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被動專家
-
2 # 豐登閒人
“古體詩”是相對於“近體詩”的一種稱謂。詩界形成共識的是指唐代以前各種形式的詩歌,也包括後人摹擬古體所寫的詩歌。古體詩只講究音韻,沒有其它格律的限制,而近體詩則有一些嚴格的規則。二者的區別主要在於此。古體詩也統稱古風,主要包括四言詩、三言詩、五言古體詩、七言古體詩、雜言詩、騷體詩、樂府詩、歌與歌行、古體絕句等:
1.四言詩——指每句四個字的詩歌。典型的作品是《詩經》。這種詩體有較大的侷限性,到了漢代,它的生命力就已衰微。東漢時曹操寫了一些四言詩(如《觀滄海》),復興了這種詩體。後世,一般只有在表達莊嚴內容時,如贊、銘、頌、箴等,才用四言詩。不過,贊、銘、頌、箴等,通常不塑造藝術形象,不能算是真正的詩歌。
2.三言詩——先秦已有這種詩體。漢樂府《雜曲歌》類的《春日行》就是三言詩。如南朝鮑照的《代春日行》:
獻歲發,吾將行。春山茂,春日明。園中鳥,多嘉音。梅始發,柳始青。泛舟舮,齊棹驚。奏採菱,歌鹿鳴。微風起,微波生。弦亦發,酒亦傾。入蓮池,折桂枝。芳袖動,芳葉披。兩相思,兩不知。
3.五言古體詩——簡稱“五古”。五字一句,不論平仄,不要求對仗,不限句數,一般篇幅較長;押平韻或押仄韻、是否換韻都無定規。唐代以前的五言詩皆稱為“五古”;唐以後摹擬古體五言的詩,也稱“五古”。如杜甫的“三吏”、“三別”,白居易的《秦中吟》等等。
4.七言古體詩——簡稱“七古”。包括唐以前所有的七言詩及以後摹擬古體的七言篇章。七字一句,不論平仄,不要求對仗,不限句數,一般篇幅較長;押平韻或仄韻,是否換韻,都無定規。現存最早的七古是曹丕的《燕歌行》二首,以後如鮑照的《擬行路難》。李白的《金陵酒肆留別》、杜甫的《哀江頭》、白居易的《長恨歌》等。早期的七言詩是句句押韻的,到南朝劉宋鮑照手裡,才改為隔句用韻。最有名的七古則是初唐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
5.雜言詩——五七字雜言、三五七字雜言、五四字雜言等小類。不論平仄,不要求用對仗,不限句數,一般篇幅較長;押平韻或仄韻,是否換韻,均無定規。古體雜言詩習慣上也稱為“古風”。如李白的《蜀道難》是三五七字雜言詩,李頎的《古意》五七字雜言詩,李白的《夢遊天姥吟留別》五四七字雜言詩。
6.騷體詩——“騷體”也稱“楚辭體”,他是戰國末期以屈原為代表的南方詩人,在楚國民歌的基礎上所再創制的一種詩體,因屈原的名作《離騷》而得名。騷體詩富於抒情成分和浪漫氣息,篇幅較大,句子較長,形式比較自由,多用“兮”字或“些(suò)”以助語氣。
兩漢的辭賦是騷體詩的直接發展,後代許多離歌、輓歌、頌歌、哀歌等也用騷體。這類騷體詩,可以說是七言詩發展的過度形式。
7.樂府詩——是指朝廷專設的音樂機關(樂府)使用的歌辭。它是先有歌辭而後樂府配曲以歌唱的。宋代郭茂倩編的《樂府詩集》裡,把漢魏至唐、五代的樂府詩分為12類,即:郊廟歌辭,燕射歌辭,鼓吹歌辭,橫吹曲辭,相和歌辭,清商曲辭,舞曲歌辭,琴曲歌辭,雜曲歌辭,近代歌詞,雜歌謠辭,新樂府辭。
為說明簡便,通常把歷代樂府詩分為兩類:漢魏古樂府詩(包括原辭和後人的仿作);唐代新樂府詩。
古樂府詩其中的菁華是民歌。古樂府民歌體式上的特點主要是:敘事成分比較大,常用比興手法;有五言體、四言體、也有雜言體,形式多樣;語言平易無華,活潑生動;風格質樸明快。可以說,古樂府民歌是中國詩歌文學寶庫裡的瑰寶。
新樂府詩是在唐代安史之亂以後,詩人王建、張籍、白居易、元稹等用新樂府以描寫民生疾苦,諷喻當時弊政。這種創作作風盛極一時,稱為“新樂府運動”。之所以叫“新樂府”,是由於它對舊體樂府而言的。它創新體,寫時事,而形式上還具有古樂府的特點。可以說,新樂府是文學干預政治生活的範例,它的出現,促進了唐詩的新發展。
8.歌、歌行——“行”本質指樂章的進行,後來把樂曲、歌唱的遍數也叫“行”,又引申成為一種樂曲的稱呼。人們又把配合“行”的這種樂曲的歌辭叫“行”,於是它就成為古詩歌的一種體裁了。如《長歌行》、《燕歌行》、《兵車行》等。
行,句數不定多少,篇幅不限大小,四言的、五言的、七言的、雜言的都有。一般語言樸質,感情真切。曲調“行”的節拍,最早具有適合於邊行走、邊歌唱的特點。
“歌行”,它和“行”並無嚴格的區別。曹魏以後的樂府詩,題名為“歌”或“歌行”的頗多,遂行成“歌行”一體。有鞠歌行、放歌行、長歌行、短歌行四種,均屬古樂府“平調曲”一類。據唐·李善《文選》注:所謂鞠(高)、放、長、短,皆指歌聲,“謂歌聲之高、放、長、短也”。“歌行”的特點是:音節、韻律一般較自由,或四言五言,或七言雜言,富於變化。
9.古體絕句——指一種只有四句的古體小詩。多押仄韻,也有用平韻的,均不受平仄、對仗等格律的約束,為區別近體詩的“律絕”,稱之為“古絕”。漢魏六朝出現這種詩體,唐以後的詩人也寫過一些。七言古絕極少見,一般限於五言。例如孟浩然的《春曉》:
春眠不覺曉,
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
花落知多少。
此中,押仄聲韻,句中不論平仄。這裡特別提醒讀者,不能把這類古絕視為近體詩中的五言絕句,因為若按近體詩的五言絕句來衡量則是一首違律詩!
