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晴之黎明
-
2 # 孤帆閒談
中國文化繁榮的時代,春秋戰國,漢代崇儒,國繞儒學闡釋學術亦蔚然,再就是清代,圍繞闡釋典籍,學術分類成型,康有為等若一路走下去,很可出現文藝復興時期的思想解放,可惜中斷了。民國割裂了傳統文化的脈絡,尤其是五四運動,倡導新文化科學民主,是草命而不是文化。
-
3 # 文軒原礦綠松石
就文化水平而言,國民現在確實整體文化水平比之前高,就國民整體素質而言,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就眼界而言,國家改革開放這麼多年了,視野也比之前開闊多了,時代在進步,人們的思想也在隨之進步。
-
4 # 沙門信徒
中國歷史上大概有三個時期能人倍出。
第一,先秦諸子百家時期。
第二,東漢末年三國時期。
第三,清末民國時期。
這三個時期有個共同點,那就是都處在亂世。諸子百家時期的大師們為找結束亂世方法,創立了各種學說,儒墨道法等等,這個時期也是中國歷史上文學氣息最濃厚的時期之一。三國時期的大師們呢,是已知結束亂世的方法就是統一。他們在為統一這個結果努力,其中產生了非常多的能人,還有能人彼此之間鬥智鬥勇的故事。民國時期也是大師輩出,這個時期的中國不僅僅是被西方國家開啟領土上的國門,更是打開了兩千年華人在思想上的禁錮。經過東方與西方文化的碰撞,在各個領域都出現大師,從而造就了一個文學氣息濃厚的大時代!(當然還有很多其他的原因)
-
5 # L馳度
自古亂世出英雄,同樣的亂世也成就文豪,這是由特殊時期磨礪而造就的,民國正好處在封建社會瓦解和新民主主義社會的拐點,大多數人民從思想上到現實中都處於一種積極革新,甚至是亢奮狀態,所以才有這種超水平的綻放,使之能人倍出,百花齊放。
-
6 # 淮南歡迎你
民國,在我的印象中似乎不是一個很討喜的時代,因為它凝聚了太多的不甘與屈辱,文化總在夾縫中生長,民國文化產生在一個特殊的時期,在中國經歷了相當長一段時間的閉鎖之後,又遭受了西方巨大的文化衝擊,就是在這一種特殊狀況下產生的文化,具有它獨特的韻味。想到民國的文化,就不免想起長袍著身,窮困潦倒卻依然儒雅的文人,還有旗袍修身,充滿傳奇的女子,和民國的愛情,西洋風格和中國傳統相集合的建築。這些東西無不充滿了滿滿的文化氣息。民國的旗袍融合了清代旗袍的特點和西洋裙子的風采,民國的旗袍不失端莊也不過分嚴肅,充分展現了女性的美麗。想象一個大家閨秀的女子穿一襲旗袍,擎一把雨傘,在充滿丁香的小巷中走過,一舉手一抬足均是書香氣。如此的韻味也只有那時才能擁有。如今雖然還有旗袍,但是都過於媚俗,沒有了那股書香,沒有了濃濃的文化氣息。而男子的一身長袍也頗顯儒雅風貌,而民國的許多其他服飾也是各有特點。與服飾同樣記載著歷史變遷的還有建築,建築是不同於書本的立體的文化載體。民國的建築也是很有韻味的。建築承載了不同時期的歷史和文化,且能夠較好地保留下來那時的文化。不管怎麼想,在我的心中,民國都充滿著濃濃的文化氣息,那是中國五千年文化與西方文化交融、碰擊產生的光彩。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特徵,或許在我們百年以後後輩們會說喜歡我們當下的文化氛圍,每個時代都有讓人羨慕的文化,也有讓人鄙視的文化,不用管它吧,時光就像浪潮有時起,有時落,最終帶走的都是浮淺的泡沫,能留下的都將是經典!!!
-
7 # 威海紀事兒
民國是中國劇烈轉折期。歷史上每到這種時期,社會劇烈動盪,各種思想劇烈碰撞,各種文化激烈交鋒。最典型的是春秋戰國時期。
相反,社會比較安定了則較少出現文化大家和思想名人。所以說,不同的時代造就不同的人,亂世出梟雄。
具體到民國時期,民國是中華文化與西方文化、新文化與舊文化碰撞的時期,各種文化都紛紛登場,形成了三教九流魚龍混雜的局面。所以,民國時文化雖然豐富,但說不上繁榮,只能說,民國開啟了文化新局面和新時代。
-
8 # 李建秋的世界
我看到各位都在吹捧民國,我表示很搞笑。
你們見過民國嗎?你們有沒有真正在紀錄片裡面看過民國?你們是不是隻在垃圾電視劇裡面才看到所謂的“民國風”?你們是不是隻在電視劇裡面看到所謂的“民國文化氣息”?
