戌變法因袁世凱告密而失敗光緒帝被囚、戊戌六君子被殺。以上四起都是歷史上因被人告發而失敗的政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六要素的日記1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