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哥燴史

    在小哥看來,任何時代任何人物,對財政進行改革,讓政府的錢袋子由癟變鼓,無非兩個方面:開源、節流,只是每個人所處的時代和境遇不一樣,兩者的側重有所差異。

    具體到張居正來說,小哥覺得,他節流與開源並舉,開源為主,節流輔之,下面就從這兩方面來展開說一說。

    1、開源

    實際上,這個開源需要加個引號,因為實質意義上的開源是很難的,畢竟想要多開稅種,在當時的條件下,無異於痴人說夢,搞不好是要遭雷劈的!

    那麼,只能在現有基礎上做文章了!

    首先,嚴格各級官員的考核標準,考成法一出,規避掉了很多暗箱操作,一切都以官員的稅收成績作為明面指標,其他所有酌情獎懲事項一律靠邊站。因此,各級衙門老爺想要做出政績,必須想盡一切辦法完成財政指標,儘管下面怨聲載道,但確實從實際上起到了督促作用,按時按量完成指標,日積月累,中央財政自然富足。

    其次,如果民財枯竭,繼續涸澤而漁墾丁是行不通的,所以也必須增加百姓的糧產收成,薅羊毛也得羊肥不是!因此,在全國清丈田畝,拓展耕地,同時疏浚河道,發展生產,讓老百姓們相較以往有了更多地可種,更多田可耕。而且,推廣實行一條鞭法,攤丁入畝,均徭均賦,財政稅收少了各種暗箱操作,收入自然有了保證!

    2、節流

    這方面,最主要就是從太后、皇帝開始,自己帶頭做表率,節儉開支,勒緊褲腰帶過日子,皇室的開支,各種繁複無用的過度賞賜,一律節儉。

    當然,這只是個開胃菜,最主要是對於大明那些多如牛毛的朱姓藩王宗室們,下手精準,力度到位,讓這些帝國的蛀蟲們第一次感受到了緊巴巴日子的滋味!

    所以,這樣就極大的觸及了這些皇親貴胄,地主老爺們的利益,最終也導致了張居正改革的身死政滅,功虧一簣。

    總結,

    不管怎麼說,張居正的所作所為,對於已經大廈將傾的晚明來說,是一場及時雨,挽救了頹勢,讓大明的錢袋子鼓起來,才能讓大明的國祚得以苟延殘喘般地延續,儘管沒有改變歷史最後的走向,但其意義,卻是深遠的!

  • 2 # 每天一起學歷史

    張居正(1525年5月24日-1582年7月9日),字叔大,號太嶽,明朝政治家,改革家,內閣首輔,輔佐萬曆皇帝朱翊鈞進行“萬曆新政”,史稱“張居正改革”。那麼張居正是如何讓大明王朝的錢袋子鼓起來的呢?簡而言之,就是實施了“一條鞭法”,具體的措施就是以下幾點:

    1.重新丈量了全國的土地,尤其是中原地區。張居正安排官員對全國可以耕種的土地重新進行了測量,對土地面積和土地所有人進行了詳細登記,為後期的改革打好了基礎。僅這一項措施,就使得大明王朝增加耕地2億多畝。那麼就有人會問,沒有刻意隱瞞土地的嗎?有,比如張居正的老師徐階,就刻意阻撓不讓測量自己的私有土地,結果張居正派來了海瑞,相信大家對海瑞的為人都很清楚,最終徐階也不得不接受現實。

    2.將所有徭役和賦稅合併成一項,都納入到土地中進行結算,按畝收取賦稅,並且必須用銀兩支付。在明朝前期,各類徭役和賦稅十分繁多,不僅加重了農民負擔,同時也沒有增加政府財政收入,反而讓地主階級賺的盆滿缽盈,張居正這一條改革直中要害,將所有的徭役和賦稅合併為一項,按土地所有人實際所持有的土地面積收取賦稅,以畝為單位,都以銀兩進行結算,這就極大的增加了政府的直接財政收入,不僅杜絕了苛捐雜稅,也一定程度上恢復了農民的自由。同時,政府需要人幹活時,也是使用銀兩僱傭百姓幹活,也促進了百姓的收入,促進了經濟的發展,這和現在的政府各項工程和服務要公開招投標是一個性質。

    3.稅收直接由政府收取,減少了貪汙受賄的可能。以前的稅收都是層層收取,先由村的里正收取,再交由甲長,由甲長再向縣裡繳納,這就造成由下往上層層盤剝,貪汙腐敗極其嚴重。張居正改革後,稅收直接由州縣收取,直接納入國庫,這就避免了貪汙情況的發生。同時以前稅收收取的是實物,層層收取再進行上交,路上運輸也要損耗不少的財力,現在改為直接收取銀兩,就省了不少人力物力,為國家也財政節省了很多開支。

    綜上所述,其實張居正讓大明王朝錢袋子充實起來的原因很簡單,就是簡化稅收種類,統一測量土地,按土地面積收稅,收稅以銀兩進行結算,由縣州一級政府直接收取,這就使得國庫收入極大的增加了。但是張居正的這項措施並沒有得到很好的貫徹,畢竟損害了大多數地主階級的利益,堅持不下去也就不足為奇了。

