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教育秀秀看
-
2 # 語文萍
謝謝您的邀請!兩歲的孩子就不聽話,我覺得這是個比較嚴重的課題!我看到這個問題就在想:五歲呢?十幾歲呢?那不就更管不了了嗎?所以我看趁著他小,你必須要給他立規矩!首先要教他有禮貌,大人說的,要求他做的,對的必須聽!不聽要給以懲戒!我記得我家孩子小時候,她不聽話,我兒子把她送到衛生間,哭去吧!他什麼時候求饒了,承認錯了,說:爸爸我再也不敢了!再讓她出來!如果你現在捨不得管,你就是害了他!到大點了,家長老師都管不了!孩子的一生就完了!等社會來管吧!
-
3 # Share雪兒說早教
2歲孩子不聽話,挺正常的。這個時期的孩子還處於語言能力不足,行為導向為主的時期。
1歲半到3歲處於自我敏感期(剛剛發現“我”是一個獨立體,以自我為中心的時期)。這個時期的孩子喜歡或表達說“不”。給他立規矩,孩子可能比較抗拒,不如換一種方式,鼓勵他做的對的時候,表揚他(表揚細節,描述孩子做的事情的過程,讓他關注這個過程得到表揚)。
在孩子做的對的時候,充分表揚他,比批評他更有效果。你想他做的好,就要在正確的時候引導他做對,鼓勵他做對,表揚他做的對的事的過程,讓他越來越好。這比立規矩有效果。
我家孩子剛滿2歲,最近發現給他立規矩,強制他執行(他哭,讓他哭夠,然後按照家長的意願執行),其實不如家長自己做榜樣,讓他模仿,鼓勵他做對的事情,更行之有效。這麼小,讓孩子久哭,然後強制他做,很有可能孩子根本不明白我們讓他做的真正意圖是什麼,只是因為我們的行為管制,沒辦法照辦,內心很有可能不認同,只是勉強屈服,下次在沒有武力的情況下,可能還會照辦,如果因為怕捱罵暫時不敢,這樣對孩子心靈也會造成不利影響。
-
4 # 早教育兒唷
在孩子一生的成長中,不同的年齡階段,會表現出不一樣的需求和性格特徵,題主說的情況,就是我們常常說的“可怕的2歲(terrible two)”,如果你留意身邊其他的小孩,你一樣會發現,其他小孩也會表現出這種通病,頭疼的可不僅僅是你,全世界的父母都會經歷孩子這個在天使和魔鬼之間切換不斷,難以琢磨的階段。
任何人都不希望被命令和要求,當然幼兒也不例外。更何況,2歲正處於體驗和探索旺盛階段,過多的限制和干預孩子,有可能會造成孩子膽小,內向,畏首畏尾等性格,從長遠來看,不利於孩子健康的成長。
也不是說隨他愛咋咋地,想培養孩子良好的品格,家長要做的是尊重孩子,引導孩子。
我們都知道,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相信下面這些場景家長一定不會不熟悉。
聽風就是雨,哪有動靜往哪跑,玩具扔的亂七八糟也不管。
解決辦法:攔住擋住頂住,不把上一件事情完善哪都不許去,這裡就需要家長狠心,寶寶倒地撒潑的行為必不可免,我們首先可以讓他發洩,然後告知後果。
當然不是說只要給寶寶立了規矩寶寶就聽話了,只是給了立了規矩以後就要有相應的懲罰,如果犯錯就要受罰,而且寶寶肯定是還會犯錯的,犯了錯就糾錯,再犯再糾,一直糾到不再犯為止。
另外三歲之後是寶寶比較重要的時期,是孩子身體的快速成長期,同時也是寶寶開始培養識字的最佳階段。當然學習這種東西不能強迫寶寶,容易讓他對學習產生反感牴觸,導致以後教育事倍功半。最好的方法就是培養興趣。一是尊重孩子興趣想法,多陪伴他,透過玩的方式讓他喜歡上學習。搜尋【貓小帥學漢字】應用有驚喜哦,比如:我家閨女喜歡搶手機,我就根據她的喜歡,效果非常贊。裡面很多冒險故事,教寶寶識字,還有遊戲鞏固。
-
5 # 暖暖的午後陽光
第一步眼神交流
我們在給孩子立規矩的之前,一定要讓孩子看著你的眼睛。兩個人顏色交流時,就能產生一種約定感。你說的話就更有說服力。對於兩歲的寶寶,你可以找一個人安靜的地方,兩個可以一起坐下來,平等對視,然後開始你們的第一步眼神交流。千萬不要以一種仰視的方式談話,兩歲的寶寶仍然能感覺的你說教的態度。我們無法在一開始給予平等對話,孩子肯定會有抵抗的情緒。
第二步告訴孩子怎麼做
這個時候我們態度要威嚴,姿勢要嚴謹,告訴孩子你需要他做什麼。不要以詢問或諮詢的口氣跟孩子說話,這個時候我們應該冷靜果斷的告訴孩子,你需要他做什麼。比如:請在吃飯洗手,請在睡覺之前收拾好玩具。
一次我們只告訴孩子只做一件事,在他做事的時候,我們靜靜地在旁邊注視15秒,如果孩子完成了,請記得給予孩子表揚。
