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西山詩家國
-
2 # 鑑水漁翁
天下第一,並不是王羲之自己說的。而是經過了盛唐統治者,文人的頂禮膜拜和以後歷朝文人的極力推崇,才奠定了天下第一的位置。這種評價是客觀公正的,是經得起歷史的檢驗的。千百年來,文人練行書,都是以蘭亭序作為標準來臨摹。在歷代文人心中,蘭亭序是至高無上的。愛好文學的先決條件,就是尊重傳統文化。我發現今天許多厚顏無恥的所謂大書法家大力宣揚他們的那些死蛇掛樹的所謂開山立派的醜書,刻意貶低與否定古人傳統書法,這,只不過是在欺世盜名。書法應雅俗共賞,他們也必將被世人所拋棄。因為,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
-
3 # 讀中玉
第一、臨摹的人多,並且都是名家,甚至許多人因臨摹《蘭亭序》而出名。比如唐的馮承素,自己並沒有留下什麼作品,倒是《蘭亭序》在圈內臨摹的最好,現在我們看到的最多的、最出名的就出自他的手筆,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
第二、雖然王羲之的真跡《蘭亭序》沒人見過,倒是他的其他作品卻留下的不少,皆為極品。所以,從側面可推知,原版《蘭亭序》應該更是極品中的極品。因為那是他醉酒後的“神來之筆”,妙手偶得!能差到哪裡去?
第三、長期以來在世上流傳的名氣。這個是很重要的,上千年流傳的一件事,一直不被世人所見,只能越流傳名氣越大。
第四、心理作用。失傳的東西,越是不得見越是想見,越是想見,越是見不到,這個形象就越是高大。就像《紅樓夢》後半部,明知永遠見不到了,越是研究。還出現了一群“紅學家”來專門研究,還創造出來一種學問叫“紅樓探逸學”。
其實,《蘭亭序》也不乏探逸的心理!
-
4 # 恆語3
書法作品的優劣好壞,不是以見到的多少為標準。而是以書法功底論優劣,功夫悠長,字型嚴謹,底蘊深厚,收放自如,穩重而不拘謹……一件好的書法作品,是外人,後人的評判總結。不是哪個人說了算。見得少不代表不存在。
-
5 # 松風閣書法日講
我認為原因有以下三個:
第一、《蘭亭序》有皇家背書
這裡面皇家背書,無疑指的是《蘭亭序》在唐朝唐太宗以及他的兒子之間的事。
我們都知道王羲之自己寫完《蘭亭序》之後,他是非常滿意的。於是回家之後他寫了好幾個版本的《蘭亭序》,但是都沒有在宴會上寫得好。而王羲之之所以要重寫好幾遍《蘭亭序》,正是因為他喜歡這件書法作品,所以才想著是否可以再重現昔日的輝煌。
但是要想創作出藝術傑作,是需要天時、地利、人和的。王羲之創作《蘭亭序》,如果沒有相對應的創作氛圍,沒有當時心情和環境的營造,恐怕任誰也不能寫出如此傑作的。而且非得是宴會之時,看著滿座賓客,把酒言歡,耳聽絲竹管絃之樂,目視流觴曲水之景,才能動容寫下傑作。面對徒然書齋,是不行的。
那麼創作出如此傑作,王羲之自然視作珍寶,而且全家也是視若傳家寶。到了唐朝就傳到了智永的弟子辯才手裡,因此才有了蕭翼計賺蘭亭的事情。
在這之後,《蘭亭序》就屬於皇家所有了。唐太宗親自下令讓諸多文人墨客臨摹學習,拓印字帖分發給大臣學習,而這些在當時人看來是無上榮光,因此在無形中也把王羲之的書法地位給抬高了。尤其是《蘭亭序》在書法學習中的價值。
所以,在歷代文人心目中,《蘭亭序》都是學習書法不可繞過的一個坎,必須學習,而且值得學習。
唐太宗死後,太宗皇帝命令他的兒子將《蘭亭序》給他陪葬,也有傳說說他的兒子沒這樣做,自己據為私有了,總之,《蘭亭序》受到了皇家的喜歡是無疑的。因此,帶有皇家光環的《蘭亭序》這麼有名也就不足為奇了。
第二、書法技巧高妙
王羲之《蘭亭序》是王羲之一生書法技巧的一個總結。這幅書法作品融合了王羲之諸多書法技法。比如我們知道的王羲之的21個“之”字,各個不同,就顯示出了王羲之與眾不同的藝術造型能力。而在具體筆法上的起承轉合、章法上的相互呼應避讓,則更為精妙。
王羲之所處的年代,是書法自覺時期的初級階段。王羲之作為一個開門立派的書法家,其書法創作顯示出了不同尋常的特點,在有意為之和無意自然之間達成了一個微妙的平衡。這個平衡,在王羲之之前,因為缺乏相對應的對於書法的自覺而難以實現,而在王羲之之後,因為書法自覺藝術的追求又難以獲得真正的自然書寫狀態。王羲之,像一個極其準確的足球運動員,準確找到命門,成為書法史上獨一無二的、不可替代的藝術大家。
第三、情技相融
