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牆聯盟

    一、生動的中國畫線條形式美

      什麼樣的線條稱之美呢?什麼樣的線條稱之不美呢?晉・衛夫人在書法用筆時早就指出:“多骨微肉者謂之筋書;多肉微骨者謂之墨豬”。在書法用筆中如此,那麼在中國畫線描中,對於幹、扁、平、浮的線同樣是缺乏美感的;同樣,以線的感情內涵而言,缺乏激情和涵養,機械、麻木和死板的線也是缺乏美感的。線的自身形態講究氣斂內充,圓潤厚重,變化波動而不僵直板滯。每條線要形成一種“一波三折”的流動性,要有“勁弩筋節”的力量,從而體現出一種力與美的完美結合的生命動感。

      在國畫線條中要避免出現板、刻、結等用筆上的毛病,這就是郭若虛早就提醒人們注意的用筆“三病”。可見中國畫重視用筆,重視線條美,畫中若無線條美,謂之無“筆”。

      “線條”的描繪和應用,是每位藝術家一生為之探求和塑造物象的最根本課題。羅丹說:“一條規定的線貫穿著宇宙,賦予了一切被創作物,如果他們在這線裡面執行著,而自覺的自由自在,那是不會產生出任何醜陋的東西來的。”古人創造了幾十種甚至上百種的線條,其構思、運轉、變換、組合,具有動勢美而絕妙。線條的美,譜寫著整個中國畫史,成為永恆的、有生命的實體。每位畫家的意境構思、情感描繪不同,線上的運用上就會有不同的韻味。有的莊重、典雅、崇高,有的活潑、輕鬆、流暢,有的剛健、挺拔、豪放,有的古樸、飄逸、灑脫,有的渾厚蒼勁、抑揚頓挫、自然流露,而這一切又屬於線的奇妙變幻組合,動、靜對比中感受、深究、擴充套件、延伸而產生的。從古代中國畫大師的作品就可以看出,顧閎中用線粗細,疏密變化適度,優美瀟灑;陳洪綬用線疏密變化極大,喜用近似平行曲線,奇趣怪拙。這些不同的線條特點都構成了他們與眾不同的藝術風格,在美術史上確立了崇高的地位,成為中國文化和世界藝術遺產的瑰寶。因此,對線條的總結提煉與追求往往成為一個藝術家風格面貌的體現,也是判定其作品的一個重要依據。

      中國畫的線條美不僅給人一種高雅的精神享受,而且包含一切美的意象。對於線條本身的形式美,自古就有許多充滿詩意的辭藻加以註解。如“吳帶當風”“曹衣出水”。中國人物畫的形式美之一主要表現在人物衣褶、衣紋的處理上。自東晉?顧愷之到唐?閻立本、吳道子到宋代諸家,都各有其衣褶的筆法。這些古代畫家之所以採用種種藝術形式,就在於他們一方面是忠實的描繪衣服的不同質感或要求符合一個客觀的現象(即在人體運動時而形成的和不同材料製成的衣紋),另一方面則體現了士大夫們所崇尚的神采和風格,從而創造了和他們各自相適應的線的各種不同技法。

      中國畫的表現手段以線為主,它不但有非凡的表現力,而且因中國畫線條的各種具有情感性的內在本質而體現出多樣與統一、對比與和諧、節奏與韻律的線條美。

      多樣統一的線條美。中國畫的線條絕非單一、死氣的線條,它具有強烈、豐富、多樣的生命力。中國畫的線條與所描繪的形體之間,並不存在必然的依附關係,因而獲得了極大的自由,使畫家可以更多的追求形體之外的東西,並賦予它更多多樣的內涵,使線條本身具有某種意義,有了脫離形體單獨存在的美學價值。

      對比與和諧的線條美。線條需要藝術的組合,使之協調和諧,然而和諧起於差異的對立,因為和諧是雜多的統一,不和諧因素的協調。中國畫的線條則把輕重緩急、抑揚頓挫之間對立的因素和諧協調,呈現強烈的藝術之美。如果一副中國畫裡的線條少了方圓粗細、曲直動靜的對比與和諧,那麼這張畫就少了許多衝擊力與藝術魅力。

      節奏與韻律的線條美。節奏是線條強弱有規律的重視,韻律是作者用線時在情感是起伏運動的軌跡,線條在平均有力的基礎上,提按、行頓、轉折、輕重、急緩等多產生的變化,形成了線條節奏美和韻律美。線條的長短、粗細、簡繁、疏密、濃淡、虛實、交錯、顧盼、呼應等,形成了整幅畫的節奏美和韻律美。

      中國畫線條的多樣與統一、對比與和諧、節奏與韻律構成了中國畫線條不可缺少的元素之一。

      二、書法對中國繪畫線條的影響

      書法藝術具有用線的美感和力度,是最容易發揮其個性的藝術形式。這和凝練的筆墨線條,這種用筆的方法同樣可以為繪畫藝術所運用。可以說中國書法影響了繪畫藝術,使畫家們從線條的運動組合中找到了新的靈感。中國繪畫對線條的使用與理解,無疑受到了書法的影響。中國畫的作畫之法,也同樣非常講究用筆,其方法在很多方面同於寫字,所以說中國畫強調以“寫”法作畫。“書法是表現一個靈的空間”而這種永恆的靈的空間,是中國畫的意境;而這空間的構成是依賴於書法的;國畫空間是書法空間的衍生和發展。中國書畫家歷來強調“書畫用筆同源”“書法融於畫法”行成了中國畫的很多特點。人們常說“書畫同源”這不僅說明中國書、畫的產生有相同的根源,更重要的還在於二者的美學思想形成有相同根源,在發展過程中,基於相同的美學根源,相互促進、相互啟發、相互汲取。

