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北沐孤酒
-
2 # 鄒三妹
鴨長舌病也稱為鴨鵝大舌頭病,是由多種原因引起的一種以鴨鵝舌頭長,上下喙短,舌頭被長長的露在喙的外面為特徵的一種疾病。由於鴨鵝的舌頭被長長的伸出並露在喙(嘴)的外面,使鴨鵝無法採食及飲水,鴨鵝常常因無法進食而死亡。
1、流行特點
(1)流行範圍逐步擴大
本病於2000年時在中國南方及東南地區個別地區零散發生過,2014年以來包括北方等全國各地均有發生,但在肉鴨養殖比較密集的山東、江蘇、遼寧、安徽、廣東、江西、四川、浙江、湖南、湖北、河南等地發生率較高。2015年山東臨沂、菏澤、濰坊地區長舌病多發。
(2)呈現類似的傳染性
本病具有明顯的區域性和群體發病,本病鴨鵝均有發生,尤以商品肉鴨的發病率最高。呈地區集中散發型,一個地區只要出現一家發病,就會慢慢向周邊擴散。本病死亡率較低,多因無法飲水及採食而死亡。
(3)發病率逐漸提高
剛開始發病率一般為0.1%-0.5%左右,也就是飼養6000只商品肉鴨中發現有20只左右的長舌患鴨。自2014年以來,群體發病率一般在5%左右,以萬隻為例有的棚發現500-700只,有的少100-300只左右,少的發病率在2%左右,發病率高的鴨群能夠達到20-30%。
(4)發病日齡逐步拓展
本病剛開始以20日齡後至40日齡左右的鴨只出現發病情況,目前多發生於10-25日齡左右的肉鴨發病,且主要發生於12-21日齡的肉鴨。少數鴨群於5-14日即有發病現象。
(5)呈現群體獨立感染髮病特點
同一個養殖小區,使用同一家飼料和同一家的獸藥,還是同一車鴨苗,有的養殖戶發生本病,有的養殖戶沒有發生本病;只要是這該棚出現過本病的,下次再飼養時出現發病鴨只的可能性很大。
2、臨床症狀:
觀察鴨群,初期未發現異常,體溫不高,隨著病情發展,患鴨表現出精神萎頓,站立不穩,行走時雙腳向外岔開,呈八字腳或翻滾,嚴重的可出現跛行,癱瘓,拉稀,爪(蹼)乾燥,有的因腹瀉痙攣而倒地不起,病鴨背部著地,努力掙扎還是站不起來,個別蹦高,翻跟頭,病鴨外觀站立不穩,扭脖,癱瘓。隨之肉鴨舌頭伸出,眼圈周圍羽毛溼潤,流淚,糞便稀薄,大群中有咳嗽,呼嚕現象(死亡鴨手捏鼻腔有黏液冒出),運動障礙,走走停停,隨後見蹲坐式癱瘓或側臥,採食不便或無法採食,鴨體瘦弱。病鴨表現為嘴(上下喙)較短,鴨舌彎曲突出外翻(舌頭露出來耷拉著),跟吊死鬼一樣,僵硬而不靈活,鴨嘴發生器質性病變後很難恢復,嚴重者影響採食,導致病鴨偏瘦,精神不振;有的病鴨伴隨單腿跛行,站立不穩甚至倒地不起,死亡率較低。患鴨腿短,明顯個體偏小,屠宰時脫毛容易斷腿斷翅,鴨群大小不均勻,舌頭變長,後期容易斷腿。部分患鴨有腹瀉現象。
3、解剖症狀:
解剖沒有太多表現,主要表現是喙縮短,上下喙質地正常,一般未出現喙軟、炎症或壞死,舌部肌肉出現鈣化增生,全身骨質有疏鬆現象,表現為骨質脆弱,容易斷裂。剖檢內內臟器官,無明顯炎症滲出物等。
4、發病原因:
本病的發病原因較為複雜。由於本病自2014年以來才較多的表現出來,而且自2014年下半年以來發病率越來越高,發病的地區範圍也逐步在擴大,己蔓延到了很多地區。給養殖戶造成的損失也越來越大,所以,目前已引起行業的逐步關注。
其發病原因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1)某種藥物過敏所致。短時間大量使用含氟抗生素(氟哌酸、氟苯尼考)、痢菌淨、喹諾酮類藥物等有關。
(2)飲用水中或飼料當中氟超標,主要發病地區為鹽鹼地區、丘陵地區。
(3)缺錳等微量元素或高氟等引起代謝性疾病。
(4)飼料或圈舍環境等引起黴菌毒素(蠟葉芽枝黴毒素、黃麴黴菌毒素等)中毒。
(5)因多種營養元素缺乏性代謝性疾病並繼發細菌或病毒性疾病混合感染所致。
(6)因在臨床上表現有類似光過敏症症狀但又有別於光過敏症,所以有判斷為光過敏綜合症。
(7)缺乏錳等微量元素及煙酸、膽鹼、B族等維生素以及氨基酸等營養物質,引起的綜合性代謝性疾病。
(8)種鴨問題,因中國鴨的繁育混亂,尚沒有真正的肉用鴨繁育體系,很多鴨場採用商品鴨留作種鴨使用,造成品種退化,基因缺陷性疾病。
(9)光照強度多大,造成喙的生長髮育異常。
(10)以菜籽餅、棉籽餅等為蛋白質飼料原料的飼料中含有毒素因子造成。
5、如何控制
(1)選擇正規的優質鴨苗供應商。
(2)加強飼養管理,提供優質的全價飼料,搞好環境衛生和消毒工作。
(3)防止飼料黴變,飼料中新增脫黴素,供給優良清潔的飲用水。
(4)要對菜籽餅、棉籽餅原料進行徹底的脫毒或者儘量調整為以豆粕為主的蛋白質飼料原料組成的全價配合飼料。
(5)預防用藥時儘量選擇正規的專業鴨鵝藥研發生產企業產品,並遵照獸醫或廠家指導和建議產品的正常用法用量使用。鴨和鵝的生理機能及藥理機制與雞的有很大的區別,非專業水禽藥企業所生產的是雞用藥,往往雞用藥品用到鴨和鵝身上要麼不起作用,要麼對鴨鵝會造成很大的傷害!
