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隨便叫個啥啥啥

    好好看看二戰史 德國自始至終都不是第一軍事強國 它初期的勝利是因為先進的陸空聯動戰術和對新武器(坦克)的運用

    當然 德國深厚的工業基礎是它稱霸的主要原因

  • 2 # 小油瓶侃歷史

    一戰後期德國主動停戰,避免戰火燒到德國境內,德國因此保留了完整的工業體系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德國雖然遭到了嚴重的破壞,工農業和經濟損失嚴重,但是由於第一次世界大戰陸軍主戰場是西線戰場,主要集中在法國境內,一小段在比利時境內。同時德華人的投降主要是由於前線戰爭失敗,國內工人罷工、海員起義,資源所限,勝利無望才與英法簽訂停戰條約的,並不是英法聯軍殺入德國境內,戰火併沒燒到德國境內,所以德國本土的工業體系和工業生產並沒有被摧毀和破壞,這也是德國翻盤的物質基礎。

    美國貸款助力德國經濟快速恢復

    一戰結束後,德國簽訂了屈辱的凡爾賽條約,德國不僅損失了八分之一的領土,還要賠付鉅額的戰爭賠款,為了避免德國東山再起,英法這兩個老牌強國還對德國的軍隊及裝備方面也加上了很多的限制,國防軍被限制在10萬人以內。

    原本在戰後,德國經濟已經接近了崩潰,還要賠付鉅額賠款。而一戰戰勝國英法兩國在戰爭期間也向美國借了鉅額的貸款,德國還不起英法,英法也就換不起美國,一環扣一環,所以美華人為了最終收回貸款,不得不主動幫助德國重振經濟、恢復生產同時償還賠款,美華人把錢借給了德國。

    德華人有了外來資金注入和各種扶持後,重振了自己的工業體系,德國經濟迅速恢復,重回歐洲第一工業強國。

    漢斯馮賽克特保留了德軍指揮體系和指揮人才

    凡爾賽條約規定,德國只能保留10萬人的軍隊。面對裁軍的現實,賽克特將軍認識到,要將德國軍人精神傳承下去,戰後最該保留的應該是德軍指揮體系和指揮人才,只有這樣,德國才會有機會東山再起,賽克特將軍選擇將德軍進行職業化、精英化的改革,從數百萬德軍中挑選出10萬精銳。同時德華人把他們按照軍官的標準培養,這樣整個部隊計程車兵有了一定的基礎指揮能力,德華人將這10萬精英培養成了二戰德軍的中堅力量。

    此外,他還加強與蘇聯的軍事合作,認識到了機械化部隊的重要性,從此德國的軍事思想領先於英法兩國。

    完整的現代教育體系,全民教育水平高,科技水平高

    德國最早建立起了一套完整的現代教育體系,使得整個德國全民受教育水平較高,擁有數不盡的科技人才,同時傑出的科學家不斷湧現,德國的軍事科學技術也領先於世界。

    一戰後德國不能生產馬克沁重機槍,德華人便發明了“撕布機”Mg-42,這把機槍由於其超高的射速和驚人的耐用性成為了盟軍士兵的噩夢

    德華人的坦克是最先配備無線電通訊裝置的,德軍可以利用無線電有效指揮和團隊配合

    德華人發明的火箭、即將研製成功的原子彈,都是當時德國科技領先的體現

    世界經濟危機下的德國選擇走軍國主義路線

    希特勒上臺後,世界經濟危機下的德國選擇了國家凱恩斯主義,以國家的財政政策向軍工發展,帶動貨幣發行,造成國家經濟高潮,依靠戰爭消費引導經濟發展,同時希特勒還加強科學研究和高速公路網建設,以及汽車工業建設,最終德國走向了軍國化。

    希特勒利用國際社會的綏靖,瘋狂擴張

    希特勒的成功,關鍵在於對世界各方力量的利用,成功把德國的負債,轉化為了國際金融資本的負債,把德國的發展與全球金融資本的利益統一起來,同時利用這些金融資本的影響力,主導德國的綏靖,給希特勒帶來了擴張的空間。

    此外國際社會對德國的態度也發生了轉變,首先是英法兩中國產生了分歧,德國一戰後,英國為了避免法國一家獨大,暗自對德國放水。蘇俄革命成功後,西方為了禍水東引,暗自扶持德國對抗蘇聯,蘇聯和共產主義崛起對世界原有格局和金融資本威脅更大,計劃經濟改變了資本的遊戲規則,因此國際金融資本也支援德國的強大。

    德國因此開展了不斷地擴張,先後吞併奧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

    希特勒利用民族仇恨,走向武力崛起道路

    一戰的戰敗和凡爾賽條約的簽訂,讓德華人感到十分屈辱,他們恨透了英法,一心要找英法復仇,希特勒上臺後,充分利用了國民對英法的憎恨和對經濟和生活失望的情緒(此時正趕上世界經濟大蕭條),引導他們支援自己,讓德國走上武力崛起之路。

    他上臺後,德國就瘋狂擴軍備戰,撕毀凡爾賽條約,英法兩國剛從一戰後走出不久,不願再起戰爭,對德華人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德國實行國民經濟軍事化,把各種資源向軍事領域傾斜,德華人窮兵黷武式的擴軍備戰,導致德國的軍事力量急劇膨脹!

