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書喜28

    其實寫書評,無異於一次再創作。

    第一,對所評的書要研讀透,如果是文學作品,就要讀透作者的內心,走進作者的內心世界,才能看出作者的激情、沉悶、或喜或悲都應在掌控之中;如果是非文學類,如科技類的書籍,要先弄懂一些名詞術語,多做案頭工作,才能把握實質內容。

    第二,對所評作品要有一個梗概介紹。這部分內容包括作者的介紹、創作背景介紹、故事內容介紹等,這部分內容要做到少而精,是考評書評者語言功力的重要標準之一。

    第三,要善於挖握作品的閃光點,既要看出其思想性、獨到性,也要挖掘出作品的美學意義,激發讀者的閱讀慾望。

    第四,對作品的寫作手法、語言特色進行高度摡括,指點迷津,使讀者有所啟發,有所借鑑。

    第五,不一味歌功頒德,指出書中的不足,需要注意的是可尖銳,不可尖刻,不要一棍子打死人。

    第六,初寫書評者,可先參看一些理論書籍,特別是對文學類的書評,還要看一些文藝理論、美學書籍,還可以看一些前人的書評之類的著作,模仿借鑑(杜絕抄襲)也是可以的。

  • 2 # 珞歷

    乍一看,以為你要問的是“如何寫書評?“

    現在仔細一看,反而困惑了,

    到底是在問:怎麼寫《從零開始學寫作》這本書的書評?

    還是單純地問從這本書裡學習如何寫書評?

    那麼兩個問題都給出我的回答吧,淺見而已,與你共勉。

    “如何寫書評?“

    喜歡閱讀是在年少,讀書多年剛開始寫讀後感,做讀書筆記。

    現在寫拆書稿,做手帳,寫書評,其實對個人而言是一樣的。

    只是書評更加的高大上一些,有一定的結構和套路。

    一篇好的書評應該脈絡清晰、有亮點、有心得。

    更重要的是要加入一些自己的看法,想法,

    倘若有了獨到的建解,就完美了。

    模仿是學習的捷徑

    寫書評第一步自然是選書:不是有字的就是書,不是有圖的都是繪本,

    這時需要慧眼識珠,真正的好書才值得我們投入心力費心思為它寫書評。

    這需要沉澱,只有在書的海洋裡浸潤過之後,才能形成自己的體系。

    寫書評第二步讀書做筆記:讀書的同時,還可以寫寫畫畫,及時記下金句。

    一本真正的好書,有很多打動你的句子和段落,抄錄誦讀品玩。

    美好的文字可以觸及內心最柔軟的地方,恆久地在腦海裡迴盪。

    寫書評第三步大膽寫:閱讀本身是一件愉悅的事情,寫書評也是。

    利用一些常用的工具XMIND幫助梳理文字的脈絡,同時也梳理自己的思路。

    完美讀書筆記在那兒,只需要釐清思路架構,書評自然而然地噴薄而出。

    寫完讀書筆記之後,再次感悟,最終這一切都會在你的腦子裡。

    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其實寫書評剛開始,最重要的是克服恐懼心理,大膽去寫。

    有時候完成比完美更重要,因為你永遠抵達不了自己設定的完美。

    拆書稿有一種說法簡稱為RIA,很實用可以用到書評的寫作中來。

    R(Reading):閱讀圖書片段;

    I(Interpretation):釋義引導促進;

    A(Appropriation):為已所用。

    如何為《從零開始學寫作》一書寫書評

    《從零開始學寫作》這種型別的書很難寫出自己的特色,文學類的書容易出彩。

    如果一定要為這本書寫書評首先從書的作者入手,她的個人經歷開啟讀書的門。

    這本書本身就是總結其個人寫作心得故事,針對寫作的心理、創作方法、日常積累、

    寫作工具和克服時間衝突等很實際問題,對初學者非常有效。

    一張導圖就可以將本書的結構和思路釐清,然而在寫作目的、寫作過程、

    克服寫作障礙等主題中選出一項深入展開,寫出亮點。

    也可以對書中“如何給文章取題目”,“如何保障文章質量”做為切入點寫。

    套上以上所說的寫書評的方法,加上對書本身的認同,相信一篇好的書評就出來了。

    書評人無處不在

    世上有不少無書不成活之人,有時到了還會無書成魔的地步。

    有一個自稱為“比目魚”書評人,我挺喜歡的,相信你也會喜歡。

    他有兩本書我都讀過《虛擬書評》和《刻小說的人》,值得一讀。

    在《刻小說的人》這本書裡,有一段話很打動我:

