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沐丞的自由生活

    《三塊廣告牌》——一場憤怒和溫情並存的悲劇

    01

    劇情描述非常簡單:絕望的母親米爾德麗德因女兒慘遭姦殺而追兇無果,無奈之下在路上豎起三塊廣告牌與警察局對峙的故事。

    但是,好片子終歸是好片子,《三塊廣告牌》在2018年的金球獎中獲得了6項提名,並最終摘得電影類的最佳影片、最佳女主角、最佳男配角和最佳編劇。在同年的奧斯卡中更是獲得了7項提名,並最終摘得最佳女主角和最佳男配角兩個表演類的獎項。這部片子無論是在金球獎還是奧斯卡上都獲得了最佳女主角和最佳男配角的獎項,足以見得片中的兩個角色對故事的演繹是多麼的到位。

    這部片子沒有男主角,只有一名女主角米爾德麗德,扮演者是弗蘭西斯·麥克多蒙德,這已經是她第二次獲得奧斯卡女主角,感覺這部片子就是為她定製,她用精湛的演技詮釋了一名絕望、憤怒、自責、痛苦、無助,卻又不失溫情的母親。

    02

    劇情的主線是米爾德麗德的女兒被姦殺焚屍,警局長達數月一直無法找到兇手,並且幾乎已經不可能破案,為了引起眾人對這起惡性案件的關注,她找到一家廣告公司租用了路邊三個大大的廣告牌,用鮮豔的紅色背景,加上針對警察局長懶政、無能的三句話,開始了自己的質疑和報復。

    但是整個事件一發不可收拾,因為當地媒體的報道,以及太多人的關注,讓這個事件迅速蔓延開來。首先就是警察局長開始承受巨大壓力,而他本身就已經是癌症晚期,最後在痛苦中飲彈自盡。另一名男警員狄克森也開始了為警察局長討回公道的行動,結果因為惡意中傷了廣告公司的老闆被吊銷執照。

    除此之外故事中的很多小角色如女主的兒子、丈夫、鎮上的牙醫、女主的閨蜜、牧師、侏儒等等人捲入了這個事件。女主所在的小鎮有人同情女主,而有人又愛戴警察局長,最後不知道誰把三塊廣告牌燒燬。米爾德麗德也並沒有因此停止報復行動,在一個深夜向警局扔了三個自制的燃燒瓶引起了失火,結果燒到了意外在裡面的狄克森。

    一個偶然的機會狄克森在一間小酒吧聽到兩名男子談論跟女主女兒遭遇相似的事情,他斷定其中一名男子就是兇手,於是透過挑釁捱打的方式獲得了對方的DNA。狄克森也把可能找到兇手的訊息告訴了女主,但是經過警局的DNA匹配發現酒吧男子不是兇手,甚至在案發的時候都不在國內。狄克森和女主都燃起了希望又到希望破滅,兩人經歷過這個事情後相互取得了理解和信任。儘管酒吧男子不是兇手,但是他們認為這名男子也做了姦殺焚屍的惡事,於是兩人相約開車去找這名男子。

    故事就在行駛的車子中結束了,至於女主和男配最終有沒有找到酒吧男子,找到後有沒有一槍崩了為民除害並沒有交代。導演給了觀眾留下了一個懸念,或者說給了大家一個關於人性的思考。

    03

    其實故事精彩的地方觀眾需要細心去發掘,看完電影我們會把思緒停留在故事最後可能的發展上,實際上導演在劇中早就留下了不少懸念。比如女主的廣告牌突然在深夜被燒,但是情節裡沒有很明確的線索,相反的是給了很多個可能的線索讓細心的觀眾去猜測。

    因為廣告牌直指警察局長和警局破案不力,那麼燒燬廣告牌的就有可能是警察局長,也有可能是警察局裡的某個警員,比如男配角也有很大可能;甚至有可能是警察局長的妻子。

    女主在現實生活中是個桀驁不馴的人,誰懟她,她就加倍懟回去,所以也是得罪了不少人,比如兒子學校的牧師、同學,小鎮上的牙醫。雖然女主的遭遇值得同情,但是小鎮上還是有不少人尊敬警察局長,所以這又加大了燒燬廣告牌嫌疑人的範圍。

    會不會是廣告公司老闆呢?因為他知道女主已經沒有什麼錢再支付廣告費,而他也因為同意給女主打廣告承受了巨大壓力,他也有燒掉廣告牌的動機。

    甚至女主的前夫、兒子,他們之間的關係錯綜複雜,他們可能更希望這件事儘快過去,所有人都要Move on,忘記這個痛心的事情開始新的生活,但是女主卻把全家人的傷心事放在了最矚目的位置,讓人無法釋懷,所以他們也有燒掉廣告牌的動機。

    最後還有可能是一直隱匿在背後的兇手燒掉了廣告牌,他或許害怕,害怕警察因為廣告牌加大對他的追捕;他或許自責,因為這三塊廣告牌也在時時提醒他曾經做的孽;他甚至可能是挑釁,讓女主和警察知道他的存在又拿他沒有辦法。

