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執古論今

    祖逖出生在官宦世家,可他身處亂世,八王之亂後五胡亂華,許多人都逃到了南方,祖逖也不例外。他被逼成了一個“搶劫犯”,實則心懷統一中原的民族大義。那麼當時的社會背景是什麼樣的?祖逖又做了什麼,被人們稱為“搶劫犯”呢?

    五胡亂華,西晉、東晉交替下的流民大逃亡

    祖逖雖然生在官宦世家,本人幼時卻不喜歡讀書,平時舞槍弄棒,為人俠義豪放,常常幫助同鄉,因此也受到鄉里人的愛戴。後來眼見西晉沒落,人民苦難,便立志報銷國家,做一番大事。從此刻苦學習,博覽群書,聞雞起舞的故事就是他勤奮的體現。那時候,見到他的人都認為他有濟世之才,祖逖也確實沒有辜負別人的期望。

    西晉末年,天下大亂,西晉王室政權,導致國力衰弱。北方少數民族趁機南下,五胡亂華的時代正式拉開序幕。司馬睿建立東晉政權,許多百姓為了活命,也紛紛逃到南方。祖逖受鄉里人敬重,被推薦為首領,也就是俗稱的“流民帥”。他帶領眾人南下,逃到京口。而此刻的司馬政權如大廈將傾,岌岌可危。對於這些流民帥心存芥蒂,並不信任。

    國難當前,朝廷不理,無奈做起“搶劫犯”的勾當

    祖逖率眾到了京口附近,朝廷並不理會,祖逖等人只能自謀生路。當時揚州也在鬧饑荒,人們食不果腹。祖逖部下人口眾多,只能去盜竊搶劫富人商販。對於部下的行為,祖逖是認同的,雖然很無奈,但為了生存下去,這種違法行為也不得不為。

    其實在當時,這種情況很普遍,天下大亂,人們流離失所,朝廷對於這些犯罪行為也無能為力。

    有時候祖逖的部下被逮捕,他便帶著人將部下救回。後來祖逖請命北伐,司馬睿象徵性的封了他一個豫州刺史。軍備物資也要他自己籌集。所以,祖逖當時面臨的情況,確實是十分困難。

    心懷大志,最終鬱鬱而終

    祖逖北伐,屢戰屢勝,石勒被打的不敢南下。可隨著自己勢力不斷壯大,朝廷也對他起了疑心。後來朝廷任命戴淵為徵西將軍鎮守合肥,牽制祖逖。可戴淵為人雖有名望,卻沒有見識。祖逖收復河南,又得不到朝廷的信任。統一中原的願望得不到實現,最終憂思成疾,鬱鬱而終。

    祖逖身處亂世,心懷國家。在那個皇室懦弱,權臣亂政的年代,一心抵禦外族入侵,收復失地。無愧為“民族英雄”的稱號。為了生存,做過的那些不光彩的行徑,也應被時代諒解。

  • 2 # 晨風曉月趣歷史

    世人熟知祖逖,很可能是因為“聞雞起舞”的成語故事。故事講的就是年青時候的祖逖,聽到公雞鳴叫,天還沒亮就起床與朋友練劍,鍛鍊身體、練就武藝,立志報國,後來北伐,為東晉朝廷收復了北方故土,是一位大英雄。但是他為什麼又會被人稱為“搶劫犯”?有哪些不為人知的苦衷呢?

    祖逖是誰?

    祖逖,字士稚,西晉時范陽人 (今保定),東晉有名的軍事家。祖逖祖上本來是北方世家大族,世代都是兩千石(太守級別)以上的高官。西晉“八王之亂”,皇室諸王,自相殘殺,緊接又是“五胡亂華”,少數民族政權稱雄,北方亂成一鍋粥。公元311年,西晉的都城洛陽被前趙的軍隊攻陷。祖逖與北方士族大多數人一樣,選擇“衣冠南渡”,他也率領親族鄉鄰一百多戶,南下江南避亂,投靠了在江南發展的晉王司馬睿。

    公元313年,祖逖起兵北伐中原,逐步佔領了長江以北黃河以南的豫州(今河南為主的地區)大片土地,打得後趙國主石勒,主動求和。祖逖北伐成功,在長江以北地區建立了鞏固的根據地,大大減輕了北方後趙軍隊,對東南東晉王朝的軍事壓力,甚至可以說是讓後趙的軍隊,無心無力向江南地區進取。祖逖成功收復河南地區以後,鼓勵農耕,休養生息,善待百姓,深受當地群眾的愛戴。

    搶劫是否屬實?

    西晉滅亡後,祖逖立志要收復北方故土,率領跟隨自己的一百多戶親族鄉鄰南下江南避亂。他對待跟隨自己的門下賓客,像對待親子侄一樣愛護有加。當時正遇上揚州地區鬧災荒,為了生存,也為了招兵買馬擴充部隊,祖逖的手下,常常去劫掠富裕的大戶人家。祖逖不但沒有嚴格管理,懲罰手下,還經常主動問他們:“要不咱們一起再去南塘(當時富戶聚集區)幹一票?”當手下被當地官府捕獲後,他還親自前去解救。 有一次,東晉大臣王導、庾亮等人來看望祖逖,發現他家裡有很多裘袍珍玩,便笑著問這些東西是從哪裡得來的。祖逖也不隱瞞,直言道:“在南塘地區搶劫而來。”所以說,祖逖縱容部下搶劫富裕的大戶人家,情況屬實。

    搶劫有什麼苦衷?

