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洞庭清水塘
-
2 # 嬉笑品味人間酸甜
在同等面積的兩個面,2米深的甲水面,就水體的體積而言比1米水深的乙水面多一倍。放養數量不一定就多一倍。而是相應的在所增加。水深不是愈深愈好,一般在4米以內的水體為有效水體,因光照能夠達到。4米以下的水層光照不易達到,生物生長是成問題的。太深的水層是否有養魚效果?按照光合作用原理分析,水的深層作用不大。因此挖魚塘提出3米水深的要求是合符科學道理的.
養魚的魚塘應該挖多深最合適?2.2-2.5的水深較好,太淺,放養密度達不到。太深,對底層魚生長不利。水溫上不來,魚自然長的慢。防治病效果也慢在同等面積的兩個面,2米深的甲水面,就水體的體積而言比1米水深的乙水面多一倍。放養數量不一定就多一倍。而是相應的在所增加。用人工,得看當地工價,計算下土方量。
養草魚的魚塘,1.5米水深較好。就可以隱蔽,水溫又可以調節,夏天不至於曬透,春秋可以很快提高水溫,適合草魚覓食。我們投放青草也容易被他們吃掉,經濟合理。
提到魚塘,就不得不提魚塘防滲漏的工程,魚塘防滲漏的工程方法較多,這裡介紹一種效果好成本低的工程方法。施肥法。是透過施肥防滲漏的方法。施肥防滲漏主要是廝肥能均勻地堵塞池床土壤孔隙,其次是由黏泥生成的微生物進行生物堵塞。
在魚池無水期間,乾燥環境可能破壞微生物的生長條件而中斷連續堵塞。有研究報道,讓培肥的魚池乾燥7d後注水,滲漏水量增加;乾燥124d後,已施入的廝肥不起防滲漏作用。施肥法防滲漏可阻止魚池的滲漏,還可以肥水。但廝肥施用量與滲水量之間的關係,目前尚無準確的資料。
-
3 # 漁人劉文俊
挖得深好還是挖得淺好?這裡得說一下水的深淺與溶氧量的關係。
據測試,水中的氧氣含量大大低於空氣中的氧氣含量。空氣中的含氧量為18%,水中氧氣含量為6/1000000,可見水的溶氧量是相當低的。
水中氧氣來自兩個方面:
一是水中植物。這些水中植物由於Sunny的照射而形成的光合作用,使植物吸收二氧化碳,釋放出氧氣。水中氧氣的60%來自於水生植物。
二是由大氣補充。在大氣壓的作用下,空氣中的氧向水中滲透。當水的氧氣的濃度達到飽和狀態後水也會向空氣中釋出多餘的氧氣。
光照的強弱、氣壓的大小、氣溫的高低都會影響到水的溶氧量。水溫越高,氧氣的溶解度越低,因此說,水中的溶氧量是在不斷變化的。溶氧量的變化會影響到魚的生活狀態。
氣溫與溶氧量也有密切關係。水中的氧屬於溶於水中的氣體。其溶解度的高低與氣溫的高低成反比。即:氣溫越高,氧氣的溶解度越低,氣溫越低,氧氣的溶解度越高。如:在20℃的水溫中,100個體積的水中能溶解3個體積的氧,相當於每升水含氧21.4毫克;而在o℃時100個體積的水中能溶解5個體積的氧,相當於每升水含氧35.7毫克。
另外,水溫升高後,水中的魚和其他小動物的新陳代謝加快,呼吸量增加,從而使水中的氧消耗得更快,氧氣越發稀少,氧氣少到一定程度時,魚的生命就受到威脅,為了應付氧氣少的狀況,只好減少活動,棲於水中不動,或者游到水的表層,翹起嘴從水面吸收氧氣,這種現象就是人們常常見到的“魚浮頭”。若水中繼續缺氧,魚就會大批死亡,漂浮在水面,這就是“魚翻塘”。
為什麼在夏天或高溫的天氣情況下出現這種“魚翻塘”現象,而在冬季、雨季沒有這種現象發生呢?其主要原因就是因高溫造成水中嚴重缺氧。
水中的溶氧量與水的諸多情況有著密切關係。如:水的深淺,水的表面積的大小,以及水是否在流在波動,這些情況都影響到水的溶氧量。
大氣中的氧氣在氣壓下透過水的表面向水中滲透,再透過水分子的運動向水的深處滲透,因此,水的上層的溶氧量總是大於水的深層區。有些魚(如鰱魚、鱅魚)對氧氣的需求量較大,只有在水中上層才能滿足對氧氣的需要,所以它們大都生活遊弋在水的中上層,而需氧量相對較少的魚(如鯽魚、鯰魚)就可以在水的底層生活,水底層的食物來源又較為豐富。
深水區由於水底的腐爛物質、水生植物也在消耗氧氣,並且水生植物阻礙了光線的穿透,使深水區的氧氣更為稀少。有資料顯示,靜止水面下30—48釐米處的溶氧濃度,每增加1毫克/升就需12天時間。按照氧氣在水中的分佈情況,就足以說明,養魚的水位不宜過深。
但是,魚的生活又受氣溫的影響,若夏天氣溫很高,淺水區易被Sunny曬透,水溫很高。這時的魚兒為了避高溫,可能到較為深的水域“避暑”了。
魚是生活在水的不同層面的。如鯽魚、鯉魚、鯰魚生活在水的下層;草魚、鰱魚、鱅魚多生活在水的中層;而翹嘴鮊、䱗鰷卻生活在水的上層。這主要是因為不同的魚對氧氣的需求量不同,也叫耐氧力的差異。
水中的氧氣的分佈並不均勻,下層少,上層多。由於鯽魚、鯉魚耐氧力強,鯽魚的耐氧力最強,生活在哪裡都行,但水底的食物較豐富,所以愛在下層生活。鰱魚、鱅魚的耐氧力差一些,在水底因為需求的氧氣不足,所以自然不樂意在水底生活,加之它們吃食的方式是濾食,以浮游生物為主,而水的中上層的浮游生物自然多於水的下層,所以它們選擇了水的中層或上層生活。翹嘴鮊的耐氧力更差,所以在氧氣相對比較豐富的水的上層生活。
因此,養魚水體不宜過深更不能淺,以2米深度最好。
-
4 # 踏火逍遙說魚
挖魚塘養魚,是挖得深好還是挖得淺好?最佳深度是多少?
