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1
回覆列表
  • 1 # 蔚藍深海一尾魚

    白居易沒有愛上琵琶女,他對琵琶女的感情更多的是同病相憐。

    元和十年,白居易被貶到九江當司馬。第二年秋季的一個夜晚,到湓浦口送一個朋友,聽見船中有人彈琵琶,那聲音,錚錚縱縱,很有京城裡的韻味。問那個人,才知道她原來是長安歌伎,曾經跟曹、穆兩位名師學彈琵琶,年紀漸大,姿色衰退,只好給一個商人當老婆。白居易便吩咐擺酒,讓她暢快地彈幾隻曲子。她彈奏完畢,十分憂傷。敘述了年輕時候的歡樂情景,可是如今,飄零憔悴,在江湖中間輾轉流離。白居易從京城裡貶出來,已有兩年,心情平靜,安於現狀。聽了她的話,這天晚上,才感覺到被貶謫的味道,因而作了這首長詩送給她。

    “我聞琵琶已嘆息,又聞此語重唧唧。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詩人感覺自己的經歷與琵琶女的經歷如此相似,都是曾經風光一時,卻未曾想到了晚年如此淒涼,於是產生了惺惺相惜的感情。

    此後白居易開始回憶自己被貶九江之後的艱難困頓生活,“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溼。”由此可見,詩人更多的是感傷難過,沒有什麼情情愛愛。

  • 2 # 珠子詩詞寫生

    宋人洪邁在評說白居易《琵琶行》時認為:夜遇琵琶女事未必可信,作者是透過虛構的情節,抒發他自己的“天涯淪落”之感。我比較贊同這一說。

    《琵琶行》創作於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那年之前白居易遭遇一貶再貶,連連打擊心境自然憤懣淒涼。滿懷心事需要一個出口,琵琶女的形象也就應運而生了。作品借敘述琵琶女的高超技藝和她的淒涼身世,抒發了作者個人才華橫溢能力超群,本意高閣又具遠大抱負卻不被待見反遭貶斥的鬱悶。詩中,白居易筆下的琵琶女曾經紅極京城,就是作者自己的化身,寫人亦是寫己,哭己亦是哭人,宦海的浮沉,生命的悲哀都借琵琶女之口道出,這樣的融為一體強烈的表現出白居易渴望被人理解,期待知己的真實心境。 所以白居易有沒有愛上琵琶女就屬荒誕了。

  • 3 # 身在局中自然迷

    個人覺得更多是感慨而發,愛上琵琶女是不可能的,只是觸動自己心事,從而感嘆同是天涯淪落人而己,兩人間愛情是不存在的。元曲四大家之一的馬致遠寫的雜劇《江州司馬青衫淚》是根據巜琵琶行》衍生出的,講的是白居易與妓女裴興奴的愛情故事。

  • 4 # 西樓月滿堂

    詩人白居易有沒有愛上琵琶女?首先先了解《琵琶行》的創作背景。《琵琶行》是一首歌行體新樂府詩歌,是自創新題,不是舊題。《琵琶行》作於唐憲宗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秋,當時白居易四十五歲,任江州司馬.白居易在元和十年以前先是任左拾遺,後又任左贊善大夫.元和十年六月,唐朝藩鎮勢力派刺客在長安街頭刺死了宰相武元衡,刺傷了御史中丞裴度,朝野大譁,藩鎮勢力日益增長。白居易後來主張討賊,得罪權貴,因人微言輕,擅越職權等罪名被貶江州司馬,越權的事在當今社會都不可,況在舊社會。

    白居易創作《琵琶行》當時已經四十五歲了,肯定有妻兒家事,白居易37歲時才在母親以死相逼下,經人介紹與同僚楊汝士的妹妹結了婚。而在這結婚之前白居易,已經有了青梅竹馬的戀人,因對方家庭地位,他母親一直從中阻撓,以至於有情人終不能兩相貪歡,比翼雙飛。

    《琵琶行》寫道潯陽江頭送夜客,舉酒欲飲無管絃。忽聞水上琵琶聲。當時白居易可能是內心空虛寂寞冷,又聽到傳來琵琶聲,這琵琶聲又像京城的味道,自然是喜出望外,有酒有管絃,或許他更希望有弦有良人。當白居易千呼萬喚使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叫了半天,抱著琵琶來了,才發現這是位婦女,既然是婦女自然也是有家有室之人,這一瞬間可能就打消了所有的情慾念頭,不是美女佳人興許些失落。於是就一心只聽琵琶聲,一弦一柱思華年,開始回憶往年長安舊事,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曲終弦停,更是心聲惆悵,唯見長江天際流,唯見江心秋月白。好一會才緩過神開始與彈奏音色琵琶女攀談往事。敘說往事,似有同病相憐,感情更加深入,同是天涯淪落,相逢何必曾相識。同樣是淪落天涯遊走人,以四海為家江湖飄零,既然相逢,無論之前相識不相識,都有共同的感概,同病相憐。滿座重聞皆掩泣,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溼。眼淚是會感染的,再加上這觸景生情,婦女粉淚流滿面,緊接著就是這全場再做的各位相行而泣,青衫哭溼了,可見場面是多麼的淒涼怨恨。男兒有淚不輕彈,只因未到傷心處,情深淚雨如珠落,長江不停像東流,止不住還欲流,流到淚乾人歇時。

