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0
回覆列表
  • 1 # LSM0829

    主觀世界不同於客觀世界,這種不同表現在兩個方面:

    一.主觀世界與客觀世界具有異質性。

    二.主觀世界的發展和客觀世界的發展具有不完全同步性。

    從根本上說,客觀世界決定主觀世界,客觀世界是主觀世界的外在空間,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的關係是(反映和被反映)的關係。然而,主觀世界畢竟是一種非直接現實性的存在,起於心意之內的“由己性”是其基本特徵之一。這種“由己性”使人們可以在心意之內隨意組合、建構客體,從而使主觀世界既可以在某些方面和狀態上背離客觀世界,發生幻想、錯誤,也可能超越客觀世界,對未來存在做出超前反映。這樣,就出現主觀世界的發展與客觀世界的發展不完全同步的狀態。主觀世界與客觀世界有著複雜的矛盾關係,一方面,主觀世界肯定、表現、反映著客觀世界,另—方面又是對客觀世界的偏離、否定和超越。二者始終交織在—起。

    首先,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在內容上是同構的。所謂同構指具有彼此對應的基本要素及其結構方式。主觀世界與客觀世界的同構性是由主觀世界本身形成的前提、條件和基礎造成的。主觀世界並不是離開客觀世界而獨立自存的實體,也不是一個超然於客觀世界而絕對孤立自存的世界,它從屬於客觀世界,也是由客觀世界演化的。從根本上說,主觀世界是對客觀世界的反映,它以觀念的形式地反映著客觀世界的內容,在概念中凝結著對客觀世界的本質的理解。主觀世界實質上是被人的頭腦所反映並轉換為觀念形式的客觀世界,在內容上源於客觀世界,因而必然與之具有同構性。 其次,主觀世界的運動規律和客觀世界的運動規律具有同一性。由於主觀世界在內容上與客觀世界具有同構性,主觀世界的運動規律是對客觀世界運動規律的反映和昇華,故它同樣具有必然性、重複有效性的特徵,不管人們是否意識到思維規律的要求,及是否遵循思維規律進行認識活動,思維規律都要起作用。

    再次,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又是互相轉化的。如前所述,主觀世界本質上是反映在人的頭腦中並轉換為觀念形式的客觀世界;主觀世界,尤其是其中的理想存在透過實踐又能夠轉化為現實存在,成為客觀世界的一部分,並不斷地更新著客觀世界的內容、正是在這個意義上,列寧指出:“人的意識不僅反映客觀世界,並且創造客觀世界。” 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的關係形成於人的實踐活動中。主觀世界並不是客觀世界自動分化的結果,也不是由各種“先天範疇”構成的思維之網。就其發生而言、實踐是主觀世界最切近的基礎,主觀世界是實踐活動的內化。正是在實踐活動中,物質世界發生了分化,它被反映在人的頭腦中並轉化為主觀世界。就是說,實踐使統一的物質世界分化為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

    實踐是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的接觸點。正是在主觀世界相客觀世界相互接觸的實踐中,客觀世界的內容才轉變為主觀世界的內容。這一轉變是一個不斷深入和擴大的過程。對於每一時代特定的主體來說,並不是客觀世界的所有內容都能構成主觀世界的內容,只有納入到人的實踐以及認識活動範圍中的那部分客觀世界才能轉化為主觀世界的內容,或者說,只有被納入到實踐以及認識活動中那部分客觀世界為主體所接受和認識,並沉積、內化為意識的容量框架、縱橫幅度和界限的時候,才能轉化為人的主觀世界。實踐從根本上制約著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接觸的範圍,以及主觀世界的廣度和深度。

    實踐是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相互轉化的基礎和途徑。不僅客觀世界只有透過實踐以及認識活動才能轉化為主觀世界,而主觀世界也只有透過實踐才能轉化為客觀世界,實踐本身就是主觀見之於客觀的活動,也是主觀和客觀的“交錯點”’“它不僅具有普遍性的品格,還具有直接現實性的品格”。正因為如此,實踐是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相互轉換的基礎和途徑。 人在實踐活動中並非僅僅接受客觀世界及其規律,而且要依據自己的目的利用客觀規律去改變客觀世界的現存狀況,使它成為符合人的目的要求的新的狀態,即成為屬人世界。因此,在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分化與統一的過程中,又同時形成了自在世界同屬人世界即人類世界的分化與統一。

  • 2 # 一進

    先來抄錄一下概念:客觀指不依賴於人的意識而存在的一切事物。不管人們是否認識它、是否知道它、是否承認它都照樣存在的,就是客觀的。比如萬有引力,在牛頓發現它之前就已經存在,儘管人們感覺不到、認識不到,自打有世界開始就存在,客觀既包括有形的,也包括無形的。

      主觀跟客觀正相反,它指被人的意識所感受支配的一切。比如人們想問題、做事情,都屬於主觀範疇。

    這樣一個匪夷所思的結論,要多詭異就有多詭異,因為,這完全脫離了我們的認知,不僅懵圈了科學家,同樣懵圈著哲學家,更不要說我們這些平頭百姓了。

    那麼,我們要如何在吹灰我們三觀的事實面前,重新認識這個世界呢?我們應該建立一個什麼樣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呢?

