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歷史上諸葛亮與司馬懿真正交鋒幾次?到底有沒有空城計和上方谷之戰?
7
回覆列表
  • 1 # 奮鬥青春

    可以說在三國曆史中,司馬懿和諸葛亮是最閃亮的一對CP,兩人一個神機妙算,一個老奸巨猾,在人們印象中他們好像自從劉備曹操死後,就一直鬥啊鬥,你來我往,不亦樂乎,那麼他倆一生中總共交手過幾次呢? 兩人交手都是在諸葛亮的六出祁山時,但沒有六次都有交手,因為曹魏在關中防備蜀漢的並不是每次都是司馬懿。 第一次交手是在蜀漢建興九年,諸葛亮此時已是第四次兵出祁山了,前三次都功敗垂成,這一次諸葛亮直接先包圍了祁山,曹魏方守祁山的是賈嗣、魏平部,諸葛亮為了保證糧草運輸,還首次使用了後世大名鼎鼎的“木牛流馬”。 當時曹魏形勢危急,南有東吳虎視眈眈,北有鮮卑覬覦中原,還正好趕上一直主持防備蜀漢的曹真患病,魏明帝曹叡只能將司馬懿從東吳前線荊州調過來,對付諸葛亮,並對司馬懿稱:“西方有事,非君莫可付者”。 司馬懿分析後認為自己應憑險堅守,不與蜀軍主力決戰,逼退蜀軍就算完成任務。他到長安後,立即著手救援祁山,他先命部將郭淮、費曜偷襲諸葛亮,但被諸葛亮擊敗,蜀軍還乘機收割了上邽的麥子。隨後,魏、蜀兩軍主力在上邽以東遭遇,司馬懿據險不出,諸葛亮退兵誘敵,司馬懿尾隨而不戰。 司馬懿能忍,但手下部將不能,說“公畏蜀如虎,奈天下笑何!”司馬懿見再不出戰,有傷士氣,不得已與蜀軍打了一仗,結果魏軍大敗,被俘三千人。於是司馬懿繼續開始縮著,直到劉禪聽信讒言,停止供應糧草,強令諸葛亮退兵,諸葛亮糧盡,只能撤退,臨走還順手滅了來偷襲的名將張郃。 第二次交手大概是建興十二年春,諸葛亮這次準備了三年,待糧草兵員充足後,與孫權約定同時舉兵伐魏,親率十萬大軍出斜谷口,在渭水南岸五丈原紮營。在長安等了諸葛亮三年的司馬懿,還是選擇老辦法,只紮營阻攔,不與對方作戰,還想把諸葛亮的糧草熬完回家。 諸葛亮也有辦法,糧草運輸困難,那我就直接就地屯田,種糧食吃,和司馬懿互熬,看誰熬過誰。到了七月,東吳的孫權作戰失利,曹魏獲得對蜀漢的主動權,但司馬懿還是不戰。八月,諸葛亮積勞成疾,一病不起,沒多久就去世了,他死後,姜維遵照他的遺囑,秘不發喪,整軍撤入斜谷,全身而退。 這次是諸葛亮第五次出祁山,也是最後一次,歷史上他並沒有“六出祁山”,和司馬懿這對CP交手也僅有這兩次,遠沒有人們想象的多,以及精彩。諸葛亮在兩次交手中是佔了上風的,但無奈司馬懿身體太好,太能活,只要能活,就是牛逼。

  • 2 # 漁耕樵讀

    兩次。

    第一次是在諸葛亮第四次北伐,這一次是諸葛亮和司馬懿第一次正面交鋒。諸葛亮派三路大軍合圍司馬懿,司馬懿拒不出戰,斬獲首級三千多,糧草不計其數。劉禪聽信讒言,招諸葛亮回師。而且在回來的路上還殺了張郃。從此司馬懿被同僚嘲笑魏蜀如虎。

    第二次就是諸葛亮死在五丈原,司馬懿認定諸葛亮帶的糧草不多,築城阻攔,想拖垮諸葛亮。諸葛亮卻更狠,他也築城,而且分兵屯田。同時吳國也派十萬大軍進攻魏國,曹睿御駕親征。大敗吳國。諸葛亮因積勞成疾,病死在五丈原。

    司馬懿說到底都沒敢和諸葛亮正面打過,都是築城固守。兩個人水平差遠了。

  • 3 # 走讀地球

    司馬懿和諸葛亮其實沒有交鋒,只有心照不宣的作勢

    諸葛亮足不出戶,制定了三分天下的戰略,吸引劉備上鉤,然後借用劉備這塊皇家招牌佔領四川,此時目標算是完成了,但為了堵住四川劉璋的舊部之口,獲得天下人歸漢,必須北進關中盆地,而事實上,蜀國的實力有限,真打是幹不過曹魏的,沒辦法,只能裝腔作勢。這就好比某上市公司,為了讓股價上漲,頻頻與世界巨頭建立合作備忘錄,引發股民搶購一樣。

    諸葛亮作為一個老謀深算的戰略家,講究的是一招致勝,哪會做出六出祁山這樣的損招,只有一個原因:讓天下人知道,蜀國才是正統,復興漢室才是他們的終極目標。事實上,蜀國的家底,支撐不了幾場戰爭,這不,為了掩人耳目,不得不打腫臉充胖子,司馬懿看得很清楚,也不揭穿,而且還很默契地配合,因為此時的司馬懿也怕兔死狗烹,所以儲存實力與諸葛亮玩一場光打雷,下毛毛雨的戰爭。這可急壞了魏延,魏延多次向諸葛亮提出從子午谷出擊關中。

