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天銷網
-
2 # 冰紅茶的的冬天
俗話說“人不為己,天誅地滅”,這句話得意思表明,人的自私是一種自然、與生俱來得人性。 事實上,自私是人的一種本能,人的很多行為便是一此為中心點而形成。而按照性格、教育及生活的經驗不同,自私表現在行為上也有所不同的形式。 一種是“善”的形式。自私透過“善”的形式表現出來是利人又利己。例如一般人上班,一方面為老闆做事,並間接服務了消費者,另一方面賺了錢,可以養活自己及一家大小,滿足生存的需要。不過也有一些人只求利人而不求利己,像有些傳教土深人不毛之地,為的只是幫助一些需要幫助的人,而自己的生活不僅談不上享受,甚至可說是一種自我虐待。在只為 自己著想的世人眼中,這種人是實在值得欽佩的。 另一種形式則是“惡”的形式。這種形式的自私是隻求利己而不求利人,若只是利己但不傷人,那麼這種自私還不算是“惡”,有一些人的自私是透過損人來利己,這才真的是“惡”! 這種行為如搶劫、欺詐、陷害、背叛,更嚴重的還殺人放火、危及他人的性命。對一般人來講,會危及性命的事一般不會碰到,但人的自私行為你卻不時會碰到,你不必對此在意,反而要有這樣的想法:我要如何應對這些自私的行為,以營造一種雙方和諧的關係,或得到他的協助與合作? 真實做到這一點很簡卑,滿足對方的自私就對於。 這裡所說的“滿足”並不是任其取求、無限制地滿足,你如果這麼做,反而會害了你,因為人的慾望是無止境的。那麼該怎麼做呢? (1)從消極的角度來講,不去剝奪對方的利益,不管他是不是真的需要這些利益,你剝奪了,他是會朋你拼命的。 (2)從積極的角度來講,給予對方利益,只要他肯接受,那麼他絕對會聽你的,所以很多皇帝要用重金籠絡臣下,大老闆要發獎金給下屬,而力能扛鼎的勇士,為了錢甘願為無縛雞之力的主子賣命。除了金錢之外,職位也是一種利益,所以“升宮”也可以收買人心,因為你滿足了他的自私!
近來有些報刊和講壇上出現一種論調:“自私是人的天性,人人都自私”。雖是老調重彈,但對於和諧社會建設具有不可忽視的腐蝕作用。 人要生存,要活好,要發展,就不能不謀求自己的利益。謀取個人的正當利益,是每個人的權利和責任,應該受到尊重,不應被貶斥為自私。馬克思主義從來不是隻講義不言利,只講集體不講個人,從來不否認人們謀求自身正當利益的動機和行為,並且公開申明:無產階級不但要解放自己和其他廣大勞動者,而且要解放全人類。只顧自己的利益,不顧別人和集體的利益,甚至損人以利己,這樣的心理和行為才是自私。 自私不是人類的天性,而是社會歷史的產物。在原始公社時期,人們是不自私的。那時,生產工具極為簡陋,面對嚴酷的自然環境,靠個人單獨勞動無法生存。人們必須互相照顧,共同勞動,共同佔有和分享勞動成果。一切都屬公有,沒有私產,甚至每個個人都好像共同體的一個肢體,不能獨立。那裡,如果人人都只顧自己,只能是死路一條。這也就是說,自私給自私者帶來的不是利益而是死亡。這樣,誰還會自私呢?那時人們不自私,不是由於“人性本善”,而是生存條件使然。 自私的心理和行為根源於私有制。人們作為勞動者,容易體會到協作、互助、聯合的好處;作為私有者,是相互分離和對立的。私有者之間的這種關係,催生和助長了只顧自己的心態和行為。當人們以私有者身份相互對待時,如在純粹的買賣關係中,各自就只考慮自己的利益。自私不是出於神秘的“天性”或“人性本惡”,而是私有制這種社會關係的反映。 人們之間的許多社會關係要求相互顧及,相互關照。日常生活中,人們在許多方面也需要相互關照。只有這樣,才能存在和發展。例如,愛情、親情、友情,都建立在相互關心的基礎上。在這類關係中,一般情況下人們都不會只顧自己,而會彼此關懷、互相維護。普通的鄰里關係,也要求相互關照,和睦相處。即使偶然同車、同船、同機,顧己不顧人的自私行為也會給大家帶來不便,遭眾人譴責。維持公共衛生、保護環境、遵守交通規則等也都靠大家互相關照,如果人人都只顧自己,只圖自己方便,恐怕連這些起碼的社會秩序也會崩潰瓦解。總之,在存在共同利益、需要相互關照的人際關係中,人們常常是會相互關照的,這是人之常情,但這不是出於什麼神秘的“天性”,而是千百年來人們從億萬次實踐中總結出來的共同經驗,是人類生存和社會發展的客觀需要。 絕對自私的人只關心自己,對於國家、集體和任何人甚至父母、子女都不關心,這種人自外於一切人際關係,自絕於一切人情,完全喪失了“人的本質”,沒了人味兒,這種人還能叫做“人”,還能為人間所容嗎? 一些資產階級經濟學家把人設想為僅僅是私有者,把人際關係僅僅歸結為私有者相互對立的關係,提出假設的“經濟人”作為其理論前提。他們說的經濟人的基本特點是隻考慮自己的利益。
