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茶姑娘

    說到公道杯,小茶想起剛開始學習茶文化時,老師對公道杯的介紹:公道杯的主要作用是鑑賞湯色,均勻茶湯。

    第一,均勻茶湯。我們用紫砂壺或是蓋碗泡茶時,茶湯出湯先後不同,濃度有所不同,先倒出來的茶湯淡一些,後倒出來的茶湯濃一些。若是直接把紫砂壺和蓋碗裡的茶湯分給客人們,那人們喝到的茶湯濃度不一,有的味道濃,有的味道淡,則有失公平。若是把茶湯倒入公道杯中,再從公道杯中把茶湯分給大家,那麼大家喝到的茶湯都是一樣的,這就是公道杯名字的來歷了。

    第二,鑑賞湯色。公道杯的第二個重要作用就是鑑賞湯色了,鑑賞湯色很容易理解,把茶湯倒入透明的玻璃公道杯中,我們便可以很容易的觀察欣賞茶品的湯色,比如巖茶的橙紅明亮,熟普的深棗紅色等等。我們還可以觀察一種茶品從第一泡到最後一泡的湯色變化。

    第三,品味茶香。其實公道杯還是聞茶香的好工具,我們把公道杯中的茶湯分給大家後,可以拿起公道杯靠近鼻子,就可以聞到所喝之茶的優雅香氣啦,並且因為公道杯得造型,茶香散的慢,更方便多人一起聞茶香。

  • 2 # 冬月之水

    公道杯,功夫茶的分茶杯,茶壺泡好茶後,將茶水透過濾網倒入公道杯,再用公道杯將茶水分給每個小茶盅。之所以叫公道,乃分給每個茶盅的量一樣。體現的是一種文化,不厚此薄彼,公平對待。

  • 3 # 中式精緻生活

    提到公道杯,大家都知道是泡茶時盛裝茶湯,並均勻茶湯到品茗杯中的茶具。

    有陶、瓷、紫砂、金屬、玻璃等各種材質,有執壺形、側把形等帶把的,也有無把的公道杯。

    但最早的公道杯可沒有這麼簡單~看過後,你也會像小懂一樣,對古人的智慧佩服得五體投地!

    最早的公道杯

    關於“ 公道杯 ”的發明年代,眾說不一 , 至今也沒出現最具說服力的證據。

    但從現有資料看,它最早出現在東,當時這種酒器為樽形,叫常滿樽。後晉時期,已有人將常滿樽改為欹(qī)器型的陽燧(suì)樽。

    在元代和遼代的時候,公道杯作為酒器出現了。那時候,古人利用物理學中的“虹吸原理”製成這種器具去治理貪酒的人。

    ▲最早的公道杯

    虹吸原理

    ▲虹吸原理示意圖

    虹吸管隱藏在小瓷人體內,一端與杯中液體連通,一端穿過杯底與杯外空氣連通。

    當杯中水位低於虹吸管頂部時,虹吸管管內頂部左右兩邊均為一個大氣壓,液體不能從杯底流出。當水位等於或超過虹吸管頂部時,虹吸管管內頂部右邊壓強增大,數量上等於大氣壓加上杯中深度為液麵到虹吸管右端管口的靜壓強,此時,水從杯底排出,直至杯內水面與虹吸管右端管口平齊為止。

    所以,公道杯裝水極限深度與虹吸管頂端平齊,過少,公道杯不能排液;過多,液體會洩漏遺盡。

    若公道杯開始排液即停止注液,那麼,公道杯每次排液量總會一致,不管事先是否在杯中注入液體,流量很是“公道”。

    這個原理好複雜,小懂看完都暈了……說人話就是:公道杯盛酒只能淺平,不可過滿,否則,杯中的酒就會全部漏掉,最後一滴不剩。

    據說,最早給這種杯命名的人是朱元璋,看來在過去,公道杯也算是皇室御品了。

    古時的公道杯和現在的就是兩碼事吖!共同點就是佔了“公道”二字,那現在的公道杯又是怎麼來的呢?

    如今的公道杯

    我們現在口中的公道杯,是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從臺灣傳入內地的

    這是因為我們在用紫砂壺或者蓋碗泡茶時,由於注水的先後時間差,都會出現茶湯下層濃上層淡的情況,這樣在分茶時,品飲難免會造成差異

    所以會有“關公巡城”、“韓信點兵”的倒茶手法,來均勻茶湯濃度。

    公道杯出現後,泡好的茶湯先從主泡器具倒入公道杯中,濃淡的茶湯在杯中進行充分的融合後,再逐次分到品茗杯,這樣就保持了茶湯的濃淡一致

    在這裡小懂也要糾正個錯誤,“關公巡城”、“韓信點兵”的說法只適用主泡器直接分茶,公道杯分茶就不用這麼做了。

    而且如果沒有茶漏濾淨茶渣,在倒入公道杯中後,靜置幾秒,可以沉澱茶渣,更好的保證了品飲的感觀。

    公道杯挑選小技巧

    挑選公道杯時,其容量大小應與茶壺或茶蓋碗相配,公道杯應該稍大於壺和蓋碗;

