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龍大夫的肝病課堂

    肝血管瘤是一種良性的疾病,一般沒有症狀,多半在體檢的時候發現,是最常見的肝臟局灶性(和瀰漫性相對而言)良性腫瘤。血管瘤取出來,切片在顯微鏡下,可以看到呈現海綿狀的血管間隙,所以又被稱為海綿狀血管瘤。

    肝血管瘤通常是單發的,這位37歲的女性,有三處血管瘤,這種情況其實也並不少見。不過,血管瘤的多少,不代表病情的嚴重性。血管瘤的大小,才可能跟一些人的症狀有一定的關係。

    因此,判斷血管瘤的嚴重程度,要根據血管瘤的大小以及是否有症狀來決定。龍醫生今天就來聊聊肝血管瘤的診斷和治療問題。

    一般的血管瘤,大小多在數毫米至20釐米之間,也有更大的,但大多數是小於5釐米的。大於5釐米的肝血管瘤,稱為巨大血管瘤,可能會有症狀,部分是需要治療的。

    由於是良性腫瘤,大多數肝血管瘤的預後(結局)良好。有一些血管瘤需要與其他的腫瘤性疾病相鑑別。極少數的肝臟惡性腫瘤,可能會被誤診為肝血管瘤,所以有一些特別的病例是要定期複查的。

    很少有人做過肝血管瘤患病率的具體而全面的統計,不過大致估計的患病率為0.4%~20%,平均為5%~10%,其中60%~80%的患者是30歲~50歲的人,女性發病率更高一些,男女之比約為1:3,而且年輕女性更傾向於有症狀。

    目前還不太明確肝血管瘤的具體病因,臨床觀察中發現,肝血管瘤的病理組織中大多數並沒有細胞的增生和肥大,僅僅是由於先天性的血管畸形或者錯構瘤導致的管腔擴張,所以真正的血管瘤不存在癌變的問題。

    有一部分人的肝血管瘤,會在妊娠、應用雌激素或黃體酮治療期間,出現血管瘤的增大,停止治療後瘤體會回縮,這表明激素水平的紊亂,可能有一定的影響,更加印證了女性多發的現象。

    有症狀的肝血管瘤,多表現為腹痛、右上腹不適以及脹滿感,這些感覺跟飲食沒有多大的關係。還有的患者,可能會罕見地出現噁心、厭食和早飽的表現,這可能和血管瘤比較大,壓迫胃、腸、胰腺等周圍器官有關。

    極少數的肝血管瘤,瘤體內可發現血栓形成和出血,這種這種血栓形成以後會給診斷帶來困難,因為有一部分血管瘤的機化組織會被誤認為是肝癌。這個時候,由於炎症或者牽拉,可以導致急性腹痛,常伴有發熱和肝功能異常,出現這些症狀的時候要儘快就診。

    很多發現肝血管瘤的患者,會因為裡面有個“瘤”字而擔心,會千方百計地尋醫問藥,其實非常小的肝血管瘤,沒有症狀是不需要治療的,以觀察和安撫為主。

    有症狀的血管瘤,或者腫瘤有導致對其他臟器的壓迫,則應考慮手術治療。但要注意的一點是,臨床上往往有一些患者,就算做了手術,原先的症狀依然可能不會緩解,這說明疼痛可能並非由肝血管瘤導致,只不過在疼痛的同時,恰好發現了肝血管瘤而已。

    小結

    肝血管瘤在人群中的發病率高低不等,這個跟人們做檢查的頻率有關係。有些小的肝血管瘤,醫生在做彩超檢查的時候,並不一定會報告。大多數肝血管瘤是沒有症狀的,一旦有症狀,需要評估這個症狀是否肝血管瘤導致,並且要和其他的腫瘤性疾病做鑑別。

    一般的肝血管瘤,尋求藥物治療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對於有症狀,且肝血管瘤比較大,或者壓迫其他臟器的情況下,可能需要透過手術等方式治療。

    總之,無論肝血管瘤是否需要治療,保持心情的舒暢,不過分的擔憂,注意定期複查,是最重要的處理思路。

    我是一位熱愛科普的臨床醫生,看病、諮詢,答疑、解惑,科普醫學知識,在匆忙的臨床工作中,體會溫暖文字的力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不可忽略的男性產後抑鬱症,該如何正確面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