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

    年味越來越不濃了,過年不讓放鞭炮,還有什麼意思,而且現在大部分90後還是單身,回家過年就意味著要被七大姑八大姨追問婚姻問題,怎一個愁字了得

  • 2 # 厚澤正能量

    其實我覺得感覺過年是否有年味跟年齡段的確有關係。隨著年齡的增長,社會閱歷的增加,肩膀擔子的加重以及個人對財富的支配權力越來越獨立和強大,對於過年的感覺是會有不同感受的,這與80後還是90後無關。小孩子普遍喜歡過年,因為有很多成人會給壓歲錢,會與很久不見的親人見面,甚至還有很多別人家的孩子一起玩耍,放鞭炮、看煙花,在孩子眼裡都是樂趣。而我們也都從那個階段走過來,只不過我們已經不再是收壓歲錢的角色,而是發壓歲錢的人;絢爛的煙花雖然漂亮,但已經無法激起內心如兒時般的激動和興奮。另外就是老人喜歡過年,老人喜歡的不是過年這個節日,而是這個節日可以讓天南海北的兒女回到身邊,感受一家人團聚的快樂,享受天倫。所以我個人認為,年味一直都有,只是我們隨著年齡的增長,對待同一事物的看法會有不同,這是成長的標誌,更是人生向前無法抗拒的一種無奈。無論對過年是否有感覺,我倒覺得存在即為合理,與家人團聚,相互問候,讓彼此的溫情因一個節日為紐帶而相聚,難道不是一件好事嗎?

  • 3 # 講後來104

    98年的 個人感覺小時候年味也沒有太濃 但是比現在好多了 小時候過年回盼望著買新衣服 買鞭炮 一家人做一桌豐盛的飯菜 祖孫三代喝酒吃飯 吃飯之後還會收到屬於小孩子的壓歲錢 之後拿著壓歲錢去找小朋友玩耍 一起放鞭炮 現在已經20多的年齡 家人也不斷的離去 過年也只是和平時一樣做一些飯菜 再也沒有了一大桌人一起吃飯的情景 一桌飯菜會吃上幾頓 也不會等著吃餃子時放鞭炮 兒時的朋友也都有各自的生活 平時也很少聚會 更別提過年時出去聚會了 年味越來越淡

  • 4 # 今天你相親了沒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感慨年味變淡跟吐槽春晚一樣變成了一種政治正確,總能在親戚中引發十足的共鳴,紛紛回憶起小時候五彩繽紛的春節。

    可是,年味真的變淡了嗎?我覺得,只是形式變了,但年味並未遠離。

    舊時記憶裡的年味,是一頓大魚大肉的飽飯。由於物資匱乏,平日裡節衣縮食,聽外公外婆講,以前家裡請客,都要問鄰居借魚來擺盤,大家都不能動筷,因為過後還得還。所以當有一個日子能吃到大魚大肉,對於小孩子而言是多麼幸福的事。而現在物質極大豐富,魚肉是餐桌上最普通的食材,人們便也不再好這一口了。

    舊時記憶裡的年味,是穿新衣、領壓歲錢的喜悅。以前是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老一代人兄弟姐妹多,基本上是輪著穿衣,對於新衣服的渴望是我們無法想象的。更別提還有壓歲錢,帶著老人滿滿的祈願和祝福,即便是微薄的紅包,也能開心得轉圈。而現在想買啥買啥,購置新衣是最普通的消費,淘寶分分鐘即可下單。隨著年紀的增長,開始自力更生,也從拿壓歲錢變成了給壓歲錢,感受不到支配大額閒錢的喜悅。

    舊時記憶裡的年味,是噼裡啪啦作響的鞭炮聲。爆竹聲中一歲除是許多人過年的景象,屋外菸花閃耀、飄進鼻子裡那股子硫磺味都令人興奮,呼朋喚友一起甩地雷炮,炸得桶裡劈啪作響,一群人高興得嗷嗷叫。作為女孩子,看著仙女棒在手中燃燒,甩出一個又一個漂亮的圈圈,是平凡而熱鬧的激動。而現在因為噪音、汙染等情況很少去買鞭炮來放,守歲時光聽和看就夠半天了。

    以我家舉例,半個月前我媽就開始打掃除塵,擦玻璃窗,昨天剛把被子裡裡外外洗曬了一遍,為新年做準備。我爸收到了朋友送來的年貨,有自己養的土雞和土豬肉,當晚我們就留對方吃飯,燉了鍋香氣四溢的土雞煲。而我,買了新鞋,留著年初一早上拜菩薩穿。還給愛車裡裡外外清洗了一遍,發現洗車店人山人海,不是為了過年自駕遊,就是準備開高速回鄉探親。

    在外打工的人們搶著一票難求的車票,不遠千里不辭辛苦也要回家,如果不是與親人團聚的召喚,何苦為了幾天忙活一月?過年,不僅僅是形式上的辭舊迎新,更多的是渴望團聚、迴歸家庭、討個彩頭的精神傳承。

    過年有沒有年味,最終還是取決於自己對年的重視程度、有沒有文化感受力,當你認真置辦年貨、精心編輯祝福話語、為搶到幾分錢紅包激動不已、寫對聯貼窗花放鞭炮、和家人一起包餃子吐槽春晚,甚至你吐槽年味變淡本身就是對過年的渴望,凡是任何你不講求速度效率,而是花時間精力去操辦的儀式感,就是年味!