    04

    警察局長為什麼要自殺?他本身已經病入膏肓,在說話的過程中都可能滿嘴噴血,他其實早就知道自己時日不多,從表面上看像是女主立起的三塊廣告牌是壓垮他的最後一根稻草,事實上原因也遠沒有那麼簡單。

    首先他無法治癒的癌症會讓他對生命產生悲觀的情愫,特別是病痛、治療,都會讓他痛苦不堪,這些都是在慢慢消耗他生存的意志。

    其次工作上的不順利,警局的人慵懶,辦事效率低下,女主的廣告牌更是把他推到了風口浪尖,特別是上面已經派了一名黑人警長來接替他的職位,這些他不可能不知道。作為一個受人愛戴的警長,有點晚節不保的感覺。

    最後自然是家庭,妻子美麗,孩子可愛,但是他無法再陪伴他們更久,他的狀況只會讓整個家庭漸漸支離破碎,還不如早點結束這一切,說不定他的家人可以更快開始新的生活。

    他恨女主嗎?可能有,但是更多是理解。理解一名離異母親遭遇如此大的不幸,做出出格的舉動是人之常情,否則他不會耐心地跟女主解釋案件的難辦之處,否則他不會在自己要進醫院的時候還讓同事放過傷害了牙醫的女主,否則他不會私自捐錢給廣告公司讓廣告牌再多展示一個月,否則他不會在自殺後給女主寫信來讓女主不要自責,也同時讓自己的妻子不要責怪女主。

    他自責,他想破案但是真的無能為力,他對案情難辦之處的解釋在女主看來微不足道。

    05

    整個片子其實有三場大火,都是女主憤怒之火的宣洩。第一場火沒有任何畫面,只能由觀眾去想象,那就是女主女兒被姦殺後焚燒的大火。可以想象得出如果女主在現場她一定毫不猶豫地將歹徒碎屍萬段,沒有這場火或許她的女兒還會活下來,但是因為這場火讓她跟女兒陰陽相隔。而這場火的縱火犯是在暗處的兇手,卻永遠沒人知道是誰。

    第二場火就是三塊廣告牌被燒的大火,代表著女主精神寄託的廣告牌被暗處的縱火者燒燬,她想拼命搶救可是無濟於事。是誰在黑夜裡點燃了廣告牌,似乎每個人都有可疑,但是也永遠沒人知道是誰。

    第三場火是女主帶著三個自制的燃燒瓶將警局點燃的大火,這場大火代表著女主的憤怒和無奈,憤怒的是自己的女兒被燒死,廣告牌被燒,但是警察都破不了案,無奈的是她自己也沒有任何辦法,只好把這種情緒傳遞到警局。

    06

    整個片子裡充斥了打鬥、爭吵、暴力、傷害,但我為什麼又說這是一部有溫情的片子?

    女主像小鎮中的泥石流,她辱罵來家訪的牧師,她傷害對她有意見的牙醫,她跟前夫爭吵打架,她不顧兒子的感受,她大鬧警局諷刺警察,她敷衍善意的侏儒,她甚至踢打兒子的同學。儘管所有的事情都是事出有因,但是表面上看女主真的是一個失敗的母親,一個兇悍的前妻,一個野蠻的市民,一個無理的鄰居。

    電影裡把女主人性中的負面以比較誇張的形式表現,但是人性中的正面卻一筆帶過。比如她在警局中刁難警長的時候,警長突然口噴鮮血,她表現出了慌張和擔心;她看到自己前夫找的小女友毫無心機不諳世事的時候警告前夫要好好照顧她;她準備燒警察局的時候打電話確認警局裡面沒有人才動的手;警長死後她遇到還在報道廣告牌的媒體立即上去痛罵訓斥;她教訓兒子的同學其實也是不想自己的兒子受到欺負,辱罵牧師也是警告其讓其明白每個人的屁股都不乾淨,避免自己的行為給兒子在學校帶來不好的影響......

    溫情的部分雖然一閃而過但是卻體現了整個片子的主旨,雖然女主有權利去表達自己的憤怒和絕望,但是不代表她就會因為自己的悲慘人生就失去了人性而肆意妄為。

    我還是把它定義為悲劇,儘管很多介紹資料上都把《三塊廣告牌》定義為犯罪喜劇,可是喜從何來?那些看似有點搞笑的地方都有著最深的悲哀和無奈。

    07

    如果僅僅從劇情來看,似乎都是圍繞著女主的悲慘遭遇和引發的一連串事件,但是如果上升到一個國家和社會的高度,似乎影片也在傳遞著不少潛臺詞。

    比如美國政府的法律看似在保護人權,但是可能讓兇手逍遙法外;政府機構的臃腫,辦事效率低下,得不到民眾的尊重;雖然可以言論自由,但是這種自由也在帶來著巨大的傷害;從女主的男配的家庭也可以看出美國經濟的衰退;還有無處不在女性地位低下、種族歧視等等。

    每個人似乎都想扭轉自己的生活,但是每個人都充滿了深深的無力感。與其說導演(也是編劇)在透過一個故事塑造一個憤怒絕望的母親,不如說他在透過一個故事表達所有人對生活的無奈。

    下集預告《水形物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美膚又瘦臉?