-
3 # 吸清風飲甘露食五穀
01
在職場,經常會碰到喜歡告狀的人,大家對此都頗為反感。讓我們一起來分析一下這些人的心理。
一、嫉妒心理。人怕出名豬怕壯,當一個人在工作中小有成就的時候,就會招來有些人的白眼。這些人不在自身找原因,而是羨慕嫉妒恨。
舉個例子。同學甲和同學乙畢業於同一所學校。在學校讀書時,二人不分上下。畢業後分到同一個單位,三年後,同學甲被提升為主管,成為同學乙的直接領導。
同學乙心裡很不服氣,憑什麼你就比我強?對同學甲心生妒忌。同學乙忽略了一個問題,每天下班了,他去跟朋友聚會,喝酒,同學甲還在辦公室加班;週末他出去逛街,遊玩,同學甲卻去培訓班上課。
典型的只看見賊吃肉,沒看見賊捱打。
一次,同學甲在工作中不小心做錯了一件事,同學乙馬上去告訴公司老總,讓公司老總把同學甲好一頓訓斥。
二、自卑心理。由於自己在業務方面或是能力方面不如人,就會產生自卑心理,而自卑心理又有可能導致畸形思維。
這種畸形思維有三種走向,一種是怨天尤人,破罐子破摔,就此萎靡不振。另一種是找準一切機會拆臺,不惜用告狀的手段來達到個人的目的。還有一種就是透過自身努力,不斷學習,不斷提升自己,使自己走出自卑的陰影。
這種人明顯的有一種傾向,就是我工作的不好,你也不能好;我生活的不好,你也不能好。大家都不好,可以;你比我好,我就會不舒服,就是典型的“不患寡而患不均”。
這種人從來都不是縱向比,而總是橫向比。自己跟自己比,一天比一天好就是進步,跟別人比,永遠都有比你強的,怎麼能夠得到滿足?
三、狹隘心理。愛告狀的人一般來說,心眼都不大,對好多事情容不下。遇到問題,自己無法解決,又過不了這個坎,只能採取告狀。
有的人告狀是為了得到更多的利益,可能是經濟利益,也可能是政治資本。無論是哪一種,都讓人不恥。
有的人告狀是為了報復。因為我們在工作中難免有矛盾,尤其是管理者與被管理者之間的矛盾,這次你批評了我,下次讓我發現你有問題,立馬舉報。
這些都是因為心理狹隘造成的。
02需要澄清的問題。
一、告狀有錯嗎?
我們作為家長,在孩子去幼兒園受到小朋友欺負的時候,會常說的一句話是:“某某再打你的時候,你就告訴老師。”所以孩子在幼年時期就已經接受這樣的教育了。有錯嗎?
員工甲和員工乙在單位發生口角,吵得不可開交,最後導致扭打到一起。員工丙怎麼都拉不開,趕緊去告訴領導,領導來了,才把他們拉開。有錯嗎?
打架的過程中,員工甲身體不如員工乙,明顯吃虧。知道再吵再打自己還是要吃虧,只能去到領導那裡去告狀。有錯嗎?
當我們知道自己沒有實力的時候,產生的結果必然就是告狀。所以說告狀本身並沒有錯。
二、沒有告狀,就沒有包青天;沒有告狀,就沒有法院。
既然告狀沒有錯,那麼問題出在為什麼告狀。如果是正當反映問題,我們說應當提倡,不能單純的認為是錯誤的,領導就是用來解決問題的,沒有問題的反映,沒有需要領導解決的問題,那麼要領導也就沒有用了。
沒有秦香蓮狀告狀告陳世美,就成就不了包青天;沒有百姓打官司,法院就關門了。
如果告狀是為了謀取個人私利,為了報復,那麼我們就堅決的鄙視。
回覆列表
根據我在職場的經驗,這種情況一般分三類:
一是他認為告密對你有壞處,同時對他有好處,可能你們當下有利益競爭,你應該能分辨出來,他屬於壞人心態。
二是他不管告密對自己有沒有好處,先把你慢慢弄臭了再說,這個一般是屬於你們未來有競爭或則現在看不慣你,與你有矛盾,您應該可以分析出來,他們屬於小人心態。
三是看不得你好,發現你好了後,就偷偷告密,還假裝對你熱情和友好,這個就是偽君子心態了,屬於病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