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舊時樓臺月

    姜維、夏侯霸、王平三人作為魏華人為何被蜀漢重用,毫無疑問,這是兩方所促成的結果:即這三人為何會從侍奉魏國轉而侍奉蜀國;以及蜀國為何會收留他們三人。

    首先,我們從第一方,即三位主人公的角度來看,他問為何投蜀:

    王平,於建安二十四年隨曹操攻打漢中時因曹軍戰敗而得以投降劉備集團。當然,戰敗並不是他投降的主要原因,而只是一個契機罷了。王平之所以從勢力較強的曹操集團中叛逃,有著兩個原因:

    第一,性格所致;根據陳壽在《三國志 王平傳》中記載:“平生長戎旅,手不能書,其所識不過十字……然性狹侵疑,為人自輕,以此為損焉。”而事實的確如此,王平在侍奉曹操時,當時曹操的陣營可謂人才濟濟,而王平此人文化水平較低,沒有得到曹操的重用,在軍中僅僅擔任代理校尉之職,久而久之便認為曹操輕試於他,所以只好另謀出路。第二,他隨曹操來攻漢中,其實相當於攻打自己的家鄉。王平作為曹操陣營的人,但他作為巴西郡人,家在益州,屬於劉備集團的管轄範圍。所以投靠劉備,也就相當於迴歸故里,為家鄉效力,可謂是名正言順。

    姜維本來也是魏國的將領,他之所以投降蜀漢,可以說是被逼無奈。史料《三國志 姜維傳》記載:建興六年,諸葛亮出師北伐,當時的天水郡太守懷疑各縣的軍民因蜀軍將至而打算投誠,而姜維也是被懷疑的物件之一,於是天水郡太守當夜便逃亡至上邽,姜維得知此事後也隨之而逃,但是當他趕到上邽城下時發現城門緊閉,被拒之不能入內。姜維無奈,又逃往冀縣,但同樣吃了閉門羹,最終不得已率部投入諸葛亮帳下。

    而夏侯霸投降蜀漢則於姜維如出一轍,都是在危及自身性命迫不得已的情況所做出的決斷。當時的魏國名為曹魏,實際上大權均掌握在司馬家族手中,而夏侯霸所依靠的曹爽,因其本人無能在高平陵之變中被誅殺,曹氏家族和曹氏舊黨因此受牽連,毫無疑問夏侯霸作為曹爽一黨必定不會有好下場,在此形勢之下無奈逃往蜀漢以保全性命。

    再來看看蜀漢為何收留此三人:

    在受《三國演義》的影響之下,大多數讀者都認為蜀國十分強大,文臥龍鳳雛,武有五虎上將,以及在輿論上有著“興復漢室”的正統庇佑。其實不然,歷史上的蜀漢在三國當中是屬於弱勢一方,尤其是在關羽丟失荊州之後,張飛被害,劉備更是打著復仇的旗號在夷陵大敗,損兵折將,這對於蜀國來講可謂是滅頂之災。而此之後馬超、趙雲等臂膀又相繼去世,蜀國幾無能用之才,而王平、姜維、夏侯霸在當時也非庸才,完全可以彌補蜀軍人才缺乏的狀況。除此以外,此三人作為魏國舊將,在魏任職多年,必然掌握了一些魏國的具體人員、軍力等資訊,這對於蜀漢攻魏來講也能提供一些有價值的情報。

    總而言之,王平、姜維、夏侯霸投靠蜀漢是雙方各自需求所促使的,在身處三國亂世當中,人才的流動是再為正常不過的現象。

  • 2 # 風一樣的橘子88

    姜維(202-264年),字伯約,天水冀縣(今甘肅甘谷東南)人。三國時蜀漢大將軍。少年時和母親住在一起,喜歡儒家大師鄭玄的學說。因為父親姜冏戰死,姜維被郡裡任命為中郎。

      諸葛亮北伐時,姜維被懷疑有異心,姜維不得已投降蜀漢,被諸葛亮重用。諸葛亮去世後姜維繼承諸葛亮的遺志,繼續率領蜀漢軍隊北伐曹魏,與曹魏名將鄧艾、陳泰、郭淮等多次交手。後因蜀中大臣也多反對姜維北伐,而宦官黃皓弄權,姜維殺之不成,只得在沓中屯田避禍,後司馬昭五道伐蜀,姜維據守劍閣,阻擋住鍾會大軍,卻被鄧艾從陰平偷襲成都,劉禪投降。後姜維希望憑自己的力量復興蜀漢,假意投降魏將鍾會,打算利用鍾會反叛曹魏以實現恢復漢室的願望,但最終鍾會反叛失敗,與鍾會死於亂軍之中。

    夏侯霸,夏侯淵之子。219年,夏侯淵在對蜀戰爭中遇害,夏侯霸經常咬牙切齒,要征討蜀國報仇。魏黃初年間(221年-226年),夏侯霸在魏官至偏將軍,封關內侯。230年,魏國大舉伐蜀,曹真入子午道,招夏侯霸為先鋒。夏侯霸前進至興勢,與蜀軍交戰,一度被圍,最終被援軍救解。239年,夏侯霸官至右將軍,屯住在隴西,訓練士兵,安撫少數民族,得到眾人的支援。魏正始年間(240年-249年),夏侯霸代替夏侯儒為徵蜀護軍,進封博昌亭侯,歸徵西將軍、夏侯霸的侄子夏侯玄統領。247年,蜀將姜維伐魏,夏侯霸、郭淮率兵抵擋,姜維退回。255年,夏侯霸隨姜維伐魏,大敗雍州刺史王經。

