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鬍子煮酒

    存在的可能性很高。

    地動儀記載於《後漢書》《後漢紀》《續漢書》等多種史料之中,對外觀,尺寸,工作過程以及預報的案例都有描述。

    需要注意的是地動儀並非是預報地震,而是在地震發生之後在遠距離可以得知地震發生的,這對於資訊不發達的古代社會有重要的意義,可以更快地組織救災工作。

    目前中國的考古學家和地震專家已經考證了地動儀的工作原理,也進行了多次的復原嘗試。未來有可能讓我們重新看到地動儀。

  • 2 # sam弓長

    《後漢書》記載是有的,當然只有粗略的不到200字,那個時代對科學技術也不是特別重視,就這樣失傳了。以前我們看到的圖片是現代人王振鐸複製的,原理上不合理,不過之前看過報道,今人已經基本確定了其使用的“懸垂擺原理”,這就是馮銳的版本。詳情: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589067998979870940&wfr=spider&for=pc

  • 3 # 紅9九

    中國發明一般都是斷代發明,指南針至少發明了三次。印刷術更是幾起幾落,所以不能根據現在沒有就說古代也沒有。而且地動儀只是感覺地震波的波動,按當時的科技水平完全能實現。象指南針並不指向正南或正北,存在磁偏角,這種東西都能測出來,那地震波方位測定就不是問題了。

  • 4 # 朱賢814

    《後漢書》有記載,古人惜字如金,涉及文字不多,今天覆原已經很難。張衡常用天象議論朝政,最後背貶,肯定也是有兩把刷子的;

  • 5 # 萌妹子軟軟

    張衡(78年—139年),字平子。他是南陽西鄂(今河南南陽市石橋鎮)人,東漢時期偉大的天文學家、數學家、文學家等。他在公元132年發明了候風地動儀,這也是世界歷史上最早的一架地動儀,比外國早了1000多年。

    地動儀裡有八個方位,每個方位都含有龍珠的龍頭,在每個龍頭下面又有蟾蜍相對應。如果那裡地震了,龍珠就掉落那個方位的蟾蜍,這樣就知道哪裡發生地震了。如公元134年12月13日,地動儀的一個龍珠突然掉落,人們起初沒注意這些。過了幾天,隴西派人來報,說那裡發生了大地震,房屋倒塌,人們開始對這地動儀相信了起來。

    據說,張衡發明的地動儀經過幾十年後,竟然神秘的消失不見了,之後尋找也一直未見蹤影。對於地動儀是否真的存在,一直以來都是個謎。最早描寫地動儀的也要追溯到公元432年,歷史學家范曄根據前人的史書《東觀漢記》等史料編撰而成,裡面對地動儀進行了描述。另外,《續漢書》、《後漢紀》等著作也提及到了地動儀。因此,地動儀有可能存在過。

    我們熟知的地動儀是王振鐸老先生在1951年根據《後漢紀》的描述製作成的模型,但其原理存在著錯誤而備受爭議。但是,古人能夠發明這樣的東西足見其智慧之高,對於張衡的發明的地動儀,希望用科學的手段早日見到它的面目。對於地動儀的存在與否,你怎麼看呢?

  • 6 # 幸福最晴天xfzqt

    張衡地動儀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是民族的驕傲和自信的展現,只是據傳在歷史上,張衡發明的地動儀從來都沒有真正出土過實物,也沒有一星半點圖片,“張衡地動儀”早已失傳,至今無人能將張衡地動儀真正復原,還原歷史的真相,實屬遺憾。但不能復原張衡地動儀並不代表張衡地動儀不在歷史上真實存在過,這種張衡刻苦鑽研和注重社會實踐的中華民族精神應當值得傳承和弘揚。

    我們熟知的地動儀模型(亦即教科書中的地動儀圖片),是上世紀50年代古代科技史學家王振鐸根據《後漢書》中關於地動儀的196個字的描述,借鑑日本地震學者荻原尊禮的“直立杆原理”,於1951年製造出來的模型。只是在相當長的時間裡,教科書中並無一字註明其乃是後人根據自己的理解所製造的“復原品”(約至2000年前後才開始有相應介紹)。

