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星火辰

    說起來,這場兵變是唐朝統治者背信棄義造成的。最初不過戍守廣西桂林的八百人,然而卻穿街過府,一路席捲了半個中國,發展到幾十萬人,一度佔據著徐州附近的廣大地區,因為兵變的首領叫龐勳,所以被稱為龐勳起義。

    一、唐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唐宣宗死,唐朝結束了最後的穩定期,陷入最後近五十的混亂動盪中,直到公元907年唐朝滅亡

    唐宣宗一度被人稱為小太宗,他的統治被稱為大中之治,是唐朝統治最後的迴光返照。他兒子唐懿宗彷彿就是個倒黴蛋,剛剛一繼位,在如今雲南立國的強大的南詔帝國(領土遠比雲南大)就派兵入侵,不久後在江浙一帶又爆發了規模巨大的裘甫起義。然而,唐懿宗卻顧不上這些,想著的敲敲打打先去拜祖先,他帶領著成千上萬人,擾民無算,耗資巨大,據說是將唐朝那麼多死去皇帝的帝陵給拜了個遍。當時人民的生活極為困苦,因為唐朝中後期為了增加財政收入,實行食鹽政府專賣,很多人因為吃不起鹽而身患重病,饑荒瘟疫時有發生,但唐懿宗及唐朝統治者的生活卻極盡奢侈,其女同昌公主去世的陪葬品據說用車拉著,全都光耀奪目,竟然有三十里長。而很多老百姓連啃草都找不到地方。

    二、鹹通九年(公元868年),因為唐朝統治者的背信棄義、滿口謊言,終於激反了桂林的八百戍邊軍(原籍徐州),他們一路打回徐州,席捲了半個中國

    徐州計程車兵為什麼要到廣西桂林去戍邊?那是因為爆發了南詔帝國與唐朝的長期戰爭,南詔王悍然發動對唐朝的侵略,放在最後來看,其實是兩敗俱傷,既拖疲了唐朝,其實拖垮了南詔,方有南詔的滅亡,幾十年的動亂,而後大理段家代之而興。此處不提。反正,徐州計程車兵(屬於武寧節度使管轄,該節度使的基地就在徐州)被弄到桂林去戍邊,官方向他們許諾,三年後派人來替換他們。結果一等六年,依舊沒有看到來替換人的影子,唐朝官方讓他們再守一年。

    對唐代人來說,六年是個什麼概念?唐代三十多歲就自稱老夫了,六年無異於小半輩子。想念家人的戍兵們再也不相信唐朝的鬼話,八百徐州兵推糧料官龐勳為主,發動了兵變,要一路打回徐州老家去。

    三、發動兵變的八百戍卒,全部是武寧節度使的精悍之兵,抱著死也要回家的決心,一路勢如破竹,不斷壯大,最後居然攻下了徐州城。後來,幾乎整個武寧節度使轄區都落入變兵手中

    徐州兵是唐朝中後期一個有趣的存在,因為那個時候藩鎮林立,都有強兵,各地兵都有各地兵的特色。通常認為,蔡州兵兇猛而好作亂,陳州、許州兵勇猛而忠義,而徐州兵則彪悍而不服管。在徐州,屢次發生徐州兵驅逐節度使的事情。說起來,這八百徐州兵能忍六年,確實已經是到了極限。於是,他們一路攻州過府,裹挾流民、盜賊,勢力不斷壯大,還真的打破了一切阻礙,跨越千里回到了老家,打下了徐州。龐勳又分兵攻略,幾乎佔據了武寧節度使的整個轄區。

    四、龐勳用劉邦的事例威脅唐懿宗,逼唐朝封他為武寧節度使,結果卻犯了宋江光想著招安的毛病,最後兵敗身死

    佔據了武寧節度使大部分領土的龐勳,有眾幾十萬,於是他給唐朝皇帝上書:臣這裡可是漢高祖起家的豐沛老地(漢龍興之地,徐州離豐沛很近,而且龐勳佔據著那裡),陛下不講道德,欺騙了我們,造成天下動亂。如今,倘若陛下任命我為武寧節度使,我將為陛下彈壓數十萬造反悍兵,保我大唐萬世安寧。(大意如此)

    其實,龐勳這就是等著唐朝來招安了,他認為唐朝肯定會接受,畢竟嘛,以往驕兵悍將以武力為威脅逼唐朝任命自己為節度使的例子不少。然而,唐朝卻在各路調兵,甚至把李克用他老爹李國昌(此時還叫朱耶赤心)的沙陀兵都請來了,要圍剿龐勳。

    龐勳一著失誤,滿盤皆輸,大概是死在沙陀兵手上吧,因為這個緣故,李國昌被賜姓李,被任命為大同節度使(後任振武節度使),奠定了唐末李克用崛起的基礎。

    五、龐勳起義失敗後,其遺留影響三重發酵,最終覆滅的唐朝

    1、第一層發酵,龐勳的很多餘部退入山中、江湖中,最後成為了黃巢起義的重要參與力量。

    2、第二層發酵,因為平定龐勳之亂,李克用家族及沙陀人勃興。後來李克用反唐又降唐,雖助平黃巢,卻又兵入長安逼走唐朝皇帝,成為唐末一個極大不穩定因素。李克用的勢力,佔據了唐朝的龍興之地太原,雖表面有助唐之功,其實反倒是造成唐朝皇帝徹底失去權威,淪為擺設的重要因素。