    選擇透明的公道杯容易觀察湯色,選擇紫砂、柴燒等材質的公杯可以增益茶香;

    公道杯的造型中,任何開口的造型,都應以使茶湯能流暢傾倒為原則。

    現在的公道杯,雖然與古時不同,但它們“公道”精神依舊,把茶一視同仁分給每一位人,公道自然而來。

    分享下,你最喜歡什麼樣子的公道杯吧!

  • 4 # 泰山木32140178

    壺中茶水經公道杯的再次混合,然後分到每個茶杯,使本次斟到多個杯中的茶水濃淡一個標準,這就是公道。聞香和觀色也不是公道杯的本意。如今的茶公道杯只能達到質的均衡,不和古代虹吸公道杯一樣能達到量的均衡。

    如今的分酒器的分酒就是起到量的公道作用,而它的本意不在質的公道。酒宴上常見用一個專用小杯子量分酒的,你見過用大號玻璃注射器分酒的嗎?我真見過。

  • 5 # 甜甜向上精心創作

    公道杯就是在普通的杯子中多出一個龍頭(所以又叫水龍杯)或一個人形,往杯中倒入液體,最初液麵越來越高,一旦倒滿,杯中液麵就會下降,直到全部消失。

    公道杯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製作時巧用了虹吸現象。所謂虹吸現象,是指液體從液麵較高的容器透過彎管越過高處流到液麵較低的容器的現象,這根彎管就叫虹吸管。發生虹吸現象的條件是:1.存在大氣壓;2.液體要充滿虹吸管;3.高處液麵到虹吸管頂部的液柱的壓強不大於大氣壓。

    公道杯就可以理解為兩個容器(都與大氣相通)套在一起,之間用一根彎管連通,見下圖。在杯中加液體,因為彎管與兩容器之間底部相通,構成一個連通器,根據連通器的原理,彎管中的液麵隨著上升。當在杯中加滿液體時,液體也到達彎管的頂部,在重力作用下就沿彎管從另一側下降,直到充滿整個彎管。於是,虹吸現象發生了,兩容器之間的液體,不斷的透過彎管流入內部,直到全部流完。

    虹吸現象有很重要的應用,比如虹吸式抽水馬桶,在黃河中下游地區引黃灌溉等,也可利用虹吸管給魚缸換水,從油箱中抽取汽油。另外,大家應該想到,魔術師將水倒進帽子後,就直接戴在頭上,是怎麼回事。

  • 6 # 醉品好茶

    公道杯的由來

    關於公道杯,還有一個有趣的傳說。朱元璋得九龍杯大喜,用之宴請大臣,斟酒時心腹大臣添滿,其他大臣添淺。結果得朱元璋照顧的大臣的杯中酒都漏光了,而其他大臣喝得非常盡興。

    究其原因,才發現“九龍杯”添酒十分公道,盛酒時不能過滿,否則就會全部漏光。朱元璋認為此酒杯甚為公道,遂命此杯為“公道杯”,取“知足者水存,貪心者水盡”之意。

    由上所知我們常常說的“公道杯”,實際上是一種酒具,當然亦可作為茶具來使用。

    公道杯作為茶具

    公道杯作為茶具的用處大致有四點。其一,轉移茶湯,避免熱水在壺內久泡茶葉;其二,均分茶湯到杯子當中;其三,配合茶漏過濾細小茶末;其四,緩衝每泡茶湯的口感,使得每泡茶湯的口感落差減小。

    公道杯寓意處事需公道,不可貪得無厭。現代的公道杯,又稱之為“勻杯”、“公杯”、“茶海”。目前已經是茶席、茶會上的重要器具。

  • 7 # 千挑萬選美學實用主義

    公道杯,又稱分茶器。

    一壺好茶,如果直接倒進杯子,先倒出來的茶淡,後倒出來的茶濃。古人有言“不患寡而患不均”,為了均分茶湯,體現“公道”精神,於是乎便有了這個公道杯。

     

     

    選擇一隻合適你的公道杯,有這幾個品質就不會錯:

    ①  隔熱上佳不燙手:

    ②  線條流暢斷水利:好的導流口既能出水出的溫柔流暢,又能分茶分的乾淨利落,不會讓茶在倒的過程中滴滴答答地遺灑滿席

    ④  顏色潤、器型美、顏值高:杯身的造型,口沿的雕琢,顏色的潤澤,刻畫的紋樣,若干個細節才成就一隻賞心悅目的公道杯

  • 8 # 憶飄雪

    “公道杯”既稱為:茶海;

    我們首先,把所有的茶湯,倒入公道杯,再分到各個小杯子裡面。只有,這樣才能確保我們每個小杯子裡面的茶湯和口感是一樣的濃度,而不是,有些茶湯濃,有些茶湯淡。

    特別是我們沖泡的功夫茶,如果泡茶的,基本功不到位的話,特別容易出現,濃或淡的茶湯不均的場景。然而公道杯的出現,彌補了這方面的不足。

    古語稱:茶滿送客…我們用公道杯可以衡量客人的杯中是否是7分滿,用公道杯可以防止和朋友喝茶的尷尬喲。

    這就是為何“公道杯”又叫公道杯的原因了!

