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路遙lgy
-
2 # 花開富貴v
因為劉備有川蜀作為根據地,又張關,諸葛等大獎。孫權江東物產豐富謀士眾多 ,又和劉備聯盟。曹操本就是挾天子以令諸侯,漢朝大部分領土都在其控制下。其他小反王也不足畏懼,根本沒有不在感,像孟獲這些等等
-
3 # 剪影小王
曹操擊敗袁紹,奠定了統一北方的基礎,孫權繼承父兄之志獨霸東南,而劉備一直沒有特定的方向,到了赤壁之戰之後,才形成三足鼎立之勢
-
4 # 黑兔子牙
袁紹與袁術是同父異母的兄弟,他們的祖上“四世三公”,風光無限,名望極高,因而在討伐董卓時,袁紹被推舉為盟主,各方諸侯都唯袁紹、袁術兄弟馬首是瞻。可惜的是,袁紹、袁術兄弟卻在隨後便發生了失和。袁紹想立漢室宗親劉虞為帝,派人通知袁術,希望得到袁術的支援。不料袁術早已心懷異志,不願意擁立成年的漢朝皇帝,於是託辭公義不贊同袁紹的提議,兄弟兩人因此積怨翻臉。袁紹於是聯合劉表、曹操,並派周昕去搶佔孫堅(當時是袁術部下)的地盤。袁術出兵擊退周昕,又與公孫瓚以及陶謙結盟,大罵袁紹是後孃養的,誓與袁紹不共戴天。建安四年,袁術先後被曹操、呂布等人打敗,在逃亡途中得不到吃食,悲憤吐血而死。建安五年,袁紹在官渡被曹操打敗,兩年後,也因悲憤去世。袁譚與袁尚是袁紹的兒子,兄弟倆為了爭奪權位、為了一己之私,未能吸取上一代人慘痛的教訓,相互大打出手。結果,曹操再次撿了個大便宜,採取邊拉邊打的策略,先後打敗了袁尚、袁譚和袁熙,基本統一了北方。袁紹死後,袁譚和袁尚之間的矛盾公開化,雙方發生火拼。袁譚不敵袁尚,向曹操乞降。曹操於是乘袁尚出兵攻打袁譚之機,進軍圍攻鄴城。袁尚率軍回救,反被曹軍包圍。袁尚害怕,請求投降,曹操不許。袁尚乘夜逃跑,袁軍潰散,曹操攻佔鄴城。此後,曹操以負約為名,出兵攻滅袁譚,平定冀、青二州。建安十一年,曹操攻滅高幹,平定幷州。次年,曹操出兵征伐烏桓,逼迫公孫康獻上袁尚、袁熙的頭顱,徹底肅清了袁氏的勢力。三國時期,還要一組兄弟的情況與袁譚、袁尚兄弟的情況類似,他們就是荊州牧劉表的長子劉琦與次子劉琮。也就是說,劉琦與劉琮也是為了爭奪權位而發生內鬥,最終便宜了曹操。建安十三年,劉表去世,蔡瑁、張允等擁立劉琮繼任荊州牧。劉琦大怒,準備借奔喪的名義起兵討伐劉琮。恰在此時,曹操率大軍南下荊州。面對曹操的大軍壓境,劉琦只好避走江南,而劉琮則舉荊州投降了曹操,曹操竟沒有動用一兵一卒就取得了戰略要地荊州。毫無疑問,三國時期最著名的一組兄弟當屬劉備與關羽、張飛。劉備與關羽、張飛雖然不是親兄弟,但他們“寢則同床”,有福同享有難同當,三人之間的感情勝似親兄弟。客觀來說,劉備本人的軍事才能算不得上乘,他後來之所以能夠在三國多如過江之鯽的群雄中脫穎而出,成為蜀漢的開國皇帝,關羽和張飛是出了大力,有大功勞的。當然,劉備對關羽和張飛也不錯,他自己稱帝后,對關羽和張飛這兩位兄弟加官進爵、封侯拜將自不必說,後來關羽在荊州被殺,劉備不惜動員蜀漢的所有力量,傾巢而出進攻東吳,想要為關羽報仇,足見劉備對關羽的感情確實很深。孫策被稱為“小霸王”,是三國時期一等一的英勇人物。但他為人過於豪爽而疏於防範,因而在建安五年不幸為刺客所傷。
臨終前,孫策叫來兄弟孫權,親自給孫權配上印綬,說:“率領江東兵眾,決戰兩陣之間,,橫行爭衡天下,你不如我;但舉賢任能,使其各盡其心,用以保守江東,我不如你。”又請來張昭等重臣,將孫權託付給他們,說:“中原正處大亂,憑吳、越之兵眾,三江之險固,足以觀其虎鬥成敗。你們好好輔佐我弟弟!千萬不要回到北方去。”孫策能將自己千辛萬苦打拼下來的基業傳給弟弟孫權,既體現了他的胸襟,也體現了他與孫權之間的兄弟情深。而孫權也沒有辜負兄長的期望,果然將孫策未盡的事業發揚光大。曹操的成功,除了其本身雄才大略以及有眾多文臣武將追隨效力外,也離開曹仁、曹洪、夏侯惇、夏侯淵等兄弟們的鼎力支援。曹操與曹洪是堂兄弟。初平元年,曹操與天下諸侯一起起兵討伐董卓,兵至滎陽,被董卓的部將徐榮擊敗。倉惶敗退間,曹操的馬兒被殺,沒了坐騎,而此時,董卓的追兵又在身後緊追不捨。曹洪見狀,立刻下馬,將自己的坐騎讓給曹操。曹操推辭不受,曹洪說:“天下可無洪,不可無君。”(天下可以沒有我曹洪,但不能沒有您啊!)堅持把坐騎讓給了曹操,自己則步行隨曹操到了汴水邊。水深流急,不能涉水過河,曹洪沿著河道搜尋,終於尋到一隻渡船,曹操因此得以渡河,返回到譙郡。“天下可無洪,不可無君”,對於這句,後世有人提出懷疑,認為曹洪那時候怎就知道曹操能左右天下?我的理解是,曹洪並非有先見之明或能預言,而是曹操在起兵時,曹操家族和夏侯家族可能就已經形成共識:大家都以曹操為首,共同輔佐曹操奪取天下。或許正因為曹家和夏侯家有了這個共識, 夏侯惇、曹仁、曹洪等人才會無怨無悔地追隨曹操,甚至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也要保住曹操。《周易·繫辭上》雲:“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大概意思是說,兩個人同心同德,就能發揮出很大的力量。這句話,後來演變成我們現在常說的一句俗語——“兄弟同心,其利斷金”。
