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15053348832
-
2 # 豫說誑語
因為周人善待殷商餘孽,營造洛邑就是為讓他們好好生活,誰知道商王后裔武庚在洛邑叛亂,後周武王死,成王年幼西周進入共和年代,兩大攝政王分陝而治,周公平叛武庚之亂。今天周公還屹立在洛陽街頭。
-
3 # 雲端公子雁
西安某些人又聚在一起自娛自樂了。西安是官方法定第一陪都。武王定九鼎在洛邑,周公築新都,因為洛邑是天下之中,正統之地,法理首都。逐鹿中原、定鼎中原、得️原者️天下、問鼎中原等等,一次又一次的說明洛邑是政治文化的核心。司馬遷: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間。宗周寶雞出土的何尊也再次印證洛邑的政治地位,“宅茲中國”️的就是最早的中國洛邑,以上這些形成清晰完整的歷史脈絡線條和邏輯關係,所以西周洛邑成周王城就是首都。
-
4 # CRESPO
西周九鼎在成周洛邑~九鼎是王權的象徵,西周法理首都是成周洛邑。如果有陪都,只能是豐鎬《史記.周本紀》:使召公復營洛邑,如武王之意。周公復卜申視,卒營築,居九鼎焉,曰:“此天下之中,四方入貢道里均,”
多如牛毛的青銅銘文都記載了西周諸王在成周洛邑(洛陽)的執政和分封情況。
《北京圉卣銘文》:“王蘡於成周,王賜圉貝”。《孟爵銘文》:唯王初鑄於成周。《靜方鼎銘文》:王在成周大室。《卿方鼎銘文》:唯四月,王才成周。丙戌,王在京室,賞貝。才安典卿貝,用作寶尊彝。《德方鼎》銘文:“惟三月,王在成周,考古出土的銘文記載西周有兩座最重要都城~成周洛邑~(銘文記載近百次王在成周,九鼎也在洛邑)。另外一座是“宗周”。西周銘文從來沒有鎬京,一次也沒有。
1933考古至今都沒能在西安豐鎬遺址發現任何與西周都城有關的考古證據,西安以前一直說自己是宗周,現在寶雞周原博物館已經把“赫赫宗周”的牌子亮出來。西安豐鎬最多隻是西周的亡國之都和武王伐紂的軍事據點。 -
5 # 犬戎和馬蓉是哪裡的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被定義為陪都的城市就是西安,1932年民國所立。至今西安沒有找到任何西周遺址與貴族墓,現在的所謂豐鎬遺址就是個笑話。在西周成周洛陽已經是天下的中心,有九鼎、周禮、八師,而豐鎬兩地加起來才六師。出土的西周青銅器銘文中成周洛陽出現了一百多次,而豐、鎬加起來不過二十次而已。也就是說兩週盡在中原,寶雞青銅技術也是完全跟商朝學得,周禮也是繼承殷禮。西周也就是在末期臨時搬到西安,結果犬戎入住西安。
-
6 # 李飛熊
周成王時期周公為什麼要營造陪都洛邑?這背後其實是有深刻的政治考量,因為隨著周朝統治疆域的不斷擴大,越來越多的危機也開始凸顯出來,陪都洛邑便是在這種情形下被營造的。
防止殷商遺民復叛周公花費了三年的時間,才平定了管叔、蔡叔的叛亂。而管叔等人之所以要叛亂,還要從西周的繼承製度講起。因為周文王的父親季歷不是嫡長子,周武王也不是嫡長子,在滅商後周武王去世。按照西周的習慣,管叔是有機會坐上王位的。只是武王想要把王位傳給最賢的弟弟周公。但是周公堅辭好幾次,於是武王只好把王位傳給了兒子周成王,而讓周公輔政。周公在所有兄弟中排行老四,管叔排行老三。管叔、蔡叔對於這樣的安排並不滿意,因為他們也是開國功臣,認為周公是假借輔政,想要篡位。
如果把周成王廢掉,那麼最有可能繼承王位的便是排行老三的管叔,而不是排行老四的周公。於是管叔、蔡叔為了攫取王位,聯合原先殷商的勢力,共同起來反抗周公。殷商的民族性很強,現在又得到管叔等人的幫助,自然是積極響應。後來周公花三年時間平定這次叛亂之後,為了防止殷商之民再度作亂,於是營造洛邑,把殷商遺民強制遷徙到洛邑。而且,每年周王都要到洛邑一次,把殷商遺民嚴密監控起來。
增強對東方勢力的威懾武王滅商之後,周人擴張的腳步卻沒有停下來。周人的勢力範圍幾乎涵蓋了現在西到陝西,東到山東,北到河北,南到長江的廣大區域。如此廣闊的疆域,諸侯以及各種勢力犬牙交錯,而西周的都城鎬京偏西,對東、南、北三個方向的威懾力就弱了。在這種情況下,營造洛邑,主要的目的對東方的殷商勢力形成威懾外,還可以順帶威懾南方和北方的勢力。
