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最近閒著無聊,在家待著一直在看電視劇電影,從頭到尾看了一遍。就納了悶了為什麼有些投資不低的中國電影電視劇,都拍的跟狗屎一樣。為什麼所有的電視劇都要經過改的亂七八糟,不尊重原著。舉個例子《鬼吹燈系列》,非常好的題材有些被改的看都沒有心情看,略微有些改動還能理解,最後改的除了名字沒改其他全改了。而且三番五次差評為什麼還是會出現用所謂的小鮮肉來演電影呢。不用心真的不用心。最近看了《鬥破蒼穹》個人覺得是爛片,演技爛,劇情爛。感覺這種在我心裡就是草臺班子。 為什麼中外差距到底在哪看看一些演員沒有最尬只有,更尬的演技,我都覺得拉低智商。 真想問問什麼時候中國也能拍出權力的遊戲這種電視劇。對於錢來說中國肯定是有錢,但是沒用因為現在不管是人是狗都拍影視劇。真的失望透了。
6
回覆列表
  • 1 # 影視綜娛樂君

    很多粗製濫造大投資電影。其實你可以參觀最近的《大轟炸》到底錢去哪了。至於改編小說那種,嗯,小說和劇本還是要有區別的,一些套路在小說有意思,在電視劇上就套不動了。然後老美那邊主要是有分級制度,不像國內大剪刀,怎麼切剪他們說了算。

  • 2 # 梵谷1982

    這個差距是整個行業上的差距,包括制度,技術,流程,理念,影視作品的基礎和靈魂是什麼?是編劇。而在國內恰恰是編劇地位太低,中國不缺好題材好創意,技術即使有差距也可以引進國外的,但制度上理念上的差距不是一時半會或那個人那個團隊能彌補的,中國電影越是大片感覺和國外差距越大,反而小片差距小多了像白鳥朝鳳、驢得水一類的,電視劇就不說了,一年拍的集數倒是不少,好看的沒幾部,要麼是抗日神劇諜戰神劇,要麼小鮮肉的玄幻垃圾劇,要麼腦殘宮鬥劇,都市劇都是些不接地氣的老梗,浮躁不是影視行業獨有的,是整個社會有有一種浮躁急功近利的風氣

  • 3 # 姚毛仔

    從中美電影的文化說差異有三點:

    1、主題思想的差異 

    美國電影熱衷於透過英雄主義宣揚民主和自由的主題。蜘蛛俠、蝙蝠俠、佐羅、007、羅賓漢之類英雄總是不停地與惡勢力作鬥爭,以至於人們在遇到生死困境時想到的不是警察、政府,而是他們。 

    中國電影往往表現著的愛國氣息。以《黃飛鴻》系列電影為例。它生動地描寫了一代宗師黃飛鴻由年輕的一介武夫成長為民族英雄的不平凡的醫生。劇中的黃飛鴻武藝精湛、成熟穩重,其中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使他成為現今人盡皆知的民族英雄。諸如此類,集體、國家利益高於一切的思想在中國電影中表露無遺。  

    2、人物性格的差異 

    《勇敢的心》中梅爾吉普森扮演的威廉華萊士。他本來是一個普通人,可是他最終沒有過上普通人的生活,因為那個時代決定了他的的命運,而他要不屈服命運就只有反抗,於是他帶領蘇格蘭人民揭竿而起。當失敗的華萊士被行刑前那一刻高喊“freedom ”時,徹底征服了每一個觀眾的心。

    中國1993年上映的經典電影《霸王別姬》中,張國榮扮演的程蝶衣有著同樣的命運,同樣的壓迫、反抗、掙扎、死亡。但程蝶衣卻選擇默默承受,在文革的迫害中獨自承擔著本不屬於他的種種罪責,最終在舞臺上結束了自己悲劇的一生。 在美國電影中的人物往往體現了美國文化中的奔放而直接,頑強不屈,敢作敢當。而中國電影人物則體現中國文化中的內斂、含蓄,對逆境的隱忍。  

    3、時代背景的差異  

    作為一個擁有漫長曆史的文明古國,中國電影的歷史素材十分豐富。而美國作為建國時間最短的國家之一,其歷史素材相對匱乏。這也就造成了兩國電影的時代背景差異。簡而言之,中國電影人偏愛於從歷史中的大事件和英雄人物中取材。而美華人則更加著眼於現代和將來。 

    從電影上說也有三點:

    1、電影題材上的差異

    新中國成立以來,由於當時獨特的歷史原因,電影題材比較單一,主要侷限在歷史,工農生活和革命戰爭,戲劇等,如《紅色娘子軍》,《地道戰》,《沙家浜》等,由於當時中國的電影框架還沒有完全建立起來,所以題材上的單一以及藝術手法的缺乏是比較普遍的。之後隨著中國電影的逐漸摸索,開始出現了一些經典題材,武俠片就是其中之一,如《唐山大兄》,《精武門》,《新龍門客棧》,《臥虎藏龍》,《英雄》等受到了廣大人民的歡迎。這一電影形式運用生動的打鬥場景,融入曲折的故事情節,讓觀眾眼前一亮,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這一題材都是最受歡迎的題材之。另外香港的警匪題材也風靡一時,如《英雄本色》,“無間道”系列,也曾讓香港電影走向巔峰。警察,臥底,黑社會之間的鬥智鬥勇,融入人性的反思也成就了很多優秀的電影。但如同受了魔咒一般,大陸、香港電影在這之後就走向了低谷。鮮有優秀的作品問世。最近幾年,中國電影似乎尋找到了新的突破口,青春片,最初的《老男孩》,到《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致青春》,《小時代》等等,都起得了不錯的成績,主打青春懷舊,抓住了一大批80,90後的心。但總的看來,中國電影題材依舊單一,內容依舊乏味,而且可以看出,似乎,中國電影一直在懷舊。 

