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贛南客家
-
2 # 請叫我樹先生
中國民間很多人習慣上喜歡把未出嫁的姑娘,具體來說是沒有過性生活,但已經到適婚年級的女子稱為“黃花姑娘”、“黃花大閨女”!
那些即使未出嫁,但已經失貞(不管是主動還是被動)的女子是沒有資格套用這個稱呼的,所以我們不難得知所謂的“黃花”和女子的“貞節”是密不可分的!
“黃花”就是“菊花”“黃花”一直都是文人墨客相當喜愛的東西,在不少詩句、文章中都有出現。
例如李清照的“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王安石的“還家忽忽驚秋色,獨見黃花出短莎”、秋瑾的“為籬下,黃花開遍,秋容如拭”……
顯然,“黃花”和秋天是密不可分的。那秋天什麼花是黃色的呢?很顯然就是菊花了!
文人墨客之所以喜歡“詠菊”,一方面是因為“菊花”確實很美,但更重要的是菊花又傲霜耐寒的特性,所以特適合用來形容人的節操,所以菊花還有一個名字是節花!
中國文化的傳統歷來是注重“節操”的。
這於男人來講就是“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屈”,而與女子來說就狹隘了很多,既身子的“清白”!所以傳統中習慣用“花黃”二字來形容未有性生活的女子,一方面是對她們保持“清白之身”的褒獎,另一方面是一種警醒與倡導,希望女子在出嫁之前保持處子之身。
不得不說,這種形容是帶有濃重的“男尊女卑”情懷的!
“黃花”也是一種化妝品“黃花”在古代不僅僅指“菊花”,也是女子的一種化妝品!
我們要知道,古代可不像現代,沒有紀梵希沒有蘭蔻,也沒有各式各樣亂七八糟的彩妝。女孩們只能設法採集花朵的黃色花粉,將其做成黃色的粉料,再用其將薄紙片、乾花片、雲母片、蟬翼、魚鱗、蜻蜒翅膀等染成金黃色,剪成各種花、鳥、魚的形狀,然後將其貼上於額頭、酒靨、嘴角、鬢邊等處,用以裝扮自己。
像木蘭辭中的“對鏡貼黃花”就是這種!
而且,對於這種妝容的產生還有個美麗的故事:
南北朝劉宋時,宋武帝有位女兒壽陽公主,生得十分美貌。有一天,她在宮裡玩累了,便躺臥於宮殿的簷下,當時正逢梅花盛開,一陣風過去,梅花片片飛落,有幾瓣梅花恰巧掉在她的額頭。梅花漬染,留下斑斑花痕,壽陽公主被襯得更加嬌柔嫵媚,宮女們見狀,都忍不住驚呼起來。從此,愛美的壽陽公主就常將梅花貼在前額。壽陽公主這種打扮被人稱為“梅花妝”。傳到民間,許多富家大戶的女兒都爭著效仿。但梅花是有季節性的,於是有人想出了法子,設法採集其他黃色的花粉製成粉料,用以化妝。這種粉料,人們便叫做“花黃”或“額花”。由於梅花妝的粉料是黃色的,加之採用這種妝飾的都是沒有出閣的女子,未婚女子在梳妝打扮時,喜愛“貼黃花”,根據自己的愛好,用黃顏色在額上或臉部臉兩頰上畫成各種花紋;也有用黃紙剪成各種花樣貼上的。雖然故事中壽陽公主使用的是“梅花”,但這種妝容卻被冠以“黃花”、“花黃”的名號,再加上“黃花”(菊花)本身特有的寓意,所以漸漸的民間也就習慣上用“黃花姑娘”來形容尚是處子之身的女子了。
-
3 # 亦有所思
不是菊花!
黃花姑娘中的“黃花”指的是黃花菜,而不是菊花!
黃花菜古稱萱草,又名宜男,忘憂草、丹棘等。不同的名稱擁有不同角色的典故,小可認為黃花姑娘應當是源於黃花菜的民間屬性。
曹植在《宜男花頌》,裡面有“既曄且貞”之句,取其貞也!然後唐朝詩人李嶠在《萱》詩中又有“色湛仙人露,香傳少女風”之句。
《本草綱目》所載黃花菜“柔弱,新舊相代,四時青翠。五月抽莖開花,六出四垂,朝開暮蔫,至秋深乃盡。”
黃花菜又名忘憂草,魏晉名士嵇康也說過“合歡蠲忿,萱草忘憂,愚智所共知也。”
在李久華所著的《延壽書》之中,如此評價黃花菜“嫩苗為蔬,食之動風,昏然如醉,因名忘憂” ,杜牧《朱坡》詩更有“眉點萱芽嫩,風條柳幄迷”之句。取其嫩也!
黃花菜有多種解釋,萱草多用來比喻母親,宜男多用來比喻已婚婦女,而論其本物,應當是取其“貞”、“嫩”、以及“朝開暮合”之意。
黃花菜亦是中藥,按其藥性而論,止渴消煩,開胸寬膈,令人心平氣和,消除憂慮。
這不就是青春少女麼?
