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是郝小仙呀

    黃庭堅《題胡逸老致虛庵》賞析

    黃庭堅(1045年—1105年),字魯直,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洪州分寧(江西省九江市修水縣)人,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與張耒、晁補之、秦觀合稱為“蘇門四學士”。宋徽宗崇寧元年(1102年),謫居已久黃庭堅離開四川,第二年又被貶往廣西宣州,途中經過胡逸老的住處,題詩相贈,此詩便成於兩次被貶期間。

    《題胡逸老致虛庵》

    藏書萬卷可教子,遺金滿籯常作災。

    能與貧人共年穀,必有明月生蚌胎。

    山隨宴坐圖畫出,水作夜窗風雨來。

    觀水觀山皆得妙,更將何物汙靈臺。

    胡逸老,生平不詳,致虛庵為其書房的名稱。此詩第一句則說如果家中藏書萬卷,則可以教育後代,如果滿藏金錢,則常常可能導致災禍;第二句則讚美胡逸老行善積德,常常拿出家中的糧食分給窮困的人,一定會有傑出的後代。此處引用了孔融讚美韋端的兩個兒子韋康與韋誕為一雙明珠。此句也成為了膾炙人口的佳句,在《三言二拍》中有引用,教導人如果平時行善積德,那麼上天一定會讓他的後代成為傑出的人才。

    第三句則寫出了致虛庵所處之位置,白天的時候,致虛庵大堂前面的山就好像是筵席中的一位客人,看到的整個景象則是一幅美麗的圖畫;而到了晚上的時候,奔騰而下的瀑布像房子的窗戶,聽到的的聲音如同風雨之聲。此句可謂精妙,有動有靜,有圖畫有聲音,有視覺上的感受,也有聽覺上的感受。山本靜,卻像一位客人坐在宴席上,水本動,卻像窗戶一樣在那裡靜靜不動。這樣寫就點明瞭致虛庵依山傍水的特點,一幅美麗的景象便在讀者的腦海中呼之欲出。第四局則以實帶虛,致虛庵看山看水皆妙,身處這樣的環境,也使心靈得到了淨化,沒有什麼東西能夠汙染,正可謂是“滌目又滌心”。

    黃庭堅作此詩時已快六旬,本欲在政治上有一番作為,可是官場上的不如意使其難以一展才華。而在此時,黃庭堅年事已高,深知政治上已很難再有作為。但是這些都未能使其意志消沉,反而進入了一種恬靜平和的心態,開始思考人生中的一些哲理和禪機,頗有王維“晚歲頗好道”之意。此詩從正面上看是讚美胡逸老,實際上卻是披露了黃庭堅經過了人生挫折後的淡然心境和廣闊胸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企業對外怎樣招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