    公道杯的材質有很多種,造型設計頻多,我們常見的有,玻璃材質的公道杯,白瓷材質的公道杯,紫砂材質的公道杯,我們最常見的是玻璃公道杯和白瓷公道杯。

    公道杯,有分為帶耳朵和不帶耳朵,常見帶耳朵的玻璃公道杯均帶有濾網式的,這種簡單方便實用。

    不帶耳朵的公道杯容易燙到手,如果不是經常泡功夫茶的茶友,不建議使用。

    不用刻意的研究公道杯,找到自己喜歡的就可以。

  • 9 # 雪糕小姐

    品茶都是邊煮邊泡邊喝,茶壺要不斷續水,而要讓客人能喝上茶就只能將茶倒入公道杯中,既方便客人,又能做到平均分配,而且每人每杯都能保證是同一泡茶,體現了主人的公道。

  • 10 # 揮雲集

    之所以叫公道杯,是因為杯子是闊口的,可以掌握每杯茶水的分量。另外,茶的層次口感有別,公道杯可以將口感融為一味。

  • 11 # 開心果217673631

    喜歡茶的人都知道公道杯,公道杯是什麼呢?其實就是一件盛茶的茶具,它起到了均衡茶濃度的作用,它還有個別稱,叫“茶海”。用它比喻,對待任何事或人都要一視同仁,公道放在心中

  • 12 # 愛喝茶在版納

    “公道杯”現代茶席上又稱“茶海”。在中國古代是漢族飲酒用的瓷製品,傳說明朝一位縣太爺為討好皇帝朱元璋,指令“御窯廠”半年內燒製出“九龍杯”進獻給皇帝,最終有聰明之人燒製出一款“九龍杯”,此杯頭體與杯底連線處有一孔,向杯內注水時,若水位低於瓷管上口,水不會漏出;當水位超過瓷管上口,水即透過杯底的漏水孔漏光,被民間百姓成為“公道杯”,因公道杯為盛酒時只能淺平,不可過滿,否則杯中之酒會全部漏掉,一滴不剩。

    如今將茶席中的“茶海”稱為“公道杯”寓意茶席主人為賓客分茶時公平公正,人人平等,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充分體現了中華大地華夏文明、禮儀之邦的大國風範。

  • 13 # 覓漁紀文旅研習所

    公道杯,調和公道,自有一智

    公道杯,又名勻杯,是20世紀80年代後期出現在臺灣,並應用於茶席的重要茶器。

    公道杯一方面避免了應泡茶出湯的先後造成的濃度不均勻現象,另一方面,也委婉透露出一種茶文化,無論貴族顯赫或者平民布衣,在茶麵前一切平等,無尊卑貴賤,無厚此薄彼。

    正如杜牧詩所言:公道世界唯白髮,貴人頭上不曾饒。

    作為茶席上的新寵,經常與泡茶器構成一個方便的泡茶組合區,也是茶席上的不變部分。

    在潮州工夫茶分茶過程中,泡茶人將茶湯迴圈往復、均勻地分斟到每一個茶杯中,集市在出湯將盡只是,也會把壺中所餘的點滴茶湯,均勻分斟,這就是所謂的“關公巡城,韓信點兵”。

    公道杯的出現,雖然可能對茶湯的溫度和想起帶來些許的影響,缺很明顯地提高了出湯、分茶的便利性,應用公道杯之後,可以心平氣和地根據出湯的設定,判斷調整茶湯的濃度,一遍調節出湯的速度,並根據在公道杯中的茶湯的自然調和。

    正如我個人 最近新悟到的觀點一樣:

  • 14 # 燦爛葉子KH

    公道杯,又名勻杯,是20世紀80年代後期出現在臺灣,並應用於茶席的重要茶器。

    公道杯一方面避免了應泡茶出湯的先後造成的濃度不均勻現象,另一方面,也委婉透露出一種茶文化,無論貴族顯赫或者平民布衣,在茶麵前一切平等,無尊卑貴賤,無厚此薄彼。

    正如杜牧詩所言:公道世界唯白髮,貴人頭上不曾饒。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秋水長天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