袁紹與袁術、袁譚與袁尚以及劉琦與劉琮這三組兄弟,他們原本都手握不錯的資本,如果兄弟和睦,即便無法統一天下,也足以稱霸一方,然而,他們最終都因為兄弟不和而為外人所乘,死的死,降的降,無所作為。相反,孫策與孫權、劉備與關羽、張飛、曹操與曹洪等,因為兄弟能夠同心同德,從而發揮了巨大的能量,最終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三國時期,能三足鼎立的分別是劉備、孫權和曹操,由此可見一斑。
-
5 # 赤道企鵝
與其問三國鼎立之三足為什麼是孫劉曹,倒不如問為什麼劉備能成為三足之一。
曹操憑藉著自己極強的個人能力,打敗了家底殷實的袁紹,統一了北方,而南方的孫策也憑藉著個人能力以及孫堅留下的家底佔據了江東,而今已歷三世到了孫權。
劉表佔據著荊州,劉璋佔據著益州,漢中還有張魯,而劉備呢?說不好聽點就是:喪家之犬,剛被人拿棍子打跑,現在投靠到了劉表這裡。此時你要是對劉備說:“別擔心,你將來會當皇帝,同曹操和孫權三分天下”,別說劉備,旁邊的張飛馬上出來砍你。
這一段時間劉備的心裡狀況應該是:
“備往常身不離鞍,髀肉皆散;今久不騎,髀裡肉生。日月蹉跎,老將至矣,而功業不建,是以悲耳!”哎,想當年我也是有八塊腹肌的猛漢,如今年紀大了,仍然一事無成,悲哀啊。
老天爺沒有給劉備自悲自嘆的時間,馬上讓他的人生難度進入了地獄等級——曹操率大軍南下,準備一鼓作氣統一中國了。
咱別的不會,跑還是可以的,於是劉備繼續跑,跑到了江夏同劉琦匯合,然而依舊不安全,曹軍一個急衝鋒就能到門口。
與此同時,江對岸的東吳群臣也如同熱鍋上的螞蟻急得團團轉,“君在長江頭,我在長江尾”意境很美好,可惜這是戰爭,上流順江而下是很容易的,“王浚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三國就是這麼結束的。不過此時天命在南方,魯肅看出了劉備雖然命途多舛但有一顆梟雄之心,提議聯合劉備,共拒曹操。
赤壁之戰後的劉備先是趁機佔據了荊州,有了立足之本,而後又率軍佔據了益州,一步一步按照諸葛亮《隆中對》的戰略佈局走著。最終跨有荊益,實現了三分天下。
劉備的成功有魯肅極力促成孫劉聯盟的原因,也有劉表年邁早亡,還有劉璋闇弱,不思進取,但是更重要的還是劉備本人,四十多歲了,還帶著老婆孩子到處奔波,沒有房子,隨時有家破人亡的風險,奔波的時候還丟過老婆孩子。他本可以在北方過上土豪的生活,燈紅酒綠,紙醉金迷,但是他沒有,他放棄了簡單的生活模式,毅然決然的選擇了地獄。
劉備成功了,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沒有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沒有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恥。
回覆列表
三國鼎立的初步形成,主要是因為曹操舉兵南下取荊州。曹操才到南陽,劉表就去世了,劉表次子劉琮見曹操勢大,直接投降了曹操。
在新野投靠劉表的劉備,見曹操大軍直取荊州,只好放棄新野逃走。曹操一面派人追趕劉備,一面積極準備過江。
劉備被曹操追趕差點喪命,逃到了江夏與劉琦匯合。但也在曹操大軍的打擊的範圍之內。而這時的東吳,也是亂成一鍋粥,曹操取了荊州,東吳便在順水而下的打擊之內了。曹軍勢大,東吳戰與和處於矛盾之中。
這時東吳的魯肅提出與劉備一起聯合,抵抗曹操,得到了周瑜等人的支援。劉備也正在惶惶不可終日,正好魯肅來談聯盟。劉備正心慌意亂呢,魯肅送來了強心劑。
孫劉聯合打敗了曹操於赤壁大戰,曹操損兵折將,回了北方。三國鼎立之勢在荊州初步形成。
劉備與東吳聯合,是因為形勢需要。兩家都處於危機之中,沒有足夠的信心自己去抵抗曹操,這就需要兩家聯合互相取暖。兩家合起來軍力也不是曹操的對手,但是,聯合起來主要是增加了信心。
事實證明,孫劉聯合的戰略,的確是三國鼎立最好的戰略方針!後來,孫劉不在聯合,蜀漢,東吳逐漸滅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