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19
回覆列表
  • 1 # 小油瓶侃歷史

    什麼是兵家大忌?

    自人類誕生以來,戰爭就成為人們爭奪權利和利益的極端手段。

    隨著仗打的多了,自然而然就總結出了一些規律。

    而這些研究戰爭制勝的規律,總結出軍事方面的經驗教訓的學者,在古代就成為兵家。

    由兵家們總結出來的規律性的東西就是兵法。

    兵法自誕生以來,後世的軍事家無不從中汲取知識,用來指導戰爭實踐。

    大家都知道中國歷史悠久,從上古黃帝時代到現在,華人撰寫的兵法數量極多,如孫子兵法、三十六計、孫臏兵法、六韜、三略、唐李問對等等不勝列舉。

    總的來說這些兵法可以分為四類,權謀、形勢、陰陽和技巧,但是陰陽、技巧之類的兵書大都已經失傳,而形勢和權謀,大都古今相同,因此得以廣泛流傳,前文列舉的兵法多是用兵之法,用兵之道。

    雖然這些兵法中描述的是用兵之道,但是這些兵法中包含有豐富的辯證法思想和唯物論,簡單說來就是用大量活生生的戰例,告誡後人,戰爭中那些應該做,那些不能做,這樣就會使用兵之人一直會處於有利優勢條件下,避免己方陷入不利之境地,甚至險地。

    而那些兵家告誡後人不能做的,就是兵家之大忌。

    兵家大忌有那些?

    通常來說主要的兵家大忌有以下20條,

    不明敵我、臨陣換將、瞻前顧後、舉棋不定、後方不穩、保障不力、四面出擊、圍城無闕、將帥不和、軟肋示人、通訊不暢、求勝心切、背水決戰、未戰而怯、予敵喘息、輕敵冒進、分兵作戰、將士不用心、勝則驕,敗則餒、敵未動,而我先動

    下面小油瓶介紹幾個犯了兵家大忌的戰例

    1、夷陵之戰

    東吳偷襲荊州並殺害關羽之後,劉備盛怒,不顧群臣的勸誡,就連諸葛亮都反對,強行發大軍東征東吳,本來水陸兩軍並進,求勝心切的劉備將水軍駐紮到岸邊聯營,全力攻城,遭陸遜火燒,只能敗退白帝城。

    劉備犯得就是被仇恨衝昏了頭腦,求勝心切的大忌。

    2、馬謖失街亭

    諸葛亮出岐山時,重用善於紙上談兵的馬謖,馬謖不顧王平的勸阻,捨棄水源登山據守,使得魏將張郃,將其團團包圍,又斷其水源,大破馬謖。

    馬謖犯得是不懂地勢,不懂行軍布營之道,使自己陷入險地。

    3、長平之戰

    秦趙兩國對弈於長平,趙王棄用兵老道的廉頗不用,改用紙上談兵的趙括,趙括輕敵冒進,中了秦國詐敗之計,將40萬精銳趙軍葬送。

    當然也並是不是說只要犯了兵家之大忌,就一定會作戰失敗。因為決定戰爭勝利的因素太多太多,而且戰場是瞬息萬變,但是可以說犯了兵家之大忌會使部隊在某些方面處於不利之境地,領軍之人還是要儘量避免。

  • 2 # 風去了無痕D

    兵者、自古國之大事,死生存亡之道也。

    凡大將奉命出征、領兵作戰的,無不是兢兢業業,如履薄冰,牽一髮而動全身,一個微小錯誤,也能導致全軍潰敗的事例,戰史上數不勝數。所以,能稱“兵家大忌“的,就是指用兵時,千萬不能去幹的事!這樣的事很多,能寫滿一本書。故而只能稍舉四個例子說一下。

