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萌寶契媽

    孩子覺得自己被忽視從而委屈說到底還是不自信的表現。

    要想避免做“低自尊人格”的人,首先家長得做個樂觀自信的人。只有家長做個樂觀自信的人,才能以身作則,引導自己孩子正確對待挫折與困難。孩子情緒都是受父母行為的直接影響,父母在任何情況下若都能保持自信樂觀態度,才能幫助孩子更好地激發其潛能。其次家長要相信孩子,鼓勵支援孩子,幫助孩子克服不了的困難。

    最重要的是家長要避免常見的消極心理現象給孩子帶來的消極影響,比如:

    1.失望心理;

    2.冷淡心理;

    3.疑惑心理;

    4.溺愛心理;

    5.變化不定心理;

    6.敵視心理

    ……

    具體到實際行動,父母可以與孩子一起試試看:

    一、儘量忘掉不愉快的事;

    二、以微笑面對生活;

    三、寬待他人;

    四、學會與他人交流,保持快樂心境。

    最後家庭要營造一個樂觀的氛圍。家庭成員間平等,理智,開放,互相激勵。

  • 2 # 森蘭姐姐

    根據兒童心理學家的研究:孩子不僅需要身體上的照顧,還需要共鳴、理解和持續的鼓勵。缺少了這些關注,他們就會因為被忽視而受到傷害,其發展也會受到妨礙,孩子融入社會就會比較困難。

    我們的傳統文化對於謙虛要求過多,所以很多父母對孩子的鼓勵少之又少。孩子為數不多的誇獎,基本都是來自於考了第一。這就導致很多孩子學習成績不好,就覺得自己一事無成,形成“低自尊人格”。

    低自尊人格的表現

    傾向於把自己取得的成就歸功於運氣而非自身能力

    盡力滿足他人需求,忽視自己的

    被人誇獎會感到不自在

    害怕與人發生衝突,總是自己妥協

    容易受負面情緒的影響

    以上五條是心理學家紐瑟姆的研究結果總結的幾條表現,中的越多說明孩子的“低自尊”程度就越嚴重。

    父母說錯的那些話

    父母總是習慣於去貶低孩子,而他們最有殺傷力的武器就是“語言”。他們一方面是為了強調謙虛,另一方面則是為了顯示自己的優越,這些日積月累的話,對孩子的自信造成了近乎毀滅性的打擊。長此以往,孩子的情感需求被忽視,“低自尊人格”的養成就是必然結果了。

    以下是父母經常說但是絕對不該說的話:

    當孩子成功時,一般會說

    “你這是瞎貓逮著死耗子了!“

    ”你這只不過是運氣而已。“

    ”你離好學生還差得遠呢!“

    當孩子受挫時,就會說

    ”你看看我當時說對了吧,你就不行!”

    “在你這個年齡,我都能背宋詞三百首了!”

    “你真是笨手笨腳!”

    ……

    所有這些話,都忽視了孩子對於共鳴、理解和持續的鼓勵的情感需求,正因為如此,孩子失去了自信,實際的能力也受到了損害。

    語言是為了鼓勵和幫助,而非煩人和抑制。

    父母該怎麼做?

    表現出對孩子和他的活動的興趣。隨著孩子漸漸長大,他越來越需要和父母的情趣相投和共同活動,而父母表現出的興趣,則可以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理解和認可,從而獲得持續發展的動力。

    讚揚孩子。孩子的成長和發展需要鼓勵,就像植物需要水。必須讓孩子看到,他不像自己認為的那樣無能。他需要讚揚,儘管他不完美。但是注意,讚揚是基於孩子已經做的事情,而不是基於他是什麼樣的人,無論是聽話的、可愛的、漂亮的,還是聰明的。多使用以下語句:

    “每個人都會犯錯,如果其他人可以做到,我相信你也可以。”

    “沒有人生來就是完美的。”

    “犯錯也是我們學習的好機會啊。”

    “萬事開頭難,不要放棄。”

    “無論如何都要試了才知道,多試幾次你就會做的更好。”

    引導孩子體驗和成長。讓孩子完成一項新任務的時候,尤其要注意避免打擊孩子。這時候的引導,千萬不要太過費心,會讓孩子覺得自己做不好,還會覺得你不相信他,從而大家他的自信。父母應該做的只是幫助孩子開始,讓他自己透過努力去學習,每一個新成就都是切切實實前進的一小步。孩子自然會有成就感,慢慢建立起自信。

    總而言之,身為父母,一定不能忽視孩子的情感需求——他們需要共鳴、理解和持續的鼓勵。多讚賞孩子,引導孩子在實際生活中持續成長,幫助他們建立自信,自然就能避免“低自尊人格”。

    相信只要父母堅持以理解、認可、鼓勵灌溉,每個孩子都可以成長為自信、健康、Sunny的人!