    美國大片卻一直在向前看。所以,美國電影題材形成了以科幻、災難、勵志等題材為主,其他題材全面發展的局面。尤其是以《星球大戰》,終結者系列,X戰警系列,駭客帝國系列等等科幻題材的電影,用其精美的畫面,炫酷的特效,高潮迭起的情節大大沖擊了中國的電影市場。最近幾年,隨著國民素質的提高,災難片,勵志片也開始受到歡迎,如《阿波羅13號》,《哥斯拉》,《垂直極限》,《2012》等災難片在一點點喚醒人們的憂患意識。而像《阿甘正傳》,《肖申克的救贖》、《風雨哈佛路》,《當幸福來敲門》等一系列勵志片為當今焦躁的社會帶來一些溫情與感動。

    2、表現手法上的差異

    中國電影走心,美國電影走眼。 

    中國電影在展現人物,故事時喜歡和寫文章和畫畫一樣,著重應用委婉, 含蓄的表現手法,由外而內的逐漸展現,故事的發展也鬆緊有致,最終呈現給觀眾的是一篇跌宕起伏,文采飛揚的文章或一幅恬靜淡雅意境優美的圖畫。如《那山,那人,那狗》,《Sunny燦爛的日子》,《天那邊》等就是這種表現手法的完美詮釋,用細節刻畫人物內心,用逐漸推進的情節完成主題的闡述,給人一種淡淡的,靜靜的,美妙的體驗。 

    美國電影則採用完全相反的一種表現形式。美國電影追求視覺的衝擊,喜歡用身臨其境的形式展現故事,用各種各樣炫酷的特效來吸引觀眾的眼球。電影從一開始到結束你都能看到出乎意料的場景。驚喜,震撼,生動是美國電影的不懈追求,如《變形金剛》,《阿凡達》,《魔戒》等都是這種表現手法的典型代表。是一種由外而內的體驗。 

    3、內容取材上的差異

    中國電影的取材簡單粗暴,秦漢王朝的王公貴族,明清時期的奇人異事,抗戰英雄活事蹟,或者加了點想象力武林的情仇。無非都是這些中的某一種或是某幾種的融合。無非都是舊瓶裝新酒,或者改變一下朝代,或者改變一下主角的遭遇,或者改變一下服飾,或者改變一下情節的先後發展順序,但模子依舊是那個模子。

    美國電影的取材就豐富多了,從外太空的探索,到地球的興衰,從自然的強大,到人類的貪婪,從國家大事的關注,到小人物生活的描述,甚至高新科技的幻想,到遠古文明的還原等。取材的豐富讓人驚歎,生活中有的甚至沒有的,他們都想到了,並且做得精美絕倫。他們不喜歡已有的電影形式,喜歡探索未知的領域。因此奇特,新鮮,獨特又是美國電影的另一特點。 

  • 4 # 黑貓饞肉乾

    算然中國也有不少良片佳片,但是確實整體來說還距離美國有不少距離。主要原因我認為是以下幾點。

    1.第一點寫一個不算原因的原因:中國電影裡面更多的優秀電影更偏向文藝面,受眾自然少,而美國的電影更加註重對視覺上面的衝擊,換句話說,商業電影與文藝電影的比例,美國高於中國,自然感覺美國的看點更多,更好,更有趣。

    2.中國電影的起步確實晚與美國,美國作為世界的領頭羊之一,確實對於文娛的察覺要早於華人,當然因為雖然時間尚有差距,但時間並不是太久,加上當代資訊交流的便捷,這條原因也可以說影響微乎其微。

    3.制度的不完善。現在對於影視制度的分級,國內根本沒有提及相關政策,很多需要在電影表現的可能比較暴力,血腥,有關性愛,同性之間的話題等等,都沒辦法登上熒幕,然而美國這一方面就有著比較完善的制度,這也是比較重要的一個原因。

    4.中國現在處於模仿和創造之間的階段,難免有點四不像,就像一個孩子蹣跚學步,難免跌跌撞撞,在未來中國的商業電影慢慢走出自己的一套可能會好很多。

    5.這點是黑貓覺得最重要的一點,現在很多電影製作的過程中資金流向的錯誤,沒有用在做特效上面,也沒有用在劇本上面,反而是用在流量明星上面,為了票房走接近,加上現在一些演員的不敬業,導致整部電影完全靠臉死撐,自然導致電影的劣質。

  • 5 # 一抹山茶花

    《2018中國電視劇產業報告》顯示,2017年國內電視劇立項總量和生產總量均較上年有所下降,尤其是生產完成並獲准發行的中國產電視劇數量為313部,共計13475集,創下了2011年以來新低。而2003年至2014年間,中國電視劇的產量一直維持在每年400部以上。

    影視圈是一個可以一夜成名的地方,所以每天都會有人懷揣著導演夢想或是演員夢想進入到影視圈,也每天都會有人失落的離去。這多的人、這麼大的影視劇產量,結果自然會有良莠不齊的現象發生,匯出來的作品水平自然也是有高有低的。有的一夜爆紅名滿天下,有的落滿灰塵無人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WE戰隊前隊長親自邀請廠長遭拒絕,“正在準備重要的事情,網友調侃S10嗎”,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