而且為了配合洛邑的營造,西周又分封了宗室、勳親等力量,來加強西周的統治。周公兒子封到魯地,這個地區是東方反抗最強的地區。姜子牙的封地封到魯國北部,召公的封地封到齊國的北部,唐叔封到鎬京的北部。如此一來,西周在東方和北方的勢力便得到大大加強。讓康叔統治殷商舊都朝歌(就是衛國),和洛邑形成犄角之勢。在南方,分封了隨國、申國、息國等西周的勢力。這樣,東南西北各方向,都星羅棋佈地分佈了周朝的勢力,使得國家的統治大大增強。
作為西周王朝的退路西周建國後,其實一直深受犬戎威脅。農耕民族一直受遊牧民族的威脅,是在周朝就已經存在的問題。從武王一直傳了十二位君主之後,“烽火戲諸侯”的周幽王被攻入鎬京的犬戎殺死,鎬京也幾乎成了一片焦土。繼位的周平王,既無力征討犬戎,也無力恢復鎬京的防禦。於是周平王東遷到洛邑,原先的敵人殷商遺民所在的區域,這也許是當初周公沒有想到的。
西周東遷之後,便逐漸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地位,以至於最後名存實亡,和一般的小諸侯國差不多了。但洛邑的存在,客觀上使得西周的戰略縱深增大,在原根據地鎬京被破壞之後,還能有新的都城可供遷徙,順帶著又把周朝的氣數延長了五百多年。
綜上所述,周公之所以在成王時期營造洛邑,主要的目的是監視殷商遺民,防止他們再反叛。同時配合四周的分封諸侯,可以使西周對國家的統治力大大增強。但客觀上,也為西周預備了一個陪都,在鎬京被攻破化為焦土之後,周朝還有新的都城可供選擇。
-
7 # 人者仁義也
洛邑的營建是周朝的初年的一件大事。洛邑的構想最初是由周武王提出來的,當時的名字叫做度邑,在中國的古文獻《逸周書》裡面的記載,是周武王對於弟弟周公旦的提出的構想,要在邙山和洛水之間修建一片屬於周人的土地,起名為度邑,《逸周書》裡面的說法是:
無遠天室,其曰茲曰度邑
這裡的天室有多種說法,有一張說法就是上天,周武王想要在當時的天下中心的洛水流域修建一座都城,可以讓當時的周人都到達天堂。這當然不是我胡編亂造,商周之時鬼神之說橫行,這股風氣一直延伸到了漢朝,在古人面前大自然的威力無比強大,比如堯舜禹時期的大洪水,在天災面前人的無力性導致鬼神信仰流行,古埃及的神靈,印度的神靈,古希臘的神靈,瑪雅的神靈,在商朝的時候一樣,商朝的一切都具有祭祀意義,不如甲骨文的上文字很多都是占卜用的,周武王想要自己的族人周人靠近天堂的想法無可厚非。當然另外的說法是說天室指代的嵩山,洛水旁邊的嵩山。
周武王伐商勝利後不久就去世了,當時周武王的兒子周成王只有10歲,弟弟周公姬旦輔政。周公在洛水北、瀍水東、西築起了兩座城,總稱洛邑,一個西面是王城,是宮寢之所;東面是成周城,是周王室宗廟之所在,大量的周人和商人被移居到洛邑。澗水、瀍水之間是周人聚居區,瀍水以東是商人聚居區。洛邑的新建也是軍事政治上的選擇,周人出自西部的邊陲,而當時的中原地區主要是由原來的商人的部族和忠於商人的勢力組成,為了控制中原也必須修建一個周人的中心保證對於中原以及東方的向心力。而且保持周人在東方的強大軍事力量。
在洛邑還沒有修建成功的時候,當時就爆發了“三監之亂”,所謂三監就是指周武王的弟弟管叔、蔡叔、霍叔在殷都附近建立邶、鄘、衛三國,主要目的是用來監視商紂王之子武庚建立的宋國,但是周公輔政之後,管叔、蔡叔、霍叔不服,於是聯合武庚,勾結東夷舉行叛亂,叛軍四起,當時的周朝東方十分不安穩,周公花費了三年才鎮壓了這起暴亂,在洛邑修建成功後,周公遷徙大量的商人前來洛邑,同時在洛邑駐紮軍隊,也就是著名的“成周八師”,洛邑修建成功後,周朝的東方才趨於穩定。當然了後續又出現了徐偃王叛亂,但是很快就被鎮壓下去了。由此可見修建洛邑的政治軍事作用。
回覆列表
營建洛邑,其實是武王的政治構想。
武王成牧野之戰以後,出於周王朝統治的長遠與全面考量,在經過一番認真考察之後,說:“我南望三塗,北望嶽鄙,顧詹有河,粵詹洛伊,毋遠天室。”就是認為洛邑是周王朝理想的定都之地。
武王早逝,未能完成這一戰略構想。
其後,成王即位。以周公為主要決策者的周王朝政治集團平定三監之亂,待政局穩定之後,於成王五年開始營建洛邑。
經過兩年的時間,洛邑建成。
於成王八年,成王正式親政。同時,定九鼎於洛邑。這一事件也標誌著西周王超統治中原的開端。
本人推算認為,成王八年為前1037年甲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