在水產養殖中有這樣一句魚諺:寬水養大魚,但是之後又被人們引伸為“深水養大魚”當然這裡的寬與深也只是相對的。或者可以理解為想要魚長的快、長的大一些,則要有足夠的水體才行,水體小了,魚的生長速度相對來說會慢很多。那麼挖塘養魚時,是挖的深好還是淺好些好呢?最佳的深度是多少?
要踏火來說這個是沒有一個標準答案的,關鍵是看你養什麼樣的魚,及單個魚塘的面積多大才好說。一般品種的食用魚,如果大水面精養的話,則個人建議魚塘平均能關住2米左右的水深為最好,有的標準魚塘平均水位在2.5米左右,因此來推算的話,整個魚塘的深度應在3米以上才行。但是在生產中並不是一直關住這個水位,通常都是在高溫和低溫季節時才用將水位加滿,而在早春季節一般都會將水位放低一些,這樣利於水溫回升。
當然,這指的是規模化的標準養殖塘,如果不是規模化養殖,只是個人在家裡挖個小魚塘養一些魚自己吃的話,則也沒有必要挖這麼深,能挖到1.5米左右的深度都可以了,因為面積小,再挖深的話則塘堤會比魚塘水面還佔的多,另外水位過深的小塘,到時不好清塘裡的汙泥。
另外一些專門用來培育魚苗的塘,通常也不要2.5米這麼深的水,如果不考慮養殖大魚,只用來培育魚苗的話,水深能有1.5米左右也完全可以了,因此這一類塘也可以挖淺一些。
-
5 # 林振溜
挖魚塘養魚,挖深挖淺地利重要,沿海地區挖深不理想,我工作過養殖場,當時,想挖深點養多魚,挖了一米六以下是黑土,泉水有點鹹水氣味臭,後來挖一米五,四周再加高一米,寬二米多至三米,方便三輪車行走,保持養魚水位一米六左右。
第一年因水質和技術的失敗,死亡率太高開本了。第二年決定養草魚為主,草魚是中國淡水養殖的四大魚類之一,草魚糞便可飼養其他三大類魚。草魚苗有手指大要放入大魚塘時,打腸炎預防藥0.2毫升,每畝投放200尾草魚苗(超過投放目標)、鰱魚苗70尾、鱅魚50尾、鯉魚30尾、鯽魚100尾。
回覆列表
挖魚塘養魚,是挖得深好還是挖得淺好?最佳深度是多少
挖魚塘養魚的話,按照平常養殖密度,魚塘的深度當然是淺一些好。為何呢?
清水塘家和叔叔家有各有魚塘,叔叔家魚塘淺一些,只有一米多點,而自己家的魚塘比較深,有2米深。
平常養魚是看不出有什麼區別的,因為這是農村裡自己家養魚,主要是用來平時捕魚吃以及搞過年魚吃的,所以養殖的密度並不大。但是在乾塘後就容易看出池塘深淺的不同了。
養殖一年以上的魚塘,塘底都會有很多的淤泥,要讓池塘裡面的魚能夠正常生長,淤泥必須要清理。在清理淤泥的時候就可以明顯的看得出,池塘淺點的淤泥更容易清理出去,如果池塘深的話就要更費勁費時些。
在清水塘家這邊,大規模養殖淡水魚的池塘深度一般在1-1.2米之間,這樣的深度是比較符合常規養殖魚的深度的。
不過,如果是用於高密度專門養殖淡水魚的話,池塘的深度當然是深一些好點,深度可以到1.5-2米深。這主要是因為高密度養殖淡水魚需要更多的水體給魚提供氧氣,只有加深魚塘深度才可以增加水體容積,也就是增加水體含氧量。
從清水塘當地大規模淡水魚養殖池塘的深度來看,絕大部分深度在1米左右,這也是從換水、乾塘等經濟成本來綜合考慮的。如果要搞高密度的養殖,池塘深度應該深挖到2米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