有了技巧,還不足稱之為書法家,必須情感、技巧相互貫通才能說他是一個好的書法家。王羲之的書法作品,就是情感和技法相互貫通的書法作品。
只有巧妙的書法技巧,而無豐富的人生體驗、情感洞察的書法作品,是寫字匠的書法,而只有情感沒有技巧做支撐的書法,是胡塗亂抹的醜書派。
關於情感融合熔鑄在《蘭亭序》中,我們不僅可以透過作者的書法作品形態看到,也能透過王羲之這篇文章內容看到。
王羲之在字裡行間滲透著他自己對於人生社會的思考,快樂的短暫,痛苦的長久以及人生、宇宙之間微妙複雜的關係,在宴會上,藉著酒勁讓他抒發殆盡,執筆傾瀉於毫端。這樣的書法作品,不僅藝術造型動人,其文學價值也是一流的。
這三點理由,就是現存的王羲之的書法作品《蘭亭序》雖然不是真跡,但仍然可以稱之為天下第一行書的原因。只要書法好,其實是不是贗品無所謂。只不過對於考證學家來說就必須要深究了。我們學習書法的人學習就是了。
-
6 # 不二齋
是的,我們都沒有見過蘭亭序的真跡,包括唐朝末年以後以後的歷代書法家都沒有見過王羲之《蘭亭序》的真跡,真跡據說已經被李世民帶入自己的陵墓,所能夠見到的僅僅是馮承素的摹本。
唐太宗李世民本來就是一位書法迷,也是王羲之的忠實粉絲,就是他命令馮承素臨摹的《蘭亭序》並且把摹本分發給親近大臣,皇上的命令自然不敢怠慢,都說馮承素的摹本“下真跡一等”,就是和蘭亭序真跡非常相似,也是非常可信的。我們沒有見過,但是有人見過,並且給予很高的評價。
王羲之的《蘭亭序》之所以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主要有三點原因:1、首先第一點當然是王羲之書法水平的高超,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王羲之的書法在當世就已經非常出名了,雖然在他去世以後的一百多年裡,他的兒子王獻之的名聲大噪,甚至超過了他,但是最後也沒有撼動他書聖的地位。
中國書法的五種書體,行書到王羲之這完全成熟,王羲之憑藉一人之力,把行書改造成今體,形成我們現在所使用的行書的風格,算是開天闢地第一人,是行書的祖師爺,而《蘭亭序》又是他的行書代表作品,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也是理所當然的了。
2、《蘭亭序》是王羲之偶然所書,是書法裡的最高境界,是性情所致的情感的表達,體現了書法和文人性情的高度統一,不同於普通的有意為之的書法作品。據說第二天王羲之打算在寫一遍,就寫不出想要的效果了,另外《蘭亭序》本身也是一篇美文,內容寫的也非常好。
歷史上的大部分經典作品都是偶然欲書的結果,都體現了書法和個人境遇的高度結合,比如蘇東坡的《黃州寒食帖》、顏真卿的《極致文稿》等等。
3、第三個原因是因為世事所造,皇帝李世民是他的忠實粉絲,他完成了最後的一舉,把王羲之推上了至高無上的地位,把王羲之尊為書聖,其作品稱為天下第一行書。
-
7 # 翰墨書道
因為王羲之的《蘭亭序》是真正的經典的好。
這個“好”是指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絕佳之好。
唐代李世民以後歷朝歷代的人們都沒有見過真跡,所見僅為雙鉤或對臨摹本,但並沒有影響其書法作品的優秀和超妙入神,反而更加證明了其萬代不可撼動的地位和出類拔萃。雖然李世民的大力推崇有很大關係,但更關鍵在於作品的“章法,筆法都很完美”(啟功語),也得益於馮承素臨摹的“精細地傳出筆法” ,墨氣的濃淡,行款的疏密自然。更為重要的是作為作者的王羲之廣採博取繼承和“增損古法,裁成今體”,創造了承前啟後,妍美流便的一代新書風。
就《蘭亭序》來說,其書法風格新意盎然,骨態清和,思神超逸,遒媚勁健,可以說是絕代無雙。更何況《蘭亭序》的創作環境是喜氣之態,乘興之作,“五合交臻,神融筆暢”,意境“情馳神從,超逸優遊”。作品完成後,甚至自己都不可複製。到了李世民那裡,更是被推崇到無以復加的地位。
這就是為什麼《蘭亭序》會成為天下第一的原因,也是歷百代而聲譽不絕的原因。
《蘭亭序》因其豐富的就,盡善盡美的書法藝術、書法技法、書法文化的內涵,使得至今仍然成為學習書法的人們取之不竭,用之不竭的書法藝術寶庫。
並且是看一遍有一邊的受益,臨摹一邊有臨摹一遍的境界,常學常新。
回覆列表
一是模仿太多!
二是模仿的那麼多,卻沒人敢說超過王右軍!
三是把那些仿品放在今天,放大了看,就知道王羲之真跡有多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