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爺”指的並不是爺爺,而是另有所指。 唐朝以前,“爺”是用來稱呼父親的。東漢的許慎在《說文》一書中說,當時的江南一帶把父親稱為“爺”。後來,“爺”不只是用來稱呼父親,凡是大戶人家的奴僕稱呼自己的主人,以及官員的幕僚和下屬稱呼自己的上司,都稱呼其為“爺”。 《宋書》中記載說,王彧的兒子王絢六歲時讀《論語》,讀到了“鬱郁乎文哉”這一句,他的外祖父何尚之和他開玩笑說:“這一句可以改為‘耶耶乎文哉’。”“耶”和“爺”是同音字,何尚之說的“耶”其實是“爺”,指的是王絢的父親王彧。 六朝時期,連皇帝也把自己的父親稱為“爺”。《南史》中記載說,南朝的侯景當了皇帝后,大臣王偉勸他立侯家七代的宗廟,並問侯景的上七代先人的名字。侯景說:“前世吾不復記,惟阿爺名標。”這裡,侯景說的“阿爺”指的就是他的父親,所以,侯景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侯家的前輩先人的名字他都不知道,只記得自己的父親名叫侯標。 從唐朝中期開始,“爺”這個稱呼漸漸通用為尊貴之稱,《資治通鑑》中記載說,唐玄宗的時候,宦官高力士深得皇帝唐玄宗的寵愛,朝中內外都很懼怕高力士,連當時的太子也稱呼高力士為“兄”,當時的親王和國公都稱呼高力士為“翁”,而那些做駙馬的則直呼高力士為“爺”。在《新唐書》中,“爺”的意思是“父者”,所謂“父者”,就是做父親的人,其實就是父親。《資治通鑑》中記載的駙馬直呼高力士為“爺”,而在此以前,人們只是稱呼自己的父親為“爺”的,未有以“爺”來稱呼貴官者。自此以後,“爺”這個稱呼就相繼沿用為除父親之外的尊貴之稱。 於是,唐朝中期以後,王爺、公爺、老爺等帶有“爺”字的稱呼衍生了出來,在社會上傳播開來,這些稱呼成了大眾化的稱呼,慢慢的,“爺”這個稱呼就不再用來稱呼父親了。 古代的“爺”字還曾經被寫進了詩中,比如著名的《木蘭詩》中就有“不聞爺孃喚女聲”,杜甫詩中的“見爺仰面啼”,“爺孃妻子走相送”等帶有“爺”字的詩句,這些詩句中的“爺”指的都是父親。
古代的“爺”指的並不是爺爺,而是另有所指。 唐朝以前,“爺”是用來稱呼父親的。東漢的許慎在《說文》一書中說,當時的江南一帶把父親稱為“爺”。後來,“爺”不只是用來稱呼父親,凡是大戶人家的奴僕稱呼自己的主人,以及官員的幕僚和下屬稱呼自己的上司,都稱呼其為“爺”。 《宋書》中記載說,王彧的兒子王絢六歲時讀《論語》,讀到了“鬱郁乎文哉”這一句,他的外祖父何尚之和他開玩笑說:“這一句可以改為‘耶耶乎文哉’。”“耶”和“爺”是同音字,何尚之說的“耶”其實是“爺”,指的是王絢的父親王彧。 六朝時期,連皇帝也把自己的父親稱為“爺”。《南史》中記載說,南朝的侯景當了皇帝后,大臣王偉勸他立侯家七代的宗廟,並問侯景的上七代先人的名字。侯景說:“前世吾不復記,惟阿爺名標。”這裡,侯景說的“阿爺”指的就是他的父親,所以,侯景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侯家的前輩先人的名字他都不知道,只記得自己的父親名叫侯標。 從唐朝中期開始,“爺”這個稱呼漸漸通用為尊貴之稱,《資治通鑑》中記載說,唐玄宗的時候,宦官高力士深得皇帝唐玄宗的寵愛,朝中內外都很懼怕高力士,連當時的太子也稱呼高力士為“兄”,當時的親王和國公都稱呼高力士為“翁”,而那些做駙馬的則直呼高力士為“爺”。在《新唐書》中,“爺”的意思是“父者”,所謂“父者”,就是做父親的人,其實就是父親。《資治通鑑》中記載的駙馬直呼高力士為“爺”,而在此以前,人們只是稱呼自己的父親為“爺”的,未有以“爺”來稱呼貴官者。自此以後,“爺”這個稱呼就相繼沿用為除父親之外的尊貴之稱。 於是,唐朝中期以後,王爺、公爺、老爺等帶有“爺”字的稱呼衍生了出來,在社會上傳播開來,這些稱呼成了大眾化的稱呼,慢慢的,“爺”這個稱呼就不再用來稱呼父親了。 古代的“爺”字還曾經被寫進了詩中,比如著名的《木蘭詩》中就有“不聞爺孃喚女聲”,杜甫詩中的“見爺仰面啼”,“爺孃妻子走相送”等帶有“爺”字的詩句,這些詩句中的“爺”指的都是父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