  • 5 # 蔣津

    白居易成功塑造了琵琶女的形象,如果認為愛那是被詩人的文學藝術的魅力震撼到了,認為不愛的可能更有個人見解。

    上圖中劃線部分明顯是白居易為寫琵琶女出場作烘托,為相似難言之隱做鋪墊,看第一張圖劃線部分之後的文字(白居易的文學主張)即可理解,白居易是多麼獨創地撒星星。

    被壓抑的正直知識分子和封建社會中被侮辱、被損害的樂妓們、藝人們的悲慘命運是不是有些相通之處?真是“天涯淪落人”灑了同情的熱淚,以前詩歌裡極少出現,但白居易獨創性就在於寫的是由長安到九江中間在船上成功塑造琵琶女訴說身世的情景。

    《容齋隨筆》卷七中,宋人洪邁認為白居易透過虛構情節,抒發“天涯淪落之恨”,我認為白居易夜遇琵琶女也未必可信,抓住這一要害,談什麼愛,後人更不能臆造,更不能太片面,畢竟咱都不是白居易本人,何談“當時愛上琵琶女”?

  • 6 # 影視那些人和事

    長詩《琵琶行》作於白居易被貶謫到江州(今江西九江)期間。

    琵琶女是否真有其人?我不想去考證。我想僅從《琵琶行》的詩句中來粗淺分析一下:

    詩人對琵琶女是惺惺相惜,而不是愛情。

    1)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

    大家應該熟悉那些對於愛情的描述,所謂”郎才女貌“,情人眼裡出西施。

    男子若是一見鍾情愛上一個女子,基本是由於女子的美貌,也必定要花很多筆墨讚頌她的美貌。

    若是白居易愛上琵琶女,那麼琵琶女該有個驚豔登場。

    可是隻有一句“猶抱琵琶半遮面“。

    然後,就沒有然後了,直接開始彈琵琶了!

    後來到了長詩的中段,我們才知道琵琶女原本是很美的,那還是她自己說的:”妝成每被秋娘妒“。

    也就是說詩人完全沒有直接寫琵琶女的容貌,也沒寫自己的視覺感受,這哪是愛情的樣子?

    2)門前冷落鞍馬稀,老大嫁作商人婦。

    從這句我們可以分析出兩個原因:

    一是琵琶女已年老色衰。雖然那個時代狎妓成風,但文人還是以爭頭牌名妓為雅事,白居易怎會看上一個年長過氣的藝妓?

    二是琵琶女現在的身份已經是一個商人的妻子了,白居易似乎沒有曹操那樣喜愛人妻的嗜好。

    3)我聞琵琶已嘆息,又聞此語重唧唧。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這兩句點明瞭詩人對於琵琶女的感情:

    欽佩她樂藝的高超,同情她命運的悲慘,於是也同病相憐,為自己的無辜被貶而憤懣不平。

    都是懷才不遇,都是淪落天涯,白居易筆下的琵琶女何嘗不就是詩人自己?

  • 7 # 大先生的故紙堆

    詩人白居易有沒有當時愛上琵琶女?

    為什麼這麼想呢?在潯陽江的這場邂逅,一曲琵琶之後,白居易留下來這麼這麼美好的一首長詩。“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這樣的描述怎麼能想到愛情呢?腦洞是不是有點大?只要是男女的相逢都有愛情的火花嗎?也可以無關風月,只為真心啊。

    但是,琵琶女的身份,確實是有瑕疵的。白居易時年四十四歲,已婚,是政府官員“江州司馬”,大半夜登上女子的船,還讓人彈琴給自己聽,這個女子是從良的官妓,是有夫君的。說出去是顯得不那麼清白。

    說起來,白居易有遇到獨處少婦的命,他還曾遇到過一回。那是在鄂州,他夜裡坐船經過鸚鵡洲,聽到有一艘船中傳來女子的歌聲,就靠近去問,“尋聲見其人,有婦顏如雪。獨倚帆檣立,娉婷十七八。”所以,總是“撿”到獨居女子的操作也是有點6。

    在唐朝,文人和官妓的故事大約可以寫一本書吧。從琵琶女的身份分析,她雖然是教坊的藝人,但是蝦蟆陵卻是歌姬舞妓聚居之地,因此,應該是蓋章的官妓。只是,她是否屬於“清倌人”,無法確定。“老大嫁作商人婦”,儘管屬於比較好的歸宿了,但是依然是不安全的,當時的商人拋棄妓女是正常現象。即使到了清朝,冒闢疆娶了董小宛之後,也曾拋棄過董一次。因此,琵琶女應該是身世極其飄零的,無論她是否願意,從她踏入教坊的那一刻,她漂泊的一生就註定了。

    白居易就任江州司馬時,也是心情極其憤懣的,他無辜捲入政治糾紛,當權者知道無法直接定罪,就抓住他寫的一篇《新井篇》,強行找理由,說他的母親落井而死,他卻寫一篇辭藻華麗的文章,品行堪憂。這種“因言獲罪”的心情大約也是無根飄萍吧,心境上的相似讓兩人可以成為知音,但是因此認為他們有愛情,未免想的太多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初三買什麼教輔資料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