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中州耕牛堂主
-
2 # 國畫雅集
一我認為書法的創新是需要承傳的。這句話怎麼講?乘船就是先繼承,然後再傳播發展。一個沒有繼承的發展是空穴來風的也是,臆造的,站不住腳的,順便拿,其他的藝術種類來改良書法,改造書法的思想,也是徒勞無功的,是沒有辦法進行很好的發展的,中國書法的根是在中國的詩詞,是在中國的傳統文化這塊土地上進行發展的,離開了這塊土地,離開了這一片土壤,活都沒有辦法活,更不用說,如何去更好的發展了。
二我認為現在的學院書法課存在一些弊端。準確的說,應該是學院裡面,招收書法類的學生,是具有門檻的,他首先看的是你學生語數外的成績如何?當然這個不容否認,就是你綜合文化水平肯定要過關,其實應該同樣的去考察你的書法水平,反倒是,在高考的時候,如果你選擇的是,書法專業,在考試之前,考的並不是書法,考的是西方繪畫的基本理論也就是素描和色彩,西方的造型這一套東西,當你學會了西方的這一套東西以後,才具有進入美術院校學習書法的,這樣的資質,我覺得這就是在兜圈子,其實很簡單,如果學書法,我就應該考察他的書法功底如何?他小的時候或者他高中之前對於書法有沒有一些基礎,對於書法是不是真愛,因為這一套招收,人才的辦法存在缺陷,招收上來的學生大部分都是為了混個畢業證走人,很少會把書法當作事業來幹,既然不把它當作事業來幹,就很難,把好的書法進行承傳。既然沒有很好的發展,那就相當於是在浪費教學資源,本來是一些很好的師資力量很好的,教學條件很好,但是造成了,現在的輸入法的,發展和傳承,是出現扭曲變形的。
三中國的東西要用中國的方式去解決。經過這麼幾十年的,以西方繪畫,西方知識,改變中國傳統文化,改良中國傳統藝術的,這樣的思路指導。反過頭來看,我覺得這條路,走到一定時候還是走不動,為什麼是因為,中國的一些,傳統的東西,是需要進行發展和改良,但是我認為他應該站在古代人的肩膀上往前跳躍,往前發展,而不是說,我,前人的東西我還沒學會,我現在,因為我學了兩天西方的理論,就認為用這條理論,可以把中國的書畫改造好,我認為這個是不現實的,我不是貶低西方繪畫和西方的認知,是因為跟,都摘錯了,嫁接嫁接出來的東西,和這個數上本應該接的果子,它是兩種味道的。現在書法院校講究的是,書法的構成,書法的排布,書法的設計感,我覺得這個就造成了將書法當畫畫來做,將書法,當設計來做,將書法,當視覺藝術來做,我覺得這個已經脫離了書法的本質,書法不僅僅是寫字,不僅僅是看的,是需要融合了個人的思想感情,但有了自己的溫度,寫出來的作品是需要大家,來深刻的,品讀以後解讀其中滋味的,而不是簡簡單單的,只有其表沒有其實,所以中國,書法的發展,我認為還是應該走傳統的路子,當然在傳承的基礎上要繼續發展。最根本的還是要加強中國傳統文化的學習,只有傳統文化這一塊兒學習足夠了,你寫出來的字,才具有文人氣質,才避免太多的俗氣。
-
3 # 子衿書法
在談到書法創新的這個問題時,不得不先談中國書法史上創新成功的幾個人。
書法創新,在中國五千年的文明史中,有過這麼幾次。
第一次,倉頡造字,這絕對屬於創新。倉頡造字以前,人類用結繩來記事,每一種繩結樣式代表不同的動物。腰間的繩索,就是財富的象徵。倉頡造字以後,沉重的繩索就被輕盈美麗的貝殼代替了財富。我們現在的文字中,代有貝字傍的字,大都和財富有相關聯。由於貝殼小巧,而財富不斷的增加,脖子已經掛不下了,並且掛在身上總是不太安全。於是,就有一個猴子把樹葉串聯起來,把他的寶貝遮擋住。於是大家紛紛仿效,又誕生了衣服。你看,如果不是發明了文字,我們現在還是渾身長毛的猿人。五千年在生物進化的過程中,只是一眨眼的時間。
第二次,甲骨文,這並不是準確的實際順序。因為文字誕生以後,字的數量是極其有限的。經過漫長歲月的積累,人類不斷的進化,文字隨著文明的發展,需要記錄的事物越來越多,字的數量也越來越多,並形成了專門的書寫語言。這一次的文字變革時間漫長,人物參與眾多,以致於到現在尚有數千甲骨文字無法破解。
第三次,鐘鼎文。大禹鑄九鼎,記錄夏禹紀事。再次重申,次數不是嚴格的順序。這其中有大量的文字積累。廬山紫霄峰上,有大禹鑿石系舟之所。磨崖為碑。
第四次,周宣王史官史籀,簡化古文,作大篆十五篇,為了彰顯他的功績,人們把他所創的大篆以其名稱為籀書。