    3、第三層發酵,徐州附近的碭山,其實深受龐勳之亂的影響,於是有了朱溫入黃巢軍作亂的事兒。就是在劉邦龍興的豐沛之地附近,碭山朱溫,一代流氓皇帝誕生了。907年,朱溫滅唐,建立後梁,五代十國開始。

  • 2 # 吾愛孫露紅

    八百士兵兵變只是導致唐朝滅亡的導火線,唐朝滅亡是必然發生的事,只是當時正好發生兵變,在安史之亂後,唐朝形成藩鎮割據的局面,國家動盪不安,可以說是民不聊生,當時皇帝的權力不是很大,都被地方瓜分,地方官員也不聽皇帝的,在那種情況下,眾人心都不是一齊的,在加上每個人都想做大哥,一打仗都想著維護自己的利益,其實滅亡是必然之事。

  • 3 # 老哥程式

    我理解是頂層統治的動搖,觸發了底部重重的矛盾,最後一觸即潰。

    具體來講,頂層統治的動搖是指:

    1.外戚干政的問題 - 武則天稱帝達到頂峰

    2.宦官掌權的問題 - 中唐時期宦官逐漸掌握政權甚至兵權

    3.士大夫矛盾重重 - “牛李黨爭”就是士族鬥爭的表現

    4.地方藩鎮割據的問題 - “安史之亂”後日益嚴重

    皇權失去對中央、地方的控制,所有潛在的矛盾,只需要一個導火索,整個帝國就轟然崩塌。最後帝國因八百戍卒為導火線,最終為藩王之一的朱溫滅國。

  • 4 # 謝金澎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戍邊桂林的800戍卒因為不願意一再超期服役,發動了兵變,推龐勳為首,由自由回家的初期衝動演變成了推翻大唐的大起義。

    史評“唐亡於黃巢,禍起於戍卒”。原本只是一個小機率事件,就點燃了推翻腐朽沒落之大唐的大火,使一直沉浸在太平盛世的大唐王朝猛然驚醒,但是為時已晚。就這八百戍卒,一路攻城掠地,迅猛發展,很快就威脅到了長安的安全。

    唐懿宗鹹通三年(862年),南詔王國兩度攻陷交州(今越南河內),唐政府緊急召募徐泗兵3000人赴援,這些緊急招募的戍卒中可謂良莠不齊,有些窮的只能上山當強盜的百姓也為了吃軍糧應募參軍,其中就有八百戍卒兵變的首領龐勳以及其骨幹許佶、趙可立、姚周、張行實等人。募兵之時徐州節度使答應此次行動為期三年,三年之後所有人就可以回到徐州,為民為兵,皆隨志願。

    南詔少數民族基本平定後,朝廷從徐州戍卒中抽調800人駐守桂州(今廣西桂林),龐勳調任桂州戍軍的糧料判官。開始戍卒還挺高興高興,不用到戰場拼命,平平安安的就可以吃上皇糧。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這些戍卒開始思鄉情切,三年駐守期轉眼即到,可是朝廷卻沒有派替換軍隊來接替他們。朝廷要求再戍守三年,承諾三年後一定讓他們回家。到了鹹通九年(868年)的七月,六年之期將到,朝廷仍然沒有換防的意思。

    800戍卒歸鄉心切,開始不安起來,怨言四起。但是官方要求他們再駐守一年,他們再也不相信這些騙人的鬼話,在桂州譁變,把都頭殺了,推龐勳為首領,自行組織北歸。其實這個時候的大唐王朝,早已不是李世民時期的煌煌盛唐了,國家由於藩鎮割據、宦官專權、朋黨之爭早已腐朽不堪。

    遲緩的應變體制根本無法對戍卒譁變事件,進行有效應對和應急處置。原本一個州縣就可以平定的兵變,卻不斷擴大,急劇膨脹,一路打到安徽。攻克宿州之後,隊伍已經壯大到六七千人。這個時候起事不過三個月的時間,叛軍規模已經壯大了十倍以上。

    龐勳率領戍卒由桂林、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蘇,回到徐州,一到自己的地盤,廣大生活困難的農民更是紛紛響應,由桂林戍卒單純的為了回家的願望發動的軍事變亂,因為唐朝各級官員的推諉或者遮掩,最後演變成了聲勢浩大的農民起義。一時聲勢大震,佔據淮口,威脅長安。

    這才引起長安那幫爭權奪利、貪汙腐敗的官僚們的緊張,立即調大軍鎮壓,但是這個時候的唐軍也早已不是天可汗時期的唐軍。完全跟一群病夫差不多,根部抵擋不住起義軍的攻勢。

    最後大唐沒有辦法,調動了唐朝後期屢試不爽的殺手鐧--沙陀僱傭兵,當時沙陀首領李國昌已經被封為蔚州(河北蔚縣)州長(刺史),在李國昌出動沙陀騎兵後,才把龐勳起義鎮壓了下來。

    龐勳的起義雖然失敗了,但是大唐虛假強大的口子已經被撕開,點燃了那些對統治者早有怨恨、民不聊生的老百姓們的怒火與夢想,更大規模的農民起義開始醞釀。“千里之提,潰於蟻穴”,歷史上很多大事件的起因其實都是因為一把小火燒起來的。就如同斐迪南大公遇刺就掀起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一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9.05防戰選什麼盟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