    魏延說,給我精兵五千,運糧食的兵士五千,從子午谷向北,不過十天就可以到達長安。夏侯楙聽說我突然間來到,必然乘船逃走。長安中惟有御史,京兆太守等官吏,橫門的邸閣當中與老百姓家中有足可以供給軍隊所需的糧食。等到在東方會師,差不多需要二十日左右的時間,丞相您從斜谷進兵,這個時間也完全可以到達。這樣一來,就可以一戰奪取咸陽以西。”

    看似完美的計劃,可諸葛亮以風險太高為由,拒絕了,諸葛亮心理很清楚,就算魏延的策略很完美,能夠攻下關中,以蜀國的實力(人才和資金),後續也會被曹魏拖入泥潭,這就好比王老吉賣飲料好好的,突然要去搞地產,由於人才儲備和資金短缺問題,最後連老本行都無法進行下去一樣。所以諸葛亮六出祁山,只是在關中盆地的外圍叫嚷,這樣可控制預算,一方面儲存實力,另一方面看看天下人的反應,一旦獲得戰略投資,人才資金都到位了,一戰定乾坤。

  • 4 # 奕天讀歷史

    既然說歷史,《三國演義》中的精彩交鋒我們就不計算了,按照《三國志》的記載,司馬懿和諸葛亮主要交鋒了兩次。

    三國時期,魏蜀雖然多次交戰,但是司馬懿出場的次數實在是不多,因為司馬懿一開始就被魏武帝曹操所疑忌。雖然後來被魏文帝曹丕重用,但作為將帥領軍的機會又很少,多是作為智囊團在後方出謀劃策。直到魏明帝曹睿時期,司馬懿才有機會親自統兵奔赴前線。

    本來司馬懿是有機會和諸葛亮交鋒三次的,但是最終230年的魏國伐蜀行動,只成了司馬懿和諸葛亮大戰前的一次熱身活動。

    事情是這樣的,諸葛亮在229年,出兵進行第三次北伐,成功佔領了武都(今甘肅省成縣附近)、陰平(今甘肅省文縣附近)兩郡。魏明帝決定反擊,主動伐蜀。諸葛亮第三次北伐的第二年,即230年,司馬懿被升任為大將軍,跟隨大司馬曹真,和大將張郃一起兵分三路伐蜀,攻取漢中。本來諸葛亮在城固、赤阪設防等待魏國大軍,但是遇到了連日大雨,魏軍就主動撤退了。結果就是,這一次司馬懿和諸葛亮並未能直接交手。

    司馬懿和諸葛亮的第一次真正交手,是在231年。這一年,諸葛亮率領大軍進行第四次北伐,進攻祁山。魏軍由於大司馬曹真病重,司馬懿就接替了曹真,全權指揮魏軍的抗蜀行動。司馬懿受命後,親率大軍主力前往祁山,迎擊諸葛亮。

    這次戰役中,按照史料推測,魏蜀軍應該是互有勝負,前期魏軍佔優,追擊蜀軍到了滷城。蜀軍打反擊取得了“滷城大捷”,扳回戰局。司馬懿根據戰場形勢,採取堅守不出的策略,對戰蜀軍,致使蜀軍日久缺糧,不戰自退。司馬懿此戰,被譏諷為“畏蜀如畏虎”,但這不正是司馬懿的高明之處麼,避敵鋒芒,以待反擊。

    司馬懿和諸葛亮的第一次交鋒,最終以諸葛亮的失敗告終,蜀軍唯一的收穫就是射殺了追擊蜀軍的魏國大將張郃。

    司馬懿和諸葛亮的第二次交鋒,是在234年。經過了3年的蓄積,諸葛亮再次率蜀軍攻魏,這就是諸葛亮的第五次北伐,也是最後一次北伐。

    諸葛亮這次兵出斜谷,攻佔了武功五丈原(今陝西省岐山南),率大軍進至渭河南岸。司馬懿也率魏軍主力,抵達渭河北岸,與蜀軍對峙。期間,諸葛亮還聯合吳國,讓吳國一起伐魏。結果是,蜀軍和吳軍對魏軍發起了多次進攻,都被魏軍化解,魏軍的防守可謂是固若金湯。

    估計也是由於魏軍多次擊敗了蜀軍的進攻,所以,士氣也比較高漲,都紛紛要求進攻蜀軍,但是司馬懿卻堅持“堅壁據守,以逸待勞”的策略,即使是諸葛亮千般辱罵,甚至送來巾幗婦人的服飾,司馬懿也置之不理。司馬懿甚至還和魏明帝一起唱了一出雙簧,用來安撫軍心,可見君臣間的默契和信任。

    史料中也確實記載了,司馬懿經常問及諸葛亮的飲食,也料知諸葛亮必亡矣。諸葛亮也確實因為操勞過度,病死五丈原。諸葛亮的第五次北伐也以失敗告終。諸葛亮死前安排好了撤軍之計,蜀軍安全撤退,而司馬懿看了蜀軍留下的營寨,也不由的讚歎諸葛亮的軍事才華。英雄雖是兵戈相見於沙場,但也常有惺惺相惜之情。

    《孫子兵法》曾說,“上兵伐謀”,“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可見司馬懿的謀略城府之深,最終司馬氏能奪得天下,也並非意外之事。

    可嘆諸葛亮,最終還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話說諸葛亮果然是跟對了明主麼?關羽自負,大意失荊州,劉備自負,敗走白帝城,讓蜀漢的大好形勢急轉直下,真真是可惜了諸葛亮的匡扶漢室的大好策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說清晨的粥比深夜的酒好喝,騙你的人比愛你的人會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