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東布也
-
2 # 一個杭州HR
從員工角度而言,趁早就要做好職業規劃。
另一方面,其實只是用人單位端的流行趨勢,我們來分析下很多工作要求35歲的原因有四個方面:
1.公務員錄用要求35歲以下——是因為公務員大多從基層做起,要後期有培養空間。
2.投資人希望投資的創業企業創始人年輕——對於創業企業而言是高頻試錯尋找最佳路徑。
3.企業比較成熟的企業——需要年青生力軍,比如華為一代一代人都有。
4.管理上的模仿追隨者,只是教條主義的抄襲以上三種,就只用35歲以下的人。現在有大量的模仿追隨,以前就很少有這個風潮。
要改社會就要從用人單位端進行改革。
-
3 # 大同緣
35歲從年齡來看是正當年了,沒有了20多歲的迷茫了,無論技能和人脈都有了一些積累了,按理說是最好的年齡段和光陰的。程式設計師這個行業,可以說是年輕飯碗,畢竟需要大量的加班和學習,最主要的是體力跟不上了,所以幹程式設計師的有了危機感。本人也是軟體行業的,其中一些建議可以作為參考。
第一:如果自己確實喜愛和愛好編碼,其實年紀不是任何問題,國外和國內好多架構師年齡大了,但人家乾的非常好,因為人家編碼不是工作而是成為生活一部分了,是種愛好
第二:如果感覺自己編碼能力一般完全就為了生存才學,談不上愛好,可以好幾年轉專案經理,乾的再高了就到了專案總監級別了,這個時候就要多關注專案管理相關的知識了,考一些認證。
第三:如果不喜歡管理,覺得管理麻煩可以轉崗到產品和運維,這兩塊都需要自己再做規劃時提前做,千萬別等到沒路時才轉,太被動了。
最後其實想說的是,現在學習成本越來越簡單了,網上資料一大把,自己既然在一門精不了,其實可以多拓展下知識面,一定找到一個自己愛好的職業。用自己的愛好去工作成長速度非常快的,當然最重要的是自己心態,與其過濾的多憂,不如早日行動,其實人生的職業不一定非要一個行業的,跳出來你可能發現原來自己再另一個行業更優秀。
-
4 # 蹩腳烏鴉
哪個行業35歲以後不難?為什麼到了35歲還要和年輕人拼體力呢?
35歲可以不是管理層,但一定要是精英或者骨幹。
人到35了,還沒有什麼積累,做的工作和剛畢業的大學生差不多,又沒有特殊的才幹,那這十多年的生涯有什麼意義呢?
如果真混的這麼慘,兩個建議。
給自己留條退路事已至此,如果真的特別擔心這一點,可以給自己留條後路,包括且不限於:
增加被動收入:我的一位朋友30多歲了,做過不少投資入股,譬如入股當地電影院,每個月有3000左右收入(投資金額也不多,當年10多萬的樣子)
嘗試尋找副業:基於自己本身的閱歷和經驗,看看哪些事情是年紀大了也能力所能及的,譬如我自己現在偶爾花一些時間做自媒體,每個月幾千塊沒問題。
留意好的商業機會:即便失業了,不創業還可以做點小生意,平時留心觀察,多嘗試,萬一真的沒退路了,做點生意也不失為一條路。
強化學習有句話是這麼說的,做一件事做好的時機是十年前和現在。
如果發現自己的確沒競爭力了,既不是管理,工作能力相對一般,那就加強學習。
不管多忙,每天花1-2小時學習新東西,週末的時候不要想著娛樂玩耍,靜下心,做自我提升。
如果要走管理路線,要加強自己管理能力,學習相關知識;另一塊,專業能力必須不斷加強,這是吃飯的本領。
-
5 # 燕妮在職場
不可否認現在的IT行業絕大多數的人都是年輕人,因為他們敢拼,連續70個小時的加班,要睡覺,一張行軍床就能搞定。
到了35歲其實你很難拼體力,也很難拼腦力。
小王25歲,剛畢業一年;老陸36歲了,家裡有二寶;現在公司有一個技術主管的職位,領導考慮在他們中間提拔一位。
有一天公司有一個緊急的專案需要趕,需要通宵加班好幾天,小王接連幾天沒回家,在公司趕專案;老陸也想加班,無奈家裡小寶幼兒園報名,大寶又發高燒,家裡也少不了他。
作為公司領導來說,雖然不能因一時的加班來衡量,但是在關鍵時刻,那個能挑大樑的人絕對會先被提拔。
35歲以後沒有達到頂端職位的大有人在,這個完全和自己的職業生涯以及公司現狀有關。1. 保持開放的思想,多走出去,見見行業牛人,多學習,多取經。
2. 在任何時候,都不能放棄學習,尤其是網際網路的新技術,新框架,更需要花時間去學習。
3. 多投資自己。
婆婆當年知青下鄉,30歲從普通工人做起,做到退休時候的高層,35歲並不是分水嶺。在什麼時候,就把自己放在正確的位置上,工作的心態會產出工作的狀態。
有些人覺得自己到了35歲,還是一個基礎員工,惶惶不得終日,怕著怕那。工作完成了就萬事大吉,不主動、也不會站在更高一層去想問題。
如果你現在還沒有達到頂端職位,那就用頂端職位的思維去 工作;多學習、多投資自己
-
6 # 南城晴天
其實對於每個行業,到了35歲還在基層就是一個坎,如果邁過去了就有更高的職位,但是沒邁過去可能就會被新人追趕,最後被淘汰,這好像已經成為了社會規律,我覺得年齡是自己給自己帶上的枷鎖,好像就是到了35歲我已經沒有競爭力了,我要被淘汰了,心理產生濃重的危機感。
我們看看現在社會,基層員工中35歲左右的大有人在,晉升名單中,超過35歲的也不在少數,那幹嘛還給自己下一個界限,認為自己35歲達不到一定程度這輩子就完了?