    一,不謀而戰,為兵家大忌中之大忌,持強兵而輕謀略,此為驕兵必敗之忌。前秦大帝苻堅,挾百萬雄師欲滅東晉。時苻大帝天下強兵盡握己手,志得意滿,狂言“投鞭即可斷流”,而忽視了謀劃與戰陣之道的細節,竟然在臨交戰時,命令列陣已畢的大軍,後退五里。古人沒有步談機與電臺即時通報聯絡,幾十萬人結成的大軍陣,內有數十百個小陣,綿亙至少十數里。後軍但見前軍旗幟紛紛後撤,皆不明所以~再加東晉兵戰鼓聲大起,於是,皆以為前軍已經大敗,恐慌之心迅速傳染了全軍,導致全軍一役崩潰。以至留下了“八公山上,草木皆兵”的千古奇聞。

    二,部伍未整合、訓練未充分,就倉促而戰的。哪怕甲堅兵利,還有名將統領,照樣會吃敗仗。此乃諸葛亮曰:無制之兵,雖名將不能為也。也為兵家一大忌。大唐安史之亂,威鎮安西的名將封常清,奉命開洛陽武庫,募兵平叛。數日間,招募七萬人。這七萬人,裝備著洛陽武庫中庫藏的全套精良兵甲,其時大唐國力之盛,史書可查。七萬新軍,配有最堅固的鎧甲、強弓硬弩,利刃長矛,想必著名的陌刀馬槊也不會少,還有長期在安西邊鎮、戰陣經驗極為豐富的天下名將封常清統領,這樣能打了吧?答案是不行!十戰十敗,伏屍百里,最後狼狽的西撤,丟了洛陽,逃入了潼關。為何?就因為部伍未經充分訓練磨合,任爾武器再好,有名將統領,也仍是必敗無疑!何況對手,也是曾經同為大唐正規野戰軍的漁陽突騎。不過,平心而論,封常清的部隊,屢敗而不潰散,還能將之帶入潼關,真也不負名將之稱了。若於宋代明代,這七萬人只須一敗就早作鳥獸散了。

    三,為大將者,持勇鬥狠,也是兵家大忌。華人受演義小說亂談之誤,尤其對於三囯中的大將單挑之事,津津樂道。實則古代戰爭,凡稱大將者,一己之身系全軍之安危,哪能拋下部隊不管,而去玩單挑?三囯時,劉備與曹軍爭奪漢中,蜀軍趁夜燒了夏侯淵軍寨下的鹿角等防禦設施。夏侯淵其人,向來自持勇武,常每戰必身自爭先。於是,以大將之身,親自領四百人下山修補工事,劉備伏兵突出,谷中金鼓震天,黃忠陣斬夏侯淵。曹操為此,甚為悲傷,乃以此作書告誡諸將,為將者當有知怯懦時,豈可不顧全軍而輕身犯險。《軍策令》中,曰:“~甚可傷。淵本非能用兵也,軍中呼為「白地將軍」,為督帥尚不當親戰,況補鹿角乎!”

    四,深入敵境,頓兵堅城之下,攻而未克。我師老兵疲,敵援軍大至,使我成腹背受敵之勢,此為兵家大忌也。凡遇此情況,一般皆會全軍覆滅。司馬懿徵遼東,圍襄平城後,命令大軍圍而不攻,且圍三缺一,放任四周敵軍紛紛逃入城中雲集。

    諸將不解,乃問司馬懿曰:“將軍以前平孟達之亂,亂在境內不遠,還令大軍晝夜兼程,一到達就急令攻城,一舉就斬殺孟達平了叛亂。何以今日遠征在外,圍了襄平,反而卻緩緩而圖之?”

    司馬懿說:“孟達降而復叛,部眾必然未有全服。所以我必須急攻,趁其未合而破之。若緩緩而圖,等其整合部眾,堅固城防,諸葛亮再自蜀中來援。我大軍屆時攻堅城未克,又陷腹背受敵之勢,其勢危矣!而今日我之所以緩攻襄平,因遼東之敵,利在騎兵,而騎兵之利在野戰,而敵今日卻驅四野之騎、入城而守,乃自蹈死地,我只待其雲集,然後合圍而攻城,可一戰而全滅之。”諸將聞言歎服。...