    因為你的認真,你的改變,讓日曆上的數字有了意義,將日子過成了詩。

    祝大家都過個有滋有味的年。

  • 5 # 創格匯

    90後,出生於1990年至1999年的一代年輕人,處於“80後”與“00後”之間,感覺是較特別的一個時代,為什麼這麼說?因為這一代人處於80後時代的後期,80後的生活和時代性,90後能感受到;而他們也處於00後時代的前期,那麼00後的生活與時代性,同樣也能體會到。所以,90後屬於80後與00後的承上啟下的紐帶。當然,我也是一位90後的朋友,能與80後成知心朋友,也能和00後淡天說地。

    “玩得酷,靠得住”是大眾對95後的定義,也逐漸成為90後一代人的共同先鋒宣言。那麼對於現在的90後感覺過年怎麼樣,還有年味?不如從第一聽覺瞭解一下我這個90後在小兒時,在漸長大後和在如今對過年都是什麼樣的感覺。

    在我的兒時,曾經有一段時間是在奶奶家生活過。那是一個怎麼的地方呢,與我現在所在的喧鬧繁華城市生活相比,那真是一個與世無爭的寧靜山水之地,雖然沒有大城市的燈紅酒綠,也沒有大城市的高樓林立,但它有小橋流水的景畫,有黑白相間的瓦屋,還有那蟲鳴鳥叫的星辰。在臨近過年時,家家戶戶都張燈結綵的,門前燈籠高高而掛,兒時頑皮的我,就最喜歡到鄰居家的門口去拔別人家的燈龍鬚了,然後紮成一個像古人腰配上的掛件。偶爾也會被主人家發現,那怎麼辦,就一個字“跑”,記憶中有被別鄰家的老大爺追過,也有被隔壁家的小旺追過,現在回想起都會不禁會偷笑小時的自己,當然那老大爺也是逗我玩的,那小旺可能就是來真的。

    除了上面這些事兒,那小時的我過年還有喜歡做的事,就是放煙花和玩鞭炮了。相信如果有在鄉下過年的90後朋友,兒時都曾有玩過這些,甚至80後的朋友都有關於童年的煙花鞭炮回憶。在過年時,小煙花的種類特別多,小鞭炮的玩法也佷多花玩法,逢過年我就找上鄰家同齡的小夥伴結隊去放煙花,尤其是那種小支手拿的煙花,放了一支還想放一支;那小鞭炮,就是一盒盒小裝的,那時最喜歡的就是把鞭炮點著了放進下水道或點著了再放到瓶瓶罐罐裡,這玩法真的是爽(估計你們都笑小時候的這孩子太頑皮了)。所以,在過年的那段時間小鄉村的晚上都是非常熱鬧的,有成群的小孩放煙花嘻戲玩鬧,也爺爺奶奶在公園裡相聚而坐,講述著自己好兒子/女兒的事;另外就是年輕人的串門做客了,三五好友幾瓶小酒足以交淡得通宵達旦。所以,對於我兒時的過年,是真的佷有年味,如今成了一種懷念,因為長大後沒辦法再去找回那種過年的味道,也回不去兒時的生活。

    漸長大後,偶樂也會回奶奶家過年,雖然年裡家家戶戶也有張燈結綵,也有放煙花,但不再會像兒時那樣,和夥伴們到處去玩鬧,也不會再去鬥別人家的燈籠須,而放煙花也放得較“規矩”了許多。當然,看到其它的小孩的身上還是會看到以前的自己,覺得瞞有意思的。而這時候,自己也成了兒時眼裡的年輕人的過法,偶爾會約上好幾老友,大家聚一下,如果有好的娛樂專案,也會一起玩幾把。總的感覺,過年氣氛也還在,所以年味還是有的。

    而現今,近幾年也很少回奶奶家過年,除了在大年初二那天回去看望一下她老人家,回去感覺年味就淡了很多,原因是自己真的長大了,很少去再關注兒時的過年玩意,對於煙花也只是個欣賞者。從前兒時的玩伴,由於長大後大家都到不同地方唸書工作,所以聯絡也不多,而有一些因為大家的社會圈和經歷不一樣,坐在一起能聊的話題也不多。那在另一方面,總感覺老家裡的小孩和自己兒時小孩時很不一樣,現在更多的孩子佷多都直接在城裡生活,而且這個移聯網時代,手機代替了很多過年的玩意。那麼在城裡過年,陪一下家人,親朋好友聚一下,較鐵的幾個老友大家會聊聊工作,聊聊過去和未來,都成了一種成年人的常規性過年。而如果工作上事務多,還會忙一下工作的事。雖然說,過年的味道沒那麼濃,但過年的感覺從不會少,因為是“過年”,一個一年裡難得家人一起聚在一起的節日,一個無論多遠也要求得一張回家車票的節日,一個無論自己在過去一年生活工作得如何也要回去的節日。或許,對於很多人來說,過年更注重的是那種家的溫暖,那種拼搏一年後的成悅,那種新的一年新開始的期待,那種對新一年自己的更肯定和堅定!

    那麼在即將到來的新年,就提前給大家送上最好的祝願!——創匯格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能推薦幾道家庭常見方便菜餚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