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南通安時捷自動化維修

    換電的話對過載聯結器真的是個考驗,壽命和安全性絕對是個問題。這麼大電流,聯結器要是接觸不良了,那就是燒車的結局。

  • 2 # 車聯帝

    答案是顯而易見,充電技術已經實現了,目前電動汽車都採用的充電方式,而不是換電方式,足以說明充電技術更容易實現,否則直接採用換電方式對使用者來說更方面更快捷。

    充電技術更容易實現,如果不容易實現,各大汽車廠商也不會紛紛採用充電技術來實現商業化了,直接改用換電算啦,目前一塊電池少則4、5萬,多則7-8萬以上,換電池的成本太高了,如果等電池技術成熟,未來採用換電技術的可能性更大。

    換電技術對整個市場的電池管理是一大考驗,目前技術管理處於起步階段,研發尚且有一定技術難題,如果要求每個廠家都做出相似規格的電池,無論是政策、研發、生產哪個方面,要求都非常高,需要一定技術積累。

  • 3 # 汽車觀察家

    電動車發展已經有幾年了,但是談到電動車的問題,就繞不開充電和換電的問題。哪種技術更容易實現呢?先來看看這兩種技術的一些優劣:

    充電模式:

    電動車的充電模式有快充和慢充兩種。快充一般在半個小時左右可以充到80%,也就是吃個飯的時間。慢充則需要8-10個小時才能充滿。但是快充配套裝置要求高、成本高昂,對電池的損耗非常明顯,快充不建議經常性使用。如今充電樁也是越來越普及,在外充電也是比較方便了。

    換電模式:

    在電動車的發展史上換電模式一次又一次地被提出來。換電的特點就是“快”,有些企業甚至提出比加油還快。但是缺點很多:

    不同廠家生產的電池型號規格有差異,提供換電的企業就需要儲備多種電池型號以備換電,否則容易出現沒有相應電池型號的尷尬場面。

    前期投入巨大。特斯拉曾經建換電站的成本高達50萬美元,不包括土地租金和人工費等,由此可見建站成本之大。另外不同型號的電池都需配備,還有必須儲備足夠的電池,最好是達到1.4倍於車輛數。

    換電過程比較繁瑣,技術要求嚴苛。底盤快換時防水的問題仍未解決,外掛反覆拉動易打火引起燃燒等。

    Better Place公司的換電計劃是換電模式歷史上最典型的例子。融資超過8.5億美元,但是最終以宣佈放棄計劃結束。這也需要業界審慎考慮換電模式的可行性了。

    透過以上兩種模式優劣的對比可以看出,個人認為充電模式略勝一籌!再加上不少消費者已經習慣了充電模式,換電模式想要超過充電模式,目前困難重重!

  • 4 # 汽車能量社

    如果說誰更容易成為主流,實際上還是換電技術更容易成為主流,但是如果說誰更容易實現,那麼自然是充電技術了。畢竟目前來說,電動汽車的充電技術基本上是能保證汽車的正常使用的,雖然說沒有換電方便便捷,但是實際上還是卓有成效的。那麼為什麼車企更願意採用充電技術,而不是換電技術呢?畢竟從長遠來看,從市場來看,換電技術貌似更容易滿足消費者的需求,也更容易被認可。講真,基本上可以分為兩點:

    第一點:成本問題

    不論是純電動汽車的換電還是充電,實際上車企都是為了賺錢。而從新能源電動汽車發展來看,目前各大新能源車企均採用的是充電樁模式充電就是為了省錢。對於換電站模式雖然能節約時間與空間利用率,但前期投入成本與空間成本太高,並且消費者對充電站也不太接受。當然,如果車企從一開始就研究換電的話,那麼也就沒那麼多麻煩事了。但是誰讓大家都想節省成本呢。

    第二點:發展問題

    另外,充電樁在國內的發展較早,已經被各大新能源車車企公新能源純電車的合理模式,可能在未來純電動汽車完全普及並取代燃油汽車的時候,加油站也許會被更新為換電站,但目前來看充電模式將是未來新能源市場的主導。還有一點就是換電這種模式,實際上很多車主都是比較有顧慮的,畢竟電池不是自己的,還是有些擔心、糾結。再者言,充電技術發展到今天,實際上已經很便利了,而且也是比較成熟的,真的突然換成換電站,相信新車主可能很適應,老車主真的有點蒙圈。

