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耀蒲
-
2 # 熊二是個二貨
我是一個80後,在農村長大,小時候跟著幹農活那是少不了的。一般這個季節,乾的最多的是插秧和撿枳實這兩件農活。
家裡還種了水田的,這個季節正是插秧的時候。在水田裡,跟在父母后面有樣學樣。說實話,那個時候還是很喜歡插秧,水裡比較涼快好玩。就是腰一直弓著,受不了。插完秧,時間充裕的還可以去田旁的水溝和河裡去抓泥鰍,釣鱔魚。去山坡山摘摘刺梅,享受的很。
後來我們這裡都種上了柑橘,每年的這個時候正是撿枳實的時候,也就是柑橘樹上掉落的小果子,一人一個小籃子,鑽進果園裡,在地上撿拾掉落的枳實,然後帶回來曬乾後賣錢,這對我們來說還是一筆額外的收入呢。不過最擔心的就是果園草叢裡的蛇,要是哪次不小心碰到一條蛇,那會是一段時間的噩夢。枳實也分兩種,小一點的,直接整個整個的曬,價格比較高,如果果子大了,那就只能切成兩瓣曬了,價格也相對低一些。
現在已經幾十年沒插過秧了,也好些年沒有撿過枳實了。很多事只能回憶了。
-
3 # 小陸愛生活
記得小時候,每次快到端午節了,家鄉到處都瀰漫著清香的小麥味兒。
那時候,沒有機械化操作,所有的農活都是人工勞動。
感覺那時候的人們特別純樸,農活都是互相幫忙,一到收穫的季節,鄰里之間就商量好,今天到你家幫忙,明天到我家幫忙,也不計較你家的地多,我家的地少,互相幫忙我就吃虧了這樣的雞毛蒜皮的小事兒。
那時候,幹活的大人們在麥田裡,用鐮刀把麥子收割好,一捆捆的綁好,然後用兩頭尖尖的扁擔挑回來。等到有好太陽的時候,全部翻開攤在地上,曬的乾焦乾焦的,用那時候見過的唯一的半機械化農具----脫粒機把麥粒脫下來,然後用叉子把麥草叉到一旁。我感覺那時候的人真厲害,全憑人工,把麥草攏到一起,越堆越高,能有五六米那麼高。 用手工搖動的風車把麥粒裡面的浮灰、草屑吹出來,然後把麥粒攤在竹蓆上曬乾。這些工序都是爭分奪秒,就怕突然下雨,麥子不幹,就會發芽發黴,那一年的收成就沒了。
我們作為小孩子,哪家收麥子,我們就一窩蜂的跟著大人一起去,重活幹不了,就做點輕的,比如說,用叉子把脫了粒的麥稈草往遠的地方叉,幫別人幹活是其次,主要的目的還是,哪家收麥子,哪家必定準備的有好吃的。還可以和小夥伴們在那高高的麥垛上面玩耍。 感覺那時候的人們特別純樸特別善良,也特別容易滿足,雖然物質生活比較貧乏,也只能勉強吃飽肚子,但是,只要一年的莊稼有了好收成,臉上總是笑吟吟的。現在,物質條件比那時候不知道好了多少倍,但是,總是覺得缺了些什麼,真的懷念那時候的歲月。
-
4 # 隨風遠行198123141
我的家在東北黑龍江。作為80後的我。記得上小學的時候。這個季節我們都在勤工儉學,學校會組織學生上地幹農活。三年級以上的學生就可以參加勤工儉學了。學校透過學生的勞動可以創收。種地的老百姓也可以透過僱學校的學生來減輕農活負擔。我們當時一般主要乾的農活就是鏟地,除草,有鏟黃豆,玉米,還有甜菜,還有角瓜,面瓜等等的旱田,有的是在水田區,那麼現在就是插秧,然後補苗,幹一些水田地活兒。每天上學這個季節我們都得帶著鋤頭。一干就是一週多。如果中間趕上下雨天或者是週末,有的時候連連續續就會達到半個月。雖然幹活很辛苦,但是因為我們那時都很小,所以幹活兒就是一種樂趣。每個人都中午帶飯。家裡又給帶的肉醬,還有各種食品大家共同分享,中午吃起來特別有意思。同學的感情得到了很好的培養。
這個季節我們有時放學了還去周邊那山上去採野菜。主要採蕨菜,還去採山杏。特別是採掘菜,我們採完回來還可以賣錢,所以特別感覺有意思。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出到了初中,我們依然這個季節也是做一些這樣的活,但是到高中以後我們就不再幹農活了。特別是隨著機械化程度越來越高,我們基本上就不再幹農活,那都是機械化來操作。像鏟地我們都有機械化直接就可以鏟,甚至都不需要鏟地直接打藥就可以了。像插秧也都是用插秧機,只有補苗的時候可能會用一下人工。
現在這個季節主要就是摘一些菜苗,像黃瓜,柿子,之類的蔬菜。
-
5 # 使用者也
我是59年出生,今年整60歲了。66年開始上一年級,正趕上文化大革命開始,學校基本上不在上文化課,只學毛主席語錄和開會了。在生產隊裡,小孩們基本上不幹活,只有在收小麥的季節裡,由老師組織學生成立附收隊,也就是在大田裡小麥在牛車拉完之後,我們就用笆子去摟掉下的小麥,每天隊裡給你們每人3、5個工分。
半個月小麥收完了,孩子們都閒下來,開始上我們想幹的事情。像游擊隊一樣在村子裡巡邏,看誰家的杏子挑子熟了沒有。如有發現,一陣掃蕩之後就給罷園了。而最喜歡的事是上樹摘桑椹,大孩子上樹搖樹,小孩子在下邊拾,那叫一個開心。童年的我們無憂無慮,學校沒作業,家長又不管,我們這一代基本都是散養,玩瘋的時候連飯都不吃了,父母也不著急,反正丟不了唄。如今60歲的我,每當看到外孫和孫子一放學就有寫不完的作業,一點閒玩的時間都沒有。我在想,老師在學校都幹了什麼?為什麼非要有這麼多的家庭作業嗎?
