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粵好運
-
2 # 史海拾遺
華人在南洋建立的國家,那自然是蘭芳大總制共和國了。
中國古代長期存在著一種現象,每當發生戰亂或者自然災害,東南百姓漂洋過海到東南亞逃難,這被稱為“下南洋”。
到明清時期,隨著航海技術的發展,再加上福建、廣東地區人多地少,“下南洋”的百姓越來越多。由於華人勤勞、聰明、擅長經商,漸漸在東南亞站穩腳跟。不過所謂樹大招風,隨著華人在當地生意越做越大,盯上的人也越來越多,為了保護正常的生意,華人開始成立武裝力量自保。
其中有一位叫羅芳伯的廣東人,帶著一百多親友下南洋謀生,他們成立了“蘭芳會”,他們的武裝力量名叫“三合軍”。羅芳伯團結當地的華僑建立淘金企業,發展武裝,最高峰時部隊達到3-5萬人。他們打敗海盜,趕走荷蘭人,最終於1777年,在東南亞加里曼丹島建立了“蘭芳大總制共和國”。蘭芳共和國的元首名叫總長。羅芳伯擔任第一任總長。
大家可不要覺得這個國家是打醬油的,其面積最大時超過11萬平方公里,跟現在北韓面積相當。
羅芳伯在總長的位置上幹了十九年,於1795年病逝,隨後蘭芳共和國選舉出了新的總長。此後的一百多年,蘭芳一共產生過10位總長。由於歐洲人在東南亞的擴張,蘭芳共和國想到了清廷,為了尋求保護,蘭芳共和國開始向清政府朝貢。不過進入到19世紀,清政府自己都被歐洲國家打的滿地找牙,自然是無暇南顧。
1886年,蘭芳共和國遭到荷蘭殖民者的猛烈進攻,蘭芳共和國軍隊進行了頑強的抵抗,可惜終因武器裝備與荷蘭人差距太大,不幸滅國。享國110年。
蘭芳共和國是華人在海外建立的第一個國家。
-
3 # 不沉的經遠
題主這個問題其實不大好回答,因為下南洋的華人建立過很多政治實體,其中不少並未見於史書,所以現在具體哪個最早已經不好說。目前查到的華人在南洋建立的第一個政權,是1397年在蘇門答臘島的三佛齊王國基礎上的三佛齊王梁道明。
在中國文獻中最早出現三佛齊這個國家,是在公元904年,唐代史書記載三佛齊國都城在以勃林邦(也就是現在的巨港市)。宋代、明代史書也記載三佛齊國國王多次派遣人進貢象牙、乳香等特產,並接受中國封號。
三佛齊疆域
元末明初,因為天下大亂,廣東、福建一帶的沿海地區有很多人下南洋謀生。其中有些人就來到了三佛齊定居。梁道明祖籍南海,也是這些移民者中之一,因為做事公正,就被推舉為首領。
公元1397年,三佛齊國被滿者伯夷國王所滅,三佛齊王族逃亡馬來半島,建立了滿剌加王國。巨港一帶失去控制,局勢混亂。當地的華人於是公推梁道明為三佛齊王,抵禦滿者伯夷國的進攻。梁道明後來受明成祖招安回國,其副手施進卿繼位。
明代仇英的《貢職圖》裡就繪有三佛齊的朝貢場景
這個華人控制的三佛齊王國直到公元1470年,才被三佛齊舊王族建立的滿剌加王國所滅。
而在明朝嘉靖年間,潮州人張璉造反,後被名將俞大猷等擊敗。張璉失敗以後率殘部流亡出海,之後率部攻佔三佛齊地區,自立為王,國號很牛,叫“飛龍”。
不過後來飛龍國的傳承沒有查到史料記載,所以後續不詳。只有在《明史》裡提到一句,在三佛齊有數千家華人,可能是張璉舊部。
潮州饒洋鎮磐石樓有一座“飛龍廟”,就是紀念張璉的
-
4 # 渡口謌離殤
我覺得應該是清中期由一個姓羅的華人建立的蘭芳共和國,那個小國在乾隆年間曾經想和清建立藩屬國關係,但被乾隆皇帝拒絕,後來這個小國亡與荷蘭
-
5 # 漁耕樵讀
華人在南洋建立的國家還蠻多的,第一個還真不好說,大概就數南宋末年陸秀夫的兒子陸自立建立的爪哇順塔國了,陸自立號復宋。
雖說他的目的是復宋,但是如果說沒有名字那也是不對的,在爪哇西部的順塔部自立為王號稱順塔王。在明朝永樂年間,順塔王聽說元朝已經滅亡,遣使嚮明朝進貢。這個事在《明史》中還有記載:其村主廣東人,永樂九年遣使表貢方物。
南宋德祐二年,元軍進攻臨安,面對臨安隨時可能被包圍的形勢,張世傑決定向南轉移。但是等到達福建的時候,福州陷落,於是張世傑擁護者宋瑞宗直奔泉州準備出海。
但是張世傑向泉州市舶司借調船隻的時候,卻遭到了阿拉伯裔市舶司蒲壽庚的拒絕,原來蒲壽庚早已準備投靠元庭。於是張世傑不得不向廣東轉移,張世傑護衛著趙昺來到了廣東崖山,不久之後廣東和廣西也相繼淪陷。