    北宋太宗伐幽州,頓兵于堅城下,攻之未克,師老兵疲。遼援軍至,腹背受敵而潰敗,使宋太祖窮盡十年之功積攢的天下精銳,一役盡喪。

    兵家大忌,又諸如糧道被截、將帥不和、臨陣換帥、將不知兵,賞罰不明、號令不嚴、兵無戰心、將無鬥志等等等等豈是一言可盡。

  • 3 # 野史日記
    犯兵家大忌者常敗

    所謂“兵家大忌”是指中國兵書總結出來的一些用兵的忌諱之處。這些用兵的忌諱在千百年戰爭中得到了印證,成為了用兵之人的共識。“兵家大忌”是一個泛詞,沒有明確的範圍,用來統指錯誤的用兵行事。例如:“臨陣換將、將帥不和、背水決戰、分兵作戰等等”。

    犯兵家大忌者並非必敗

    那麼這些前人總結的“兵家大忌”就真的準確嗎?也未必。兵仙韓信就曾經陳兵背水,與趙軍決一死戰,如此行事,典型的犯了兵家大忌中的“背水決戰”,“信乃使萬人先行,出,背水陳。趙軍望見而大笑。”然而趙軍的大笑沒能持續多久,他們就被韓信打得哭了出來,韓信有他的理論,“陷之死地而後生,置之亡地而後存。”當然了,這樣的險招是有很多前期鋪墊的,戰場形勢,瞬息萬變,韓信被稱為“兵仙”,也正是因為他總能根據戰場形勢作出準確的決定。韓信並非不懂兵法,反而是對兵法有著超乎常人的透徹理解。

    反觀項羽,也是背水烏江,為何被打的潰不成軍,自刎而亡呢?原因很簡單,第一、四面楚歌讓他們覺得江東已經被敵人端了,來圍剿他們的都是楚人,所以激不起來拼死搏殺的信念,也沒有了希望;第二,項羽是知道江東無事的,他看似背水一戰,但實際上是有退回江東的後路的,所以他也沒有必死的決戰之心,最後他的自刎完全是他要面子且不成熟的思想造成的,一生的英雄,悲涼的結局。同樣的“背水”,卻有著截然不同的結局。

    可見,“兵家大忌”是古人智慧的經驗總結,它有著重要的作戰指導作用,但同時又不可“盡信”,得其神,領其意,才是“兵家大忌”存在的重要含義。

  • 4 # 小楠愛歷史

    不明敵我、臨陣換將、瞻前顧後、舉棋不定、後方不穩、保障不力、四面出擊、圍城無闕、將帥不和、軟肋示人、通訊不暢、求勝心切、背水決戰、未戰而怯、予敵喘息、輕敵冒進、分兵作戰、將士不用心、勝則驕,敗則餒、敵未動,而我先動

  • 5 # 悠閒旅行拍攝

    二十條兵家大忌: 1、不明敵我 2、臨陣換將 3、瞻前顧後 4、舉棋不定 5、後方不穩 6、保障不力 7、四面出擊 8、圍城無闕 9、將帥不和 10、軟肋示人 11、通訊不暢 12、求勝心切 13、背水決戰 14、未戰而怯 15、予敵喘息 16、輕敵冒進 17、分兵作戰 18、將士不用心 19、勝則驕,敗則餒 20、敵未動,而我先動

  • 6 # 過小西

    二十條兵家大忌:1、不明敵我2、臨陣換將3、瞻前顧後4、舉棋不定5、後方不穩6、保障不力7、四面出擊8、圍城無闕9、將帥不和10、軟肋示人11、通訊不暢12、求勝心切13、背水決戰14、未戰而怯15、予敵喘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覺得窮人為何窮,富人為何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