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曾幾何時,收藏對於普通人來說是那麼遙不可及,人們只見到王健林、楊子的大手筆收藏,或看到李連杰脖子上掛著的老天珠,也只是羨慕嫉妒恨了。然而,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普通人也逐漸加入到收藏的隊伍中來。或許因為花不上那麼高的價格,“輕收藏“的概念逐漸浮出水面。 比如原創藝術品,因其可能隨著創作者自身的”身價“提高而漲幅,因此具備了被收藏的價值。如果是剛剛出道的青年藝術家,他們還沒有成名,他們的作品也沒有太多人關注,他們的畫值不值得收藏?
16
回覆列表
  • 1 # 名師巨典

    很多人想要收藏一些喜歡的藝術家的畫,可是,古人的畫太貴,又容易看不懂。所以就想可不可以收藏一些現當代藝術家的畫呢?

    這個時候問題就來了,既然是收藏,那麼價格必然不菲。所以,如果選錯了人,選錯了畫,那就覺得太虧本了。今天,我就以最簡單的語言來分析一下。青年藝術家們的畫到底值不值得收藏。

    首先,青年藝術家們,人數是少之又少的,能稱得上藝術家,作品能拍得高價,稱為收藏其作品,就知道,他們能力不淺了。都是屬於潛力股的。尤其是最初階段的作品,可能技法上略顯青澀,但是作品是十分純粹的、清澈的,不摻雜利益心的。

    其次,圈內人都知道,繪畫藝術圈也是很亂的。這個社會,沒有哪個圈子是乾乾淨淨的。繪畫圈的亂,亂在許多人常常仿古,以假亂真,再由一些著名的前輩拿到拍賣市場去拍賣,少說也能賣個幾十萬,青年畫者高超的繪畫功底加上某些著名前輩的名頭,足以讓一件高仿作品以假亂真。而等這些青年畫家從只能跟著前輩打雜,代筆繪畫,仿造真跡的階段,進入到藝術家的圈子,可以開始畫自己的作品時,可想而知他們的功底有多麼深厚,心中有多少靈感想要噴發。

    舉兩個例子。先說一位古人:仇英。與沈周,文徵明,唐寅並稱“明四家”。仇英本是明代的職業畫家,一開始四處做著“裝修”的生意,到處給人家畫壁畫,做漆工,畫仕女圖,甚至臨摹別人的畫以假亂真,賣出真跡的價格。後來,文徵明發現了他的才能,將其列入了“明四家”。仇英開始與文人畫家們接觸交流,畫技更上一層樓。自己作品的價格也一步登天,並且名留青史。

    再舉一個現在畫家的例子:何家英。不到三十歲就已經成名的當代畫家,主要畫工筆人物,將中西繪畫藝術結合,大力發展國畫,如今已經舉世聞名。

    所以,只要給年輕畫家們機會,他們留住自己的繪畫初心,再學會圓滑處世,必定能在畫壇佔據一席地位。

    最後再說,有些曇花一現的青年畫家的作品,甚至一些不被主流認可的野派畫家的作品,也不見得不值得收藏。要知道,風水輪流轉。有些人曇花一現,不知收斂,不是被眼紅的人算計下去,就是過於自大,後來的作品不再稱得上作品。再有一些人,只是思想超前,不被當下主流認可,再看十年後,不一定是誰笑傲江湖。多少中外古代畫家在自己的年代不得志,而在去世後幾年甚至幾十年,幾百年,被挖掘出來,一舉成名。

    所以,只要收藏者或者收藏者的朋友眼光毒辣,獨具慧眼,挑上那麼幾張喜歡的有潛力的青年畫家的作品收藏,潛力是無限的。記得,一定要畫家提名蓋章哦,這樣才能增值。無名氏的畫作收藏價值可是要低很多的。

  • 2 # 布穀公社

    能夠想到從青年藝術家的作品開始搞收藏,說明這個判斷是對的,方向也是對的。

    因為不少上了年紀的畫家,其作品已經被市場高度認可,價格也走得很高,泡沫也產生了,這個時候介入肯定不是一門好生意。

    至於青年藝術家的畫值不值得收藏?哪些畫家的畫值得收藏?那還得要看自己的眼光和判斷力,以下幾個方向是判斷“潛力股”的基本標準。

    首先,要看這個青年藝術家是否具有天賦。

    一個有天賦的青年藝術家,在很年輕的時候就會表現出非凡的創作能力。

    具體的表現就是在青年時代會在中低層級的比賽中獲得大獎,在國家級的比賽中能夠入圍或者獲得獎項。

    這些是硬條件,如果具備了這些條件,只要選擇當時的一些精品,價格這時候也沒有起來,可以收藏一些。

    第二,對有潛力的那些青年藝術家,選擇收藏的作品創作時間應該在其創作的黃金時期,也就是30歲左右的作品。

    這個時期,據說是藝術家精力最為旺盛的時期,其創作的作品不一定成熟,但作品中原生態的那種創造力是很重要的。

    第三,在講究師承門第的中國的藝術界,選擇有名師的青年藝術家,作品升值的速度可能更快一些。

    從客觀上來說,名家的藝術素養和成就有目共睹,其弟子自然也是技高一籌。

    根據目前的規律來看,名家弟子的作品受市場追捧的程度的確較其他藝術家要高出不少。

    第四,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如果想捕捉大黑馬,就得靠眼光和判斷能力了。

    往往大黑馬的特質就是在具備上述三個條件的基礎上,對藝術趨勢和潮流有著自己獨到的理解,並創作出風格獨特的,不能被別人複製的作品,抓住這樣的畫家,就很有可能騎上了一匹大大的黑馬。