再如,李白的《靜夜思》: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
低頭思故鄉。
柳宗元的《江雪》:
千山鳥飛絕,
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
獨釣寒江雪。
中唐·李紳的《憫農二首》(仿古絕):
其一
春種一粒粟,
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閒田,
農夫猶餓死。
其二
鋤禾日當午,
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
粒粒皆辛苦?
等等,都屬於五言古體詩。五言古絕是古體詩中的短篇。五言古絕是最易被一些初學者誤認為律絕,而拿來作為格律詩也不押韻或不依循格律的說辭。這是一種無知。
以上各類古體詩的長篇,如果不能一韻到底則允許換韻。換韻時,開始換韻的一聯的出句句末字應採用換韻韻部的字作為“領韻”,對句跟上韻,以下相連的各聯隔句押此韻即可。
-
3 # 半畝塘主402
在中國,自有文字創造產生以來,便也就有了關於詩歌的流傳記載。文學史研究的詩詞體裁斷代,大多以唐代為界,唐以前的詩經、騷體、漢賦及漢樂府詞等都屬於古體詩。唐及唐以後的詩詞,增添格律、平仄、押韻等規格要求,被稱為唐詩。唐詩歷經好多朝代一直延綿至清未。其間詩詞名人名篇經久不衰,為人樂道。新文化運動後,文人們在反對八股文的同時,對詩詞也進行了拓新,現代詩應運而生,也湧現大批現代詩人和好作品。但唐詩也仍然與現代詩作伴同行,並駕齊驅與時俱進。如毛澤東、魯迅等亦都有名篇佳句流傳至今。詩詞體裁只是一種形式變化,也是為研究文學發展之便進行一些分段整理,沒有嚴格的界限,更不賦予優劣高下。詩詞重在內容和藝術表現手法和意境,如毛主席的詩詞,誰都得承認其的高瞻遠囑豪放大氣!而魯迅之所以被喻為文學巨匠,並不因其詩寫的多高明,而是先生的所有文章都可以拿來當好詩讀!所以在我看來,詩體之對於詩歌來說並不太重要或關鍵。我的感覺用一首小詩來總結:
古體唐詩現代篇,
狼糞助燃起狼煙;
若要青史留名在,
筆端有神體無限!
-
4 # 直心1
古體詩是一種與近體詩相對而言的詩體。在近體詩形成以前,除楚辭外,其餘各種詩詩歌體裁都為古詩,但不可稱為“古風”。“古風”單指“歌”、“行”、“吟”這三種詩歌。
古體詩的特點是不受近體詩格律的限制和束縛。它格律自由,不枸對仗和平仄,押韻較寬,篇幅長短不限。從詩句的字數看,可分為四言、五言、七言和雜言詩。五言古體簡稱五古,七言古體簡稱一七古。
古體詩押韻較寬,可以押平聲韻,也可以押仄聲韻。尤其是一詩可押兩個以上的韻,不過必須是鄰韻。一般說來,用庂聲韻的,即歸入古體詩。
五古一首: 《梵淨山》
黔嶺正東傾,
忽然一山立。
湘桂齊仰望,
何柱飛來急?
回覆列表
止戈為武道,衡量為文膽,上古創文字,古詩三百篇,曹娥誄辭鐫,華章廊廟間,長慶炫五律,太白賦七言,蘭亭予茲道,竹林稱遺賢,廬山飛瀑布,飲中有八仙,慚吾列四傑,牧馬大青山,宋元軼詞曲,飛虹映翠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