-
6 # 眾志澄城
今去和朋友把酒言歡,一起敘舊的時候,不禁談到了這個小時候候和父母一起過的農活,在這個炎熱的夏天你都是和父母一起做什麼的呢?我今天總結了幾種大家看看自己是屬於哪一種吧!
第一種,打下手型,小時候的我們還不是多懂農業運作的模式所以為了加強自己對農業生活,以及農耕運作的一些規律和方式方法,或者只是單純地想讓孩子多出來見識一下,出來幫忙總是要比待在家裡要好的多的。於是小小的身子就出現出現在了農田中,我當時是幫自己的爸爸媽媽種植莊家,每個農民都是勤勞。他們勤勤懇懇地工作了一輩子,對於農業生產方面他們絕對稱得上是絕對的嚴謹,而我覺得,只要什麼事情都聽他們的安排,最後就可以種出最世界上最美味的糧食。
一般我都是下田施肥,只用端著一點點小肥料,一小片一小片地將肥料撒進旁邊的田野裡,那個時候的我也許很累,但是不知道為什麼充滿了快樂。我也有過和爺爺一起收過花生,那時候的我們手忙腳亂的樣子還歷歷在目小時候在農村裡面跟著家裡的老人幹了很多農活,留下了不少的回憶。農民都是勤勞的,生活過的清貧卻也充實。圖中的老人正在給莊稼施肥,有了肥料的滋潤莊稼才能有更好的長勢。
比如在農田幫忙澆水澆水,那個時候我總是用鐵楸把農田裡的水溝排除乾淨,這樣地裡才能幫助到父母將農田裡的水分分配均勻。
老人帶著孫子收花生,是一個非常麻煩的工作,需要的萬分耐心,作為小孩子那是的我就是想為家裡。
我還記得我們還幫老人們收玉米,收好的玉米不但可以拿來時候可以餵豬,又可以賣出去,給自己賺一點生活費。
讓我最開心的農活就是等到西瓜成熟了,我和小夥伴們一起到西瓜地裡地裡收西瓜。小時候的我最愛用勺子挖著果肉大快朵頤地吃。那個時候雖然沒有冰箱但是卻不知道為什麼躲在農田裡的我卻還是格外的涼快,也許這就是記憶裡的好處,我們總是會記得那個時光最美好的時刻。
當然,除了下地幫忙的也有還有父母不願意讓孩子們受苦,不忍心讓他們下地做農田的,一般他們都是躲在田垛上,幫著父母看東西,雖然這樣很輕鬆,但是這樣的孩子畢竟佔少數,絕大部分的孩子都是下地幹活的,所以這樣的孩子總是顯得有些孤獨。雖然沒有人陪他們玩,他們自己玩的很寂寞,但是我還是覺得那個時候的每一位小孩子都是那麼的快樂,童年時的無憂無慮,在我們長大了以後才知道有多麼的重要,可惜現在的的我們已經回不去那時的我們,我們身上肩負的責任多了起來,下田也不再是為了好玩而更多的是為了能養家活口,這就是長大後和還沒有長大時最大的區別吧!
回覆列表
作為一個80後,我小時候這個季節比較悠閒哦~
我這邊是廣西北流,我們這邊每年到水稻收成的時候,會放“農忙假”就是給家裡緩解家裡收稻穀的壓力,以前我們每個家庭家裡都有好幾畝地都是用來種水稻的。
“農忙假”一般都是跟暑假一起放了,如果是冬季收稻穀就有一個星期左右的假期,好懷念那是的時光呀,我們那個年代收稻穀,都是人工的,沒有什麼機器的,腳踩的打禾機,這個很科學的哦~
現在6月份,估計下個月就可以收稻穀了哦~ 我們這邊現在平時只是視察一下稻田水稻的生長情況,其他的沒有太多農活可以幹。
不過,現在我們這邊好多人都不太種水稻了,雖然現在做水稻都是機器收了,但是還是很多人不願意做水稻了,所以好多農田都荒廢了。
作為一個回家裡創業的我來說,現在還是勤勤懇懇的幹農活,做水稻,種樹苗。
享受著回到農村的生活!!還是很有樂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