    “我喜歡逛英文書店。英文書店的好處在於,不論是紐約、舊金山、倫敦,還是巴黎、上海、北京,在裡面你總能找到一個叫做“小說”的區域,那裡的書總是根據作者姓名由A到Z按順序排列。於是,你可以從A到Z慢慢地在這裡溜達,你可以按照從A到Z的順序和你熟悉的作者相遇。”

    書封面是一個“飛起來”小人兒飄在半空中,手裡握著一支筆俯在桌子上寫著什麼。

    《刻小說的人》是一本書評集,書裡提到的作者和書籍似乎都是我喜歡的,頗有些深度。我喜歡這些書,這些洞悉人性的書籍可以觸及內心,寫出好的書評。

    書中有馮內古特《五號屠場》——一場時間旅行,卡佛的短篇小說——刻小說的匠人;

    大衛·米切爾《幽靈代筆》——文字背後的幽靈、塞林格《麥田裡的守望者》;

    也有村上春樹《為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阿乙《鳥,看見我了》;

    有詹姆斯·M·凱恩《郵差總按兩次鈴》、保羅·奧斯特《紐約三部曲》;

    還有卡倫·羅素《檸檬園的吸血鬼》,不勝列舉。

    和每一本書相遇都是緣份,書評人的力量是可以開啟讀書人的一扇扇門,一片片窗。

  • 3 # 貝妮雙子

    我是從16年開始寫書評的。

    在那之前,我只有零碎的寫日記記錄生活的習慣,偶爾才會寫一寫某本書的讀後感。所以,可以說也是從零開始寫書評。

    剛開始我寫的書評,當然也還是類似於讀後感。我只是把自己看過書之後的一些想法寫下來。而且,一開始感想也沒有很多,很難形成一篇千字以上、甚至兩三千字的文章,想法東一點、西一點也比較零碎。

    後來,我又以為書評就是總結書中的整體脈絡,類似縮寫書本,於是就那麼寫過一些。可是,我發現那樣也不對。

    直到學過寫作課程之後,才知道,原來書評也是有一定的寫法的。

    常規的書評需要遵循這樣的格式:破題、引題、作者介紹、邏輯主線、亮點解讀、立意總結

    按照這樣的順序,以自己的理解,把書中內容結合自己的過往認識,把這些內容串成一篇文章。這其中,佔文章篇幅最多的要數亮點解讀,也就是把自己對書本的主要觀點講明講透。

    並且,無論對書本有著什麼樣的感想,書評作為一篇文章來說,就是一個整體,必須要有一箇中心思想,也就是要有一個主題。所有內容,都要圍繞這個主題來寫。

    再後來,我又發現,原來書評按照常規格式寫出來只能算是及格,好的書評是書評作者與書本作者,以及出版社的一種“隔空對話”,這就要求書評人善於挖掘書本的價值,還要善於把這種價值精妙地表達出來,感染到讀者,讓讀者自發地認可。

    所以,寫書評,不光要考驗一個人的閱讀理解能力,還考驗一個人的語言組織能力,並且,還要具備一個更要緊的能力,那就是素材運用能力。

    在過去,看一個人的寫作功力是否深厚,那就要看他文章是否能夠引經據典,那時候的素材就來源於作者是否博覽群書;而在自媒體流行的今天,不光要看作者是否博覽群書,還要看作者是否瞭解各行各業新鮮事以及國內國外大新聞,只有把普通人最關注的的事情融入到書評中,才會吸引到足夠多的的人去閱讀。

    而當你作為書評人去推薦一本書時,越多的人看到你也就越成功。

    不過,吸引人注意自然是討巧的做法,真正對書本內容的獨到理解和解釋,才是令書評經久不衰的做法。

  • 4 # 大鵝讀書匯

    俗話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只有做到了日積月累的輸入,才可能有信手拈來的輸出。

    從零開始寫書評這個問題,有兩方面需要考慮。

    第一,你是否有適當的知識儲備,也就是說你看過你要寫的書了沒?看了幾遍?能夠熟知到哪種程度?

    第二,你是否有寫書評的動力,可以理解為你準備怎麼寫書評?準備什麼時候動筆寫?寫完書評你還會重讀找錯嘛?

    書評,說容易也是蠻容易的,看完一本書突然一個共鳴,下筆如泉湧,一篇心得也就寫完了;但說難也是難的,難在堅持,書評是一個迴圈且閉環的過程,確認書單-閱讀書籍-產出書評,往復而是。用多篇的積累,才能讓書評更有你的風格,引起別人的共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什麼時期的藝術作品最容易讓人理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