    總而言之,換電技術和充電技術各有各的優勢。但是就目前的階段性來看,還是充電技術為主流,也更容易全面開展,畢竟新能源汽車需要的是快速發展。而換電面臨的問題太多了,多到大家需要幾乎推翻很多理論和實際的東西,有些得不償失了,所以,現階段也只能等充電技術的快速推進了。

  • 5 # 知勢研究局

    這個問題還是結合實際來回答吧。首先明確一下,問題裡面已經限定為電動汽車,電動兩輪車就排除在外了。那麼,從目前已經實現換電的廠家來看,僅有蔚來是採用充電+換電的技術,並且其換電站的網點鋪設目前來看還很困難。

    換電模式的難點在於電池的形狀、效能標準都得全部統一。有人說,這個可以由國家出面制定標準來實現統一,但其實這種建議是缺乏考慮,尤其是忽視了下面幾個關鍵點:

    首先,電動汽車的電池設計容量都不一樣,而電動車的續航和電池容量以及車身尺寸是緊密相關的。大車用小電池,續航就會降下來;而小車如果配大電池,車身的重心比就會改變。也就是說,車有那麼多種,要找一個適合所有車的標準容量,本身就不容易了。

    其次,電動汽車的電池設計很多和車身設計是一體的。有的電動汽車出於保護電池的需要,專門設計加裝了防護底板,形狀各異,也是一個很大的難題。

    最後,就是換電站本身的網路建設投入也很大,蔚來確實做了嘗試,但利用率並不高,在使用者基數那麼低的情況下更談不上盈利。這說明很難在商業上讓它自生髮展。

    相比之下,改進快充裝置,提升充電效率,加快充電速度,這反而都是在商業上更為可行的辦法,也更容易“海納百川”。

    目前特斯拉投入的新一代超充,功率已經可以提升到最高180KW,這個水平充一臺80KWH電量的車,大概只需要半小時。

    而國內的蔚來、小鵬以及大量的公共充電樁都在自建超級充電站,隨著快充的普及,電動汽車的充電時間是總體下降的。

    綜上所述,雖然看起來“換電”更合理,但實際上,無論從技術的普適性還是從商業邏輯的驅動角度來看,以充電為主,都是更為現實的。

  • 6 # 公里每小時

    這個問題,怎麼說呢?

    你知不知道其實特斯拉以前也搞過換電這個事情,但是他當時的模式十分奇葩:比方說你換了塊電池,你只算是臨時租用,用完之後你必須親自去把原來換的那塊電池換回來 —— 或者付運費特斯拉給你寄。

    神經病啊!所以最後理所當然的失敗了。

    根據知乎網友@衛藤芽生查到資料,最早做換電模式的一家公司是以色列的BetterPlace,2007年就提出了換電這個概念;08年在以色列開了第一個換電站。

    長這樣,是不是和蔚來的看起來挺像的。

    這家公司在2010年的時候和奇瑞達成了合作協議,共同開發可更換電池的電動汽車,但是知道今天都沒有看見任何合作成果。

    2011年的時候還和南方電網就換電模式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當時南方電網也對外宣稱“中國電動汽車的未來趨勢或以換電為主”。

    結果後來國家【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種明確表示,將來的模式以充電為主。。。BetterPlace在2013年最終失敗收場。

    很多車友覺得換電才是“正道”,除非充電樁五分鐘能充滿。。。不知道為什麼,看著這段話,K哥不自覺的聯想到了手機。

    N97

    最早的按鍵功能機車友們都還記得吧,NOKIA什麼的,原裝就給你配兩塊電池,沒電了就換 —— 是不是很像蔚來的換電。

    然後到現在的智慧機時代,蘋果華為三星你看連後蓋都不讓你開了,更別提換電池了 —— 是不是很像充電樁?

    你品,你細品!

    K哥覺得之後到底誰淘汰誰,還要看科技的發展。科技樹是點開了,兩條不同的路而已。

    就目前看來,K哥覺得還是充電靠譜 —— 兩車我都開過,充電也都體驗過。特斯拉的超充比較直接,一個小時左右。

    蔚來的換電就比較複雜了,理想狀態下,前前後後10分鐘可以搞定。

    但是現實往往不隨人願 —— 換電站電池沒電、排隊。。。而且萬一你是一個心裡潔癖的人,換到一塊素質不那麼高的電池,你肯定難受。

    最後說下個人判斷,電池技術有突破的話,超充是未來;但是換電可能會有一些特殊的場景需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日本超百萬人家裡蹲,為啥以勤奮著稱的日本人都不想工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