  • 3 # 這些歷史要讀

    1、德國雄厚的基礎;

    作為引領人類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國家,德國在十九世紀後期實現了的跨越式發展。尤其是在國民教育領域的發展上面,早在一戰以前,德國的基礎教育水平已經相當卓越,這為德國奠定了良好的國民素質,並孕育出眾多傑出的科學家,以及各領域的傑出人才,進而為德國積累了十分強大的工業、軍事及科研能力。

    而德國社會所取得的這種種進步,也正是他們敢於發動第一次世界大戰,挑戰英法等老牌帝國主義列強的實力基礎。

    2、一戰的影響;

    第一次世界大戰雖然以協約國的勝利告終,但戰敗的德國,其本土並沒有遭到太大的破壞,也就是說二次工業革命以來德國所積累的雄厚根底依舊存在。然而,德國戰後一直對所簽訂《凡爾賽和約》中的苛刻條款耿耿於懷,對英法心生怨恨,矛盾不斷加深。而這些就給了日後法西斯上臺並且將德國全面推向戰爭化埋下了伏筆。

    而對英法來說,一戰雖然是他們取得了勝利,但他們卻蒙受了比德國還巨大的戰爭傷害,尤其是法國。因此,為了防禦本土,法國甚至不惜耗費巨大的人力物力,歷時十幾年修建馬奇諾防線,來防範戰爭(事實上證明,那是毫無用處的)。英法的厭戰畏戰之心理可見一斑。

    鑑於,當時的英法都普遍懼怕歐洲再度爆發戰爭,所以對德國奉行綏靖政策,漠視納粹德國在二戰前期的種種軍事入侵行為。這又使德國在一次又一次政治冒險中獲得成功,不斷壯大了納粹的綜合實力和侵略野心,逐步激活了這部可怕的德意志戰車。

    3、納粹政權的統治;

    雖然納粹是邪惡的法西斯主義,但一個不爭的事實是,納粹政權對德國的高效統治,無疑推動了德國的經濟和工業等各領域的全面復甦。

    納粹政權上臺以後,對德國經濟實行兩個四年計劃。讓德國的經濟總量,從1933年的737億馬克增長到1938年的1264億帝國馬克,實現了經濟的全面復甦。

    同時,隨著經濟的復甦,工業及農漁牧業等各領域,德國都實現了快速增長。到1938年,納粹德國的製造業產量已經佔全球的14.3%,超過英法的生產總和;鋼產量更是高達2330萬噸,雄踞歐洲第一,僅次於美國。

    得益於工業領域的增長,德國的戰爭齒輪也開始滾滾開動。從1933年到1939年,德國的軍工生產總量整整增長了7倍之多。其中飛機產量從1934年的840架,增長到1939年的4700多架。於此同時,德國也突破了《凡爾賽和約》的限制,瘋狂擴軍,到了蘇德戰爭前夕,納粹德國已經擁有超過800萬的軍力。

  • 4 # 關注大天下

    首先在一戰中,德國的工業基礎並沒有受到破壞,戰後德國集中精力恢復工業生產能力,而且德國有歐洲德天獨厚的礦產資源,為軍工業提供了很好的自然資源,其次德國的軍政一體化,注重發展軍工業能力,有眾多優秀的科學家和軍工家,創新能力強。最後德國的猶太人往往是富裕的資產階級,納粹黨實行對猶太人的迫害搶奪猶太人財產,為德國經濟能力聚財

  • 5 # 鶯吹斯汀

    德國迅速崛起,總結原因有下:

    1.德國精益求精的工作態度。

    有句流傳的俗語“買鍋就買一口德國的鍋,2000塊,用一百年。”不僅德國造的物品質量好,德華人認真嚴格的做事態度也深深地印在了大家的腦海中。

    2.美國對德國的援助。

    二戰後,美國為了對抗蘇聯。不斷對西德持續性援助,幾乎是不記代價的。而事實證明德國也是一個爭氣的國家,迅速發展起了自己的工業,並遠遠超過其他國家,在歐洲獨佔鰲頭。

    3.二戰時幾乎沒有破壞德國的工業體系

    二戰時主要戰場主要在英法,波蘭,俄羅斯等國家,到德國在蘇聯潰敗的時候,盟軍很快就進攻到柏林。來不及對德國工業體系做出很大的破壞。

    4.德國對錯誤的正確的認知

    人人皆知,德國對於二戰的結果沒有爭議,並且清楚地認識到發起戰爭的錯誤。這是可敬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草莓炭疽病可以打小蘇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