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微課草堂
-
2 # 春江水月傾落星河
朱棣的《永樂大典》與弘曆的《四庫全書》,客觀點說都是剽竊了贏政乾爸爸老呂的《呂氏春秋》。
就內容來說,還是朱棣比弘曆更勝一籌,因為《永樂大典》雖然朱棣本意是用來裝逼的,但一實際內容的包容力,比弘曆的《四庫全書》相對寬容客觀得多。
弘曆修撰《四庫全書》時砍掉毀滅了很多對清庭不利的東西,這不能不說是文化歷史一大損失,而且《四庫全書》把對清庭有利有益的一面無限美化粉飾化了,失去了相對的客觀依據。
相比固步自封的弘曆,朱棣的眼光和境界是完全KO掉了農家樂的弘曆帝的,朱棣一朝大力推進航海海外貿易,努力學習西亞的先進科學技術,所以終明朝一朝,明代的科技與世界並沒有多大差距。明朝滅亡後,接手的是遊牧民族清王朝,從本質上來說就是一次遊牧民族野蠻戰勝農業文明的一次災難,一次歷史的開倒車行為。
-
3 # 小文章大視野
如果以現在的觀點來看,《四庫全書》的歷史地位要高過《永樂大典》。
我們知道《永樂大典》以及《四庫全書》,都是圖書彙編,類似於英國的《大英百科全書》。不過《永樂大典》成書於永樂六年,由翰林院大學士解縉擔任總纂修,儲存了14世紀以前中國歷史地理、文學藝術、哲學宗教和百科文獻。共計22937卷、目錄60卷,分裝成11095冊,全書約3億7千萬字。比法國狄德羅編纂的百科全書和英國的《大英百科全書》都要早300多年,堪稱是曠古奇作。
永樂大典
《四庫全書》則成書於乾隆四十六年,在乾隆皇帝的主持下,由大學士紀曉嵐為首的近400名大小官員進行編撰,而後更是調動3800餘人負責抄寫工作。全書分經、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庫,共有3500多冊書,7.9萬卷,3.6萬冊,約8億字。《四庫全書》涉及18世紀及其以前中國的文、史、哲、理、工、農、醫等學科,是中國歷史上最為全面的叢書。
永樂大帝
不過很多人認為《四庫全書》在編寫選書過程中,對原書原文進行肆無忌憚地改寫,以滿足清朝的統治需要,更有甚者,對前明的歷史以及檔案進行大規模的銷燬,不止如此,對以往諸王朝,比如遼、金、元的歷史也進行修改,“胡人”、“胡虜”等詞一律不準提及,以至於很多經典的古詩詞都被改了味道。而《永樂大典》的編寫就要客觀地多,除去偶爾的謄抄錯誤,幾乎很少受到指責,從這一點來看,《永樂大典》確實要比《四庫全書》好得多。
四庫全書
不過,其一,《大典》自明朝流傳至今,絕大部分已經遺失,現僅存797冊,不到原書的4%,也就是說,今天我們已經無法看到《大典》的全貌,我們瞭解這部書,很多是透過其他書籍或者其他人物對它的記述,這使得他的現實價值大大折扣,我們無法看到《大典》缺失的部分,也就無法瞭解它具體記述了什麼,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促進力度便太小了。《四庫全書》則不然,據考證現在四庫全書儲存完整度達到75%左右,這其中包含的歷史價值,就不是《大典》的幾本殘本可以比的了。
乾隆皇帝
其二,《四庫全書》的成書晚了《永樂大典》近370年,滄海桑田,370年的時間可以發生很多的事情,湧現出很多人物以及作品,那麼《四庫全書》所收錄的15世紀以後的事情以及書物,便是《大典》無法記錄的,這又提升了《四庫全書》的史學價值。
綜上,竊以為《四庫全書》要比《永樂大典》有更高的歷史地位。
(全文完)
-
4 # 我是一顆沒人要的玫瑰
我認為《四庫全書》比《永樂大典》的歷史地位高 .