  • 3 # 傳承純中醫

    公元1572年,在位七年的明朝隆慶帝朱載垕逝世,次席宰相張居正乘機聯合宦官巨頭司禮大監馮保,使用了不很光彩的手段,致使李太后免掉高拱的首席宰相之職,並擢升張居正為首席宰相。

    張升首相後,朱載垕十歲的兒子朱翊鈞登上皇位,即明萬曆帝。

    之前朱載垕之父朱厚熜重用大貪官嚴嵩為首相,加上朱載垕在位的七年不與大臣見面,結果明朝政治昏暗,宦官專權,官員不投靠太監,得不到升遷,故也不責備張居正的不尊嚴手段。這種情況弄得朝庭財力極度匱乏,急需理財能手來打理財政,機緣巧合,此時張居正上位了。

    張居正是明朝所有宰相中,唯一的敢負責任而又有遠大眼光和政治魄力的一位,不以自己的榮華富貴為滿足,他雄心勃勃,企圖對政府的腐敗做一改革。

    張居正實施的一條鞭法改革讓大明錢袋子鼓了起來,現簡述其具體的措施如下:

    1.任用抗倭名將戚繼光守禦北方邊疆,確保國家安定。

    2.任用水利專家潘季馴治理黃河,並實施扶持農桑的農業政策,確保農業生產的穩定。

    3.精簡行政機構,最佳化編制,節約政府支出。

    4.調查戶口,掌握人口基數。

    5.測量耕地,全面掌握土地資料及耕地面積,使全國的耕地面積增加達2億畝左右。

    6.整理賦稅,將徭役與稅務合併,且按耕地面積徵收,改交實物為銀子,由政府直接徵收而減少徵收環節。這樣,窮人的稅負減少了,逃稅的“鄉紳”納稅了。

    改革數年後,大明的錢袋子鼓了起來。

  • 4 # 深度讀歷史

    簡述

    明代萬曆年間,擔任內閣首輔的張居正推行了一次規模浩大影響深遠的改革,其性質類似與唐代楊炎的兩稅法,宋代王安石變法,以及清代雍正年間的攤丁入畝改革,其出發點都是寄希望與透過財稅體制的革新達到富國強兵的目的。

    一、改革前的國家財政及社會局勢

    位處於明代中晚期的萬曆年間,當時由於歷代皇帝遺留的沉痾積弊以及社會的動盪變化,導致官僚政治腐敗,地方土地兼併嚴重,國庫入不敷出,正面臨著極大的財政危機,這時候迫切的需要一次財稅體制的改革來有效的緩解這些尖銳的矛盾及困境,這時候張居正的經濟改革應運而生。

    二、張居正改革的具體情況

    張居正的經濟改革史稱“一條鞭法”,顧名思義就是化繁為簡,將過去名目繁多的各種賦稅雜役全部綜合整理到田賦中去折算成銀兩統一徵收,這種做法極大的提高了國家的稅額的清晰性與徵稅的效率水平,具體實施辦法如下:

    (1)重新清丈土地

    明代中後期隱瞞土或虛報土地實際面積的情況以及非常嚴重,洪武二十六年戶部登記在冊的土地有8507623頃,而經過歷年來的屯墾,土地不但沒有增加反而到了隆慶五年只剩下了4670775頃了,減少了幾乎一半,這很明顯是不符合正常邏輯的,因此重新清丈土地成為張居正經濟改革的首要任務,經過三年艱苦的清丈,在萬曆六年戶部登記在冊的土地回到了7013796頃,國家可徵收賦稅的土地比隆慶年間增加了近250萬頃。

    (2)將各類賦稅雜役統一

    實行一條鞭法以前是賦役分開,除了田賦以外還有各種丁稅以及名目繁多的方物、土貢之類的額外加派。而推行一條鞭法以後,將各類名目繁多的稅役全部統一到田賦裡按畝徵收,力役改為僱役,由政府僱人代役。由於賦役統一更加便於管理也便於徵收,因此大大提高了國家的徵稅能力。

    (3)將田賦摺合成白銀徵收

    中國古代田賦,宋以前基本上都是按實物徵收,宋代徵稅,只是偶有折銀。元代科差雖行色銀,但積糧仍為谷粟實物。而明代一條鞭法實行以後,不僅差役全部改為銀差,而且田賦除蘇杭等少數地區仍徵實物以供皇室食用之外,其餘也均已一律摺合成白銀徵收,因為極大的降低了以前賦稅的徵收成本。

    三、張居正改革的具體成效

    張居正改革的最直接成效就是為國家增加了近250萬畝的納稅土地,戶部太倉國庫的歲入從嘉靖隆慶年間的二百餘萬兩直接翻升到四百餘萬兩,極大的緩解了當時明代的財政困難,不過短時間內來看,“一條鞭法”給百姓以及國家都帶來了短暫的成效,但是長遠角度來看,其使得百姓不斷被盤剝,又嚴重加大了百姓的負擔,因此歷史上對張居正的“一條鞭法”也有褒貶不一的評價。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人和人之間的關係太複雜,怎樣能得心應手的和人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