    做為一個有道德、有理想、有追求的中華伏羲文明的鐵粉,做為一個氣功探索者,做為一個佛教學徒,我想把我個人的一些認知和想法簡單陳述出來,與同道們分享,如有不妥,還請包涵!!!

    中華文明,源於銀河核心伏羲大道,伏羲大道的陰陽律(陰陽相互依據、相互對立、消長平衡、極點轉化),是這個世界執行的唯一規則(其他定律都是由陰陽律派生的),河圖洛書是銀河系執行的簡圖,是陰陽律的圖解。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是老子對陰陽律的進一步推導。這個過程的“生”是怎樣的,我就不說了,因為我也沒有搞明白。我們來看看這個逐步細分的遞進關係:大道產生了一,這個“一”是混沌(古今都這麼說的),我稱之為“氣場”,氣場是全方位全時段的,無形又無質、無處不在、無時不在。氣場裂變為二,是為陰陽:清者升而為陽(升散明熱虛),為虛空,為能量;濁者降而為陰(降聚暗冷實),為實體,為物質。能量是空間的骨料,物質是空間的載體,時間是能量與物質消長的過程。

    所以,這個世界是物質與能量在陰陽律的規則下的演繹變化。

    依據E=MC^2推導M=E/C^2可知,從虛態到實態只需要些微的能量就可以實現。所以,這個世界通常以能量態存在,只有在老子說的“三”,也就是生命意識介入的時刻,才會“三生萬物”,才會形成我們可以認知的實體。

    我們每個個體都生活在自我了知的世界裡面,我們所知所識之外的一切都是虛態,虛態是常態,實態是觀察態、認知態。所以,我們不認識的人,我們不知道的地方都是虛態的,只有透過五感六識(眼耳鼻舌身意)獲知了資訊的存在,才會展現實態,才會實體化。當我們關閉了五感六識,我們才能進入虛態,與宇宙一體,才能天人合一。

    因此,只有生命意識才能賦予這個世界千變萬化,只有生命意識才能賦予這個世界實體存在(實態),否則,一切皆能量(虛態),一切皆虛無,也就是佛主說的“一切皆空”的真諦。

    偉大的先賢靠真覺慧識感悟這個世界建立的世界觀,遠遠超越了當今科學的認知,科學的探索正在逐步接近真相,相信參透陰陽律的科學家,才會如魚得水,才會真正趨近宇宙殿堂,才會真正探索宇宙真諦!!!

    差點忘了,波,是能量轉化為粒子時的感官呈現。

  • 3 # 任風不動

    主觀世界指人的意識、思想領域,通常稱精神世界;客觀世界指在人們意識之外獨立存在的物質世界,包括自然界和人類社會。

    以上是摘抄百度百科對於客觀世界和主觀世界的解釋。簡而言之,主觀世界是和我們的意識、思想和精神有關的,而客觀世界是在我們意識之外獨立存在的。

    這個說法乍看之下,很有道理,但如果我們深入地思考一下,就會發現,這個解釋其實沒有什麼實際的意義。

    為什麼這麼說呢?首先,我們對於世界的認識是來自於主觀的。因為是需要“我們”去“認識”,這是一個主觀的行為。而我們對於世界的認識,則是一個和以往的經驗聯絡的過程,透過這個過程,我們搭建起來所謂的世界。而它必然和意識、思想還有精神有關。如果沒有意識、思想和精神,那麼認識也無從談起。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們的世界是由我們透過主觀地認識、經驗並且將認識到的,經驗到的聯絡並搭建起來的。

    而所謂的客觀世界,由於它是超出我們的意識、思想還有精神的,雖然它確實存在,但從我們的角度來說,超出我們意識、思想和精神的一切事物,對於我們來說,都是沒有意義的。沒有意義,就等同於不存在。

    那如果不從我們的角度來看呢?無論你如何變換角度,這本身都是一個主觀的意識行為。也就是說,無論怎麼樣,我們都無法離開自己的主觀去看待這個世界,不管它是不是客觀存在。

    所以,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的區別在於,對於我們來說,主觀世界是有意義的,存在的。而客觀世界對於我們來說,則是無意義的,等同於不存在。(請注意,我是說等同於,而不是不存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直流電機和交流電機的原理和區別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