1.為中國古代圖書分類做出了重要貢獻 《四庫全書》的四部分類是中國封建社會圖書分類由“七略”到“四部”發展的總成和高峰,並以穩定模式延續了100多年,也幾乎是近代圖書館藏書分類的雛形。
2.存書完整性:《永樂大典》成書時規模內容巨大,但是編成之後就藏於深宮,專供皇室閱覽,不許外人觀看,也是一種變相的書籍流失。後來除正本尚未確定是否存在永陵外,永樂副本卻慘遭浩劫,大多亡於戰火,今存不到200卷。而《四庫全書》成書後在乾隆皇帝的指令下抄錄7部分藏於“北四閣南三閣”,廣而藏之,更有利於保護經典。
3.內容囊括性:《永樂大典》囊括明初以前書籍精華,而《四庫全書》涉及了18世紀及其以前中國的文史哲理工農醫等方面,是中國歷史上最為全面的叢書。《永樂大典》比《四庫全書》晚成書近370年,370年的滄海桑田,15世紀以後的人物事便是《大典》所無法企及的了。
4.繼承和發揚封建文化,促進民族融合 清朝是滿族少數民族入主中原建立的封建政權,統治者極為注意對中國漢民族封建文化進行各方面總結和學習借鑑,夢想大清王朝長治久安,客觀上也起到了繼承發揚傳統文化和融合各民族文化的作用,為以後的民族大一統奠定了基礎。
這是明朝本民族統治者所不具備的!
-
5 # 文開石
先上結論省時間:除了現存比較多這個優勢,《永樂大典》從哪個方面都不是《四庫全書》能比擬的,雖然都是大王朝的官修合集,但真不是一個量級。
能百度出來的資料資料我就不列舉了,直接給對比意見:
編纂的目的不一樣:一個有錢任性,一個心虛裝樣。《永樂大典》,就是永樂大帝想編一本字典,原話是:
“凡書契以來經史子集百家之書,至於天文、地誌、陰陽、醫卜、僧道、技藝之言,備輯為一書,毋厭浩繁!”翻譯過來就是“有錢任性”。東西要真要全要好,初版因為永樂大帝嫌棄都是儒家一家之言,還換了主編加了人手重新來,最終成為“包括經,史,子,集,天文地理,陰陽醫術,占卜,釋藏道經,戲劇,工藝,農藝涵蓋了中華民族數千年來的知識財富”
《四庫全書》,異族得掌中原,需為自己正名,一邊號稱光明正大,一邊大搞文字獄。
乾隆:“朕辦事光明正大,可以共信於天下,豈有下詔訪求遺籍,顧於書中尋摘瑕疵,罪及藏書之人乎?”編纂態度不同,一個兼收幷蓄,一個篡改抽毀。《永樂大典》,先要保“真”再要保“全”,不但原文要照抄,甚至不同說法也都要抄錄,再透過備註解釋的形式加上自己的意見。
《四庫全書》,先考慮的是“務須詳慎抉擇,使群言悉歸雅正,副朕鑑古斥邪之意”,對於認為不符合的怎麼辦?篡!改!抽!毀!
編纂結果,一個真正的百家之書,一個純粹的敗國之書《永樂大典》全書22,877卷(目錄佔60卷),11095冊,約3.7億字,彙集了古今圖書七八千種。一座光耀古今中外的中華文明的豐碑,“世界有史以來最大的百科全書”。
《四庫全書》收錄3462種圖書,共計79338卷,36000餘冊,約八億字。看似浩大,自認為“菁華已盡,糟粕可棄”,實則傳世古籍毀之一炬,剩下一堆篡改抽毀後看不出原樣的垃圾。
其他評價、結果、影響。《四庫全書纂修考》的郭伯恭評:“《四庫全書》謂為清帝逞專制淫威之遺蹟也可,謂為銷燬書籍之殘餘也可,實不必以天下瑰寶視之。”
《四庫全書》收錄的過程多,更多的是毀壞,收錄三千多冊書,只留個名錄內容簡介毀掉原本的六千多本,完全毀掉的三千多本。就是收錄的三千多本也改的面目全非,不具備什麼參考價值。
《永樂大典》,經歷明朝三百年,經歷改朝換代的動亂,到了乾隆修《四庫全書》的時候,宮裡還存兩萬多卷,只丟失2422卷,然後,就沒然後了。
回覆列表
永樂大典
《永樂大典》,編撰於明朝永樂年間,由內閣首輔解縉總編。《永樂大典》是中國百科全書式的文獻集,更是一部中國古典集大成的曠世大典。被譽為迄今為止世界最大的百科全書。
全書彙集了明代之前的圖書七、八千種,儲存了14世紀以前中國歷史地理、文學藝術、哲學宗教和百科文獻,顯示了中國古代科學文化的光輝成就。英國《不列顛百科全書》在"百科全書"條目中稱《永樂大典》為"世界有史以來最大的百科全書"。
四庫全書《四庫全書》,是在乾隆皇帝的主持下,由紀昀等360多位高官、學者編撰,3800多人抄寫,耗時十三年編成的叢書,分經、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庫。收書達3000多種。
因此,對比而言,《永樂大典》的收錄圖書數量遠超過《四庫全書》,耗時更長、人力財力投入更大,對歷史研究的意義更高。但“地位”二字,兩部書應該說都有很高的歷史地位,各有價值,不相伯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