祥興二年,崖山之戰爆發,後因戰況不利,陸秀夫看到突圍無望,揹著年僅八歲的宋懷宗趙昺投海自盡身亡。南宋軍民看到宋懷宗身亡,十萬人相繼投海殉國。而張世傑原本想擁護著太后,尋找宋室後裔在海上繼續領導抗元,但是太后聽說趙昺已經投海身亡,於是也自盡了。於是張世傑葬楊太后於岸邊。
後颶風大作,眾人勸說張世傑登岸,但是被張世傑拒絕了,張世傑在狂風中焚香禱告:“一君亡,復立一君,今又亡。我未死者,庶幾敵兵退,別立趙氏以存祀耳。今若此,豈天意耶”,隨後船傾覆,張世傑也溺死於海上。史書說:“舟遂覆,世傑溺,宋亡”。那一天十萬忠烈浮屍海上,這一年宋亡於崖山。
而一些有幸逃出重圍的宋人,來到南洋爪哇島,他們在爪哇島順塔建立起了一個政權,擁立陸秀夫的兒子陸自立為順塔王。這個順塔國持續的時間也不短,他們在明朝的時候還和明朝有著密切的來往:“歲歲互市,中國商旅亦來往不決,中華及諸番商舶,輻輳其地,寶貨填溢。”直到明末期間爪哇被荷蘭殖民者全部吞併,順塔國也宣告滅亡。
其實華人在南洋建立的王朝有很多,因為華人去的時候那裡還沒有形成國家的概念,甚至很多地方就根本沒人。其中以蘭芳國最為出名,蘭芳華人口達四百萬,國土面積達43萬平方公里。羅伯芳任第一任“大唐總長”,蘭芳國規定以漢服為禮服,官方語言為漢語。蘭芳國也是亞洲第一個共和國。
羅伯芳曾遣使請求併入大清,但是被乾隆皇帝拒絕了,乾隆稱之為“天朝棄民”,蘭芳國因為長期受到殖民者的入侵,羅伯芳對西方殖民者深惡痛絕,他臨終遺言:“無論誰為繼承人是誰,歸順大清之志不可變。”但是蘭芳國在西方殖民者的長期打壓下,堅持了110年後被荷蘭所吞併。
回覆列表
位於中國南海西南部、馬來半島和婆羅洲島之間的南海內,是馬六甲海峽進入南海的門戶,由272個島嶼組成,面積2,110平方公里。如今屬印度尼西亞廖內群島省管轄。
納土納群島與中國有很深的歷史淵源,最早期始於東漢。東漢的楊孚在其撰寫的《異物志》中就記載這個地方叫做"漲海崎頭"。三國時期叫做萬震的學者在《南州異物志》裡說納土納群島名為"極大崎頭"。
而真的有華人在這個島上長期居住生活,則是源於中國的大航海時代——鄭和下西洋。上面講到,納土納群島位於南海通往馬六甲的第一站,也是離開南海前的最後一站,因而是鄭和船隊的必經之路。船隊航行過廣袤的南海之後,納土納群島是穿越馬六甲海峽之前最後的休息地。
也因此,鄭和下西洋船隊在這裡修建起補給站,並建有兵營、倉庫等其他生活設施。鄭和下西洋每次進入馬六甲之前經過此地,都會在此進行補給、休息,並且卸下一些裝備以便回程時使用。而當時的明朝官方也就對這個地方進行了重新命名,在明朝時這裡被稱為"萬生石塘嶼"。
雖然下西洋的專案因為永樂皇帝去世和耗費過大而停止,但對納吐納的維護則沒有斷絕。明宣宗的時候,鄭和第七次下西洋結束,也是最後一次下西洋。雖然此後再沒有下西洋的行動,但宣宗依然給這個下西洋重要的補給站賜名"萬生嶼、安不納",並派人繼續駐守在這裡。由此,納土納群島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海外直轄地,後來華人也稱這裡叫做天涯島。其中有一個小島叫做安斑瀾島(可能就是納土納群島),這個島上生活著當地的土著和外來遷移過去的華人。由於華人的數量在張傑諸到達的時候少於當地土著,因而經常在爭奪資源、土地的時候敗下陣來。由於張傑諸能說會道進行調停,雙方才暫停爭鬥,也使得他得到了華人的信任。
由於華人曾經多次被欺負,張傑諸便暗地籌劃幫助華人打敗土著。經過幾年的努力,張傑諸帶領這裡的華人打敗土人,稱王安斑瀾島。
而在作家伯楊所做的《華人史綱》裡則是這樣描寫:“廣東省潮州人張傑緒,在安波那島(納土納島)建立沒有特定名號的王國,自任國王。下世紀(十九)張傑緒逝世,內部發生紛爭,王國瓦解。”
伯楊認為此人名為張傑緒,所稱王的安波那(安斑瀾)島便是納土納群島。張傑緒在這個島上創辦了一個名為"南華公司"的商貿公司,在周邊開展貿易。並在取得這個島的主導權後,自立為王。
史料的記載都會有些偏差,但無論如何,從明朝初期鄭和下西洋之後,如上面所說,確實有很多華人開始到這裡定居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