      由於中國書法與中國繪畫同宗同源,並且用同一工具材料,書法的線條意識便在相當的程度上融入到了繪畫之中。在石濤的題畫中,常見以書論畫的詩句,如在《大風堂名跡》所收一頁渴筆山水中題曰:“必定畫沙,然後成字。”他甚至沿用董其昌的論述,稱“作畫當以草書隸書之法為之”從某種意義是講繪畫的線條就是書寫出來的,不少中國畫家特別強調線條的書寫性,由於線條的力度、速度對於表達畫家的氣質,情緒有著直接的關係,所以畫家們不但注意畫家的繪畫效果,而且十分注意線條的執行過程,透過對筆的輕重、緩急、頓挫、提按、剛柔、方圓、粗細、濃淡、乾溼等不同的處理,用各種節奏和旋律來細膩的表達情感。國畫中的寫意畫則更得益於書法,如近代著名畫家黃賓虹在他的深徒手稿中,用乾溼濃淡、輕重流暢、沉著痛快的書寫形式,表達出線條的金柔與潑辣、飛舞與凝重。再如著名畫家齊白石,他追求畫面線條的凝練、深沉與博大古樸,並將隸書的古樸雅拙趣味,石鼓文的圓轉渾厚的運筆特點,狂草的豪放、自如,甲骨文和金文的遒勁、細辣的線條靈活運用於畫面,構成畫的節奏、韻律之美,並運用線條的交錯、疏密、虛實、清渾等關係使畫面達到了豐富、含蓄、氣韻生動、意境深澳的藝術效果。

      落筆成點,運筆成線。中國書法藝術經過幾千年的發展,不僅錘鍊、純化了筆墨線條,而且賦予了線條生命力的象徵意義。骨、筋、肉、氣、血都是其形象化的體現,可以說有功力的書畫家,在運筆揮毫中能將其功力與修養盡情展示;反之,暴露出來的就是病筆、敗筆。所以在書法中常常以“力”來概括的就是筆力,就是骨力,更是表現了人的生命力。

      正因為中國書畫藝術的完美結合,才更拓寬可繪畫線條的表現力與審美領域。書法用筆入畫是繪畫表現效能的需要。擅長書法的畫家,將他們積累的書法功力運用於繪畫之中,拓寬了中國繪畫的表現空間,這無疑是發現一塊繪畫的新大陸。

  • 2 # 詩情書韻

    在中國傳統繪畫和書法等藝術創作中,毛筆成為最基本的工具。為了達到一定的藝術效果,毛筆筆畫常常會有粗細變化。

    我們仔細觀察毛筆筆畫粗細的變化其實是有規律可循的。如書法中,一是密細疏粗。為了使筆畫多的字不顯得擁擠,筆畫就得寫細;為使筆畫少的字視覺上不過於單調簡約,筆畫必須寫粗。二是長細短粗。從視覺上講,長筆畫比短筆畫更加顯眼,只有將筆畫寫細,才能讓短筆畫也較顯眼,從而取得平衡。三是橫細豎粗。這是為達到結構安穩的藝術效果。四是左細右粗。對左右結構的字來說,這樣寫更符合人們的審美習慣。

    使用毛筆進行藝術創作時,筆畫粗細變化往往與書畫物件的整體章法有一定的聯絡。

  • 3 # 明草老師佳順書法網院

    第一:這樣顯得有藝術感,藝術必須是變化的。技術必須是強調統一的。

    第二:粗細變化有利於毛筆的上下提按,有利於讓筆毛恢復彈性,做到連續書寫。

  • 4 # 翰墨書道

    書法是力戒呆板、僵化、布若運算元的。實際上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是富有變化。幾何圖案都是人為的痕跡。中國古代的書法特別是甲骨文其本身就是源於自然界定萬事萬物,可以這樣說一線條符號都是有源的,只不過隨著書法的演變、不斷提煉、概括越來越符號化,但對自然的模仿的影子卻沒有丟失過。點畫的粗細變化一方面是漢字模仿自然的造型需要造。一方面則是為了符合審美的需要,使得書法的造型更富有變化,更生動活潑,富有靈動氣韻。在所以有的書體或字型中,可以說其中的點畫是沒有一筆是不充滿粗細變化的。包括印刷體美術字的點畫線條,如粗黑體字同樣是有粗細變化的。

    書法中的粗細都是根據點畫造型的具體要求,利用提按用筆技法完成。書法的點畫造型有了粗細輕重變化,這樣的變化才更美觀生動。實際上書法中的變化形式還不僅僅只有粗細輕重變化一種。還有許多如方圓、疾澀、大小、轉折、曲直等等豐富的變化形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租的房子可以換鎖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