這樣的心態只能預示你真的沒有希望了,轉變觀念才是最主要的,呂中是一名老戲骨,她47歲才開始拍戲,演過很多經典的角色,比如《便衣警察》、《鄧穎超和她的媽媽》、《武則天等》,到2014年她以《闖入者》電影獲得了第八屆亞太電影大獎的最佳女主角,當時她已經74歲了,能獲得影后的稱號,呂中老師肯定付出了很多。
所以做什麼事情都不晚,35歲才是職業發展的前期,還有努力改變的機會,只要你對自己有目標和要求,相信都能取得不錯的成果。
-
7 # 檸檬班軟體測試
不管是IT行業,還是其他行業,35歲以後如果還是基層員工,那麼往後的路就會很難走的多。
IT行業雖然是靠技術說話,但是也要靠腦力和精力。
一個35歲即將步入中年的測試員,和一個二十幾歲朝氣蓬勃的年輕人,先不說能力,只說精力,結果不言而喻。
測試行業加班多,而年輕人的精力持久度高,加班困了就睡一覺,醒了繼續工作,餓了就吃飯,除了工作外,基本上沒有其他能分散注意力。
而35歲的測試員不同,如果還是基層員工的話,勢必是和這些測試新人在同一起跑線,工作的任務差不多。首先,精力無法支撐高強度的工作,家裡的孩子老人需要時不時的照顧,這難免會分散注意力。
公司是因為利益而存在,一個人為公司創造價值越多,就會越受到重用。沒有公司會因為你是職場老人而棄自己的利益不顧。
崗位有限,但是競爭卻是無限,總有人年紀越大,職位還是原地踏步。如果你工作多年,還是在基層,就需要認清自己的能力是否不夠?
想要往上爬,技能需足夠。很多測試員擁有一份高薪工作後,就喪失了繼續學習的動力,每天上班下班,無所事事。但是技能迭代更新,你還在原地踏步,你能升職那是白日做夢,工作多年,崗位不變並不是沒有依據的。
華為十年備胎,一夜轉正。
華為十年艱辛,為一個不知能否用上的“備胎”而努力,為的是有朝一日,當極限假設成為現實,自己有繼續走下去的底氣。
而你持續不斷的進修,所吸收的知識,完全可以應用到工作中。
學習是無止境的,並且是有益無害的。
所以,你還不趕快去學習。
獲取最新技術文章
讓軟體測試學習變得更簡單!
-
8 # 工程師小勤
到年齡的基層員工不堪壓力和焦慮而跳樓。
======== 這是自媒體人最愛聽到的訊息,最愛看到的答案。
回覆列表
說實話這個說法其實只是在一線城市的大公司存在,而原因就在競爭上,35以後或許你經驗更加豐富,但是除了那種核心的研發崗,其實你是完全可以被替代的,替代之後成本更低,這是個很現實的問題。
但是如果你到二線城市或者中小公司之後把自己的薪資要求降低到合適的水平這種問題是不存在的。
換個角度想想,如果在沒有家裡支援的情況下,35之前沒有亂花錢在二線城市弄個首付應該沒問題,35以後雖然薪資水平下降了但是其實還是不低的,安逸點生活之後也可以有個小積蓄不是也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