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黃安慶5

    豐碑 (漢語詞語)

    豐碑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fēng bēi,指古人葬時引棺徐下入壙的工具,以大木做成;高大的碑石。見《南史·王琳傳》:“豐碑式樹,時留墮淚之人。”

    © 漢典

  • 2 # stewen

    我們現代人說起“豐碑”,都是用來形容高大的石碑,比喻人們做了不朽的傑作,完成了偉大的功業,將他們的名字或事蹟篆刻在石碑上,永遠地流芳百世。

    可是“豐碑”在古代一開始指的不是指記錄了豐功偉業的石碑,而是指沒有文字的堅石或樁。

    在古代,碑的作用有三:

    一是立於宮廟前以觀日影、辨時刻。

    古語有云:“宮必有碑,所以識日影,引陰陽也。”意思就是宮廷門前,必會有木碑,這木製的碑是用來識日影的,從日影的陰陽,可以測出季節的變化。

    碑在最早的時候是用來識別太陽影子的,那個時候碑上沒有文字,不具有紀念意義。

    二是豎於宮廟大門內栓牲口。

    最初的碑只是一塊大石板或大石頭,古代宗廟前立碑,用來栓祭祀用的牲口,如牛、羊等。公卿大夫門口也立有石碑,是用來繫繩拴馬,即後世的拴馬樁。

    三是古代用以引棺木入穴。

    最早的碑上有穿孔,立在墓穴邊,用來繫繩索把棺木緩緩放人墓穴。“施轆轤以繩被其上,引以入棺也”,也就是古代下棺的工具(跟現在工地上用的吊轉機原理很相似),古代的碑是引棺入葬的工具。

    古時往往用大木來引棺入墓,這大木的特定稱呼就是“豐碑”。秦代以前的碑都是木製的,漢代以後才改用石頭。這些碑原來都沒有文字,所以《說文解字》解釋“碑”為“豎石也”。

    但並不是什麼人都可以用“碑”來引棺入穴,這種下葬規格一開始只是天子才能“享用”。

    《周禮》有云:“公室視豐碑,三家視桓楹。”所謂“公室視豐碑”,就是公室成員也就是皇家子弟死後,墓壙的四周各立一根木柱,上設轆轤,用以下棺於壙。

    所謂的豐碑在當時的語境之下,就是一種特殊的葬禮規格。即使到了春秋戰國時代,對於豐碑的使用範圍仍然有著嚴格的限制。季康子的母親去世之後,公輸般勸說季康子用豐碑來下棺,結果就遭到了別人的一番挖苦。

    隨著這種習俗不斷的推廣為世人所熟悉,普通老百姓也開始效仿上層階級的禮俗,也學著用起了“豐碑”,他們在自己親人的墳前立起了石頭。

    大約在西漢晚期“豐碑”才開始刻上文字,主要撰寫墓主的姓名、官位、卒葬年月等,而有地位的人,則開始了樹碑立傳,記錄父輩的功績,這就是今天我們見到的墓碑。

    東漢時期立碑之風盛行,所刻文字也逐漸增多,除了以上內容,還有頌揚悼念之辭。後來不僅在墓前立碑,為了歌功頌德、立傳記事或保留古籍、流傳書法等都可以隨時隨處立碑,如宗廟祠堂、府邸、太學等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夏天有什麼產品可以止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