  • 3 # 琉璃巧育兒

    我想問這是多大的孩子?

    首先,如果是2-5歲的孩子,總是感覺到被忽視,感到委屈,這是再正常不過了!

    因為你先早知道這是一個孩子發育,性格養成的過程!這個年齡段的特徵就是:孩子一切都以自我為中心!只考慮到自己,不會考慮別人!

    因為這是他的自我意識形成的過程!

    孩子從兩歲開始,漸漸有了自我意識、物權意識!有了自我掌控感!所以他很享受也很喜歡這種感覺!

    他凡事首先考慮到的是自己,好玩的玩具只能是自己的,好吃的都想要!連分享給媽媽也不行!然後自己提的要求,別人必須做到!別人必須聽自己的話!否則就要發脾氣!或者感覺到委屈!覺得被忽視了!

    因此,這不存在什麼低自尊人格!而是孩子自我意識萌芽的一個過渡期!

    其次,如果是6歲以上的孩子!仍然常常感覺到被忽視,常常覺得委屈!那麼家長就要自我反省一下是否平時真的太忙而忽視孩子了!或者是對孩子過高要求,做了一些對他不公平的事!

    那麼,不管是兩歲還是六歲,如果孩子出現這樣的表現,父母都需要用正確的方法來引導!那麼具體應該如何做呢?

    1.三歲以下的孩子, 他感覺委屈,自己的要求被忽視的時候,會覺得委屈,愛哭鼻子!建議爸爸媽媽們第一時間滿足孩子的要求!這樣能給孩子建立起足夠的安全感!

    2.3-6歲的孩子,就需要讓他明白緣由和開始講道理了!在非特殊情況下,可以滿足孩子的要求,同時要告訴孩子為什麼會這樣!引導孩子往正確的方向思考!

    比如孩子一定要媽媽陪玩沙子,不肯回家!媽媽要告訴孩子:我知道你很想玩久一點,但是天黑了,我們要回來了,不然看不見路或者沒車回去了!媽媽回去還要做飯,如果太晚回去媽媽太累了就做不動飯,咱們就沒飯吃了!

    3.要學會和孩子定規則!做什麼事之前,說好時間和原因!

    比如媽媽正在工作,孩子要陪玩,媽媽要提前和孩子說明,媽媽陪你玩幾分鐘,或者工作完再陪你玩!但是媽媽工作時你自己玩,不能打擾媽媽!

    4.如果是特別小的事情,要教孩子這是小事情,不要緊!比如不小心碰到孩子啦!你沒留意聽他說話啦!這些無關緊要的事,就告訴孩子沒事,都是小事,不要放在心上!

    5.6歲以上的孩子,都懂事了,媽媽真的忽視了的話,要和孩子道歉。但是要告訴他原因,讓他理解媽媽!制定一條大家都適合的條規出來!

    6.多讓孩子做家務,培養孩子獨立意識!不要凡事依靠別人!自己能獨立完成的事自己做!

    7.多鼓勵孩子,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快樂的性格!

    8.多帶孩子做運動,參加戶外活動,徒步,旅行,培養孩子Sunny的,積極向上的,堅韌的性格!

  • 4 # 調皮三姐弟

    1、尊重孩子自己的選擇

    孩子是獨立的個體,他有自己選擇生活併為之負責的權利。父母在日常生活中關於孩子的很多選擇都可以讓孩子參與進來,該孩子自己承擔的後果,也應該由孩子自己去承擔。孩子的玩具也應該由他決定是否願意與其他人分享。討好的本質是一個人的低自尊,給孩子足夠的尊重,他就不會為了別人的需求去壓抑自己的需求。

    2、認知自己的情緒

    在批評孩子的時候就事論事,不要把自己的情緒原因歸咎在孩子身上,孩子沒有義務去逗父母開心。父母生孩子的氣,覺得孩子不聽話,仔細想想,生氣的原因,慢慢會發現,自己生氣是因為孩子沒有按照自己的規則辦事,是自己的願望沒有被滿足,與孩子無關。

    3、鼓勵孩子大膽的說出他自己

    情緒無好壞之分。在日常生活中,無論是孩子的開心還是難過或是生氣,都是正常的情緒表現,接納孩子所有的情緒,允許他表達出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情緒。難過的時候就哭一會,生氣了就說我很生氣,鼓勵他大膽的說出他自己。

    無論是孩子,還是我們自己,人生首要的任務好好愛自己。我就是我自己,我就是我的世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贏球強行復出,再受傷杜少真的值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