    祖逖向朝廷宣佈北伐時,作為當時西晉王朝的左丞相,代表朝廷的晉王司馬睿,給了祖逖多少兵馬、多少糧草和武器呢?很遺憾地告訴你,朝廷沒給祖逖一兵一卒,也沒給一件兵器,只拔給了他一千人的口糧和三千匹布。還有就是一頂空帽子:奮威將軍、豫州刺史。但是豫州在哪裡呢?在現在的河南地區,當時是後趙石勒的地盤!這就意味著,祖逖沒兵馬、沒有武器、沒有糧草,更沒有穩定的軍需供應,沒有固定的可以提供給養的根據地。軍隊的所有物資裝備和士兵的吃喝開支,完全依靠祖逖自行解決。在沒有建立自己穩固的根據地之前,祖逖只能是依靠以戰養戰,流竄作戰,打家劫舍,來籌措軍需物資。 所以“搶劫”,成為了祖逖籌措軍餉的主要方式之一。

    歷史如何評價?

    祖逖雖然縱容部下“搶劫”,甚至其本人還有過親自帶隊的經歷,但其“搶劫”的物件,都是富裕的大戶人家,打家劫舍得來的財物,也都是作為軍隊的供給,支撐部隊北伐收復故土,解救更多沉陷於戰亂之中的百姓,用於正義的事業。更重要的是,祖逖只“搶劫”謀財不害命,所謀之財絲毫沒有用於個人享樂揮霍。宋江領導的梁山好漢,公開搶劫,還謀財害命,所搶之財物大多用於大口吃肉大碗喝酒式的揮霍,尚且被世人所接受,更何況是操守嚴謹、品德高尚的英雄祖逖。正所謂,謀大事,不拘小節!

    總之,祖逖縱容部下打家劫舍是事實,但是得來的財物用於北伐收復中原的大業,並且是沒有辦法的無奈之舉。

  • 3 # 歷史評說

    祖逖是一個民族英雄,在他身上有許多膾炙人口的成語,比如聞雞起舞,比如中流擊楫。

    在聞雞起舞的故事中,祖逖和他的好朋友劉琨一早聽到雞叫,立即起來,去把那隻打擾他們睡覺的雞殺了吃……哦,不好意思,錯了,重來,他們聽到雞叫後,立即起來,強身練武,立志在將來報效祖國。果然在後來的歲月中,這兩個人都成為了國家棟梁,活成了兩段傳奇。

    劉琨在一片少數民族政權的海洋中苦苦在晉陽支撐,而祖逖做的則是北伐,進攻進攻在進攻!還我河山,用最鐵血的方式向異族復仇!

    西晉末年,八王之亂,導致門戶大開,異族政權紛紛入侵,西政政權滅亡,中原版蕩,各大士族衣冠南渡,祖逖由於受到鄉人的推崇,作為統帥率領鄉人宗族向南遷徙到京口。

    當時西晉政權已經崩潰,在建康的司馬睿成為了所有漢人的主心骨。但是這個人並無光復之志,純粹是一個混吃等死的人。面對如過江之鯽般湧來的流民軍,他沒有想到利用他們與北方少數民族政權的生死大仇,進行北伐,為司馬家報仇,反而害怕他們喧賓奪主,對他們橫加防備。糧食,住處自然都不會為這些流民準備,這一切都需要他們自己解決。

    然而禍不單行,揚州發生了大的災荒,祖逖的部下沒有吃的,自然就得想辦法。這些身強力壯的小夥子有cosplay起了水滸英雄,幹起了強盜這個很有前途的職業。不過這些人還算盜亦有道,他們搶劫的物件都是富人和商人。

    對於自己部下的行為,祖逖不可能不知道,他非但不阻止,反而鼓勵。當時這種情況在各流民軍中都非常普遍,朝廷想管也管不住,畢竟人家千里來投奔你們,你們叫人家熱臉貼了冷屁股。

    生活的無奈,讓祖逖變成了宋江!

    但是生活的艱難,沒有讓祖逖改變初心,在安頓好之後,祖逖上表北伐。已經稱帝的司馬睿看著十分感動,然後在心裡默默拒絕,只是拉不下面子,只能敷衍的給了祖逖3000匹布,在送了他一個豫州刺史的印把子,一個兵也沒有撥給他,一粒米也沒有撥給他。

    但是祖逖沒有被這些困難嚇倒,他積極籌劃,靠自己的力量拉起了一隻北伐隊伍,渡過黃河,開始了北伐之旅。

    祖逖的隊伍來到豫州之後,積極參與剿匪,贏得了當地居民的真心擁護,逐步站住了腳跟,打的河南的小霸王石勒不敢與祖逖爭鋒,成就了祖逖的赫赫威名。

    現在反過來再看祖逖的搶劫之舉,實在是沒有辦法,為了活命的無奈之舉,這個板子應該打在胸無大志的司馬睿身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上班族交五險一金到底有哪些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