第五次,李斯。秦滅六國,各地的文字仍然是按各國的文字書寫,這對於大一統的國家來說,是極其不利的。李斯參照古文,籀書,刪減省略,創造人篆,作為全國統一使用的文字。文字的統一,對中國文化的影響,意義深遠。
第六次,隸書的出現。隸書產生於秦時期。當時戰事頻繁,文書奏報十分頻繁,篆書的書寫十分繁瑣,曾經協助李斯參定小篆的下邽人程邈,因不小心得罪秦始皇,被關在了監獄中。在獄中,創作隸書三千字,奏報給秦始皇。始皇帝看到這樣簡捷的字,龍顏大悅,馬上放了程邈,並賜予御史之職。
第七次,章草。章草是在漢元帝時期,黃門令史游解散隸書,作急救章一篇。這是又一次的文字簡化。這篇急救章的內容是漢代蒙童讀物。古人的書法,從草書開始,也未可知。
第八次,張芝所創的今草。今草也叫小草,是在章草獨立的書寫基礎上,以連續不斷的筆勢一氣呵成。書法由實用走向欣賞,實由此而起。
第九次的創新,是鍾繇把一種叫做“八分”的書體,改變成了楷書,至此,中國書法中最後一個字型誕生。並延續近兩千年,不再有新的創造。
從楷書出現以後,書體便無新的出現,這是楷書達到了至簡的書寫規範。是它的合理性已經到了不能再簡的境地。點橫撇豎捺戈鉤,是漢字的基礎筆畫。字型的創新,是根據社會發展的需要。每一次變革,都標誌著人類前進的腳步。(她居然在寫一個“人”。她是人嗎?)
在高速發展的現代,文字的書寫越來越多的被鍵盤取代。書法成為了純觀賞性的藝術。大家意氣風發,把創新當作自己書法生涯中的神聖使命。一定要在自己有限的生命中,創造出與眾不同的書法體式。全民創新,轟轟烈烈。張海成功創造了草隸,范增成功創造了屎殼郎體,曾翔成功創造了吼書,沈鵬發明了美可以不漂亮,孫平創造了性書,李樹斌發明了管絃樂隊書,……咱們這個時代,短短几十年,創造發明的書法,是古代幾千年加起來都不能與現代書法抗衡的。
我們的書法,究竟需要什麼樣的創新?算了吧!我還是抱著老祖宗遺傳下來的東西還感覺舒暢一些。
回覆列表
我的觀點是在傳統沒繼承好之前,先別談書法創新!
當代魏碑大家孫伯翔老師也是這樣說的。
可當代隸書大家張繼老師說,書法創新很可怕,但不創新更可怕!
關於題主提出的“書法是如何進行創新的?” 我認為,如果你的字已經超過古人的字,可以談創新,如果你的字還沒有超過古人的字,那就不要談創新,而是繼續努力地去繼承。
不過,如果硬要弄出個創新的理由,進行書法創新,也不是找不出來。近年來,在各級書協組織的各類書展中,有不少作品都是有“創新”的,他們的創新,按評審家的說法是,在傳統的基礎上 “求變”。比如 :一幅隸書作品中的“中”字,按照“中”字的結字特點,應該是第一筆的豎和第二筆的橫折,以及最後一筆的橫,兩橫基本上是對等的,兩豎基本上也是對等的(注:我所說的兩橫是基本對等,而不是完全對等的),主筆豎畫正中。為了“求變”,評審家給出了一個辦法:把“中”字的第一筆故意寫短或故意寫長;把第二筆橫故意向上拉,後折;把第三筆的橫,起筆後向偏下行筆;最後一筆(主筆)豎畫偏左或偏右書寫。這樣,“中”的結字就有變化了,也就是說,傳統的寫法不是這樣,你這寫,就叫“變化”,就叫創新。類似這樣的“創新”,還能舉出很多例子,由於篇幅所限,就不一一列舉了。
下圖為當代書家張繼老師的作品:
還有,就是筆法上的變。比如,寫隸書作品,為了創新,該逆入平出的,你可以用“空中回鋒”,該蠶頭雁尾的,你可以改變它的蠶頭,用露鋒入筆後行筆,把雁子的尾巴削點,該短的時候短,該長的時候長,甚至可以不要雁尾,用平畫或斜勢下行就可以了。在隸書創作中,忌擺雁陣,怎麼辦?很簡單的,學會避讓就行了。一幅隸書作品,總不能都突出主筆吧,這就靠我們去科學處理,恰當佈局。但是,無論筆法怎麼變,都應該立足在傳統的基礎之上。
下圖為當代書家李松老師的作品:
一幅書法作品的章法和墨法也是可以變的,關於章法佈局和墨法之變,在先前回答類似的問題時,我已發表了自己的觀點,今天不再重述,若有興趣,可到我的個人主頁瀏覽。
最後要說的話:一個書法者,傳統的東西一定要好好的繼承,不要動不動就談書法創作和書法創新。我們學習書法,主要是繼承!如果創來創去把筆法、字法都弄得失去應有的法度,那麼,你的創作和創新就是失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