    王平(?—248年),字子均,巴西宕渠(今四川省渠縣東北)人,籍貫益州。三國時蜀漢後期大將。

    原屬曹操,曹操與劉備爭漢中,得以投降劉備。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與馬謖一同守街亭,之後深受諸葛亮的器重,率領蜀漢的王牌軍隊無當飛軍,多次隨諸葛亮北伐。諸葛亮死後,拜前監軍、鎮北大將軍,鎮守漢中,曹爽率領十萬大軍攻漢中時,被王平所擊退,累封安漢侯。

    延熙十一年,王平去世,其子王訓繼承了爵位。

    三位雖然都棄魏,為蜀漢服務,但我們不能犯電視劇的錯誤。當時沒有蜀漢,或者說劉備是在蜀地延續了東漢。三位都是心歸大漢!這很正常!從正統觀念看,漢沒有亡,只是直接管轄的只有蜀了。

  • 3 # 物語情歸

    姜維是三國時期蜀漢名將,文武雙全,姜維本是魏國將領。

    公元228年,諸葛亮北伐,魏國因懷疑姜維有外心,姜維沒辦法只好投降諸葛亮。諸葛亮認為姜維膽量過人,封姜維為奉義將軍,封當陽亭侯,統領步軍,後又升為中監軍徵西將軍。

    諸葛亮死後,姜維遵其遺志,繼續諸葛亮的事業進行北伐。

    夏侯霸是魏國和蜀後期的重要將領,先是魏國右將軍,後投奔蜀國,被任命為車騎將軍。

    王平是蜀國後期大將,原隨曹操,後投降蜀國,與馬謖一同守街亭,得到諸葛亮的重用,被封安漢侯。

    這三位都是從魏國投降而來,他們之所以得到蜀國重用,原因主要是因為,蜀國缺少人才,特別是武將,關羽張飛等死了以後,蜀國出現無大將的局面,而姜維,夏侯霸和王平等又都是魏國的降將,對曹魏的情況比較瞭解,才能不俗,到了蜀國率軍不失所望,成為蜀後期著名的將領。所以他們能得到蜀國器重。

  • 4 # 黃昏史話

    一句話,國中無人啊。這三位都是從魏國投降而來,他們之所以得到蜀國重用,原因主要是因為,蜀國缺少人才,特別是武將,關羽張飛等死了以後,蜀國出現無大將的局面,而姜維,夏侯霸和王平等又都是魏國的降將,對曹魏的情況比較瞭解,才能不俗,到了蜀國率軍不失所望,成為蜀後期著名的將領。所以他們能得到蜀國器重。

  • 5 # 蝶谷幽蘭

    三國屬於亂世,其實投降的將領挺多的,而投降之後受到重用的也很多。

    例如:魏國的五子良將裡張遼先後跟隨過丁原,何進,董卓,呂布等多人,但一直不如意,直到白門樓後,追隨曹操,受到重用。張郃原屬韓馥,後隨袁紹,最後在官渡投向曹操,也受到重用。徐晃,先隨楊奉,後楊奉被曹操打敗,轉投曹操,受到重用。于禁先隨鮑信,後被薦於曹操,受到重用,最後被關羽所擒,投降關羽,雖然被吳國救回,卻也被曹丕羞辱而死。可以說,曹魏的五子良將,只有樂進是從一而終的。

    蜀國五虎上將,除了關張兩位劉備義弟,其餘也都是半路追隨劉備的。趙雲是公孫贊死後才追隨劉備的,馬超是先自己幹,後幾易其主,黃忠是劉備後請出山的。

    吳國十二虎臣中,甘寧也是從劉表處投降於孫權的。

    可見三國名將,有過投降經歷的還是不少的。

    要說投降名將裡混的最好的,怕姜維是屬一屬二的了。姜維投降主要原因是魏國不信任,在魏國混不下去了,公元228年,諸葛亮出祁山,當時姜維在外巡查,而天水太守馬遵卻懷疑姜維有異心,於是早早跟著郭淮跑了,姜維沒有追上,回城時城門關了,又去冀縣,可是冀縣也不放姜維入城(估計這裡歷有也馬遵的功勞吧),沒辦法,只好投了諸葛亮,結果人家命好,諸葛亮將平生所學盡數傳授,受到如此待遇,姜維乾脆就跟著蜀國幹吧,結果一直到最後成為了蜀國的白玉柱,紫金梁,成為了蜀國軍事一把手。

    再說夏侯霸投蜀,那更是死心踏地,不用懷疑的。公元249年,司馬懿發動政變,誅殺曹氏,由郭淮接任徵西將軍,夏侯霸與郭淮不和,再加上曹爽又被司馬懿殺害(曹操與夏侯氏也算的上一家了),心中不安,沒辦法,只好投奔“親家”蜀漢(劉禪的皇后應該算是夏侯霸的外甥女)插一句:三國雖然爭戰不休,如果細追的話,還多少都有點姻親關係。

    王平呢,是在黃忠在定軍山斬殺夏侯淵之後,隨著曹操來與劉備爭漢中時,投向劉備的。

    最後,三國有句話:蜀中無大將,廖化為先鋒。其實這三人都是蜀漢後期大將,而蜀漢後期由於人才缺乏,重用降將或許也有點不得已而為之的無奈在裡面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柑橘尺蠖有哪些危害?如何防治柑橘尺蠖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