  • 7 # 檀大師的新號

    應該是真的,但沒有實際東西來證明。就像魯班的飛鳥一樣,沒有實際證明。但是你沒見過,不能理解,不代表就不存在。

  • 8 # 陽光55426

    據《後漢書·五行志》記載,自和帝永元四年(公元92年)到安帝延光四年(公元125年)的三十多年間,共發生了二十六次大的地震。地震區有時大到幾十個郡,引起地裂山崩、房屋倒塌、江河氾濫,造成了巨大的損失。張衡對地震有不少親身體驗。為了掌握全國地震動態,他經過長年研究,終於在陽嘉元年(公元132年)發明了候風地動儀──世界上第一架地震儀。當時利用這架儀器成功地測報了西部地區發生的一次地震,引起全國的重視。這比起西方國家用儀器記錄地震的歷史早一千七百多年。

    但由於歷史久遠張衡地動儀已經失傳,沒有留下實物與圖樣只留下一些簡略的文字記載。

  • 9 # 影小K

    輕輕轉動一下地球儀,你會發現上面劃滿了一根根的線條,有橫有豎,十分規律。那地球上也存在這些線條嗎?

    如果真是這樣,那可不得了。想象一下,一根直直的線條,一頭連線著寒冷的南極,另一頭伸到了北極冰川,那得有多長呀!顯然,這是不可能的。

    地球儀上的這些線條叫作經緯線。其中橫線是緯線,以赤道為中心,上下各分90°。豎線則為經線,中心是本初子午線,左右各分180°。說到經緯線,它們的用處可大呢!有了它們,我們就能方便地表示任何地點的位置。特別是在茫茫大海中航行,或者在茂密的森林間飛行,如果要確切地定位,更是要靠經緯線啦。

    不僅如此,經緯線還擔負著另一項重要的職責,就是確定時間。早先,人們是根據太陽來確定時間的,這樣經度每隔1°就相差4分鐘。為了解決這種混亂的局面,人們想到利用經線來劃分時區。按照約定,經度每隔15°便分為一個時區,共計24個時區,彼此相差一小時。

    因此,假如你剛剛經歷完從北京到紐約的長途飛行,那你一定得先找個溫暖的大床,美美地睡上一覺,倒倒時差。因為,北京位於東八區,而紐約則為西五區,兩者之間足足有13個小時的時差,不好好睡上一覺還真倒不過來!

  • 10 # 鄉愁難敘鄉土文學

    一直以來,張衡被當做中國古代科技的標杆人物,他的地動儀也穩佔中國歷史課本幾十年,並被拿來與美國從月球上帶回的岩石相媲美,一併在聯合國展出。但很少有人知道,其實在歷史上,張衡的地動儀既沒有真正出土過實物,也沒有一星半點圖片。我們在課本上看到的圖片,只不過是考古學者在1951年設計出的一個模型,而依據僅僅是《後漢書》中的196個描述性文字。可憐的我們,當年可是信得真真兒的!

    據說這個模型,在展覽中多次失靈,到了2005年,中國重新復原製作了地動儀,這次對內部結構進行了改造,並對之前發生的幾次地震,進行了模擬檢測,據說是通過了檢測。但是實踐效果如何呢?反正是之後發生的幾次地震,都沒有監測到。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既然今人無法復原地動儀,那歷史上真正的地動儀,究竟威力如何?不甘心的人們又去歷史裡探本求源。東漢時期,是個地震頻發的時代,公元132年,張衡的候風地動儀正式問世,但是到了公元190年至220年這個時間段裡,或許是戰亂的原因,地動儀離奇消失。直到300年後,范曄在《後漢書》裡介紹了地動儀,他連地動儀的面兒都沒見著,竟然寫出了其內外構造,這本身就是一個疑點。

    據說,地動儀在公元134年時,一個龍口的銅珠落下,掉入下面的蟾蜍口中,當時人們沒怎麼當回事,不久從蟾蜍對應的方位傳來訊息,隴西發生了地震。只能說當時的地動儀,能預測到地震的方位,但還達不到監測地震的功能。

    綜合所有,我們不能因為復原的地動儀沒有實踐效果,就一口否認地動儀的真實存在,但地動儀在歷史上又有著很多的不確定性,存在著很大的爭議。地動儀固然是很好的“愛國主義”教材,但本著對歷史的敬意,從嚴謹、逼近歷史真相的角度出發,將地動儀刪除出歷史課本。這種做法也是一種進步,令人肅然起敬,歷史老師們也紛紛點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推薦一些虐到想抽人的電視劇或小說或電影,要特別特別特別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