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悟空生活

    二戰的日本全力進攻美國能否成功, 哈哈,這個問題有意思,二戰日本能用的手段都用上了(包括非人道的)都啃不下當時羸弱的舊中國,還想跨越太平洋把狗皮膏藥插在自由女神像上,完全是痴人說夢。當時中國工業化幾乎可以忽略不計,而日本在亞洲是第一,但是和美國比也就是個雞頭,牛尾都算不上。而決定戰爭勝負最重要的因素正是國家的綜合國力。在中國戰場取得的戰果使得日本軍方空前膨脹,太高估自己的實力,確切的說大大低估美國的戰爭潛力了。美國二戰以前雖已是世界第一經濟大國,但是其軍備很一般,甚至沒有大規模的正規軍。日本偷襲珍珠港後,才讓世界看清它的軍事實力。飛機、坦克、機槍、大炮大批次的訂單源源不斷。軍艦更像下餃子一般被生產出來。日本甭說登陸美國了,空軍被打光後海軍也被滅光,陸軍只能躲在島嶼的地道里負隅頑抗,要麼被打成炮灰要麼被活埋,逐個滅掉美軍還覺得划不來,就有了後面的兩顆原子彈和東京大轟炸,那狀況難以用一個慘字形容。 其實日本偷襲珍珠港不是為了登陸美國然後搶美國的資源捉美國的大妞,日本軍部不會蠢到這個地步,它偷襲珍珠港是為了消滅美軍的太平洋艦隊,為奪取太平洋制海權,這樣日軍就可以把東南亞獲取其的石油等資源源源不斷的運回來,這樣才能維持日本戰爭的輸出。這也是日本為什麼沒有配合德軍從當時的滿洲出兵插老毛子屁股的原因,打蘇聯沒有多少油水,而自己戰爭生命線被美國海軍掐著,當希特勒知道日本偷襲珍珠港後給出的評價是:“這頭沒有吃飽的牛”!當時德國閃電戰攻下法國和波蘭,英國也朝不保夕,蘇聯危在旦夕,按照當時的形勢德國攻下歐洲大陸只是時間問題,而這時日本在亞洲大陸也勢如破竹,這時候日本選擇配合德軍給蘇聯背後來一刀,蘇聯斯大林保衛戰就不可能從西伯利亞調出兵力去阻擊德軍,那勝負就另當別論了。不到一年時間日軍軍部就發現中國戰線過長兵力不足,德國久攻英國不下,蘇聯戰場形式也發生了轉變,但為時已晚無法收手了。所以說日本民族是沒有戰略眼光的民族,有戰略眼光就不會發動侵略戰爭了,現在依舊。

  • 2 # 靜夜史

    這個問題讓日本老兵氣得想切腹:什麼叫“若全力進攻”?難不成我們在和美國鬧著玩?八嘎!

    作為二戰的策源地之一,日本雖然沒有和德國那樣“萬眾矚目”,但也在東方掀起了滔天巨浪。尤其是從1941年12月7日偷襲美國珍珠港開始,日本和美國在整個西太平洋進行了長達4年的殊死較量,雙方都付出了極其慘重的代價。尤其是日本,幾十年的積累被美國完全摧毀,徹底失去了問鼎世界大國地位的可能。

    在這樣的情況下,說日本沒有努力,是對失敗者的深度侮辱,不切腹不足以表達憤怒。

    1、國力不足

    國力不足,是日本輸掉太平洋戰爭的最根本原因。

    島國的自然環境,雖然在農業文明時期為日本提供了絕佳的庇護,但卻在工業文明時期成為阻礙日本更進一步的巨大障礙。

    因為地狹人稠且資源匱乏,加上火山地震頻發的惡劣環境,日本數千年來侵略東亞大陸的野心被再度點燃。1931年在希特勒尚未上臺時,日本便發動九一八事變,走上了對外侵略的道路。

    應該說,雖然日本在中國的擴張並未遵循日本戰略家石原莞爾制定的“五步蠶食”戰略,但因為中國軍閥割據的社會環境,加上國際社會的作壁上觀,日本在中國的侵略擴張“相當”順利。

    不過,儘管上躥下跳使勁渾身解數,但日本始終沒有在中國境內發現擴大工業生產和發動戰爭所亟需的石油,而當時已被發現並開採的大油田,一是位於蘇聯和伊朗境內的裡海沿岸,二是美國勢力範圍下的南洋地區,尤其是何樹東印度群島。

    於是,為了獲得石油資源,日本面臨著極其艱難的抉擇,是北上攻蘇還是南下襲美?