    比如中國近幾年火的一塌糊塗,作品幾千萬上億的張曉剛,找到他的作品看看,可能會對收藏愛好者有所啟發。

  • 3 # 張騏躍

    這個問題讓我想到兩個字:初心,值不值得收藏,那就看初心是什麼了,如果是為了增值,日後這些畫的作者萬一成名成腕,搞不好隨便一幅就成百上千萬,那可就發了大財了。如果是為了陶冶藝術情操,或者壓根沒什麼其他想法,就是看著順眼、看著舒服,買回來欣賞,這也值得肯定。

    如果是奔著第一種情況,不建議收藏,因為凡事都遵循“8020”法則,好的一定是少的,屬於20%裡面的,那能賣大錢的更是少之又少,關鍵還要長期持有,就好像比特幣,不少人一看漲就立馬賣了,結果腸子都悔青了。所以說即便是收藏的畫有增值潛力,也要等待很長時間,有生之年能不能看到也是個未知數,關鍵是目的性太強,就是希望收藏了以後大賣,心太累!

    我比較提倡“陶冶情操”,哎,大家買回去就是為了裝飾,提升一下自己的審美趣味,或者乾脆就是喜歡,有眼緣,看著開開心心,那就買了。這種情況既滿足了自己內心對美的追求,經濟上也沒有什麼負擔,這是最合適的,而且你對買畫這一行為幾乎沒有期望值,也沒什麼心理負擔,何樂而不為呢!

    至於題主很明顯就是奔著錢去的,哪些畫家的畫更有價值?我不知道,要不然我趕緊買點,等著發財,哪有閒工夫寫這玩意兒!

  • 4 # 文藏

    徐累《龍馬會》65×180cm 紙本 2010年

    據不完全統計,70年代、80年代藝術家的市場份額集中在油畫類作品,國畫、雕塑、版畫等門類市場份額較小。但有一個現象值得注意,那就是青年藝術家們在實驗藝術方面的努力得到了市場的認可。經過“億元時代”的洗禮,中國藝術品市場漸趨理性,對“70後”、“80後”青年藝術家的關注漸有升溫之勢。透過聚焦、分析他們在中國拍賣市場的表現,可以真實具象地瞭解當下中國藝術品市場的現狀,及時準確地把握藝術投資的脈搏。

    宋彥軍《凝望》 106×71cm

    北京保利是今年對青年藝術家作品推薦力度最大的拍賣行之一,不僅憑藉“尤倫斯收藏專場”在榜單中獨佔5席,還在青年藝術年度成交額和成交量方面分佔總量的57.11%和39.34%。這一方面反映了2018北京保利今年在青年藝術板塊的成績。同時從2015年年底釋出的“青年藝術100”綜合指數可以看到,中國藝術品市場整體遇冷,青年藝術卻呈現市場上升。

    餘含兮《扎西德勒》之二 230×435cm 2011年

    其實青年藝術家並不缺少市場、銷售、展覽、展示的機會,“以前很多藝術家有名氣了,作品動不動幾十萬、幾百萬元,但新興藏家只會從低價位作品入手,在這種情況下,青年藝術家的作品就有優勢。”

    陳磊《造夢繫列》雕塑 2015年

    談及青年藝術家作品價格的情況,從目前情況看,青年藝術家的作品價格還處在可接受的範圍內,尤其是剛剛畢業的青年藝術家,他們中大多數人的作品定價並不高,單件作品在幾千元到幾萬元區間裡。對於想要收藏的中產階級而言,可選的作品是存在的,從實際情況看,單件作品價格在5萬元以內的作品是比較容易被接受的,不過,藝術品收藏畢竟還是少數人的行為,雖然越來越多的大眾在關注藝術,很多從事新興行業的青年人也開始介入到藝術品收藏中來,但它在短期內還很難成為大眾化行為。當然也有一些新興的、年輕的收藏者,因為成長經歷和興趣愛好使然,偏重於發掘年輕藝術家的作品。

    馬君輔 《彩紅戰士─藍地黃虎(闇暝)》 丙烯顏料 畫布 50x50cm

    青年藝術市場近幾年確實獲得了長足進步,青年藝術板塊也成為業內關注的熱點話題。其原因,首先是近幾年青年藝術家創作面貌的豐富性、多元性和未來性,讓業內外看到了他們在創作上的無限可能性。再有,最近兩年關於青年藝術家的學術性展覽越來越多,對青年藝術家的梳理也越來越深入,除官方美術館、非營利機構以及商業機構的介入、推動外,越來越多的策展人把相當大的精力放在了青年藝術家生態的梳理與研究上,推出了很多高品質的青年藝術家展覽。一二級市場的焦點也在向青年藝術家身上轉移,同時,資深藏家和新興藏家涉足對青年藝術家的收藏,經過多年培育,在多方力量的共同作用下,青年藝術市場有所發展也是理所當然的。

    (因篇幅限制,原文有刪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蘇軾的人生經歷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