你們沒見過,讓你們見識一下,這就是1935年的中國,也就是號稱“民國黃金十年”的中國,還不是抗戰時期全國被打的稀爛的中國。
這些片子,可不是我拍的,我也沒那麼大歲數,都是外華人拍的。
而且拍攝的地點不是那種鳥不拉屎的邊遠地區,是公認的中國最繁華的地區:上海,廣州,香港和澳門。
去看看當年華人的生活,去看看這些人
什麼“旗袍修身”,什麼“傳奇女子”,什麼“端莊不過分嚴肅”,什麼“一襲旗袍”,什麼“擎一把雨傘”,在那呢?
你知道彼時外國是什麼樣嗎?你想長見識嗎?給你看看1936年的柏林
這也是外華人拍攝的,別人當時是這麼活著的
這已經不是簡單的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之間的對比了,這簡直是地獄和天堂的對比。
如果說上海,廣州這些發達地區尚且如此,那麼其他地方你敢想象嗎?
很多人被大量的所謂“民國劇”洗了腦,以為民國就是這種畫風:
對不起,不是的,從來不是的。
當年的這些卑賤如同泥土一樣的人,在拼命拉著車子的這批人,可能就是我們的祖輩。
所有的民國粉都要正視一個事實:清末和民國時期是中國和西方差距最大的時候,不收入的差距
這是一個母親正在護著他的孩子。
看到這個包著頭的印度人沒有?彼時印度只不過是英國的一個殖民地。
一個從英國殖民地來的人,都敢對華人吆五喝六,拿著棒子“管理華人”。
這就是民國狀況,這些全部是當年歷史真實的記錄。
“民國文化氣息”?您別搞笑了。
-
9 # 扣毛
是的,民國是一個非常有文化氣息的時代,以往時代裡只能在文學作品中創造出來的景象,在民國時期大量的出現在現實中,反映出了一片濃濃的文化氣息。
我簡單舉幾個例子: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唐*杜甫
家田輸稅盡,拾此充飢腸——唐*白居易
室中更無人,惟有乳下孫——唐*杜甫
有孫母未去,出入無完裙——唐*杜甫
牽衣頓足攔道哭,哭聲直上幹雲霄。——《兵車行》
十四萬人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後蜀*花蕊夫人
太子悲秦粟,明妃泣漢軒。——靖康改元四十韻*宋*劉子翬
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 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東漢*曹操*《蒿里行》
二十一家同入蜀,惟殘一人出駱谷。自說二女齧臂時,回頭卻向秦雲哭。——唐*杜甫*《三絕句》
伐薪燒炭南山中,滿面塵灰煙火色——唐*白居易*《賣炭翁》
以上這些,是佔據民國時期人口99%的人生活狀態的文化體現。還有百分之一的人生活也充滿了泱泱大國的文化底蘊。
樽罍溢九醞,水陸羅八珍。 果擘洞庭橘,膾切天池鱗——唐*白居易*《輕肥》
朱紱皆大夫,紫綬悉將軍。
誇赴軍中宴,走馬去如雲。——《輕肥》
足下躡絲履,頭上玳瑁光,腰若流紈素,耳著明月當。——漢樂府*《孔雀東南飛》
注:很大一部分奢侈品是透過駝峰航線運輸過來的。
意氣驕滿路,鞍馬光照塵,借問何為者,人稱是內臣——《輕肥》
所以,民國時期是一個非常有文化氣息的時代,願普天下所有嚮往民國的人,早日過上民國時期這種有文化,有底蘊,有光明的生活。
回覆列表
肯定不是的,民國是新舊文化的轉折點。那時候的文人舊文化基礎很深,用新學,所以讓我們感到文化味很重。
新舊文化的轉變,在我個人的感覺,其實是提高社會交流效率。依經濟學來看就是降低交流成本,提高交流效率,就是簡化和通俗化。
那時候中國農業社會被工業社會完全打敗了,不在社會各個方面提升效率是不行的。所以新文化丟了很多寶貴的東西。以至於我們現在看不大懂古文了。其實古文極度精煉而文美,但是普及到沒讀過書的老百姓有難度。所以現代的語文雖然通俗丟了太多好東西,卻推動了全社會與現代效率的接軌。
否則用古文翻譯西方的科技著作,大家讀起來非瘋了不可,沒有效率的。
但這也是雙刃劍,把我們的文化和古文化切斷了聯絡。
我們的先秦,魏晉,唐宋文化其實比民國出色的多,只是離得比較遠。我們感覺民國比較有文化味,也在於民國處在新舊轉折點,對於只有全新文化無舊文化底子的我們來講,他們更近更好懂吧。
以我們現在的水平,以前的好東西基本都看不懂了,所以品不出他們的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