    在當時美國國力空前強大的情況下,理論上北上蘇聯應該是較為可行的方案,除了共產主義路線的蘇聯從來都是世界各國的眾矢之的,更因為1936年德意日結成軸心國同盟,以反共為宗旨,更重要的是,美英等國為促使軸心國攻蘇,瘋狂採取綏靖政策,這更有利於日本攻打蘇聯。

    於是日本關東軍在中蘇中蒙邊境頻頻挑釁,相繼爆發了1938年的張古峰事件和1939年的諾門坎戰役。為了徹底粉碎日本北上的野心,朱可夫在諾門坎戰役中強勢出擊,將關東軍打得滿地找牙。

    而就在蘇日僵持不下時,德國為橫掃歐洲,於1939年8月23日和蘇聯締結《蘇德互不侵犯協定》,也使蘇聯短暫避免了兩線作戰的窘境,於是日本北上蘇聯的企圖遭到更大的阻力。

    當然,就算日本成功北上,也需要千里迢迢到中亞運油,怎麼看都像是腦子有病,所以諾門坎戰役後,感覺打不過又划不來的日本徹底放棄了北上企圖,轉而繼續南下,開始將矛頭對準美國。

    1940年德國橫掃西歐,法蘭西亡國,英國被打得奄奄一息,在這樣的情況下,日本趁機向英法在亞洲的殖民地發動進攻,奪去了包括香港在內的廣大區域。

    日本的做法,使美國在亞洲的利益受到巨大損害,於是美國逐漸放棄中立立場,開始對日本實行石油禁運,並凍結了日本在美資產。高速執行的日本戰爭機器被極速剎車,面臨著隨時傾覆的巨大危險。

    在即將車毀人亡的情況下,日本索性孤注一擲,一不做二不休地挑戰美國,於是將炸彈扔向了珍珠港。

    不過,在狂熱的日本人中,終歸有清醒之人,特別是日本聯合艦隊總司令山本五十六。他認為日本必敗,珍珠港突襲只能為日本爭取最多三年的優勢時間,可惜他錯估了美國的憤怒,僅一年時間不到,美國就在中途島海戰中讓日本血債血償,戰局也被迅速扭轉。

    而當美國奪取太平洋戰爭的優勢後,日本就開始了迅速的毀滅。

    2、戰略短視

    戰略短視,是日本輸掉太平洋戰爭的次要原因。

    從日本崛起的歷史來看,島國環境不僅阻礙了日本的膨脹,更限制了日本人的智商,這種智商的天花板體現在日本始終沒有出現具備世界眼光的戰略大師。

    參與九一八事變的石原莞爾雖然看透了日本只有蠶食才能征服中國的現實,但九一八事變的成功很快使少壯派的狂熱淹沒了理智,石原莞爾也不能倖免。

    更要命的是,即便石原莞爾想到了中國歷史上統一中原的各種可能,但依然忽略了美蘇等國際社會的影響,這也決定了日本的所謂戰略,即便看似很完美,也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缺陷。而這種缺陷,即便很小,也有可能極端致命。

    而從世界歷史發展的程序來看,沒有戰略大師的民族看似可怕,實則可悲。

    因為崛起時間太晚,且始終沒有更加先進高效的殖民方式,縱然日本在太平洋戰爭前期佔據了總面積達800多萬平方公里的廣闊陸地面積,控制了約1/4的太平洋,但在美國這個名副其實的大國面前,日本始終難以擺脫小國的設定。

    而小國想要擊敗大國,在日本看來只有賭博,只有偷襲。

    包括偷襲珍珠港在內的幾乎所有對外戰爭,日本始終以賭徒的身份出現,賭贏了則名利雙收,賭輸了就重頭再來,山本五十六就是出了名的賭徒。連海軍最高領導都尚且如此,日本賭博風氣之盛可見一斑,而他們的賭資,是整個日本的國運。

    但日本先天存在的巨大缺陷,導致日本在太平洋戰爭中難逃一敗塗地的宿命,這就是海陸軍不和。

    海陸軍不和在國際上並非個例,但像日本這樣水火不容的情況世所罕見。還是因為日本國力有限,無法海陸兩開花,所以陸海軍的矛盾,表面上是爭寵,實際上是爭有限的資源。

    而因為始終沒有強有力的人物進行調和,天皇更是採取了聽之任之的態度,這使得日本海陸軍的矛盾在二戰期間更加激化,出現了陸軍造軍艦,海軍造坦克的奇聞。

    李宗仁曾評價日本的陸軍和海軍都首屈一指,但放在一起就一地雞毛。因為資訊不共享,日本不僅錯失諸多戰機,更導致了整體戰局的潰敗,而無論海軍還是陸軍,最喜歡聽到的還是對方被盟軍痛扁的訊息。

    日本從北上蘇聯到南下珍珠港的轉變,實則是日本高層陸軍派掌權到海軍派掌權的轉變。而無論如何,日本終歸是無法同心協力面對美國,所以美國只是用了一半的力量,就將日本打翻在地。

    等到1943年太平洋戰爭接連潰敗,著急上火的日本大本營才開始將大量關東軍抽調到太平洋島嶼上防守美國進攻,而在註定的失敗中,這些所謂的陸軍精銳最終都成為美軍的炮灰。

    “東京快車”的狼狽,不僅是日本軍隊的狼狽,更是不可一世的日本帝國主義的末日剪影。

    事實證明,作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美國對日本從來都是碾壓級別的存在。當美國開動戰爭機器時,其每週下水一艘航母的恐怖速度,是日本被拖入萬劫不復的深淵的最終原因。

    所以,在絕對的實力面前,日本的任何努力都是徒勞的。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飯店吃飯時,遇到領導也在吃飯,那麼作為下屬應不應該為領導買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