回覆列表
發病因素
(1)某種藥物過敏所致:短時間大量使用含氟抗生素( 氟哌酸、氟苯尼考)、痢菌淨、喹諾酮類藥物等有關。
(2)飲用水中或飼料當中氟超標,主要發病地區為鹽鹼 地區、丘陵地區。
(3)缺錳等微量元素或高氟等引起代謝性疾病。
(4)高溫潮溼,通風量差等飼養管理因素同樣會引發該病的發生。
(5)光照強度多大,造成喙的生長髮育異常;
二、流行特點
(1)流行範圍逐步擴大
本病於2000年時在中國南方及東南地區個別地區零散發生過,2015年以來包括北方等全國各地均有發生,但在肉鴨養殖比較密集的山東、江蘇、遼寧、安徽、河南等地發生率較高。
(2)呈現類似的傳染性
本病具有明顯的區域性和群體發病,本病鴨鵝均有發生,尤以商品肉鴨的發病率最高。呈地區集中散發型,一個地區只要出現一家發病,就會慢慢向周邊擴散。本病死亡率較低,多因無法飲水及採食而死亡。
(3)發病率逐漸提高
剛開始發病率一般為0.1%-0.5%左右,也就是飼養6000只商品肉鴨中發現有20只左右的長舌患鴨。自2015年以來,群體發病率一般在5%左右,以萬隻為例有的棚發現500-700只,有的少100-300只左右,少的發病率在2%左右,發病率高的鴨群能夠達到20-30%。
(4)發病日齡逐步拓展
本病剛開始以20日齡後至40日齡左右的鴨只出現發病情況,目前多發生於10-25日齡左右的肉鴨發病,且主要發生於12-21日齡的肉鴨。少數鴨群於5-14日即有發病現象。
(5)呈現群體獨立感染髮病特點
同一個養殖小區,使用同一家飼料和同一家的藥,還是同一車鴨苗,有的養殖戶發生本病,有的養殖戶沒有發生本病;只要是這該棚出現過本病的,下次再飼養時出現發病鴨只的可能性很大。
三、臨床症狀
(1)觀察鴨群,初期未發現異常,體溫不高,隨著病情發展,患鴨表現出精神萎頓,站立不穩,行走時雙腳向外岔開,呈八字腳或翻滾,嚴重的可出現跛行,癱瘓,拉稀,爪(蹼)乾燥,有的因腹瀉痙攣而倒地不起,病鴨背部著地,努力掙扎還是站不起來,個別蹦高,翻跟頭,病鴨外觀站立不穩,扭脖,癱瘓。隨之肉鴨舌頭伸出,眼圈周圍羽毛溼潤,流淚,糞便稀薄,大群中有咳嗽,呼嚕現象(死亡鴨手捏鼻腔有黏液冒出),運動障礙,走走停停,隨後見蹲坐式癱瘓或側臥,採食不便或無法採食,鴨體瘦弱。
(2)病鴨表現為嘴(上下喙)較短,鴨舌彎曲突出外翻(舌頭露出來耷拉著),跟吊死鬼一樣,僵硬而不靈活,鴨嘴發生器質性病變後很難恢復,嚴重者影響採食,導致病鴨偏瘦,精神不振;有的病鴨伴隨單腿跛行,站立不穩甚至倒地不起,死亡率較低。患鴨腿短,明顯個體偏小,屠宰時脫毛容易斷腿斷翅,鴨群大小不均勻,舌頭變長,後期容易斷腿。部分患鴨有腹瀉現象。
四、解剖症狀
解剖沒有太多表現,主要表現是喙縮短,上下喙質地正常,一般未出現喙軟、炎症或壞死,舌部肌肉出現鈣化增生,全身骨質有疏鬆現象,表現為骨質脆弱,容易斷裂。剖檢內內臟器官,無明顯炎症滲出物等。
五、治療措施
更換飼料品種或在飼料中新增優質多種維生素、礦物質元素及複合氨酸。本病一般使用抗體免疫球蛋白治療。像大舌消、鴨舌康等都有很好的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