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歷說史

    高拱(1513~1578),祖籍山西洪洞,中國明代嘉靖、隆慶時大臣。字肅卿,號中玄。漢族,河南新鄭人。嘉靖進士。穆宗為裕王時,任侍講學士。先世避元末亂遷徙新鄭。祖父高魁,官工部虞衡司郎中。父高尚賢,正德十二年(1517年)進士,官至光祿寺少卿。嘉靖四十五年(1566)以徐階薦,拜文淵閣大學士。明神宗即位後,高拱以主幼,欲收司禮監之權,還之於內閣。與張居正謀,但張居正在太后前責高拱專恣,致被罷官。萬曆六年死於家中。七年,贈復原官。著作有《高文襄公集》。高拱是明中葉有才幹的政治家之一。

    張居正,生於公元1525年5月24日,卒於公元1582年7月09日。5歲入學,7歲能通六經大義,12歲考

    中了秀才,13歲時就參加了鄉試,寫了一篇非常漂亮的文章,只因湖廣巡撫顧轔有意讓張居正多磨練幾年,才未中舉。16歲中了舉人,23歲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進士,由編修官至侍講學士令翰林事。隆慶元年(1567年)任吏部左侍郎兼東閣大學士。隆慶時與高拱併為宰輔,為吏部尚書、建極殿大學士。萬曆初年,代高拱為首輔。當時明神宗年幼,一切軍政大事均由張居正主持裁決,前後當國10年,實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收到一定成效。他清查地主隱瞞的田地,推行一條鞭法,改變賦稅張居正像制度,使明朝政府的財政狀況有所改善;用名將戚繼光、李成梁等練兵,加強北部邊防,整飭邊鎮防務;用凌雲翼、殷士儋等平定南方少數民族叛亂。用潘季馴主持浚治黃淮,亦頗有成效。萬曆十年(1582年)卒,贈上柱國,諡文忠。死後不久即被宦官張誠及守舊官僚所攻訐,籍其家;至天啟二年方恢復名譽。著有《張太嶽集》、《書經直解》等。

    海瑞:明朝著名清官。歷任知縣、州判官、戶部尚書、兵部尚書、尚書丞、右僉都御史等職。為政清廉,潔身自愛。為人正直剛毅,職位低下時就敢於蔑視權貴,從不謅媚逢迎。一生忠心耿耿,直言敢諫,曾經買好棺材,告別妻子,冒死上疏。海瑞一生清貧,抑制豪強,安撫窮困百姓,打擊奸臣汙吏,因而深得民眾愛戴。他的生平事蹟在民間廣泛流傳,經演義加工後,成為了許多戲曲節目的重要內容。

    馮保,字永亭,號雙林,衡水市趙家圈鄉馮家村人。明代太監。馮保於嘉靖年間入宮,隆慶初年掌管東廠兼理御馬監。萬曆皇帝即位,歷任司禮秉筆太監和司禮監掌印太監。穆宗駕崩時透過篡改遺詔成為顧命大臣。掌權後支援張居正推行的“一條鞭”法,使大明政權一度出現復甦局面。馮保有著較好的文化素養,他在司禮監監刻了《啟蒙集》、《帝鑑固說》、《四書》等很多書。最後馮保因為明神宗對他的忌恨被放逐到南京,後因病而死,家產亦被抄收。

    李成梁(1526年-1615年),字汝契,號引城,鐵嶺(今遼寧鐵嶺)人,明朝後期將領。鎮守遼東30年期間,先後十次奏大捷。但因位望益隆,貴極而驕,奢侈無度,萬曆三十六年被劾罷。萬曆四十三年卒,享年90歲。

    李如松

    (1549-1598),字子茂,號仰城,遼東鐵嶺衛人。遼東總兵李成梁之長子,明代晚期著名將領,指揮過萬曆二十年的平定寧夏哮拜叛亂,援助北韓抗擊日本入侵的壬辰御倭援朝戰爭,都取得了輝煌勝利。犧牲於後來打擊土著人的戰爭中,中國民族英雄。

    王錫爵(1534-1614),字元馭,號荊石,江蘇太倉人。明代萬曆年間內閣首輔。

  • 2 # ng再來

    一、熊廷弼

    熊廷弼(1569年—1625年),字飛白,號芝岡,漢族,湖廣江夏人,明末將領,萬曆進士,楚黨。由推官擢御史,巡按遼東。

    萬曆三十六年(1608年),熊廷弼受命巡按遼東。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以兵部右侍郎代楊鎬經略遼東,招集流亡,整肅軍令,造戰車,治火器,浚壕繕城,守備大固。熹宗即位,天啟元年(1621年),後金天命汗努爾哈赤攻破遼陽,再任遼東經略。與廣寧(今遼寧北鎮)巡撫王化貞不和,終致兵敗潰退,廣寧失守。

    淪為囚犯的他又不幸陷入黨爭,以前雖為楚黨,但與東林黨關係密切,且與東林六君子也關係匪淺。並傳言有楊漣彈劾閹黨的奏疏就出自熊廷弼之手。後為閹黨所害,天啟五年(1625年)被殺,並傳首九邊。