黃花與女子相關,我最早只查到了北齊後主高緯第三位皇后,而且對方是一個私生女,所以稱為黃花,寓意其“不久也”,顯然與現在的黃花姑娘相違合。然後就是《紅樓夢》裡面的黃花借指黛玉,但側重點明顯是品性德操,依然無關。
倒是在《西遊記》裡看到了“嫩焯黃花菜”,一笑!
真正和黃花姑娘相緊扣的是《醒世恆言》“就是今夜嫁人,叫不得個黃花女兒”,“我常時見他端端正正,還是黃花女兒”等等。
醒世恆言是一本白話小說,多為民間故事,因此可以斷定,至少在明朝時期就有了“黃花閨女”或“黃花女兒”一詞。作者馮夢龍是蘇州人,小可查了一下,黃花菜的地理分佈,沒有發現衝突。並且在許多唐代在蘇杭混過的詩人中都發現了黃花菜的痕跡。比如元稹“草芽猶未出,挑得小萱叢。”
小可並不認為是菊花,首先季節就不符合,而且充滿肅殺,清冷,孤高之意,與少女意象完全不符。
同時還有“明日黃花”來形容年華已逝,一個菊花不可能同時喻意兩種相反的狀態。
儘管黃花菜在古文中存在三種含義,但與母親相關時叫做萱,與孕相關時叫做宜男。這些都是書面語言,對於普通人而言,黃花菜不但是多見之物,而且還是熟識之物,更是應用之物。柔而嫩,可忘憂,平氣和,朝開暮閉,與無憂無慮的未婚少女形象完全貼合。
因此,小可認為,黃花姑娘的中的“黃花”指的是黃花菜!
-
4 # 江書伍
黃花姑娘這名稱都理解不到位,我是這種認為。
民間理解如下。
黃花是春天開放,《黃花》中藥名《卜公英》它生長在好土地上面,溫度不限制,高山,河下,都生長。
黃花在春天開放的時間很好看,但是時很短。
為什麼稱黃花姑呢,早前姑娘結婚很早,一般都在十二歲右右,因為在父母大人面前只有十二生活時間,馬上就要結婚,嫁入別人家庭生活,在父母親身邊時間太短了。!
黃花姑娘這是個形象詞,姑娘在父母大人面時間太短,黃花開放的時間也很短。
回覆列表
“黃花姑娘”說法由來已久,還有一段美好的故事
據說在南朝時,宋武帝的女兒生的很漂亮,可這孩子平時經常玩鬧,比較開放;那天她玩累了,就在花園的花叢裡面睡著了,等到她醒過來的時候,一朵花的花瓣落在了她的臉上。這時他的老爸走了過來,一看自己的女兒因為花瓣竟變得更加漂亮了,於是就誇讚了女兒一番。
公主覺得這種裝扮很好,就一直沒有洗臉,讓花瓣一直貼在自己的臉上。可是時間長了,花瓣的新鮮度開始下降,她就按照花瓣的樣子,用平時化妝的彩筆在自己的臉上畫了一朵花瓣;之後,這種上妝就保留了下來。
看到公主憑藉這種裝扮變得更美豔了,於是宮裡的女子都來模仿她的做法,在自己的臉上畫各種花的花瓣,甚至民間的女子也開始這樣做,所以這種化妝方式就得到了官方的認證,還給了它一個專屬的名字——梅花妝。
“黃花大姑娘”說法由來已久,原來還有這麼一段美好的故事
在古代,這種裝扮逐漸變成了沒有結婚的女子的標誌,已經結婚的女生是不能在臉上化花瓣的。等到外族人攻入中原時,這種化妝方法就開始衰退了。其實在古代,能化這種妝的人雖說是沒有結婚的,但準確的說,她們應該是被稱為處女的女子。
古代的婚姻二字一開始不是這樣寫的,古代的人們把婚姻寫成昏因。這是為什麼呢?古代的男子在成親那天,他並不是像現在這樣在上午來接女孩子回家的,他們是在傍晚、在黃昏的時候來接自己的妻子;而女子跟著男子回家了,就被說成是女子因男子而來,所以就被稱為昏因。
“黃花大姑娘”說法由來已久,原來還有這麼一段美好的故事
梅花妝雖然在古代漸漸地消失了,但由它而產生的黃花大閨女一詞卻留到了現在;黃花就是梅花,可有的人也說是菊花,這兩種花都代表著女子的貞潔。這個名詞不僅說女子沒有結婚,還表現出了女子的純潔美麗、乾淨漂亮等優質品格。
古代的女生是很注重自己的貞潔的,如果沒有出嫁就失去了貞潔,那她就會被周圍的人唾罵和嘲笑。如果已結婚的女子的丈夫意外死去了,那這個女子就不能再嫁給別的男人了,這也是一種貞潔的表現。
不過這種封建的貞潔也留下了不少的弊端,讓古代的女子受到了很大的傷害和禁錮。現在在一些偏僻的、保守的農村裡,一些關於貞潔的習俗還存在,就比如農村的女孩要出嫁時,家裡的老人會把她鬢角邊的小頭髮給颳去,作為她成為女人的標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