如果孩子沒有無法完成,我們可以施展一點“小懲罰”。比如:縮短明天看動畫片的時間,明天不可以吃零食。要讓孩子明白不遵守規矩法則的後果。這會增加規矩實現的可能性。
規矩要簡單、明確、具體,孩子才樂意照著做。
回覆列表
其實這個問題真的是非常普遍的一個問題,做為新手的家長,我們覺得孩子小的時候特別可愛,好不容易熬到孩子一歲多會走了,覺得說,哎呀自己的日子解放了,但是忽然發現她在兩歲左右的時候呢,卻開始出現特別不聽話的現象了,那麼在國外還有一種叫法叫做trouble two也是來形容,就是可怕的兩歲,也就是來形容這個兩歲的這個現象的,所以說,這個問題真的是特別普遍的一個問題。那麼今天咱們就來分析分析這個兩歲現象出現的原因到底是什麼?要想回答這個問題,首先我們必須要了解兩點,就是孩子在兩歲這個階段的心理特點。他有兩個主要的特點,第一個就是,孩子由被動認知轉化成了主動認知,第二點就是,孩子的自我意識,前所未有的增強。咱們先來詳細說一下,孩子從被動認知轉化到主動認知這一點,孩子的兩歲現象這個階段之前,是處在一個被動認知的階段,那我們大人說去哪兒,他就去哪兒,我們大人說玩兒什麼玩具,他就玩什麼玩具,我們大人說幹什麼,他就幹什麼,這就是被動認知。但是呢,在這個階段孩子就轉化成了主動認知了,他自己想要決定他玩兒什麼玩具,自己想要決定我去哪兒,自己想要決定我要幹什麼。另外呢就是,孩子的自我意識增強了,所以孩子希望去探索,希望透過肢體動作,希望透過自己一步一步的向前探索,去摸摸這個,拍拍那個,去認知世界,去感受到自我的一個存在。這就是兩歲出現的一個根本原因,就是孩子的自我意識,增強。那在我們大人看來,這可能就是一些不聽話的現象。所以說,這就是我們倆歲現象出現的一個根本的一個原因。
那麼我們做為父母,怎麼樣去應對這個讓我們各位家長都非常頭疼的兩歲現象呢?那給家長個建議,第一個就是:放手,讓孩子適當的探索,保持孩子的探索慾望。其實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他並不是故意要搞什麼破壞啊,或者什麼。他其實就是很好奇,他就是想知道這個東西到底是怎麼回事兒啊,這個玩具到底是怎麼玩兒的呀,比方說這燒水壺是怎麼把水弄熱的呀?他其實就是想知道這些現象到底是怎麼產生的,所以說我們家長,在孩子兩歲左右的這個年齡段兒,我們要在安全的範圍之內放手,讓孩子適當的探索。如果是不安全的東西,我們建議家長在這個階段可以先收起來,比方說剪刀,或者打火機這些東西,我們要保證孩子觸手可及,能夠探索的範圍之內都是安全的東西。第二點就是:原則。我們要放棄一味的講道理,那我們問題中的家長,出現了一個說法就是,家長一定規矩,孩子馬上就說“不”,怎麼講道理也沒用,怎麼辦?那因為這個問題,家長也沒有詳細的舉例子。所以說呢,我只能給一個建議,就是說如果是原則性的問題,那麼我們不要一味的去說教,我們要用行動來向她表示,這個是不可以做。我們要知道行動是最有力的語言。第三點就是,非原則性的問題,我們要與孩子共同商議,讓孩子去參與到決定當中來。而不是全部都有大人說了算了,告訴孩子怎麼做。那麼問題中的家長也提到了就是,孩子出現這種你說你的,我做我的這個現象。那麼可能就是我們家長沒有與孩子商量,只是從家長的權威來講,我們告訴孩子要這麼做。那我建議這個家長,下次可以與孩子商量一下。我們一起商量一下,你覺得怎麼樣,我覺得怎麼樣好,我們商量出來一個結果,我們按照這個結果來做。我們要讓孩子參與到這個決定當中來。最後一個建議呢就是,我們要多對孩子進行正向的引導。那我們很多家長在生活當中可能比較習慣說,不要動那個,不要扔,不要拍,不要跑,不要怎麼樣怎麼樣,那這些呢,其實就不是正向的引導。我們建議家長對孩子進行引導的時候要多說:“要怎麼怎麼樣”,比方說,我們說孩子亂跑,你不要說“不要亂跑!”,我們可以說:“孩子請過來,孩子,請停下”。因為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他們大腦對這個被動詞特別敏感,所以當你說不要動的時候,他們可能大腦裡面抓取到的那個詞兒還是動,這樣呢,我們就對孩子出現了一個反向的暗示,所以也不是很好,建議家長那在平時與孩子聊天的過程當中,儘量多說正向的話語。好了,這個問題就回答到這裡,希望以上的四點建議,可以幫助我們家長安全的度過孩子兩歲現象的這個階段,好嗎。
馬秀老師:長頸鹿幼兒園園長,兒童心理行為諮詢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