    二、毛文龍

    毛文龍(1576年2月10日—1629年7月24日),字振南,一名毛伯龍,浙江杭州府錢塘縣人(今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區),祖籍山西平陽府太平縣(今山西省臨汾市襄汾縣),明朝末期將領,歷仕萬曆、泰昌、天啟、崇禎四朝,官至左都督平遼總兵官。

    毛文龍曾開創了軍事重鎮東江鎮,在與後金的戰爭中頗有戰功,但為人驕恣,所上事多浮誇,索餉過多。後被袁崇煥矯詔所斬。

    三、祖大壽

    祖大壽(?—1656年),字復宇,明末清初遼東寧遠(今遼寧興城)人,吳三桂的舅舅。本是明朝武將,後降清。1628年(明崇禎元年),祖大壽因守寧遠獲得“寧遠大捷”而升為前鋒總兵官,被派駐守錦州。

    祖大壽後來隨袁崇煥入關保衛京師。崇禎由於種種原因將袁崇煥下獄。祖大壽怕受到牽連,毀山海關逃出。崇禎命袁崇煥寫信招撫,祖大壽才返回明朝。1631年(崇禎四年),大淩河之戰,祖大壽糧盡援絕,於是詐降,後逃往錦州城對抗清軍。清廷屢次招降不從。

    1641年(崇禎十四年)農曆三月開始的松錦大戰中,因援軍洪承疇兵敗,錦州解困徹底無望,於是祖大壽率部降清。後隨清軍入關,1656年(順治十三年)病故於北京。

    四、袁崇煥

    袁崇煥(1584年—1630年),字元素,籍貫廣東東莞石碣,通籍廣西梧州(籍貫爭議 )。明朝末年薊遼督師。

    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中進士,後透過自薦的方式在遼東邊關任職,得到孫承宗的器重鎮守寧遠。在抗擊清軍(後金)的戰爭中先後取得寧遠大捷、寧錦大捷,但因為不得魏忠賢歡心辭官回鄉。

    明思宗朱由檢即位後袁崇煥得以重新啟用,於崇禎二年(1629年)擊退皇太極,解京師之圍後,魏忠賢餘黨以“擅殺島帥(毛文龍)”、“與清廷議和”、“市米資敵”等罪名彈劾袁崇煥,皇太極又趁機實施反間計,袁崇煥最終被朱由檢認為與後金有密約而遭凌遲處死。

    五、左良玉

    左良玉(?—1645年),字崑山,臨清人。官至平賊將軍、太子少保,封南寧侯。初在遼東與清軍作戰,曾受侯恂提拔。後在鎮壓農民軍的戰爭中,不斷擴大部隊,日益驕橫跋扈,擁兵自重。

    崇禎十七年(1644年)三月封寧南伯。南明福王朱由崧即位後,又晉為侯,鎮守武昌。此時,弘光政權中馬士英、阮大鋮用事,排斥東林黨人。他袒護東林黨人,且懷有個人野心,於順治二年(1645年)三月二十三日從武昌起兵,以清君側為名,進軍南京。未幾,病死於九江舟中。子左夢庚率所部降清。

  • 3 # Happpiness

    樓上各位說的都是耳熟能詳的,比如最出名的繪畫明四家:唐伯虎,文徵明,仇英,沈石田,又有江南四大才子的祝允明,徐禎卿。

    今天我們來談談接地氣的:嘉靖,萬曆年間,明代社會政治,經濟各方面的變化相應地引發了思想界的變革,市民階層要求衝破封建桎梏,爭取人格獨立,以王艮、顏鈞、何心隱、李贄為代表的“王學左派”應運而生,成為一批封建社會的叛逆者.這一學派的門徒多來自勞動階層,如樵夫,陶匠,農民,他們的活動接近勞動群眾,反映他們的思想願望.

    “王學左派”的代表人物就是王艮,王艮字汝止,號心齋,家境貧寒,只上過三年學,王艮提出“百姓日用即道”,主張從現實生活中尋求真理,貫徹封建社會倫理道德,肯定人民由於生活而提出的物質需求,認為飲食男女的人慾就是天性,這種觀點包含有反封建等級制度的平民思想,崇尚人性,反對封建禁慾主義的說教。強調以“安身立本”作為封建倫理道德的出發點,明確指出“正人必先正己”,其禪宗佛學色彩更為明顯,故而對封建傳統思想的破壞作用很大,反對篤信謹守封建禮教,肯定人的情慾的合理性,反映當時要求解放的個性思想。

    “王學左派”的後期代表人物李贄,李贄原姓林,初名載贄,號卓吾,嘉靖31年中舉,改姓李,他的思想已經出現了唯物主義的因素,李贄在當時被稱為異端之士,他抨擊封建禮教,他是反禮教和道學的鬥士,李贄學說的最大一個特點就是對封建理學進行批判,他認為天地萬物皆陰陽二氣所生,後來接受禪宗觀點“萬法盡在自心”,因而李贄的學說服膺於“心學”,他提倡男女平等,反對歧視婦女,主張婚姻自由。

    其實反觀明代,是一個進步的年代,最顯著的就是明代四大奇書的誕生,《西遊記》,《三國演義》,《金瓶梅》,《水滸傳》,四大奇書由馮夢龍,李漁論定,經金聖嘆,李卓吾等人批點,幾百年來流傳不衰,家喻戶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古人云: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淺談清朝為何連續三代帝王無後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